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

朱瞻墡當然不是一個蠢貨,至少羅炳忠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他們都共事這麼久了,羅炳忠見識過朱瞻墡對風向敏銳的嗅覺,這種能力,大約可以概括爲一句話,叫永遠不會站錯隊。

但是這次朱瞻墡居然把主意打到了英烈祠的頭上,羅炳忠就不得不提醒朱瞻墡了。

這是真的要掉腦袋的事兒。

朱瞻墡嘴角抽搐了幾下說道:“孤的意思是把英烈祠利用起來,可以有效的緩解厭勝、魘鎮、巫蠱之術對百姓的傷害。”

“比如設立常祭,每年定好一個時間點,祭祀這些爲大明死難的英烈,是不是應有之意?”

“比如英烈祠的管理,定期對英烈祠進行修繕、打掃,負責對人們講解這些過往?忘記歷史,就是數典忘祖!”

“這些都是對英烈祠的保護,怎麼會被陛下砍頭呢?”

羅炳忠聽到了這裡,終於是鬆了口氣,原來不是要做赦罪善功符的買賣,嚇了他一大跳。

但是他疑惑的問道:“可是英烈祠的祭祀和管理,這些事和減少厭勝、魘鎮、巫蠱之術對百姓的迫害,這中間有什麼聯繫呢?”

朱瞻墡頹然的說道:“你是真滴笨啊!”

“厭勝、魘鎮、巫蠱,說到底是不是神神鬼鬼之說,那都是虛無縹緲的傳說和故事,但是這些保衛大明的英烈祠的英靈,都是真實存在。”

“這不比厭勝、魘鎮、巫蠱來的更加真實?更讓人信服?”

中原這片土地,有很強烈的崇聖和崇祖文化,利用這種文化去打敗厭勝、魘鎮、巫蠱這些糟粕,就是朱瞻墡想到的主意。

既然非要信點什麼,爲什麼不能信一點真實存在的?

羅炳忠恍然大悟,這不是用鬼神之說對付巫蠱,而是用文化對付巫蠱。

朱瞻墡面色猶豫的說道:“奉祀英烈,乃是自上而下。”

“這魘鎮巫蠱之術之所以氾濫成災,其實歸根到底,根本原因還是禮不下庶人。”

“百姓黔首們讀書少,道理知道的少,容易受到蠱惑,想要徹底根除這魘鎮巫蠱之術爲禍鄉里,其首要還是以推廣農莊法爲主,教人讀書識字明理。”

“若天下庶民,皆知書達禮,自然對鬼神之說,敬而遠之了,鬼神之說就沒了土壤,巫蠱之術,自然只會變成志怪故事罷了。”

朱瞻墡就大明巫蠱之術的現狀,找到了他認爲的問題,並且分析了其根本原因。

就如何緩解巫蠱之術的迫害,談到了自己的觀點,利用英烈祠的英雄事蹟,利用崇祖文化打敗巫蠱之術。

對於如何徹底消滅巫蠱之術對百姓的殘害,他也有自己解決辦法,那就是廣教化。

朱瞻墡和羅炳忠開始就貴州地方的英烈祠的現狀,展開了議論討論,最終拿出了一個祭祀的方案。

如果能夠形成類似紀念屈原的端午節一樣的文化氛圍,對雲貴的移風易俗的工作,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朱瞻墡認爲,想要對雲貴,或者說對大明進行移風易俗,朝廷應該積極參與和引導民間風力的形成,而不是作壁上觀,高高在上。

改土歸流,移風易俗,是朱瞻墡在雲貴的主要工作。

朱瞻墡寫完了一份草稿,晃動着自己的脖頸說道:“我打算徵召二十萬到三十萬的民夫,用三年的時間,對雲貴地區的道路,進行開山平整。”

羅炳忠哆哆嗦嗦的問道:“多…多…多…少?”

朱瞻墡平靜的說道:“二十萬到三十萬,工部和戶部清吏司大使,對雲貴地面進行了一番梳理,得到的這個數字,我們大約要修近萬里的路,在官道進行地面硬化。”

“殿下,咱真的不是造反嗎?”羅炳忠眉頭都擰成疙瘩了。

朝廷到現在都沒有形成對硬化路面的共識,僅僅是進行了實驗性質的兩條小路,雲貴居然要比朝廷走的更快。

最主要的是平整路面,官道驛路會有短暫的不暢通的情況,這實在是太犯忌諱了!

驛路不通,就會有人問,這嫡皇叔到底想做什麼呢?難不成是監國幾個月,對權力已經有了渴望?

陛下那頭,他朱瞻墡又怎麼解釋?

“造反是沒有好下場的,而且要交三次稅,孤想造反也沒那個條件啊。”朱瞻墡反而不以爲意的說道。

當下的年月裡,最蠢的事就是造反了。

跟皇帝掰手腕,不先看看自己有多大的力氣?

楊洪最後增了穎國公,大明四勇團營的都督是楊俊,眼下就在雲貴。

朱瞻墡腦子有病才造反,還沒出門就被楊俊擒去京師換牌子了。

朱瞻墡繼續說道:“哪怕是不進行道路硬化,我們也要平整路面,大肆徵調民夫,即便是不修路,我們也要移植桐樹建立桐園,也要建滇銅廠,修六枝煤鐵廠。”

“因爲雲貴川黔和內地有根本不同。”

“上曰:天下財經事務,是以留供之道,固定之道,流動之道,如四時之變遷,天地之運行是也,循環反覆,周而復始。天地人,此三才,留固流,此三財。”

“雲貴的固定資財實在是太少了,能夠生產的流動資財太少了,供給留存的資財更少。”

“所以我們要讓雲貴動起來,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根本,徵調民夫對官廠、官道、驛路、橋樑等地方進行建設,是增加固定資財的不二法門。”

“同樣,我們徵調的這些民夫,又不是不給錢,百姓手裡有了錢,才能夠其購買留供資財,進而刺激流動資財的流動。”

朱瞻墡如果再活幾百年,遇到羅斯福一定會有很多話要說。

讓美利堅煥發新生的羅斯福新政,在1935年到1942年之間,大約花費了130多億美元,僱用了約850萬工人,修建了12.2萬幢公共建築、66.4萬英里新道路、7.7萬座新橋樑、285個新機場和2.4萬英里地下水道。

如此大的投入,極大的拉動了市場需求,刺激、帶動了經濟的復甦。

羅炳忠擦了擦額頭的汗,眉頭緊皺的說道:“這得多少錢啊?又要調動多少人力物力?我們有那麼多的管理吏目嗎?一旦弄不好,就是當年莫道石人一隻眼啊,殿下。”

朱瞻墡理所當然的說道:“我們有掌令官,有庶弁將啊,這些都是天子門生,他們負責調度管理。”

“怎麼會弄到莫道石人一隻眼的地步呢?”

“孤算過了,我們對這些官道驛路等公物的投入,大約有四成會轉化爲對留供資財的需求,這對四萬裡水路的疏浚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我們要做的是增加百姓可支配的收入,唯有如此,纔會大肆增加對留供、流動資財的需要,最終增加固定資財的投入。”

“如此方爲長策。”

朱瞻墡又提到了一個數字,四成,在投入之後,大約有四成的投入,會轉化爲對留供資財的需求。

還有一個關鍵的詞,叫做百姓的可支配的收入。

朱瞻墡正在逐步的通過實踐,完善自己的利柄的理論。

他的主攻方向是供給側的改革的廩盈倉,希望百姓的倉裡全都是糧食,這是他取這個名字的期盼,而且陛下硃批了他起的名字。

得到四成和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開始的時候,朱瞻墡也走入了歧途。

他認爲是供給決定了需求,內地的供給之物,讓雲貴的百姓生活變好。

支持他這個想法的有三個支點。

第一個支點,就是商品的價格可以讓貨物達到一定的平衡;勞動報酬可以衡量勞動的價值,可以自發性的調節勞資關係,可以調整勞動平衡。

比如朝廷使用的鹽引、南北糧價、棉布價格等等,就可以促進南北糧鹽布的流動。

比如陛下的農莊法、官廠的鮎魚效應等調節南衙日益不平衡的勞資關係,都佐證了這一點。

第二個支點,則是貨幣只是單純的流動資財,是等價物,是媒介,商品的交換是一瞬間完成,則買賣交易在一瞬間完成,所以百姓們的消費是無限的。

第三個支點,則是陛下曾經討論過的利息,利息可以調節固定、流動、留供資財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利息的多寡,可以決定資財的流動。

以這三個支點,可以得到一個觀點,那就是任何商品的生產,除了滿足自身需求之外,其餘部分都會用於交換,形成對其他商品的交換的旺盛需求,所以供給決定需求。

這套理論如此的完善,甚至達到了完美的程度。

以至於朱瞻墡在寫出供給決定需求這句話的時候,就興奮不已,甚至以爲可以直接憑藉這個理論,得到他想要的頭條。

但是他很快就發現了,僅有供給側的改革是不完整的。

在雲貴,內地的商品價格的確是極高的,但這些貨物運到了雲貴之後,根本賣不動。

是雲貴不需要這些東西嗎?朱瞻墡不止一次看到了百姓眼中的那種渴求,可是他們買不起。

所以朱瞻墡很快的就發現了他這套理論的致命缺陷。

那套幾乎完美的理論從根基上是錯誤的。

因爲勞動才能創造價值,而云貴地區並沒有勞動剩餘用作於交換。

東西再好,買不起,就是最大的困難。

所以朱瞻墡得到了百姓可支配收入這個概念,手裡的錢太少,根本不會想去賣什麼內地來的奢靡之物。

朱瞻墡和羅炳忠討論了許久關於需求和有效需求之間的區別,但是朱瞻墡本人此時對有效需求的概念,依舊是模糊的。

但是他卻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雲貴地區百姓手裡沒錢,官廠生產的貨物都賣不掉,內地更沒有商賈願意來雲貴了。

朱瞻墡總結性的說道:“孤征調這些民夫,是爲了讓他們勞有所得,咱們到雲貴,不僅要解決勞無所得的問題,也要解決沒地方勞動的問題。”

羅炳忠被朱瞻墡說服了,雖然這麼幹,非常的危險。

朱瞻墡換了身常服,翻身上馬,向着貴陽府而去。

徐有貞已經來到了鎮天洞險灘,楊俊等人已經到了。

鎮天洞險灘是烏江水運的一個重要斷航點,這個地方全場大約只有二里地,但是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河內有崩巖阻塞河槽,可謂是亂石穿空、惡浪滔天。

短短的二里地,成爲了漕船無法通行的關鍵。

楊俊穿的根本不像個將軍,戴着個斗笠,見到了徐有貞。

楊俊和徐有貞在河套地區就合作過一段時間,自然是相互認識,也沒有過多的寒暄,楊俊便聊起了這片險灘的困境。

楊俊指着上游的位置說道:“鎮天洞的上口右岸,有大暗礁嚴重壅阻水流,水急浪高,我打算派人去炸掉它,但是這很難。”

“水中的暗礁是斷航的主要困難之一,只有到了夏秋天的豐水期,水面纔會淹沒那塊河中岩石,但是問題是豐水期的時候,水流湍急,根本無法逆流而上。”

徐有貞跟着楊俊來到了這鎮天洞的上游,看了許久才嘆息的說道:“這塊大暗礁不好炸啊,眼下夏天到了,水流湍急,大暗礁已經淹沒在了水下。”

楊俊點頭說道:“我打算在岸邊炸取大量石料推入河中填出道路後,走過去,將這塊大暗礁炸燬。”

楊俊的法子略顯有些粗獷,眼下水流上漲湍急,那塊暗礁在水中隱隱約約,船舶無法舊停,那就鋪一條路去炸。

大力出奇跡。

徐有貞眼皮子直跳,這的確是個法子,一力降十會。

徐有貞思考了許久說道:“其實我有個更好的主意,對大的礁石進行清除是必然的,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人爲的做出豐水期的效果呢?”

“回水法,是我靖安趕到京師,再從京師趕到貴州地方一個始終徘徊不去的想法。”

回水法,就是建立堤壩,阻攔水流,開閘,人爲的限制水流的大小,讓險灘的水量增加,讓險灘不再是險灘。

“哦?”楊俊站直了身子,思考了許久說道:“這法子聽起來不錯。”

“楊都督,我選了幾個地方,去看看,到底把這堤壩設置在哪裡。”徐有貞這次不再騎馬,而是選擇了步行。

他在來的路上,可是翻閱了大明烏江疏浚的水文資料,但是需要腳踏實地才能確定回水法是否實用。

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推薦幾本書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