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

于謙深吸了口氣,俯首說道:“稟太后,臣以爲派出使團去迎王駕回朝,是最爲妥當的選擇,臣有一人推選名爲嶽謙,此人英勇善戰,多有殺敵之勇。”

孫太后坐在珠簾之後,沉默了許久,纔開口說道:“聽聞大同府一位都指揮使季鐸,此人在塞外多有威名,以此人爲副使,不知道幾位,意下如何?”

于謙沒有回答,王直左右看了看,他作爲文官之首,自然要表態。

“季鐸驍勇多智,作爲使者出京,臣以爲善。”王直算是同意了皇太后的想法。

孫太后相信季鐸,是因爲也先的使者來到了京城索要贖金的時候,提到了大同府的指揮使季鐸,曾經給身陷敵營的皇上朱祁鎮,送了不少衣物和棉服。

“那就請文淵閣擬旨吧,郕王可有異議?”孫太后透過珠簾,看着頗爲平靜的朱祁鈺問了一句。

朱祁鈺搖頭說道:“沒有。”

朱祁鈺的回答也讓孫太后輕鬆了不少,她扶着宮女的手,準備站起來,廷議最主要的議題,就是拱衛京師。

而拱衛京師的所有任務,都落到了于謙一人的肩膀之上。

孫太后更在乎她兒子。

朱祁鈺逐漸發現了他並不是想象的那樣,他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提線木偶。

他是監國,如果他不硃批落印,這些人似乎什麼事都辦不了。

他所扮演的角色,看似無足輕重,但其實非常的重要,至少在此刻的大明朝,政出奉天殿。

他這個監國,如果不同意,這些事,似乎還真的辦不了。

“若是無事,這廷議…”朱祁鈺正準備散會,于謙已經很累了,也需要休息了。

“報!報!報!”一個小黃門摸爬滾打的高聲呼喊着滾進了文華殿,他在門前摔倒,臉都劃破了,但依舊連滾帶爬的飛快的跑進了宮內。

“慌慌張張,成何體統!”孫太后憤怒的訓斥了一句,這個小太監她認識,乃是王振的嫡系門徒,名叫曹吉祥。

“皇上,皇上他…”這小太監氣喘吁吁的說着話,卻是氣息不勻,說話說不完全。

于謙往前走了一步,面色大變,厲聲問道:“皇上怎麼了?難不成是在敵營崩了嗎?”

朱祁鈺一愣,還有這等好事?

孫太后也不顧及從珠簾後走了出來,面色焦急的看着那小太監。

此時文華殿上所有人都將目光對準了小太監,等待着小太監說完他的話。

“回太后的話,皇上無恙。”曹吉祥終於穩住了心神,喘了幾口大氣之後,看着一衆朝臣,面色有些悲苦。

他哪裡知道這些朝臣,議事議到了現在?

朱祁鈺嘆氣,就知道沒有這種好事,朱叫門這傢伙別的本事沒有,保命的本事一流!

曹吉祥硬着頭皮說道:“也先擁皇上至宣府,索金銀瓜果等物,皇上立於城牆之下,要見楊洪、朱謙等宣府守將,令諸將領打開城門,諸將領不允。”

“什麼?”孫太后強撐着的最後一點精神,瞬間垮了下去,她猛地坐到了地上。

“太后!太后!”幾個宮女簇擁上來,圍住了孫太后。

而此時的于謙用力的抓着太師椅的扶手,生怕稍不用力,自己也在這文華殿上出醜!

他學富五車,乃是正經的永樂年間的進士。

在這短短的瞬間,他搜腸刮肚,窮盡了自己的認知,將所有的皇帝都挨個數了一遍!

昏聵的比比皆是,平庸的更是不計其數,但是這個樣子的皇帝,他真的沒見過!

有皇帝敲自己九鎮之地之一的宣府的大門,給敵寇開路的嗎?

沒有!一個都沒有!

哪怕是北宋末年最爲昏聵的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二帝北狩之後,金人皇帝完顏晟多次下令讓兩人寫詔命,讓宗澤、岳飛、韓世忠等人放棄抵抗。

這倆廢物點心,屢受酷刑羞辱,最終也沒有幹出這等事來。

豈止是于謙,其他的朝臣,面色煞白的呆立在了原地。

他們無論如何都沒想到,他們效忠的皇帝,正帶着敵酋在不遠處的宣府,讓宣府的守軍放棄抵抗。

朱祁鈺情緒還算穩定,他對明史不太瞭解,但他還是對叩門天子略知一二。

這件事還不算完,宣府不給開門,過幾天,朱祁鎮就會跑去大同府去敲門去!

朱祁鎮會用一次又一次的行爲,擊碎朝臣們的所有幻想。

論下限,朱叫門就一個標準,那就是,沒有下限!

于謙有些恍惚,剛收到了一條他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事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猛地砸在了他的心頭!

楊洪、範廣、朱謙這些宣府守將們,他們現在不給皇上開門,這是在抗旨不尊!

抗旨不尊只有砍頭抄家一條路可以走。

這種擔憂和困擾,是隻有宣府的守將嗎?

大同府的守將呢?

居庸關的守將呢?

京城的守備將領呢?

他們有沒有這個顧慮?

想到這裡,于謙就立刻癱坐在了太師椅上,面無血色,他木然的看了一眼一臉平靜的朱祁鈺。

這個平靜的郕王,是這個問題的唯一答案。

朱祁鈺再走到了諸位大臣面前,振聲說道:“諸公,國朝風雨飄搖之際,還請各位,盡心竭力,護我大明。”

“今日廷議到此爲止,諸位請回,盡心安排京師守備之事。”

“臣等領命。”幾位心神不定的大臣們左右看了一眼,俯首退出了文華殿。

文華殿的喧囂慢慢的小了許多,只剩下了朱祁鈺和興安兩人。

興安打小入宮做了太監之後,就跟着朱祁鈺做了他的大伴,算是最值得信任的那個人。

他對着興安小聲的說了兩句,興安點頭稱是向着文華殿外快步走去。

京城的風總是很大,每陣風起,都是帶着厚厚的塵土,落下一層層的灰土,已經臨近中午時分,但是天依舊是昏昏沉沉,像極了幾位明公的心情。

他們的心情實在是太複雜了,他們效忠的那個天子,這個時候,正帶着人叩關。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王直站在殿外,重重的嘆了口氣。

他裹了裹身上的衣物,剛過了中秋節,天氣算不上冷,但是他卻感覺無比的心寒。

“王尚書…算了…”于謙欲言又止,這件事他一個人來做就是了,沒必要拉上本就忠厚的王直了。

王直歷經四朝沉浮,執掌吏部已經七年之久,他其實知道于謙想說什麼。

皇上在叩關,這個一直用在敵人身上的詞,用到了自己的皇帝身上,這是何等的諷刺?

怎麼解決?

郕王登基。

“你要做的話,就做吧,算我一份。”王直看了看金濂說道:“金尚書意下如何?”

金濂咬牙切齒的說道:“算我一份。”

王直看着于謙剛強的模樣,嘆息的說道:“國家全仰賴於侍郎了,今天這樣的情況,即使是一百個王直,也處理不了啊!真是多虧了你。”

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發新書了!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688章 康國公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688章 康國公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