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

“怎麼做?”胡濙有些疑惑的問道。

苦一苦勢要豪右,苦一苦鉅商富賈,在陛下從南衙歸來的時候,就變成了大明皇帝、朝堂的一種常見的敘事方式。

大明鑄造銀幣,乃是溝瀆,是朝廷的鬥斛、權衡。

大明,甚至整個中原王朝長期處於錢荒的狀態,陛下好不容易想到了辦法,並且極大的緩解了錢荒帶來的弊病。

但是南衙的勢要豪右是怎麼做的?

他們在抗拒,他們甚至要讓陛下嘗下厲害,隨後更是利用南衙寒潮急切的需要煤炭,大做文章。

若不是陛下有辦法,有手段,他們怕是要做成了。

銀幣、景泰通寶,目的是加速大明南北貨物往來,調節資源分配不均衡。

甚至是皇權以及皇帝直接管轄的京官們權柄的重大問題。

所以苦一苦勢要豪右、鉅商富賈是一種很常見的敘事方式。

朱祁鈺認真的想了許久說道:“《鹽鐵論》曰:田雖三十稅一,加之以口賦更徭之役,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

“農夫悉其所得,或假貸而益之。是以百姓疾耕力作,而飢寒遂及己也。”

漢朝的稅賦制度是三十稅一,但是加上徭役、攤派、私求,一個人的勞作,實際稅率高達五成。

百姓雖然努力的耕作,但是飢寒交迫不能滿足自己。

一旦百姓的勞動報酬不能滿足自己,棄嬰、摔嬰的現象就會變成社會的常態。

人口一旦凋零,萬事皆休。

衡量人類幸福、貧富差距等等有許多金融學的指數,其實在朱祁鈺看來,最關鍵的指數就是人口是否開始下降。

國力的衰弱從人口上可以直觀的反應。

“陛下要加稅嗎?”胡濙眉頭緊皺的問道。

這加稅可不是小事兒,他怕陛下突然大踏步踏出去。

這不是洗地能夠解決的問題了。

朱祁鈺搖頭說道:“朕這邊給他們加一分的稅,他們就敢十倍、百倍、千倍的加到百姓的頭上!”

“正統四年,於少保巡撫山西曾經上奏,山西每年運往大同、宣府、偏頭關三邊的稅糧,道途之費,率六七石而至一石。”

朱祁鈺並不打算加稅,他現在收鑄幣稅已經超過了三成。

他拿出了一封奏疏說道:“李賢他們,已經走在了前面,他們打算徵收二十稅一的遺產稅。”

“如果想要把名下的房產、船證等實物,轉移到孩子的名下,那麼就需要繳納二十分之一的遺產稅。”

“這部分稅務是可以蠲免的,比如修繕衛所儒學堂、營建州府縣官學、爲養濟院和舍飯寺捐贈等。”

遺產稅是李賢這個勢要豪右掘墓人的一個手段,徵收的對象是超過了十萬銀幣以上固定資財的鉅富之家。

胡濙看了許久搖頭說道:“他們可以通過各種的手段,比如撲買房產、船證、田畝、商鋪等物,然後以流動資財繼承,朝廷對流動資財是沒有管控能力的。”

“所以,遺產稅根本沒有徵收成功的可能。”

“在大秦國,有一名終身保民官、大元帥以及神聖而偉大的屋大維,就曾經制定過類似的法律,也是類似於的二十分之一遺產稅,叫《優流斯法》,但是根本無法執行。”

“因爲執行之後,不久就發現了,很多富有的人,都將財產變成了流動資財,然後躲避稅收。”

屋大維的全名叫做: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其中奧古斯都是神聖偉大的意思,這是羅馬元老院賜封的。

朱祁鈺笑着說道:“所以李賢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好辦法,才上奏,至於能不能推行,還有待商議。朕留中不發,日後再議。”

胡濙鬆了口氣,陛下並不打算加稅,他深知加稅之禍,加稅需要慎重再慎重。

“那陛下不打算加稅,要做什麼?”胡濙面色古怪的說道。

朱祁鈺笑着摸出了一張票子遞給了胡濙笑着說道:“孫炳福,胡尚書還有印象嗎?”

“有,寶源局主事,坐班逗鳥被陛下親自抓到過。”胡濙立刻說道。

朱祁鈺笑着說道:“寶源局多了一個功能,可以儲蓄貨幣在寶源局裡,之後可以領票,憑票領銀。”

通事堂掌管、通事、尼古勞茲的翻譯馬歡,就是從朱祁鈺手中領走了十萬銀幣去督辦通事堂的人。

因爲六部、都察院、文淵閣都表態支持開海,通事堂順利開堂,明年開始招生。

馬歡領走的是內承運庫的票證,用鋼印用油墨加棉紡紙,可以從內承運庫領走十萬銀幣,隨用隨取。

胡濙搖頭說道:“這怎麼可能呢,他們怎麼可能把自己的銀幣放在寶源局換一張銀票呢?”

朱祁鈺笑着說道:“你是沒見過貪財人的嘴臉,銀幣捧在手裡怕飛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埋在土裡,一年要刨出來五六次,清點數目,生怕被人給偷了。”

“總是拿紅綢袋把銀幣放進去,貼身帶着。”

景泰五年這年月可不太平,流寇橫行,流寇時常打出的旗號就是劫富濟貧,各種飛檐走壁的竊賊無數。

京師裡的職業乞丐,專門夥同這些竊賊作案。

但是沒人敢打劫寶源局,因爲寶源局的銀幣、銀兩押送都是錦衣衛和京軍在負責,火炮火銃應有盡有。

天底下放錢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寶源局了,這可是大明朝堂對外唯一兌換銀幣的地方。

朱祁鈺將寶源局的安全優勢說明白了。

胡濙聽完陛下的說辭,略微點了點頭,他不囤銀藏幣,所以不知道握着那麼多錢時候的忐忑。

朱祁鈺藉着說道:“而且朕給他們利息啊,一塊銀幣存在寶源局一年可以得到兩分銀利,十萬銀幣存一年,就兩千銀幣了,還有比這個更穩賺不賠的買賣嗎?”

住在西城的郝仁就是典型的紈絝,家裡十分的殷實,郝仁的享樂生活,可以用奢靡二字去形容,但是敗家並不是大事,郝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結果郝仁幾次投資,都栽了跟頭,反而把家給敗了。

因爲一塊百兩的玉佩,郝仁把他奶奶郝太婆給殺了。

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朱祁鈺這寶源局,可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胡濙聽聞之後,立刻搖頭說道:“給利錢?朝廷替他們保管錢財,不收他們的錢都是好的了,還給利錢?!而且兩分銀的利錢?”

“不行,絕對不行,陛下,金尚書年歲大了,又有胃病,要是他知道陛下給利錢,得氣出病來。”

“陛下也體諒下金尚書吧。”

朱祁鈺趕緊說道:“朝廷拿到他們存儲的銀幣,就可以繼續兌換民間散碎銀兩,持續獲得鑄幣稅。”

“也可以投入各大官廠。石景廠已經五年了,各種工匠學徒逐漸可以開始獨當一面了,哪怕是僅僅投入到挖煤,就可以追平甚至超過這部分利錢了。”

給利錢自然是爲了更廣泛的納儲,李賢在南衙僭朝爲官的時候,痛罵他們,銀子埋在土裡面,難道還能長出銀子不成?

現在,有了長出銀子的地方,那就是寶源局。

胡濙認真的想了想說道:“陛下,還是和金尚書商量下吧。”

“但是陛下不是說苦一苦勢要豪右嗎?這怎麼還給他們錢呢?”

朱祁鈺沉思了片刻說道:“其實,錢越放越不值錢,隨着倭國的銀幣不斷流入,物價會上漲,而且速度要超過百分之二,所以他們其實是賠錢的。”

這種通貨膨脹是隨着貨幣的增加而增加,是良性通貨膨脹,代表經濟在發展。

存錢是一種實質負利率的行爲,明面上存錢穩準不賠,但其實通脹物價上漲,錢放在寶源局和放在自己手裡都是賠錢的。

朱祁鈺稍微解釋了一下,胡濙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才恍然大悟。

實質負利率是一個秘密,胡濙就當自己沒聽過就是。

等鉅商富賈們發現了這個秘密,怕是就晚了。

“陛下,謹防私印啊。”胡濙舊事重提。

爲何山西河南三親王要夥同造反,還不是怕陛下追查到他們私印鹽引嗎?

朱祁鈺拿過來那張票據,又拿出一張鹽引說道:“首先就是新紙鈔,棉鈔紙,這個可是戶部費了很大的勁兒專門用製作的。”

“即便是搞到了鈔紙,也無礙,銀票皆以銀雕版刷油墨,一年一版,定期換版換鈔。”

“如果說能工巧匠們孜孜不倦搞定了雕版,也沒關係,這裡是密押,看似是簡單的一句話,實質上是卻有不同,對着陽光看,色淺的地方其實分別代表了年月日。”

爲了防僞,戶部也是下了大功夫,鹽引已經全部更換爲了全新的鈔紙、雕版、密押,可謂是煞費苦心。

胡濙依舊有些無奈的說道:“陛下,這人吶,貪心不足蛇吞象,三倍利,則無法無天,如此多的手段,也止不住他們要私印啊。”

大明寶鈔很難印,陛下的這些防僞措施其實都不錯,可是一張銀票,最少也是上百上千銀幣,這要是出了紕漏,那損失可大了。

胡濙說的有理。

朱祁鈺笑着說道:“朕正愁釣不到魚呢。”

“他們敢私印,朕就敢抓,凡是到寶源局、錦衣衛衙門告發私印,即刻抄家,舉報者可得抄家所獲的三成,折銀給。”

水猴子法。

朱祁鈺在推行寶源局銀行的過程中,自然會有相匹配的律例。

財帛動人心,抄家所獲三成收益,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能搞得到鈔紙、油墨、鋼印、密押的,都不是小門小戶。

大門大戶傾軋的更加厲害。

朱祁鈺接着說道:“胡尚書不是在思考怎麼把宗族打散嗎?這不就有眉目了嗎?”

“私印朝廷銀票,以謀反論,革宗族所有功名,永不敘用,三代、五代不得科舉。”

大明的宗族和以前魏晉南北朝、隋唐前期的世家是完全不同的,他們並沒有政治權力。

大明的宗族往往依附於科舉獲得特權,如何將他們的宗族打散?

禁絕科舉,就是手段。

太祖高皇帝把蒲家人打入了永不取科的範圍內,在元朝時候,可以和元朝動刀子的蒲家人,立刻散了一地,改名換姓了。

相比較賺錢,朱祁鈺對打散這些宗族更感興趣。

胡濙恍然大悟,終於理解了什麼叫苦一苦勢要豪右、鉅商富賈了,這纔是陛下的殺招。

很快他就面露難色,嘆了口氣。

朱祁鈺站起身來說道:“朕知道胡尚書心裡在嘀咕什麼,不就是被人罵兩句與民爭利、利慾薰心、亡國之君嗎?”

“朕不稀罕那賢君。仁君的名頭。”

“利柄,是國家權柄之一,發幣權,乃是國家鬥斛,他們敢伸爪子,朕怎麼就不能把他們的爪子剁了?”

“有膽子,就造反!”

南衙僭朝給所有大明朝的勢要豪右、鉅商富賈留下了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

那就是造反要交三份稅,給皇帝交一份,給叛軍交一份,還要交一份鑄幣稅。

這一份比一份重,皇帝收的最少。

每一次造反,陛下都會贏三次,除非造反成功。

但是又不可能成功,陛下又不是朱允炆,大明眼下根本沒有勢要富賈造反的舞臺。

除非陛下不停的加徵稅賦,地方豪強,層層攤派,失道天下,羣雄逐鹿。

但是三大市舶司,除了寧波市舶司有處罰性的五年一成海稅以外,其餘全是給銀六分。

海盜看了都想上岸的超低稅賦。

其實還有個辦法,那就是想辦法物理意義上消滅朱祁鈺。

大明朝最長壽的皇帝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其次是明太宗文皇帝朱棣,再然後是嘉靖皇帝朱厚熜。

朱元璋赤貧布衣出身,戎馬一生,勤勉到被人直呼勞模,終年七十一歲。

朱棣也是打了一輩子仗,親履兵鋒數次,半輩子都在北伐,終年六十五歲。

朱厚熜整日裡修仙、吃仙丹,還被宮女刺殺,最後活了六十歲,因爲朱厚熜住西苑,不住皇宮。

大明朝十六位皇帝,活過五十歲的只有四人。

還有一個就是垂拱而治,什麼都不管,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

胡濙認真的前後捋了捋說道:“陛下,要是有人趁機擠兌呢?”

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推薦幾本書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十三章 拿去!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