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

蒲氏的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因爲一場不很少被人談起的戰亂。

這場戰亂徹底導致了蒲氏從泉州不得不再次北上,前往和舟山羣島,繼續維持祖業。

“亦思巴奚戰亂。”李賢提到了一場元末明初時候,關於福建的一場泉州的戰亂。

亦思巴奚戰亂,亦思巴奚軍的正確翻譯應當是波斯民兵叛亂。

南宋的海貿極爲發達,帶來了天方的商賈,他們聚集在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泉州港。

蒲氏先祖就是那個時候來到的南宋。

泉州在南宋末年,一直到波斯民兵戰亂之前,都是世界第一港口。

泉州港在最鼎盛的時候,城池圍三十餘里,居住着超過二十萬人,其中有近七成的外籍僑民。

他們來自天方、波斯、歐羅巴的基督徒、猶太人等等,這些人在元朝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名叫色目人。

元朝的統治很是寬泛,他們將蒙古人定位第一等人,將色目人定爲了第二等人,將北方漢人定爲了第三等人,把南方漢人定爲了第四等人。

蒙古人利用色目人去收稅,包稅的多數都色目人。

當時的泉州港,使用的語種就超過了一百餘種。

而波斯民兵是當時泉州城中人口最多、勢力最強的一支,他們的將領賽甫丁和阿迷裡丁,逐漸的奪得可泉州城的控制權。

元朝爲了收回泉州這個最大港口的治權,和色目人開始了長達九年的爭奪戰。

這九年的時間裡,世界第一港口,被打的千瘡百孔,蒲氏不得不離開泉州港,前往了舟山羣島。

李賢放下了手中的第一份情報,拿出了第二份,滿是感慨的說道:“江南縉紳、豪商,無不說我大明嚴苛,無不懷念他們的大元。”

“因爲寬縱,富民奢雅、文人遊集的一個個家族,在元之寬縱手中,不斷的崛起。”

“澉浦楊氏,起於南宋時,南宋利州刺史、殿前司選鋒軍統制官、樞密院副都統楊發,降元。”

“亦官亦商的楊氏三代從事對倭國和高麗等國貿易。”

李賢放下了手中的竹筒,又拿起了一份竹筒,笑着說道:“位於常熟福山港,是胡元江南漕糧海漕的主要起運港之一,常熟曹氏、徐氏、劉氏,馳騁海上,賈交海南,居積不可貲算。”

“慶元吳、韓、倪、戴四氏,乃是慶元市舶司的四大家,赫赫有名的海商,元末失綱,他們四大家是方國珍重要柱石,方國珍戰敗,四大家跑到了琉球。”

李賢手中的竹筒還有很多,他沒有一個個再拿出來了。

他拿着那些竹筒,笑着說道:“事實上,胡元攻破臨安城,俘虜了南宋皇室,佔據江南之後,寬縱的統治,疊加到高度發達的江南地區農商社會之後,必然會出現一個階層,那就是官商一體的豪民。”

李賢點着桌子說道:“前朝餘孽啊!”

裡面多數都是這些人,如果非要形容,可以四個字概括,那就是前朝欲孽。

李賢已經變成了勢要豪右的掘墓人,既然要做掘墓人,自然要對這些人的來歷進行刨根問底,這羣無法無天的傢伙到底是如何產生的,逐漸有了答案。

他繼續說道:“在永樂十九年大明遷都北衙之後,他們終於又回來了。”

“他們要的生活無外乎是:甬東賈客錦花袍,海上新收翡翠毛。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

“但是大明給不了。”

李賢梳理了舟山海戰的主要敵人之後,松江府的府衙內一片的安靜。

徐承宗坐直了身子,點頭說道:“李巡撫說的這幾家,我都接觸過,甚至還認識幾個,一起在煙雲樓吃過飯。”

“豪奢之家。”

徐承宗當然見過他們,這些都是大明的海外棄民,他們不遵守大明的律法,他們在大明的國門之外,進行海貿。

這些人都是豪奢之家,甚至在大明土地上,也有許多的園林,一旦有風吹草動,他們立刻舶海而去,等躲過了風頭再回來。

李賢繼續說道:“他們一共有四百料戰座船四十餘艘,四百料巡座船一百餘艘,有福船七艘,艨艟、鬥衝數百艘,總計約有戰船一千艘,海舶近四千艘。”

“整個舟山羣島上,有海盜五萬三千餘人,他們亦商亦盜,有船匠、商賈、百姓、工坊坊主、工匠等等共計十五萬餘。”

徐承宗疑惑的問道:“李巡撫是如何知道的如此詳細的?”

不過他巡視了一圈之後,發現坐在這裡少了三個人,分別是嶽謙、袁彬、季鐸。

這三個人陛下留在了南衙。

袁彬看着李賢,季鐸是從襄陽調查完了保定伯遇害案之後,回到了南衙。

季鐸是邊軍指揮使,袁彬是錦衣衛指揮使,嶽謙是京營指揮使,嶽謙是三人的頭兒。

嶽謙是于謙的嫡系,無論是廢稽戾王皇帝位,還是出使瓦剌接稽戾王回京,還是在削太上皇帝號、殺稽戾王這些大事之中,都有嶽謙的身影。

但是嶽謙應當算陛下的嫡系,因爲于謙不結黨。

這三個人現在在哪?

舟山雙嶼港和岑港。

徐承宗知道了李賢的情報來源,卻閉嘴不談,南衙有人見過三人,若是出了事,豈不是怪他嘴瓢?

李賓言開口說道:“我們沒有福船。”

“我們只有戰座船五十餘艘,巡座船百餘艘,艨艟、鬥衝一千三百餘艘,海舶五千艘,密州市舶司京軍三萬、月港宣慰司京軍三萬,南衙京軍、鳳陽三衛七萬餘。”

“除了福船之外,我們的實力遠超對手。”

“要知道在永樂年間,大明朝廷是不計算艨艟、鬥衝、海舶這些船舶的,它們真的太小了。”

巔峰時候的大明水師的實力有多麼的強橫?

永樂十八年,大明水師除艨艟、鬥衝等小船以外,共有三千八百條戰船,其中1350餘艘巡坐船,1370餘艘戰座船,250遠洋寶船。

另有不計其數的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

鄭和在《鄭和碑記》中豪言: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

並且鄭和真的做到了。

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帶着人攻破了都城,將國王及家屬全部生擒,拿到了京師。

舊港宣慰司不法,鄭和生擒了海盜陳祖義三人,一戰滅海盜五千餘人,徹底打通了航路。

而鄭和的水師能稱之爲戰艦的只有二百五十餘艘的遠洋寶船。

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無敵艦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大明水師在永樂十九年,統計在冊的戰艦,約等於十個西班牙無敵艦隊。

爲什麼說大明天下無敵?

因爲大明真的天下無敵。

但是現在,爲了攻伐舟山的海盜羣,李賓言、陶瑾、馬雲、陳豫等人集結了所有海上兵力,不過只有一百五十艘能稱得上戰船的船舶。

這就是經過了二十四年興文匽武之後的結果。

李賢十分確信的說道:“失去了無敵艦隊的大明海商們,生意非常難做,因爲當初恭順的番國變得面目可憎,銷聲匿跡的海盜,再次蜂起,海路被阻,商貿不通。”

徐承宗本身就有兩千餘海船,生意好不好做,徐承宗自然清楚。

李賓言敲了敲桌子,笑着說道:“陛下勵精圖治,意圖振興大明水師,我相信,在陛下的指引下,我們大明中興並不是鏡花水月!”

“我相信,日月山河永在,大明山河永固!”

王寅看着終於議事結束,大聲的說道:“衆臣接旨。”

所有人站了起來,站的筆直,李賓言走下了月臺,站在了臺下。

王寅手捧一份聖旨大聲的說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惡,普欲包荒。”

“屬者元末餘孽,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遂興薦食之志,窺我內附之邦,伊歧昌國府之間,鯨鯢四起,樂浪玄菟之境。”

“人民離散,軍民困頓,馳章告急,請兵前往。”

“命四威團營都指揮陶瑾掛徵夷將軍印,平江伯陳豫掛徵夷副將軍印,月港番都指揮馬雲掛徵夷副將軍印,都督範雄、董興爲左右參將。”

“江南巡撫李賢總督徵夷軍務,林聰、王巹參贊軍機,中官王寅、王瑾監軍,御史張海、丁宣紀功。”

“率密州、寧波、月港市舶司水師,京營及鳳陽三衛、南京諸處大軍討舟山倭亂。”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茲用佈告天下,鹹聞使知,欽此。”

印綬火牌,在中官手中,不斷的發給了在場的軍將們。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山河永固!”衆臣接旨之後,振聲喊道。

李賓言、李賢、唐興三人,來到了臨港市舶司,這裡停泊着李賓言所說的船舶,無數的桅杆朝天,直衝着天日昭昭,一眼望不到頭。

海鷗在天上盤旋着,嘶鳴着俯衝如水,抓起了海魚,再次展翅高飛,天邊是一些漁船剛剛打魚歸來,正在碼頭上和商賈們討價還價。

無數的船工在碼頭上奔波穿梭,他們不停的搬運者火藥、弓箭等物。

李賓言看着這無數的海船,笑着說道:“這是大明現在的船舶,雖然不多,但是打一個舟山完全夠用了。”

唐興用力的扔出了手中扁石,石頭在水面上打出了一個個的水花,飄了六個水花之後,沒入了無垠的大海之中。

唐興看着海面,略微有些悵然的說道:“好好的平倭功勞,沒有了,都怪你這李賓言啊,借我三十條船,我就把他們平了。”

“那可是七萬人的倭寇,借你七百條船也不夠用啊!”李賓言笑着說道。

唐興這次連個印都沒配,他自然有點不滿。

但是李賓言和唐興的任務可一點都不輕鬆,松江府臨港市舶司,是大明水師的老巢,他們倆負責守住老巢。

唐興倒是滿不在乎的說道:“一羣臭魚爛蝦!還沒開打,就會內訌,稍加挑唆,就反目成仇。”

“哪有什麼成事的機會?陛下總是不願意冒險罷了。”

李賓言笑而不語,喜歡冒險的唐興,自然看不慣這謹小慎微的做法。

唐興自己冒險,把他自己摺進去,陛下是陛下,陛下冒險,把大明摺進去?

國朝之事,哪裡容得半分差池?

“獅象搏兔,皆用全力爾。”李賢也不覺得冒險是好事,大明國力強盛,爲何冒險?

鈍刀子割肉,都能把舟山倭寇的窩給端了。

用最穩健的方式,走好每一步,這就是陛下的執政風格。

不穩健,朝裡的明公們可是要朝天闕的。

當初陛下一直給襄王下鉤子,希望襄王能咬餌料,結果襄王知天命,死活不肯上鉤。

最後陛下爲了活動下筋骨,將太行山、勾注山和燕山的山匪給平定了一番。

本來是個活動活動京營的小事兒,結果陳循、胡濙、金濂等無數重臣,誠惶誠恐的跑到講武堂,問陛下到底要做什麼。

嚇得朝臣們魂兒都出來了。

唐興搖頭說道:“那給我機會試一試嘛,我三十條船平定倭寇,何須如此大動干戈呢?”

“謹嚴第一。”李賢說完之後,便不再說話,看着海浪打在了碼頭的船舶之上。

李賓言站在帶着濃郁的鹹腥味兒的海風中,負手而立,沉默了許久,忽然開口說道:“你們說海的那邊是什麼?”

“是敵人!”唐興又扔出去一片扁平石頭,但是起風了,海浪很大,將他的石塊給打入水中。

“是金山銀山!”李賢定期會上書和陛下溝通南衙之事,最近京師的倭使不法之後,他也知道了倭國有金山銀山。

李賓言蹲在沙灘旁,笑着說道:“《易》曰:易有太極,始生兩儀。”

“天地初開,一切皆爲混沌,是爲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極,清氣向上爲天,濁氣向下爲地。”

“天爲陽,地爲陰。天地萬物,世間萬事,概爲陰陽。”

唐興雙手一攤,無奈的說道:“你們這些讀書人,不妨把話講明白點!”

“整日裡這個曰那個雲的,誰知道你們到底想說啥!”

李賢也是疑惑的看着李賓言,好好的平叛討倭,這怎麼討論起了易經來?

李賓言笑着說道:“海的那邊除了海以外,還有陸地。”

“我來演示一下吧,或許你們就明白了。”

“我在密州市舶司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兒,海很深很深,海底的砂石比沙灘上的砂石要重。”

“所以,我纔會說,海的那邊除了海之外,肯定有陸地。”

шшш★Tтkā n★¢ ○

李賓言一層一層撥動着沙灘,將兩個鐵盒子的沙裝的瓷實之後,笑着問道:“你們猜,哪個重?”

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寫在十月末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904章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730章 無題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