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

羅炳忠懷着對日後貴州生活的無限擔憂,終於來到了會同館,報備使用驛路和驛站諸事。

大明的給驛制度是非常嚴格的,羅炳忠一個舉人前往貴州本是沒有資格使用驛站的,但是這次陛下派人前往貴州,全都可以使用驛站。

而在這裡,羅炳忠意外的發現了襄王朱瞻墡也在會同館外。

“殿下這麼急着要回襄陽嗎?”羅炳忠上前搭話。

朱瞻墡很氣,說好的回襄陽去做樂子人,結果跑去貴州總理諸事,三年爲期。

他現在看羅炳忠也是越看越生氣!

羅炳忠有些奇怪的問道:“殿下?”

朱瞻墡嘆息的說道:“我也要去貴陽!”

襄陽貴陽一字之差,卻是天壤地別。

朱瞻墡的車駕里拉着一大堆厚厚的案牘之物,朱瞻墡拿出了其中一本說道:“土司之間的世仇,這個有利於我們居中調和他們的矛盾。”

羅炳忠看了許久,才呆滯的說道:“確定是調和嗎?”

朱瞻墡靠在了車駕的椅背上,十分確認的說道:“肯定是調和,也只能是調和?你難道以爲是挑唆嗎?”

羅炳忠當然知道這兩個詞是反義詞,但是有些時候,確實是殊途同歸,他點頭說道:“殿下高見。”

朱瞻墡再次拿出了一本來自戶部的貴州黃冊、魚鱗冊,看了看想要扔出窗外,但是思考了片刻,還是扔到了一旁說道:“毫無參考價值,若非爲了大明官員的面子,孤真想扔到窗外去。”

羅炳忠拿過了那些黃冊和魚鱗冊,翻動了一下點頭說道:“確實是廢紙一堆,這些衛所和府州縣的人丁和田畝總是在變化,但是貴州地方的總丁口和田畝,卻是自永樂年間設立貴州三司至今,毫無變化。”

朱瞻墡感慨萬千的說道:“不得不說,咱們大明的官員即便是到了九溪十八洞,依舊保持者一如既往的水平。”

“就像是洪武三十年戶部尚書鬱新覈定天下富戶,五十年過去了,到了景泰元年,天下富戶依舊是一萬四千戶一樣。”

“他們一如既往的保持者高度的默契,幾十年如一日,黃冊和魚鱗冊從不增加減少。”

羅炳忠認真的思考了下說道:“但是他們也沒有讓田冊和魚鱗冊減少。”

朱瞻墡愣愣神,吐了口氣,感慨萬千的說道:“這當然無法減少,所以這纔是陛下派孤前往貴陽的目的啊。”

朱祁鈺爲什麼要再折騰一趟嫡皇叔呢?

因爲貴陽的問題,不僅僅是播州土司的問題,那裡還有和大明腹地一樣嚴重的官僚問題。

比如這田冊和魚鱗冊爲何不能減少呢?

因爲一旦減少,那麼上一任就存在了欺瞞,這代表了上一任在說謊,但是這個上一任很大可能已經升遷了。

所以,所有的黃冊和魚鱗冊,就如同一汪死水,死寂一樣,無法撼動。

而且這種潛規則不僅僅表現在了黃冊和魚鱗冊上,到處都是。

這種潛移默化的默契,必須要有個身份特殊的人,不怕得罪上一任、甚至上十任,掀開蒸籠的蓋子去看看,究竟糜爛到了何種地步。

朱瞻墡坐直了身子,面色兇狠的說道:“升官發財和突然病逝,就是官員的兩個方向。”

“如果遵守規則,那麼就會升官發財,如果不遵守規則,甚至連驛站都走不出去。”

“就像李賓言在山東在驛站被圍殺一樣。”

羅炳忠稍微品味了一下,歎服的說道:“那真是太嚇人了。”

朱瞻墡又拿出了吏部的一封歷年貴州的官員調動,他看了半天,搖頭說道:“這貴州地方的所有的調動,就是八個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羅炳忠也看了許久才搖頭說道:“是所有地方,除了京官。”

朱瞻墡歎服,點了點那份人員調動的名單說道:“甚至包括了京官。”

羅炳忠試探的問道:“那殿下,怎麼辦呢?”

朱瞻墡卻滿是笑意的說道:“其實也不難。”

“那該怎麼做呢?”

朱瞻墡信心十足的說道:“陛下怎麼做,咱們就怎麼做,他貴州翻上天了,還能有南直隸的那幫人兇狠嗎?”

羅炳忠看了一眼窗外,那是陛下派來的三百緹騎,點頭說道:“殿下高見。”

貴州的確需要嫡皇叔去料理,而且只需要和陛下在南直隸做的事情一樣,就可以穩住局面,最終徹底打破僵局。

至於京中官僚,那就不是他們襄王和長史要操心的事兒了,扔給陛下去頭疼就是。

而此時胡濙正帶着劉吉處理着公務,言傳身教。

“雖然有我的舉薦,但是你進禮部的事情,恐怕不會那麼簡單。”胡濙手裡拿着幾本書,這是劉吉最近在他的藏書樓借的幾本書。

這些書上有胡濙的筆記,劉吉是個很好的學生,他真的很刻苦,甚至那些當初胡濙做的筆記,都被一字不差的抄錄了下來,方便每時學習。

一些內容劉吉並不懂,但是背下來,日後遇到了自然就懂了。

“爲什麼?我明明很擅長禮部諸事。”劉吉有些迷惑的問道。

胡濙笑意盎然的說道:“正是因爲你很擅長,所以你就更不能入禮部了。”

“這是什麼道理?”劉吉眉頭緊皺。

胡濙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就像是金尚書身上明明有軍功,回京之後,他只能做戶部尚書一樣,當然一些人的想法錯了。”

“他們完全沒料想到,從地方上來的巡撫,掛着兵部右侍郎,巡視地方的於少保,更適合做兵部尚書。”

“也像現在的江淵一樣,他做了兵部尚書,雖然他做的很不錯,至少比陳汝言強多了。”

“這是一種默契。”

這段話雖然很複雜,但是劉吉還是用力的領悟其中的道理。

金濂跟隨寧陽侯陳懋,不僅僅在福建抵背殺敵,而是金濂從正統三年起,就開始參贊寧夏軍務,土木堡之變後,金濂回京卻做了戶部尚書,而不是更合適的兵部尚書。

而是正統十三年從地方巡撫入京的于謙,做了兵部尚書。

因爲金濂很懂軍務,所以他不能當兵部尚書,因爲江淵不是很懂軍務所以做了兵部尚書,因爲劉吉很懂禮法,所以他不能入禮部爲官。

邏輯都是一樣的,官場上有若干的潛規則,這就是其中的一條。

劉吉疑惑的問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不應該纔是朝堂嗎?”

胡濙搖頭說道:“不,恰恰相反,如果你主官很懂這些事,那些蠅營狗苟,還如何進行呢?”

“這和我想的完全不同。”劉吉無奈的說道。

胡濙笑着說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是孔子的話,就是讓百姓跟着走,但是不能讓他們知道爲什麼。

胡濙笑着說道:“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但是我要提醒你,陛下走的是民進則國進的路,這些不合適,以後就不要再講了,否者陛下會厭惡你。”

“禮法豈是如此不便之物?要因時而動。”

有些學問太古老了,陛下已經總論了財經事務,這些不讓百姓明白道理的句子,不可以在拿到廟堂上去說了。

劉吉趕忙說道:“下官清楚了。”

胡濙繼續開口說道:“《韓非子》曰:官職者,能士之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也。”

“眼下,你攬了《寰宇通志》的差事兒,朝堂之事莫問,去重慶府吧,從重慶府沿江而下,把這四萬裡水路勘測做好,我舉薦你到禮部爲官,便不再有什麼問題了。”

官場是個名利場,是個熔爐場,是個鼎,只要讓官僚辦幾次事,就能看出他的能力來。

這也是考成法的妙用。

爲何考成法能夠打破根深蒂固的朋黨呢?

因爲就是關係通天,若是考成不過,那便無法升遷。

劉吉迷茫的問道:“可是胡尚書不剛說了嗎?我因擅禮法,而失禮法官職嗎?”

胡濙坐直了身子,十分認真的說道:“一套明面上的規矩是大家必須要遵守的。”

“一套暗地裡的規矩,這套規矩,是會隨着明面上的規定去變化的。”

“你如果遵照暗地裡的規矩其辦事,那隻能走在暗地裡,見不得光,上不得稱,有所求,自然會被人利用,就需要不斷的妥協,忍讓,去利用你手中的權柄,去交換你需要的另外一些權柄。”

“如果按照明面上的規矩去做事,那便是仁者無敵。”

“於少保就是如此的人,所以他即便是廢掉了稽戾王的皇位,但是依舊無人可以置喙,並且依舊執掌朝臣牛耳。”

“我希望你能遵循明面上的規矩,這樣日後,但求一個問心無愧便是。”

胡濙看着劉吉依舊迷茫的神情,笑着說道:“沒事,你現在只需要記住我這番話就是了,日後,你就明白了。”

“謝胡尚書教誨。”劉吉道謝,雖然他不懂,但是當他從重慶府走到松江府,把寰宇通志修出來之後,就會明悟這番話。

他會遇到很多的權力交換的問題,他會慢慢明白這些道理,這些告誡。多麼的重要。

人生有很多的岔路口,但是這些岔路口如何去選擇,完全看劉吉自己了。

陳循帶着翰林院的文林郎,完成了寰宇通志歷代文書的整理,隨後派出文林郎去了各地,勘驗所有的地誌是否發生了變化。

而朱祁鈺回京的第十天,終於開始了第一次的奉天殿朝議。

在淨鞭三聲脆響之後,在天空依舊未曾完全明亮的時候,官員們終於在大漢將軍的檢查之後,走進了奉天殿內。

奉天殿的月臺之上,再不是坐着四方凳的監國襄王朱瞻墡,而是大明的皇帝朱祁鈺。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羣臣見禮。

朱祁鈺笑着說道:“平身。”

興安一甩拂塵,高聲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只見左班中閃出一員大臣,配玉帶金魚,乃工部尚書石璞,他高聲奏道:“臣連日接得開封等處水災文書,道:黃河水溢,牽連淮、濟,其勢甚洶涌,恐有陵寢淹沒,城郭傾頹之禍,介時淮南一帶,盡爲魚鱉。臣不敢不奏,請旨定奪。”

朱祁鈺已經和石璞溝通過了此事,石璞將自己前往開封府,治理黃河。

朱祁鈺開口說道:“黃河奪淮入海,百姓苦不堪言,歷代治河,皆是黃河上排列數百艘大船,號令衆多船工用耙疏浚河底,這主意看起來很妙,但結果是上疏則下積,此深則彼淤。”

“摁下了葫蘆浮起了瓢,這種哪裡有窟窿就堵哪裡的事兒,難道要一直如此做下去嗎?”

用耙疏浚河底,降低黃河這條地上河的河牀高度,看似是個不錯的主意。

但是實際執行的時候,卻是不盡如意,因爲一旦挖掉了一個地方的河牀,就會很容易導致決口,結果就是上疏則下積,此深則彼淤。

石璞站直了身子說道:“治理黃河有三,其一,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

“束水攻沙,通過築堤束窄河道,過水斷面窄後流速加,達到沖刷淤積的目的。”

朱祁鈺點頭,束水攻沙,好計策。

“那過往爲何不用呢?”朱祁鈺笑着問道,這番奏對其實早就奏對過了,現在的奏對是說給朝臣們聽罷了。

石璞言簡意賅的說道:“因爲凌汛,河面太窄,則凌汛至則毀堤。”

“其二呢?”朱祁鈺點頭繼續追問道。

“其二,復建賈魯所修堤壩,使黃河復東漢王景故道,黃河由南北歸,過濟南府至賓州,再入渤海。”

“陛下黃河善淤、善決,善徙,黃河六徙,若摺扇的扇骨,多至數十根。武陟、滎陽是扇紐,扇骨的分佈北至海河,南至淮河。黃河的改道,民不聊生。”

王景故道,乃是東漢修建。

王景築堤後的黃河,黃河自此穩定了八百餘年,並無遷徙,確是位置比較理想的一條河道。

所以有王景治河、千載無恙。

元朝的時候,賈魯去治河也是走的王景故道,雖然大獲成功,但是元朝很快就綱紀崩壞,這黃河便再奪淮入海了。

“既然有此河道,爲何不用呢?”朱祁鈺詢問道。

石璞言簡意賅的說道:“沒錢沒糧。”

遷民需要錢,組織民夫挖掘河道需要錢,修築河道堤壩需要錢,維護河道需要錢。

都要錢,但是朝廷沒錢,怎麼修?

所以這治河之事始終停留在了紙面上,從來無法推進。

朱祁鈺點頭說道:“所需多少?”

“三百萬銀幣可築堤,若是肯增至五百萬銀幣,可保百年不徙。若是肯持續給銀,年不過十萬銀幣,可兩百年無慮。”

金濂立刻瞪大了眼睛,五百萬銀幣!

這真的是太多了!

金濂出列說道:“陛下,大明連續兩年動兵,戶部空空如也了!”

朱祁鈺滿是懷疑的問道:“不是吧,上次金尚書不是說,戶部錢糧依舊充盈嗎?這次打仗也沒用多少啊!”

金濂一臉痛心疾首的說道:“陛下,這些錢糧都已經有了去處,五百萬銀幣,臣真的拿不出來啊!”

“很好,金尚書。”朱祁鈺卻是先讚揚了一下金濂的態度。

至少金尚書是奔着百年無憂去的,涉及到了國家大事的時候,金濂雖然平日裡扣門,但是還真的捨得花。

直接奔着五百萬去了。

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發新書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寫在朱祁鎮死後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八章 有內鬼!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