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

劉安拿着這封上皇敕喻,手都在抖,他一直貼身帶着,回到了太守府,也是多次拿出來看,一直到了半夜時分,他才叫來了副總兵郭登。

“郭登,你是武定侯郭英的曾孫,大同府在你手裡,我很放心。大同府一切大小事務,都由你一言而決。”劉安緊握着手中的敕喻,將總兵的信牌,交給了郭登。

他深深的吸了口氣說道:“我要將這封奏疏親自送回京師。”

“一封上皇奏疏而已,爲何要親自上京?”郭登接過了敕喻,看到了最後倒抽了一口冷氣,然後迅速將敕喻合上,面色兇狠的低聲說道:“此敕還有何人知曉?”

“再就是太守霍瑄和指揮使季鐸了,沒有旁人知曉此事了。”劉安將敕喻拿了過來,低聲說道:“此事萬分機密,休於其他人說,你守好大同,我上京就是。”

“可是…”郭登面色大變的說道:“我們將此敕喻點了,就沒人知曉了。”

“太上皇知曉啊。”劉安頗爲無奈的說道:“所以我不得不上京,總要有人爲此事負責啊。”

劉安說完,整個太守府都安靜極了,大同府知府霍瑄知曉,太上皇知曉,若是日後追究起來,那整個大同府的人都跑不了。

這封敕喻必須有人送進京城,而人選就只能是他這個剛剛晉侯的廣寧伯去了。

劉安壓根不想晉這個侯。

此敕喻一旦進京,必然招至新帝雷霆之怒,而京師在廷文武,對此事肯定是反對至極。

沒有一個足夠分量的人,怎麼能夠平息新帝的怒火?沒有足夠分量的人,又怎麼能夠承擔下如此責任?

不得不說,也先好一招借刀殺人之計,藉着朱祁鎮一封敕喻,就將大同府總兵官劉安置於死地了。

而他還不得不接受這種局面,否則就是禍及家人和大同府系所有軍將,包括知府霍瑄,一個都跑不了。

“唉。”劉安重重的嘆了口氣,風更加的涼了,山雨欲來風滿樓,風帶着飄落的黃葉,將整個大同府染成了昏黃之色。

而此時的朱祁鈺,正在十團營裡,訓練騎馬。

朱祁鈺會騎馬,他乃是大明的郕王,大明以武立國,宗室子弟每年都會有考校。

當然大明的親王都當豬在養,所以他這個郕王的騎術也很稀鬆,平日裡騎個馬代步,完全沒問題。

但是讓他騎着馬上戰場,那就很難了。

而且戰馬烈性難馴,大明的大多數戰馬還要餵食血肉,兇悍至極。

朱祁鈺這麼久的日子,也算是剛剛馴服了胯下的烈馬,相比較之下,他那匹大白馬,俊朗歸俊朗,但是打仗就太難爲了那匹白馬了。

他這匹馬灰不溜秋毫不起眼,但是跑去來,卻是比那匹白馬要迅猛的多,而且更加顛簸。

但是耐力極佳。

朱祁鈺好不容易纔跑了一圈,在馬背上,勉強搭弓射箭,擊發了一發手銃,第二發直接沒有填充上,鉛子就被顛簸的尋不到了。

他翻身下馬,將手中的鉤鐮槍、弓箭、箭袋、手銃挨個摘下,才活動着身體,摘下了兜鍪盔甲,來到了馬場周圍,見到了早就等在那裡的國子監祭酒,華蓋殿大學士陳循。

朝堂現在分成了兩派,一派爲主張南遷綏靖的迎歸派,迎回太上皇,嚴格來說,他們支持的是宗族禮法,他們心目中的君主還是朱祁鎮。

一派爲護國派,堅持以北京爲核心,打退也先,逼迫也先交出太上皇,他們忠誠的是大明,保衛的也是大明,至於皇位上是誰,那不重要。

那麼陳循屬於典型的中間派,他對朱祁鈺的登基,始終以“但生一日,即是主人”觀點,堅持立朱祁鎮的庶長子朱見深爲太子,是宗族禮法的堅定支持者。

孫太后護犢子的行爲,在朝臣中並非沒有支持,支持者衆,而且根基深厚。

迎歸派和中間派,對於朱祁鈺的登基,是保守反對態度。

陳循作爲華蓋殿大學士,卻從來沒到郕王府奏對過,有什麼事,都是通過文淵閣、司禮監進行傳話。

陳循來到京營找到朱祁鈺,是讓朱祁鈺萬萬沒想到的。

“參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陳循行了個稽首禮,隨後他站直了身子,從袖子裡掏出了一本奏疏來,拿在手裡。

“陳學士。”朱祁鈺氣喘吁吁的站穩了身形,有些奇怪的看着猶豫的陳循問道:“怎麼了?”

大約就是在問,平時都尿不到一個壺裡,爲什麼突然就尋來了?

陳循面色十分難看,他一臉無奈的說道:“這裡有一篇文章,還請陛下過目。”

“是什麼?”朱祁鈺拿過了奏疏,稍微看了兩行,就是頭暈目眩,臉色大變,手一用力,便將這奏疏捏出了褶皺來!

這是一篇鳳陽詩社的文章。

朱祁鈺看了大半截臉色都變得數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陳循厲聲問道:

“什麼叫做報以壯士斷腕之決心,棄大同、宣府兩鎮之地,以盡忠孝之全功,迎回上皇!”

“什麼叫做以德服人者王,皇明六師新喪,九塞氣沮,不宜刀兵,應休兵戈而止邊患?”

“什麼叫做賊虜如今所求者,不過金珠財帛,略施小惠,軍隊耗資靡費,天命已去,唯有南遷纔可以紓難?”

“陳循,你給朕翻譯翻譯,什麼叫做布仁行惠議!”

陳循拿來的是一片社論,上面《布仁行惠議》的核心觀點,其實就是議和。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割讓大同、宣府兩鎮,換回太上皇朱祁鎮。

而大明精銳剛剛折戟,應該答應瓦剌人的要求,不興刀兵,給以歲賜。

在換回太上皇后,立刻南遷,方能避免亡國之亂。

一旦達成所謂的和議歲賜,那就代表了大明官方承認了瓦剌不再是大明冊封的外藩,而是真真意義上像宋時遼國一樣,與中國對等之國家。

不把錢花在軍隊上,難道花在賠款上嗎?

朱祁鈺憤怒的說道:“什麼叫做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願以身爲草荐,任人寢處其上,溲溺其上,而無怨言!”

“這麼奇怪的要求,朕就從沒見過!”

“盧忠!帶着人去把這家鳳陽詩社給朕抄了!上書十四人,把他們的皮給朕扒了!做成草蓆,放到廁所裡,任人溲溺!”

“陛下!”陳循俯首說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

“陳循,朕看錯了你。”朱祁鈺的臉色憋得通紅,怒氣衝衝的說道:“朕本以爲你只是腐儒,這等扔到伙房燒柴都能薰出臭味的奏疏,你也好意思拿來?”

“這就是你獻的第一份諫言嗎?”

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發新書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730章 無題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十三章 拿去!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二百零八章 國家用人之道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708章 陛下在後院看庖廚殺豬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