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

與南京共存亡?

李賢一萬個不信。

就他所知,在坐的文臣裡,絕大多數已經開始向江北寫信了。

都到了這個地步,還相信叛軍能夠有活路嗎?

當初燕王府南下,打完兩淮,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建文朝已經大勢已去。

無數的文官甚至翻過了城牆,跑去投效。

比解縉馳謁一事,當年朱棣要進京了,解縉、王艮、胡廣、李貫等人一起喝酒,相約赴死爲朱允炆盡忠!

口號倒是喊得震天響,結果三人統統翻牆到了金川門外,用最快的速度去拜見。

解縉馳謁,就是他跑的最快,而後是王艮。

這件事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而現在是朝廷平叛,南北兩路夾擊,還有海路的密州市舶司以及月港市舶司的海軍在封堵長江海口。

皇帝爲什麼用了這麼久的時間,來準備親征,就是爲了準備一拳打死!

千里江防,處處設防,處處無防罷了。

江南富碩,兩岸的渡口何其多?皇帝徵調幾萬民夫就可以把渡口建起來了。

在所有人翹首以盼的時候,大明軍在十月的尾巴,開始渡江,百舸爭流,千帆遮江。

從銅陵到靖江,無數艘大船在江面上緩緩航行,大軍開始渡江的消息,一瞬間傳遍了整個防線。

大潰敗。

在大明軍隊開始渡江的時候,本就士氣不高的叛軍開始大規模的投降,石亨攻至江寧縣,陳懋攻至丹陽府,陶瑾和寧遠伯任禮攻打至鎮江府。

三面合圍之勢,將南京城團團圍住。

南京城龍盤虎踞,依山傍水,水源充足,糧草極厚,若是堅守城池,也未嘗不可。

南京城和北京城又不太一樣。

南京城的最外圍,是將整個明孝陵所在的紫金山層層包圍的外郭,共計一百二十里。

這層外郭,城牆高達三丈,城上寬一丈有餘,城下寬近兩丈,有跑馬道,可通行馬匹。

這個範圍有多大?

宋朝禁軍一日行十里,大明軍隊一日行三十里。

也就是說走完這一圈,大明軍按平均行軍速度,需要四天的時間。

沈萬三當年的一千萬兩白銀可不白花,這城牆又高又硬。

而內城牆,就是京師城牆超過了七十里,和北京方方正正的城牆不同,這座城牆更加宏偉,更加高大。

城牆最低處爲四丈最高處高達七丈,如果算上城門樓子的高度,得有九丈高了。

城牆上,最窄處兩丈,最寬處十丈有餘,垛口一萬三千餘,窩鋪兩百多座,城門十三座,水關兩座。

總之,這是一座極爲宏偉的城池。

石亨在十月的最後一天來到了外郭的江東門,炮轟半日,叛軍投降,隨後至南京城下。

在會同館裡百無聊賴的嶽謙,終於被南京僭朝想起來了,李賢到了會同館,請嶽謙帶着自己前往四武團營軍營,獻上降書。

再不投降,軍隊就要譁變了。

比李賢預期的時間提前了一天,大軍開始入城,關閉各坊坊門。

于謙也從揚州府趕至了南京,坐鎮南京根據陛下的指示,開始了安民宣諭之事。

七日之後,朱祁鈺的龍旗大纛在外金川門外豎起,大駕玉輅下船。

在李賢的盡心竭力之下,南京城並沒有像河套那般發生焚城毀城之事,南京城太大了,想毀也毀不了。

而且叛軍人心惶惶,大明皇帝的投降不殺的宣諭,滿大街都是,自然沒有人跟着陰謀家們亡命。

朱祁鈺在十月七日這天,開始入城。

石亨不知道從哪個地方找了四頭白象做先導車,扛着儀刀和龍旗大纛,坐在大象上,耀武揚威,爲陛下前驅。

朱祁鈺看着那四頭白象,再看着自己面前三六九排列的十八匹白馬,這輅車至南京城,從四匹馬拉車,又變成了十八匹。

旌旗招展,南京城的百姓們跪在了御道兩側。

當年文皇帝走過的路,朱祁鈺又走了一遍,萬歲聲陣陣。

朱文圭奉太子府僞璽、正統之寶,舉着一個鐵盤,跪在路邊,用力的向上端着。

李賢奉諮政院大印,和朱文圭的姿勢,如出一轍。

這個姿勢極爲難受,但是他們已經從五更天跪到了太陽高懸之時。

輅車停止了朱文圭的面前,朱祁鈺打開了車窗說道:“興安,把三塊印綬收起。”

“朱文圭,朕當初赦免了你,將你從高牆之中放了出來,叛軍裹挾,你亦矇昧,朕赦你無罪,帶你全家回鳳陽府吧。”

朱祁鈺寬宥朱文圭,是因爲朱文圭不想謀反,也沒有實力謀反,建庶人一脈,貶爲庶人之後,是不能姓朱的,改姓爲建。

他寬宥朱文圭是爲了砸下更重的鐵拳。

朱祁鈺的車駕行至南郊天地壇,祭祀天地、太祖皇帝。

朱祁鈺點燃了香燭,將早就擬好的奏疏遞給了興安。

興安站在月臺上,陰陽頓挫的喊道:“秦王、晉王、周王,日益驕縱簡,枉顧宗廟之禮,興土木之勞役;遣官者四出,選女子充宮;媚悅婦人,嬖倖者恣;其所好窮奢極侈,褻衣皆飾珠繡,荒淫酒色晝夜無度,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縱之權,潛有動搖之志,包藏禍心,其機實深,竟至聯袂造反。”

“今日朕削其王爵除國,貶爲庶人,斬於天地壇下,以告天地,欽此。”

朱祁鈺將秦王、晉王、周王的三王府盡削,秦王、晉王、周王三王府系,盡數除國廢姓,以秦、晉、周爲姓氏,不受皇恩。

會昌伯孫忠等人,聯袂了多少人?

爲何只有這三人不知天命?

一來,朱祁鈺追查私印鹽引愈追愈烈,從祁縣渠家開始不斷的深挖,終於挖到了三人頭上,除了鹽引之外,還有大明寶鈔等事。

二來,三人覺得自己乃是太祖嫡出世系,穩如泰山,朱祁鈺爲了穩定朝局留下了稽王府,還寬宥了朱文圭,給了他們一些錯覺。

覺得即便是造反失敗,也只是被束之高牆之內罷了。

把家務事鬧成了國事,聯袂南方諸省亂臣賊子一起造反!

這哪裡把大明天下放在了眼裡?

既然敢拉起旗幟造反,那朱祁鈺還能饒過他們嗎?

朱祁鈺這是平叛!

可不是當初朱棣以燕府靖難的時候,爲了穩定朝局,不得不復爵還職。

皇帝的世系已經傳到了燕府,而且穩定的傳到了第四代。

依仗着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深受國恩,卻要把大明掀翻,這是不忠不孝。

這封聖旨一下,整個天地壇下的羣臣,無不顫抖,都說皇帝暴戾,這是真的暴戾。

朱祁鈺不是不允許皇親國戚發財,但是他們跑去私印鹽引、大明寶鈔,這是貪贓枉法,無視朝綱,致使大明寶鈔荒廢,這是禍國殃民之重罪。

大明的這個磨坊,是需要朱氏子孫一起去維護的,而不是大家一人一腳把它徹底踹翻。

朱祁鈺等待香燭燃盡,看了一眼紫金山上的太祖孝陵,緩緩下了天地壇。

這三王死後,都會埋在紫金山下。

朱祁鈺再次上了輅車,向着京師而去。

孫忠精力不濟,早就不視事了,孫繼宗又無才能,一衆亂臣賊子,已經盡數被緝拿在了南鎮撫司內,等待查補。

查補完成,若只有謀叛、謀反罪名,全都是斬首示衆,家人流放永寧寺永不敘用。

若是還有通倭罪名,那是必須要送到太醫院,爲醫學做貢獻了。

江南勢要豪右之家,若是參與謀叛之事,主謀斬首,次謀流放,家人苦役,永世不得參加科舉。

敗者食塵,誰讓他們敗了呢?誰讓朱祁鈺勝了呢?

王成寇敗,成王敗寇,自古歷來如此。

既然膽敢鼓譟謀反,那就必須付出代價。

至於未來會不會有像蔡東攀這樣的人物,曲筆歷史,把他寫成一個無惡不作、暴虐成性,殺人如麻的大暴君,朱祁鈺才懶得管。

他人都死了,還能管的住身後事嗎?

躺在明孝陵的太祖高皇帝,爲朱允炆登基做了多少事?結果又能如何?

朱祁鈺很現實,他只管自己活着的時候,子孫不肖,那是子孫無福。

大駕玉輅向南京皇宮而去。

這次朱祁鈺住在皇宮裡,因爲南京城的皇宮,皇宮裡並沒有孫太后,更沒有被滲透成篩子,甚至已經荒廢了。

朱祁鈺也只是修繕了乾清宮住下罷了。

車駕終於在文華殿停下,北衙派來的官員,已經接管了南京城的大小職務,開始梳理朝政。

這裡面就有爲山東仕林求情的尹昱,也有那個有些稀裡糊塗的蔡愈濟。

劉昇當初都指着蔡愈濟的鼻子罵了,蔡愈濟因爲忙於大計之事,居然一直都不太清楚有人在罵他……

陳汝言隨駕聽用,一路上陪着陛下游山玩水,也沒參贊軍務,就到了南京,陳汝言領了南京兵部尚書的職務,開始在南京辦差。

而朱祁鈺從河套調來了立下了戰功的刑科給事中林聰,任刑部侍郎,總掌南京事物。

林聰任參贊楊俊軍務,曾經在東勝衛,一個文進士還上陣殺敵,而且還真的給他殺到了人頭賞。

而李賓言也將會從山東巡撫一職,平調南京吏部左侍郎,主持各吏部諸事。

朱祁鈺看着自己的班底,怒罵王復這個傢伙,寧遠在和林吃雪,也不肯回朝做官,簡直是不忠不孝!!

否則這南京都察院總憲的位置,不就是他的了嗎?

和林這個時候應該已經下雪了,十一月的天氣,南京也是生冷,寒風陣陣。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坐在文華殿上,平靜的說道:“我們七月十六日從北京開拔,用最快的速度平定了這場叛亂,將首惡抓捕歸案,弔民伐罪。”

“但是即便是如此迅速的平叛,在過程中未遭遇成規模的抵抗,但是這幫蠢豬,把整個南方搞得一團亂麻!”

“現在還有兩廣總兵官柳溥依舊在負隅抵抗,而保定伯樑珤已經確定,在叛亂髮生前已經被叛軍所殺,湖廣局勢,已有天傾之勢頭。”

“我們的形勢依舊很嚴峻啊。”

“興安,你讓文淵…李賢,擬一封送給柳溥的詔書,若是膽敢和黎朝、麓川沆瀣一氣,朕定斬其全家,誅九族!”

柳溥大勢已去,若是覺得交趾的黎朝可以依仗,裡通南蠻。

作爲皇帝的朱祁鈺,只能把大明朝最嚴苛的律法拿出來了。

敗就敗了,承擔這個後果,非要裡通外人造大明的反,朱祁鈺會讓柳溥嚐嚐什麼叫真正的鐵拳。

南京衙門是沒有文淵閣的,只有通政司,但是通政司在南京也廢了,所以這份詔書只能讓李賢去寫了。

朱祁鈺沒打算殺李賢,這傢伙是個能幹的人。

李賢在僭朝那麼賣力的維持局面,不是爲了僭朝,而是爲了大明。

元末失綱,生靈塗炭,李賢一直在努力的維持着僭朝的運轉,總算是沒讓這個雷,如同王恭廠那些火藥一般,轟然爆鳴。

而李賢賭上了自己的命。

按照朱祁鈺一貫的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的原則,李賢沒把自己的才能用盡,爲大明朝熬盡最後一絲心血,是別想輕易去死的。

楊洪臨到最後依舊掛着講武堂祭酒的職位,了無遺憾的離開了人世,朱祁鈺最後都沒收回楊洪講武堂祭酒的印綬,而是給於謙新做了一個。

朱祁鈺繼續說道:“寧陽侯陳懋、大同伯陶瑾、寧遠伯任禮,你三人帶鳳陽三衛和南衙精兵、密州京軍,前往兩廣,追剿兩廣叛軍餘孽。”

福建的京營要班師了,除了石亨所領四武團營之外,所有在南京的軍隊都將前往兩廣平叛。

兩廣獨木難支,不足爲慮。

但是湖廣地區,就沒那麼簡單了,湖廣的問題極爲複雜,主要是生苗問題。

朱祁鈺專門派了楊俊前往,就是讓他到了襄陽之後,剿滅三苗寨,安土牧民。

朱祁鈺爲期不到三個月的休假自此結束了,他又要陷入處理政務的忙碌之中。

那些高喊着要與南衙共存亡的臣子們,蹲在牢裡,正老老實實的交代着問題,朱祁鈺將會把這些人,一併與會昌伯、惠安伯、彭城伯、靖遠伯等一衆亂臣賊子,一併悉數斬首。

造反,是有代價的。

命,就是輸的代價。

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