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

朱文圭其實不太能聽懂北方的方言,尤其是這個人還帶着兒化音,他就更聽不明白了。

吳儂音軟。

辛棄疾曾經說,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朱文圭好不容易聽明白來人的意思,有些呆滯。

但是他不認爲自己是頭兒,這幫人裡隨便哪個都是頭兒,唯獨沒他什麼事。

孫忠雖然打眼色,但是朱文圭在打量三個使者,朱文圭只感覺這三位壯士是真的是壯實。

朱文圭見的人其實並不多,到了鳳陽府他也是住在家裡,不願意出門,已經在一個密閉的環境裡住了五十多年,若非妻子到了,他連話都說不全。

這嶽謙、季鐸、袁彬三人,一個比一個塊頭大,虎背熊腰,拳頭比腦袋還大,胳膊粗的如同牛腿,眼神兇狠,一身的煞氣,極爲兇悍。

這是朱文圭對三人的第一印象。

嶽謙、季鐸、袁彬是死人堆兒裡滾出來的主兒,自然兇的很。

嶽謙眉頭緊皺看了許久說道:“你們誰是頭兒,出來跟我說話!”

這宣旨來了,連個接旨的人都沒出來?

鬧啥呢。

季鐸左看看右看看,一陣惱怒,大聲的說到:“站出個人來!都當了反賊了,接個旨,怕個球!”

季鐸不說還好,一說這羣人立刻後退了一步,單獨把李賢給漏出來了!

袁彬顯然認得李賢,因爲李賢也曾經隨軍前往土木堡,而且袁彬清楚的記得,李賢曾經跟當時是皇帝的稽戾王說,讓皇帝換他的衣服,趕快逃走。

但是稽戾王不肯,朕與凡殊,怎麼能穿凡人的衣服呢?

這件事他印象不深,因爲當時兵荒馬亂,還是晚上了,他直到見到李賢才想起原來是此人!

想來也不奇怪,原來是稽戾王的忠臣!

李賢左右一看,這怎麼就把自己給漏出來了!

李賢也往後走了一步,退到了人羣之中。

嗯?

袁彬眉頭挑了兩下…這咋又退回去了呢?

袁彬深吸了口氣說道:“到底是誰是頭兒!能站出來回句話否?我等負皇命而來,你們這般樣子,如何宣旨!”

嶽謙也是一陣惱怒,一聲咆哮:“站出來!”

嶽謙的聲音很大,本身就在咆哮,如同虎嘯山林一樣,在南京的奉天殿上回蕩着,整個奉天殿內,嗡嗡作響。

在北衙的奉天殿,嶽謙即便是接受皇命的時候,可不敢這麼吼,那是咆哮奉天殿,是要斬首的。

但是到了南京奉天殿,他就沒這種顧慮了,這一聲怒喝,嚇得衆人兩腿打擺子,又退了一步。

一人直接軟到在地上,然後嗷嗷叫着跑了出去,不見了蹤影。

很多時候,在做壞事之前,理直氣壯,但是看到了能懲罰他們的人的時候,反而嚇破了膽。

嶽謙眨了眨眼,這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孫忠給朱文圭打眼色,朱文圭卻沒看他,而是打量着來人,頗爲好奇。

孫繼宗卻是一言不發,主要是他不敢。

孫忠無奈搖着搖椅來到了堂前,俯首說道:“還請天使宣旨。”

嶽謙看着已經坐到了轉椅上孫忠,滿是疑惑的說道:“我說這老倌,你都坐到轉椅上了,還要造反嗎?”

大明不是沒人造反。

就比如湖廣生苗,賊人矯捷,跋山涉水如履平地;比如福建鄧茂七,那是能殺弓兵的狠人;比如廣州黃蕭養,率衆十餘萬,跟官軍血戰了整整八個月,鏖戰而亡。

正統十三年到正統十四年,造反的人太多了,沒個十萬人規模,你好意思說你是造反了?

出了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說自己是造反的。

比如這黃蕭養,人數正好在十萬人左右,也就在兩廣佈政司的一道奏疏裡,留下了不到十個字罷了。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哪裡有老倌造反的?

孫忠聽到嶽謙詢問就閉上了眼,好懸一口氣沒給氣撅了。

他也不想!

“那就聽旨吧。”嶽謙點了點頭,打開了聖旨,就是京師的罷免造反者的一應爵位,而且還有外戚無軍功不得封爵之事。

還有一封罵人的詔書。

“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

“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

“欽此。”

嶽謙終於讀完了這封在京師受命時候,覺得異常危險的奏疏。

這是罵人,但好像這南京奉天殿的氛圍,和京師的大有不同。

按理說,這麼當着人的面前罵人,主事的人早就應該氣瘋了,那不得跟把他們仨拉出去砍了腦袋祭旗?

嶽謙連自己臨死前的臺本都想好了:「爾等不知天命,天兵至,必殺之!」

翻譯翻譯,就是洗乾淨脖子等着吧!

但是似乎他們並沒有多大的反應,這讓三個人滿臉的疑惑。

這造反造的,異味兒太重了。

孫忠聽完了聖旨,嘆了口氣說道:“還請三位天使驛站休息。”

袁彬站直了身子說道:“誰是戶部尚書?陛下有話交待!”

“臣是。”李賢看到點到自己名字了,趕忙俯首說道。

袁彬繼續說道:“陛下說了,讓你們把田冊、魚鱗冊、賬冊都留好底賬,現在不肯交稅,但是不代表以後不追繳。”

“陛下平定叛亂之後,該追繳的陛下必然追繳!”

“造反就不用交稅了嗎?除非你們成了!”

袁彬的話很明白,他們交了僭朝的稅,等到陛下平定,他們還得再交一遍稅,因爲陛下沒收到稅!

這一下子就炸開了鍋。

孫忠還想接旨,但是隻見嶽謙將聖旨那單薄的一頁撕了下來,然後將黃帛緞面的聖旨捲了起來。

季鐸將那張紙遞給了孫忠。

孫忠看着手中單薄的一頁紙,呆滯的問道:“不是,這是…什麼意思啊?”

這宣旨怎麼把黃帛緞面收走了?

嶽謙將黃帛緞面卷好,收了起來,一甩袖子,也未曾解釋,轉身離開了。

在嶽謙的理解中,陛下這是在刻意羞辱這南京奉天殿上諸多造反的傢伙!

他們不配拿着黃帛緞面。

但是嶽謙並不知道,現在不甚重要的聖旨,都是隻發紙,不用黃帛緞面;稍微重要些的聖旨,則是用黃帛緞面,但一律收回再用。

只有恩賞、宣諭這些聖旨,纔會連緞面一起賜下。

這黃帛緞面很貴,和朱祁鈺常服一個造價。

朱祁鈺四季常服不過八套,這麼奢侈的東西,不重要的聖旨,一律只發紙張了。

禮部尚書胡濙說,這不是摳門,這是尚節儉。

當然戶部尚書金濂表示了贊同,並且直呼還是陛下節儉有方。

孫忠呆滯的看着手中的這張紙,重重的嘆了口氣,將陛下的旨意遞給了小黃門,讓小黃門歸檔去了。

“殿下,繼續議事吧。”孫忠俯首說道。

朱文圭一如既往的說道:“準。”

他始終是個牽線木偶,而且是那種很純粹的牽線木偶,孫忠說什麼,他都是準。

而且他還不會自己即興表演,得孫忠推着他走。

李賢頹然,這開局氣勢上就輸的一塌糊塗,既然敢造反,那就大點聲,拿出點勇氣來啊!

都造反了,慫什麼慫!

“湖廣地區多逃民,是不是下旨讓逃民出山墾田種地?”謝璉是南京戶部左侍郎,說到了湖廣的政務,這也算是僭朝第一件真正的政務了。

李賢呆了。

他不敢置信的說道:“你知道湖廣地區的逃民有多少嗎?三十餘萬生苗,他們進山,就是爲了躲起來。”

“大皇帝陛下登基三年了,在湖廣,全都是以安撫爲主,你讓他們出來?”

“你謝璉算個什麼東西!你比陛下還能耐是吧!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什麼人妖物怪!”

謝璉長得很是俊秀,卻被李賢如此羞辱。但是謝璉也不好反駁,誰讓他今天專門爲了大朝,撲了不少的水粉遮瑕呢。

李賢繼續說道:“這三十萬人出山,這就是最好不過的造反底子,他們真的鬧起來,咱們能平的動嗎?”

王驥趕忙說道:“這不行,這要是讓鄉民下山,那貴州湖廣,立刻就得狼煙四起,咱們去平叛,景泰帝南下,如何應對?”

“咱們不去平叛,那不就是直接丟到了湖廣和貴州嗎?”

李賢仰着頭,看着奉天殿的房樑,無奈的說道:“胡尚書說:上有好生之德,惓惓以生靈爲念,民所求資費倍之,則安居;再倍之,則知禮儀廉恥,再倍之,則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你們覺得陛下這話對不對?!”

“你們要覺得對,咱們就辦,你們要覺得不對,這湖廣的事兒,就蕭規曹隨吧。”

羣臣臉色更加黯淡,解決的辦法就在那兒。

湖廣、貴州的百姓爲何逃進了山裡面,還不是地主追租追的緊,百姓又不想造反,只好龜縮在山裡結成山寨自保,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

解決的辦法,皇帝說的很清楚了,給百姓生活留供所需,百姓就會安心種地,給百姓雙倍所需,就會則安居,再倍之,則知禮儀廉恥。

多麼直白的解決辦法,但是他們沒法做。

李賢忽然開口問道:“咱們還有多少錢?十五萬大軍養一年可是需要將近五百萬石糧草,折幣也要兩百萬枚銀幣了。”

“這還不算恩賞,還不算朝廷俸祿度支,我可提醒你們,維持一個朝廷,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一年得折銀一千五百萬兩。”

李賢這話一出,羣臣皆驚,維持一個朝廷需要這麼多錢?

李賢無奈的說道:“這還是沒有山西、陝西、遼東這些貧瘠之地的包袱。”

維持一個朝廷,哪有那麼容易的!

一千五百萬兩,他都是少說了!

孫忠猶豫了下說道:“國帑僅剩不到一百萬兩可支取了。”

李賢眉頭緊皺,瞪着眼問道:“就這麼點,還不肯收稅嗎?”

他左右看了看問道:“那還有什麼疑問嗎?如果沒有的話,財經事務,就得立刻開始了。若是不設鈔關市舶,我想不到去哪裡弄錢去。”

“難道對百姓剝盤?老百姓兜裡有多少?逼得他們跟着大皇帝一起殺咱們?好嘛,大皇帝天兵未至,咱們自己就被百姓們的鋤頭給鑿死了。”

“丟人不丟人啊!”

這僭朝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他們造反的目的是不交稅,但是不設鈔關市舶,那去哪裡收稅呢?

對百姓進行剝盤,百姓會跑的!會拿起鋤頭,剷掉他們的腦袋!

不遠處的福建搞農莊法如火如荼,很多百姓已經開始逃了…

既然要設立鈔關市舶,那就得交稅納賦,那爲啥還要造反呢?直接交給大皇帝不就得了嗎?

但是不設鈔關市舶,就沒錢,怎麼造反呢?

一個死循環。

當他們還是商舶船主,當他們還是勢要豪右之家、當他們還是不視事的王侯的時候,他們可以對這些政令,嗤之以鼻,覺得皇帝在與民爭利。

但是朝廷這個磨坊的維護,不需要錢糧嗎?

需要而且很多。

“不如我們實行撲買法?將市舶、各地府州縣林林總總之事撲買出去?”謝璉作爲縉紳勢要豪右之家的代言人,自然不願意看到了設立鈔關市舶,他選了一個前元的法子。

李賢撇了謝璉一眼,太蠢了,解釋起來浪費口舌。

這放在北衙,那是要被人當笑話四處傳的。

“人妖物怪你閉嘴行嗎?”李賢滿是嫌棄的說道。

第一次的南京奉天殿議事,又進行了半個多時辰,草草結束了。

造反進入了瓶頸,想做的事兒很多,但是沒錢。

李賢的主意很好,安國十策,每一策都是定邦之策,不負李賢才學之名。

而且李賢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結合太子府僭朝治下的一些特點做了一些改動。

但即便是有一定的妥協,一些人還是不太能夠接受。

但是好在孫忠力排衆議,藉着朱文圭太子府的名頭,勉強同意了此事。

李賢坐着孫忠的車駕,準備回到曹國公府,他頹然無比。

他發現一個恐怖的事實,他突然理解了,爲何陛下有好殺人的名頭在外了。

不殺不行啊!

那安國十策的每一策,真的想要執行下去,都得跟京師那位大皇帝一樣,殺的人頭滾滾!

而且得殺更多的人!

否者壓根別想做成。

就拿這壓印銀幣之事來說,勢要豪右之家一旦參與其中,必然是偷工減料、花紋變得簡陋,進而交換價值暴跌,劣幣驅逐良幣,飛錢破壞五銖錢的漢朝歷史,就會重新上演一遍。

本身銀幣就是交換價值在支撐,這偷工減料、花紋化繁爲簡、吹不響無法防僞,這本就脆弱的財經事務,立刻就渣都不剩了。

但勢要豪右之家本就逐利,得動刀子,得殺的他們驚懼無比,心驚膽戰,得殺的跟京師那羣人一樣,勢要豪右之家,人人噤若寒蟬,才能壓印。

李賢終於理解了陛下的難處,這不是一般的難,坐到那個位置上,只能有這一條路。

“會昌伯,不如我們拿着銀子,去京師換銀幣吧,這樣還簡單點。”李賢想了許久,這個法子最好了。

孫繼宗呆滯的問道:“那不得虧三錢銀?”

李賢解釋了下自己內心的擔憂,真的想開兵仗局壓印銀幣,且不說技術問題,就是這勢要豪右之家,那就沒法解決。

孫忠重重的嘆了口氣,在孫繼宗的腦袋上重重的扯了一巴掌。

“爹!”孫繼宗一臉的惱怒!

孫忠作勢準備再扯,孫繼宗便不敢再說話了。

孫忠對着李賢俯首說道:“有勞李尚書了。”

“無礙。”李賢下了車回到了這偌大的曹國公府。

他回到家中之後,就開始奮筆疾書,然後吹乾了墨跡說道:“玉娘,我有生死大事相托。”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年代裡,玉娘已經許給了李賢,那就是李賢的人了。

玉娘也不是會昌伯府的人,她是會昌伯府換取李賢出仕的禮物罷了。

“將此封書信交給驛站的緹騎。”李賢鄭重的交待道。

玉娘拿起冪籬帷帽和書信,便向着驛站而去。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二十章 登基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