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

朱祁鈺旁聽了整個過程。

大明的百姓,尤其是京畿和山外九州的百姓因爲農莊法的推行,朝廷只徵收一成半的正賦,其餘皆按勞分配,民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他深吸了口氣說道:“大明百姓依舊是苦不堪言,朕聽百姓所言,其言有三弊。”

“一,是所謂五通神巫蠱之事。五通,又曰五聖、五顯靈公、五郎神。百姓有疾,巫卜之,動指五聖見責,或戒不得服藥,愚人信之,有卻醫待盡者,橫行無忌。”

一種名叫五通神巫蠱在大明的民間橫行無忌,百姓生病,就去這座下求的五聖診斷,也不服藥,也不去惠民藥局,百姓輕信,喝一碗符水了事,最後卻耽誤了時間死掉了。

“二,木工厭勝與方士魘鎮之術,木工於豎造之日,以木籤作厭勝之術,禍福如響,百姓信之,其於工師不敢忤嫚。魘鎮之術,乃詛咒,泥塑小人,錢釘遍佈,埋於馬廄糞池,魘鎮病倒,民多畏懼。”

建房子的時候,要請一些木籤厭勝鎮宅,這也算是風俗,朱祁鈺本打算不管,但是有些人趁機謀財,甚至害命,還就得打擊一下了。

至於魘鎮病倒,就是畫個圈圈詛咒你的大明版,弄個小泥人,用銅錢和釘子頂到上面,然後埋在馬廄和糞池裡,然後這人就病死了。

這一件事朱祁鈺非常關注,尤其是魘鎮之術,這玩意兒真的是詛咒而死嗎?

朱祁鈺不信,別說後世的唯物價值觀,就是在先秦也有子不語怪力亂神之說。

朱祁鈺不由得想起了通惠河上的黑眚。

那些黑眚,一到朝廷疏通通惠河後,這些黑眚就開始夜間出沒,燒燬閘夫的家,搶走他們的孩子,四處作亂,阻攔朝廷疏通通惠河。

黑眚非妖孽,實乃是勢要豪右之家,借這通州到京師的糧道,牟取暴利。

當初,朱祁鈺把所有的黑眚都給吊死了。

那這個魘鎮之術,在百姓反覆描述之後,朱祁鈺終於肯定,這是有些人藉着魘鎮二字,行的謀財害命之法,百姓一聽說這魘鎮而死,避之不及,也不敢報官,怕招致災殃。

誰在推動這魘鎮之術?

該被吊死的人。

“三,朕觀大明奴僕之風,甚囂塵上,應當警惕,無外乎多挾富、挾貴,依勢作威,納投靠,稱家人,實爲奴僕。”

“嘉興府榜眼劉昇,一登仕籍,這些奴僕就競相來到門下,多的達到千人。居然大肆遴選,最後選了二十餘人,爲奴爲僕。”

朱祁鈺說到了第三問題,這個問題主要是勢要豪右之家和進士及第的進士們收僕的問題,大明禁奴,這些人就換了個方式,以收家人的方式進行。

在大小時雍坊營建的時候,朱祁鈺就發現過這個問題,那個張軏的管家,藉着英國公府的名義收家人,實質收奴。

于謙坐直了身子說道:“陛下,大明律有定,公侯不過二十人,一品不過十二人,二品不過十人,三品不過八人,四品以下,存養奴脾者,杖一百,即放從良。”

“陛下所言的第三個問題,是犯了王法,查處處理便是。”

這件事于謙也是知道,但是現在愈演愈烈,那既然違法亂紀,自然要嚴厲打擊,這個交給法司去辦理便是。

朱祁鈺點頭說道:“這個劉昇,真是哪裡都有他,杖一百,革其功名,永不錄用。”

朱祁鈺放棄了對劉昇的觀察,他就是那種常人所言的百無一用是書生。既然無用,那就不要留在朝廷,丟朝廷的臉面了。

于謙並未求情,劉昇這樣的人,也丟他們浙黨的人啊。

雖然朝廷裡沒有浙黨,但是同鄉談及此人,何嘗不是羞與爲伍呢?

王文認真的考慮了陛下所說的話,尤其是關於魘鎮之術,他多少琢磨出點兒味兒來了。

這種各地都有的手段,怕是有些人活的不耐煩了。

王文深吸了口氣說道:“既然有魘鎮,陛下,是不是可以仿黑眚故例,每個村豎起一杆大旗,將其吊在上面?”

朱祁鈺認真的考慮了一番,點頭說道:“讓掌令官教諭百姓,不得行魘鎮之術,若是有人蠱惑,悉數吊死鄉里,警醒之。”

“吊!”

京師的黑眚被吊死之後,京師上下這種魘鎮法術之類的妖言惑衆之事,立刻就消散一空。

按照術士們的說法,就是大皇帝真武大帝轉世,魑魅魍魎皆驚懼遠遁,不用魘鎮法術了。

他們也怕皇帝的刀,因爲真的會殺人。

這算是當下大明朝的一種話術了。

朱祁鈺倒是想要反迷信,但是也得有基礎纔是,百姓別說吃飽飯了,剛剛有了點糧食,勉強能餵飽孩子,反迷信也得等等生產力的發展。

朱祁鈺時常警惕,陳鎰說:誇上天去,誇出個大跨步來。

朱祁鈺如臨九霄不假,但是這種大跨步,朱祁鈺還是做不出來。

于謙面色複雜,他愣了許久說道:“陛下,其實有件集寧河套見聞,臣還在調查,故此未曾奏稟。”

“是這樣的,在集寧地區,出現了一些真武大帝符,名曰赦罪善功符,每符昂貴,一紙要五斗米之多,臣回來的時候,已有苗頭。”

于謙從袖子裡拿出了幾張符紙,遞給了陛下,真武大帝的赦罪善功符,是一張黃紙加硃砂寫成,上面的花紋居然很是精美。

朱祁鈺拿過來看了半天,這不就是贖罪券嗎?!還是藉着真武大帝的名頭髮行。

真武大帝是誰?

真武大帝在大明,其實代表的是皇帝。

朱棣身上有這種傳聞,朱祁鈺身上也有,這幫人的膽子真的大!

當初唐雲燕和李惜兒在花萼閣裡,就說到了這種現象。

李惜兒就曾言,有道是,假道學向來如此,古人善則歸君,過則歸己,如今的道學,便是過則歸君,善則歸己。

有人發財發到了大皇帝的頭上,這能忍?這不重拳出擊,這幫人哪裡知道改悔?

朱祁鈺站了起來,極爲憤怒的說道:“朕立刻欽點一天子緹騎,帶領四名提刑千戶,百員緹騎,立刻前往集寧、五原、朔方、靖虜四府,嚴格糾察此事,抓到一個就吊一個!”

“任何人藉着朕的名義謀財,皆爲謀叛罪論處,首惡送至京師,凌遲處死!”

必須要重拳出擊。

于謙等到陛下發泄了怒氣之後,才低聲說道:“陛下,這件事永樂年間也有發生,文皇帝卻未曾糾察,彼時是在應天府多有這般赦罪善功符,文皇帝也只能查到焚燬。”

這種事顯然不是普通人敢這麼辦的。

勢要豪右之家纔有如此膽量賺這個錢,現在妖風再起,陛下要嚴查,最終甚至可能查到一些皇親國戚身上。

一如洪武年間的大明寶鈔、永樂年間的赦罪善功符,正統年間的鹽引,這背後的人,決計不是小門小戶。

陛下要做好這個準備。

朱祁鈺搖頭說道:“太宗文皇帝有顧慮,乃是孝道大倫所限,朕必不寬宥。”

這種事,朱祁鈺怎麼可能寬宥呢?

勢要豪右之家生活已經幾位奢靡了,居京師大不易,一家所需至少要七兩五錢銀才能活下去。

但是這些勢要豪右之家,辦桌酒席就得十幾兩銀子,如此奢靡,還要發這個財,爪子亂伸,必須給他剁了!

于謙並沒打算勸仁恕,只是告訴陛下這件事背後有人。

于謙眼神裡露出了思索的神情,他坐直了身子低聲說道:“陛下,臣之所以未曾奏稟,是因爲臣在河套地區,對此事看似置若罔聞。”

朱祁鈺可不信于謙的屁股是歪的,于謙的屁股始終是堅定的大明江山社稷。

這等危害社稷之事,于謙居然姑宥之,這其中定然另有圖謀。

于謙頗爲平靜的說道:“這天底下,尤其是邊鎮之極邊之地,心無恭敬之心大有人在,有人拿着這赦罪善功符大肆斂財,毫無恭敬之心之人,肯定蜂擁而至。”

“臣呢,就讓掌令官暗中走訪,正好一網打盡。”

于謙說的極爲平靜,王文目瞪口呆的看着于謙。

于謙是大明朝堂的老好人了,脾氣好到讓人覺得有點假,那可是從一品的少保,一幫御史上躥下跳,整日裡彈劾于謙。

于謙從來都未曾爲了這種彈劾有任何反制的手段,也從不反駁,若非胡濙和陛下護着,王文甚至懷疑于謙要被彈劾到致仕了。

但是現在看來,他的格局小了。

于謙哪裡是不反駁,是知道自己不會有事,懶得理會罷了。

于謙有更重要的事兒要做,推行農莊法,恢復京畿、山外九州的人丁,是大事;攻伐河套,滅瓦剌是大事;

這樁樁件件,哪一件不比在朝堂上鬥嘴兒重要?

朱祁鈺頗爲認同的點頭說道:“於少保的法子非常不錯。”

于謙這番話,翻譯翻譯就是:他用掌令官下了個網,這赦罪善功符是個天生的魚窩,不用打窩就能吸引到無數的大魚前往,大皇帝立刻派出緹騎,那不是把魚給驚了?

那還能撈到什麼呢?

等這天然魚窩打成了,直接起網,是所謂,一網打盡。

“陛下,那就這麼辦?”于謙試探的問道。

朱祁鈺坐下說道:“準。”

同爲釣魚佬,大皇帝的釣魚技術其實不怎麼好,空軍的名頭,都已經被脫脫不花聽聞了。

沒關係,朝中有擅釣者。

王文決定回去之後,立刻在都察院開個會,他當然不是要泄密,這天然魚窩的事兒,就他們三個人知道。

他要是四處亂說,那他就是于謙釣的那條魚了!

他開會的目的是,警告所有的都察院御史,沒事兒,繞着點于謙走!

別天天閒的沒事給少保上眼藥,少保眼下不在意,只當是聒噪,若是真的在意了,把他們都察院上上下下,當作是魚,全都給打了!

于謙到底是捲了十九年,連皇帝、太后的萬壽節都不送禮的,就這麼捲到了朝堂上來,那要是認真起來,所有人加起來,不見得能斗的過於謙。

朱祁鈺點頭說道:“極好,極好,就這麼做。”

于謙面色猶豫了許久,才俯首說道:“陛下,前僉都御史王復已有悔改之心,而且屢立功勳,要不,詔他回朝?”

王覆在朝堂上大聲爭辯,皇帝設立鈔關乃是橫徵虐斂,有嚴苛之嫌疑,朱祁鈺把他革了職。

王復棄筆從戎,直接入了京營,還在集寧教諭百姓,而且做得相當不錯,即便是在天子親徒的五百名掌令官之中,依舊是不落下風。

之後王復跑去做了夜不收,屢涉險地,肩膀上中了兩箭,昏迷不醒,欣克敬用盡了辦法,才把他從鬼門關里拉了回來。

朱祁鈺無奈的說道:“朕讓吏部把他叫回來,做集寧河套山西行都司監察御史,雖然是個七品官,但是以王復之能力,不日便可官復原職。”

“但是他依舊要做他的夜不收總旗,這剛好了些,就又入了草原,朕都不知道他去哪裡了。”

王復很有才幹,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又從地方捲到朝堂。

也很有勇氣,當時朱祁鈺顯然已經暴怒,但是王復依舊大聲的講出了自己的理由。

這種勇氣,王復並沒有浪費,他直接做了最危險的墩臺遠侯,成爲了一名夜不收。

朱祁鈺看着于謙說道:“四十多歲了,體力又不如年輕人,非要去草原上折騰。”

于謙眉頭緊皺,他並不知道王復又回草原了,這膽子真的太大了!剛經歷了生死磨鍊,居然又去了?

“隨他去吧。”朱祁鈺笑着說道:“若是他哪天憑藉軍功再站在了朝堂之上,那朕也不會對他有任何的偏見,以士待之。”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寬仁。”

膽敢在奉天殿內,忤逆皇帝,若是真的再回朝堂,那皇帝心裡會是什麼想法?

那不就是在表示皇帝有眼無珠,不識人才嗎?

當今陛下非但不計較,還要以士待之,那不正是寬仁之道嗎?

陛下求賢若渴的聖名,舉世皆知。

朱祁鈺十分確信的說道:“徐有貞當初力主南遷,現在不也好好在河套治水嗎?一個三百六十里的景安渠,朕打算給他了,三年,三百萬,只要真的營建完成,朕不吝恩賞。”

徐有貞一點都不適合搞政治,連站隊都迷迷糊糊的,爲什麼要在官場打混呢?

他就該去搞水利,今天去河套,明天去黃河,後天治理漕運,還有南方未靖安之地,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善於治水就治水便是。

于謙笑着說道:“陛下,書曰: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禮曰:三曰進賢,四曰使能。”

“寰無常安之國,宇無恆治之民,得賢使能者則安昌,失之者則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陛下聖明。”

于謙知道陛下的性子,不接受馬屁,所以他把話直接講清楚,他說的不是馬屁,是實話。

朱祁鈺和王文又聊了許久,直到日暮十分纔回泰安宮。

今天是大年三十,他要在泰安宮內,接受羣臣賀表,明天大明就是景泰三年了。

而此時的稽王府內,稽王妃錢氏拉着朱見深,正準備去泰安宮賀歲。

對於錢氏而言,她最近有些迷茫,等到此次賀歲之後,她打算出家了。

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二百九十一章 三根神針針穴療經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688章 康國公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