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

衍聖公,他沒有多少團營。

但是他有儒學堂儒戶學子。

朱祁鈺站起身來說道:“武清侯何在?把武清侯宣來!”

既然有人敢咬李賓言這個餌,那朱祁鈺當然敢揚杆,把魚撈上來,看看成色,是送太醫院好,還是送北鎮撫司,或者直接摘掉他們的腦袋。

胡濙在朝堂上,狂噴王復,前元非以寬仁失天下,而是以縱失天下。

現在這個時間點,密州私設市舶司,朱祁鈺已經很給他們面子了,由私轉官營,並且設立提督太監監督,設立官員管理,他們便不樂意了?

但是他們似乎認爲大明朝堂非常好欺負!

朱祁鈺決不能讓大明以寬縱失天下。

這對君主而言,是最大的無德!

盧忠走的有點急了,說話有點大喘氣,他看陛下誤會,趕忙說道:“陛下,陛下,李賓言他說,是泗水、曲阜、臨淄、寧陽、兗州府幾個地方的舉人,聯合起來,要進行罷考,他們到兗州府的滋陽衙門生事。”

“言:徵收錢糧應分儒戶、縉紳,如何將我等縉紳一體完糧,若要我等赴考,必須分儒戶、縉紳,將我等之撫概行祖宗之法,豁免一體完糧,徵比錢糧不許百姓一例滾催。”

朱祁鈺一愣,呆呆的問道:“啊,還有這等好事?”

于謙長長的鬆了口氣,每次勸仁恕之道,都是進一寸,退一尺,顯得自己太無能了。

好在,只是罷考而已,抗議諸王、勳臣、外戚、縉紳等一體納糧而已。

朱祁鈺點頭說道:“他們這麼主張啊,好,那就傳敕諭到兗州府,朕準了!朕替天下學子謝謝他們讓出來的名額,好事啊。”

“以後不願意考,那以後也不用考了。”

“下旨山東,膽敢和兗州府座主門生,沆瀣一氣,今歲罷考,世世不得入京趕考。”

“於少保,這麼奇怪的要求,你聽說過嗎?”

于謙搖頭說道:“臣從未聽說過。”

“只聽過各省主官每年因爲春闈名額,都要連章上書,抗議給進士出身的名額少了,只聽說過要加的,還從未聽說過還有主動要求削減的。”

這天底下每年進士都是有數的。

兩京一十三省每年都爲了你多我寡,吵的天翻地覆,那可是真的刀刀見血,你拆我的臺,我搶你的生員,四處都是告狀,把皇帝吵的煩不勝煩。

洪武三十年,春闈會試揭榜,所有進士錄取皆爲淮河以南之人,朱元璋大怒,將主考官劉三吾定爲了逆臣賊子,流放去了陝西。

而另外一個科場舞弊的張信直接被凌遲處死。

幾乎所有所有參與審卷之人,全部被定罪,幾乎都流放了。

只有兩人倖免,這倆人被赦免,還是因爲所開列名單之中,有北人。

朱元璋欽點了北人六十一人進士及第,全是北方人。

之後朱棣、朱高熾和朱瞻基,都對南北之爭,學子進行分卷考試,錄取進行覈定。

北卷則北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

中卷則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及廬、鳳二府,徐、滁、和三州;

餘皆屬南卷。

以百名爲準,南卷錄取五十五人,中卷錄取十名,北卷錄取三十五名。

這次兗州府搞這種罷考威脅朝廷,無論怎麼看都是好事。

“正統十三年春闈,山東錄取幾人?”朱祁鈺突然開口問道。

于謙坐直了身子,掰着指頭數道:“第一甲狀元、彭時,江西人,榜眼陳鑑,江西人,探花嶽正,是順天府通州人。”

“第二甲進士出身共五十人,有王珝、高崇、孫昱、國盛、尹妟、王育、楊瓚,共計七人山東籍。”

“第三甲同進士出身共九十七人,有十四人是山東籍。”

“北榜共計五十三人,山東佔二十一人。”

朱祁鈺眨了眨眼,春闈果然是國之大事,正統十三年錄取多少,都是哪裡人,各省佔了多少,果然天下矚目。

于謙如數家珍的數清楚了這其中的人數多寡。

景泰二年也會有春闈會試,不過因爲兵禍,推遲到了五月份舉行。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正統十四年瓦剌圍困京師,天下驚,景泰元年開始組織科舉,也是一應退後。

“山東果然科舉重省啊,這麼多人。”

朱祁鈺搖頭笑着說道:“現在兩京一十二省的士子,聽聞兗州府鬧罷考的事兒,怕是要笑歪了嘴。”

朱祁鈺的估計是沒有錯的,科舉乃國朝重事,兗州府一鬧起來,這消息就如同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兩京一十三省的大街小巷。

天下仕林彈冠相慶,走在路上進京趕考的士子們,都笑的合不攏嘴。

這得多缺心眼兒,拿這種事威脅朝廷?

石亨被講武堂提督內臣李永昌,叫到了聚賢閣。

石亨殺氣騰騰的走進了聚賢閣內,來到了內室,大聲的喊道:“陛下,劍指何處!”

石亨一身的煞氣,他聽李永昌說陛下盛怒,又着急忙慌的詔他覲見,他放下了授課,就準備去犁地了!

朱祁鈺示意石亨坐下,于謙將發生的事兒說了一遍。

石亨頗爲可惜,眼瞅着的大好功勳,就這麼飛走了!

“山東這幫人,明火執仗的造反多好啊。”石亨感慨萬千的說道。

于謙嗤之以鼻的說道:“兵禍一起,民生凋零!哪裡有盼着打仗的道理?”

石亨感慨完千,無奈的說道:“你們這羣文人的彎彎繞繞,某不懂,也懶得懂,我們軍伍之人,不打仗,哪裡來的功勳?”

于謙和石亨的理念不太相同,石亨主殺伐,擅死戰,于謙主仁恕,擅理政。

石亨繼續說道:“京營那幫兒郎,個個嗷嗷叫,去年打山匪流寇,就是熱了熱身子罷了,就跟…這剛動彈了下,就沒事了,着實無趣至極。”

石亨好懸沒在陛下爆粗口,他完整的話是:就跟房中事一樣,剛開始就結束了,人家姑娘能樂意?

怕是要鬧翻天了。

于謙無奈,只能搖頭,京營是大明的壓艙石,但是這塊石頭太重了,很容易把船給壓沉了。

唐末藩鎮割據、五代十國,天子走馬觀花一樣的換,天下禮樂崩壞,對萬民而言,也不是好事。

但是這壓艙石太輕了,那大明這艘船,遇到風浪,還如何向前?

就是陛下這名船長,也要思忖再三,才能決定,是否闖一闖龍潭虎穴。

一個小黃門匆匆的跑了進來,俯首說道:“陛下,翰林院編修文林郎、刑科給事中尹旻求見。”

朱祁鈺嗤笑了一聲搖頭說道:“看,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劉吉、尹昱在成化年間,一個是紙糊三閣老的代表,一個是泥塑六尚書的代表,明憲宗成化皇帝朱見深說什麼,這三閣老、六尚書,就做什麼。

尹昱爲何而來?

剛纔于謙也說了,尹昱是山東人。

尹昱走進了講武堂內,他顫顫巍巍的跪下,俯首帖耳,低聲說道:“陛下,臣山東儒生尹昱,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是以山東儒生的身份來的。

“行此大禮,所爲何事?”朱祁鈺繼續和于謙下棋。

即便是于謙加石亨二人聯手,他們持有燕府,也不是太子府的對手,被朱祁鈺的太子府,殺的丟盔棄甲。

尹昱動都沒動,低聲說道:“爲山東罷考之事而來。”

當朝大學士們統共有三位,六部尚書、都察院總憲,都不是山東人,山東出了事,連個能求情的人都沒有。

шωш★ тт κan★ c○

他聽聞消息,求助無門,只好自己跑到講武堂來求情了。

“爲山東罷考之人求情來了?讓朕寬宥之?”朱祁鈺在兵推棋盤上大勝特勝,放下手中旗子,準備換手。

尹昱大聲的喊道:“臣不敢!臣請求派出緹騎,緝拿首惡之徒,但誤放過一人一家!此等貳臣賊子,不誅何以安天下!不殺何以平民怨!”

朱祁鈺聞言笑着說道:“朕只聽說爲同鄉求情的,還未曾聽說過對同鄉請罪的,朕只是讓鬧事之人,不參加科舉,你這直接請求殺人了?”

尹昱冷汗直流,朝臣天天勸陛下仁恕,寬仁,這臨到自己家門前瓦上霜的時候,才知道,陛下爲何會嚴刑峻法。

這不重拳,還有王法嗎?!

這真的涉及到了自己的時候,怎們能不憤怒呢?這幫人想幹嘛!

就該把他們祖墳給刨了!

因爲在兗州府鬧事的舉人、儒生,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在刨整個山東儒戶的祖墳!

萬一陛下定下一條規矩,山東限額,或者乾脆斷幾年山東的科舉,整個山東在朝中本就無高官赫吏,這一下子,就把整個山東的文脈給撅了!

以後十年,二十年,朝中將再無一山東大吏,因爲南北榜單導致的大明鄉黨很多,這也是無法避免之事。

而今朋黨有三途,同榜而出爲其一,同鄉同裡爲其二,座主門生爲其三。

鄉黨,甚至凌駕在座主門生,沒有這種朋黨,朝廷才千奇百怪。

朱祁鈺嘆了口氣說道:“你們總說你們難,朕也難啊。”

“你看,朕寬仁你們說朕寬縱,朕嚴苛,你們就說朕橫暴,大家都勉爲其難,你先回吧,朕等山東的奏疏到了,再行處理此事。”

“難不成,你讓朕,直接不分青紅皁白直接拿人?那不是成了虐嗎?”

朱祁鈺揮了揮手說道:“先退下吧。”

尹昱嘆息,長嘆一聲說道:“臣…告退。”

終究是被陛下以他們的平素裡說的話,給反駁了,尹昱無言以對!

尹昱走下講武堂聚賢閣的閣樓的時候,腳一歪,差點坐到了地上,天下不知道多少人,等着看山東的笑話。

他又走了幾步,突然駐足,站在剛吐出嫩芽的柳樹之下,用袖子掩面,用力的擦拭了幾下,春天的風很大,還夾雜着柳絮,尹昱,應當是,迷了眼了。

朱祁鈺繼續和于謙繼續下棋,這次朱祁鈺和石亨一夥,持有燕府和于謙的太子府打的有來有回,但是敗局已定。

手持燕府簡直是天崩開局,攏共就八百校尉,撐五十個回合,已經很強了。

“於少保以爲山東大事,何人能夠主持?”朱祁鈺勉力維持,有些疑惑的問道。

于謙笑着說道:“陛下心中已有人選,何必問臣呢?”

朱祁鈺搖頭,這于謙真是滑不留手,說起治國之理,那是頭頭是道,講三天三夜不嫌煩。

但凡是涉及到了具體的軍政之事,就是開始打機鋒,三緘其口,把自己摘的乾乾淨淨。

他笑着說道:“朕以爲山東右布政使裴綸合適。”

“永樂十九年進士,正統四年,裴綸任會試主考官,彼時科舉舞弊,數不勝數,難以杜絕,裴綸女婿祝全祿,也在入京考試名錄之上,請求裴綸爲靠背。”

“裴綸盛怒,爲國求才,豈敢私?那一年是裴綸第一次致仕,而後又一次被罷黜,去年,朕把他派去山東做右布政使。”

“太宗文皇帝盛讚其真御史也,好像當時於少保,也被文皇帝如此誇耀。”

“裴綸是和於少保是同榜出身對吧。”

于謙點頭,一晃這都三十年過去了,當年之事,他已經記不太清楚。

但于謙清楚的記得那年,那時候于謙才二十三歲,依稀記得當初,裴綸當年的春風得意馬蹄疾。

當時一個榜首,一個榜尾。

他想了想說道:“是同榜出身,不過裴綸是第一甲的探花及第。”

“臣不過是第三甲辛丑科殿試金榜第三甲第九十二名,比不得,比不得。”

大明殿試共有三等,第一甲三人,狀元、探花、榜眼;第二甲爲進士出身;第三甲爲賜同進士出身。

第三甲在科舉裡,就是湊數的,學識還不到進士出身,但是皇帝恩典,賜下的功名。

朱祁鈺掙扎了一番,棄子投降,他和石亨加起來,抓着燕府,也不能逆天改命。

朱祁鈺滿是感慨的說道:“眼下於少保已是大明少保了,若是去歲,於少保稍有私心,這裴綸,亦不知要沉淪多久。”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同榜出身,的確是朋黨之首,但同樣是幾多怨懟、忿恨。

彼時一個金榜,一個榜尾,同樣是持節守正之人,可是裴綸卻是屢次沉淪,被貶被黜。此時一個少保,一個右布政使,實乃讓人唏噓。

兩相對比,誰能說于謙不懂進退之道呢?

“國家公器,陛下尚不敢私,況臣子乎?臣斷不敢私。”于謙趕忙說道,他和裴綸都二十多年沒見面了,別提朋黨了,他連裴綸長什麼樣都記不得了。

“那就裴綸了吧。”朱祁鈺開始繼續插旗佈陣,他今天的目標是七十個回合。

于謙點頭說道:“陛下聖明,裴綸極正,臣以爲善。”

興安一看政事兒討論的差不多了,便開口說道:“洪武三十二年,東海地動,天嘗連雨,西北風,海水溢,浸數百里,九河之地,已爲海所漸,海水波襄,吞食地廣,當同碣石,苞淪於洪波也,城垂淪者半。”

“陰陽不和,其咎安在?”

“海嘯。”

“陛下勝!”

興安不動聲色的拔掉了于謙在南京所有的旗子,頗爲無奈的說道:“此乃天災,非人禍也。”

石亨目瞪口呆的看着興安,他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場面。

于謙瞪着眼看着興安,不敢置信的說道:“興安大璫,你這…太離譜了!這纔開局啊!你這…這!”

朱祁鈺撓了撓頭,將旗子收起來說道:“好了好了,不下了,興安去給於少保端杯茶,兩杯,不,三杯吧。”

講武堂的聚賢閣,充滿了歡樂的空氣。

而此時的李賓言雖然沒有陷入山窮水盡的絕境,也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了。

李賓言太難了,他能夠感覺到,若非緹騎跟着,他現在早就死八百回了,太多人恨不得他死了。

李賓言形色匆匆的看着後面,挽着衣袖褲管,奪路狂奔的說着:“某當初就不該攔這等差事!真是要命。”

“李御史小心!”

緹騎大喊一聲,一道箭矢,角度極其刁鑽的從草叢裡鑽了出來,直奔李賓言的面門而去!

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十二章 吊!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