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

“容朕緩思。”朱祁鈺示意金濂先不要說話。

他忽然意識到,自己這個大明的戶部尚書,怕是算錯賬了。

朱祁鈺沒有緊皺在心裡快速的算賬,然後開口問道:“八十年,得鑄銀幣幾何才能還得清?”

內承運庫太監林繡趕忙開口說道:“陛下,八十年是兩千四百億銅錢,折算下來是一億兩千萬大明銀幣,按照現在兵仗局的鑄幣,月產三十八萬算,再加上自然增速,大約需要三十年左右。”

“陛下,這只是還賬。”

大明朝廷欠天下百姓的鑄幣,既然弄好了磨坊,那自然要把這個磨坊好好的維持下去,那貨幣是維護磨坊的重要工具。

但是大明欠下了八十年的賬。

而且這東西不能不還,朱祁鈺雖然有一張朱祁鎮禪讓詔書,但那東西是給禮部洗地用的。

朱祁鈺喊出了繼承列祖列宗的遺志,那就得繼承這筆龐大到恐怖的欠債。

林繡給出了一個三十年,大明可以還八十年賬的數字。

但是這三十年呢?這三十年,大明人丁會不會增多,按照每人五十枚新錢的標準,大明這三十年欠多少?

若是陛下春秋鼎盛,一直未曾懈怠,三十年後,大明每年需要鑄幣多少,才能保證坊間物價和銀錢的平衡呢?

朱祁鈺人都傻了。

新貨幣政策,的確是個良政,看大明上下的反應就知道了,但是這欠的朱祁鈺觸目驚心。

“一億枚銀幣,兩千四百億枚的銅錢,怎麼會需要那麼多啊?”朱祁鈺坐直了身子,眉頭緊皺。

金濂其實想說,前元那九十多年,天下生靈塗炭,元朝也沒什麼穩健的貨幣政策,更沒有大規模鑄銅錢,這還有九十多年的賬。

但是畢竟那是前元的爛賬了。

但是大明這八十年,那是必須要還的,這至少是一百八十多年,朝廷未曾大規模鑄幣的欠賬。

錢荒,這一個荒字,其背後是慘不忍睹的大明財經事務,百姓缺錢少錢,血淋淋的現狀。

朱祁鈺看着兵仗局太監、講武堂提督內臣,笑着說道:“永昌啊。”

“臣在。”李永昌顫顫巍巍的回答道。

他還爲兵仗局的產量洋洋自得的時候,鹽鐵會議告訴他,他需要在三十年內,至少鑄造兩億枚以上的銀幣,甚至更多,陛下才不會欠天下銀幣。

天地良心,一個月三十多萬枚,一天一萬枚,那已經極限了!

“這事兒,交給你辦了。”朱祁鈺笑着說道。

李永昌滿臉惶恐,最後還是俯首說道:“臣…辦不到啊!”

“只需要把產能擴大一倍就好了。”朱祁鈺十分確定的說道:“一倍,一倍就好了。”

朱祁鈺轉過頭來問道:“林繡,內承運庫還能給兩分的火耗給兵仗局嗎?”

提高勞動報酬,可以有效地提高積極性,可以有效地讓生產力飛速提升。

林繡從桌子底下抄出一個小算盤,噼裡啪啦的算了半天說道:“可以,但是最多讓兩分了。”

度支部大使王祜也從桌子底下掏出了一個小算盤,噼裡啪啦的算着,然後和金濂耳語了幾聲。

金濂看了看賬目,和度支部的大使王祜又聊了許久,才俯首說道:“陛下,臣這裡也可以拿出兩分來。”

這樣一來就是兵仗局一枚銀幣,可得一錢四分,而朱祁鈺的內承運庫只得八分,而太倉也只得八分了。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那這樣,朕給兵仗局一枚奇功牌,每年有提高工藝、縮減流程,卻能保質保量的提高產能的工匠,授予奇功牌一枚,暫定十年吧。”

“但是千萬不可捨本求末,還是得多培養工匠,擴大基數。”

擴產一倍,再建一個兵仗局的分廠,不就好了嗎?

但是大明沒那麼多的銀匠供朱祁鈺霍霍,限制產量的不僅僅是機器。

提高勞動報酬,也是招攬天下銀匠。

李永昌深吸了口氣俯首說道:“臣領旨。”

多給錢、給奇功牌,這是無上的殊榮,足夠那些個工匠,不眠不休的改進工藝了。

林繡和度支部大使王祜互相討論了半天,又算了半天,最後嘆息的說道:“陛下即便是如此,三十年後,至少還欠一千億枚銅錢,大約五千萬銀幣…”

度支部大使王祜補充說道:“這還不算曆年鹽引欠下的,前事不算,每年超發鹽引,也要有三十多萬枚,三十年大約九百萬枚銀幣,也就是兩百億左右的銅錢。”

林繡十分保守的估計了大明人數的增長,十分保守的增減數字,但是最後還是得到了一個讓人顫抖的數字,一千億銅錢,億吊銅錢。

度支部大使王祜,則是補充了之前鹽鐵會議的錢引,那也是貨幣,那也是欠賬。

多少?不多,兩百億銅錢,不過兩千萬吊而已。

加起來不過是五千九百萬的銀幣罷了,相比較一億兩千萬的銀幣欠賬,確實不算多了。

朱祁鈺看着林繡的賬本,最終嘆息的說道:“盡力而爲吧,你們難,朕也難,都難,咱們啊,都勉爲其難吧。”

欠的太多了,根本不知道怎麼才能還得清。

大明一旦開海,這欠賬會不停翻番一樣,漲到天上去!

鹽鐵會議結束了,于謙留了下來,陪朱祁鈺下兵推棋盤,這次玩的是嶺北之戰的地圖,就是洪武五年的嶺北之戰。

于謙執北元,朱祁鈺執大明,這一把四百多個回合,玩起來太慢了,至少要半個多時辰。

兵推過半,興安嘆了口氣說道:“其發和林始於一處,旁及四隅,凡在東西南北者,皆知其所自也。震淺則大,而所及者近,涌泉溢水,三百里人煙幾絕,摧折無遺。”

“地陷。”

“陛下勝。”

于謙呆滯的看着興安,上次隕石的事兒,他已經十分的驚駭萬分了,這次提前說好了不用隕石,居然搞起了地陷?!

這還是淺震,涉及範圍很近,正好把于謙手中的北元主力消滅的乾乾淨淨,一點都不剩。

興安伸手將於謙中路軍主力旗,一一拔掉,嘆息的說道:“天災人禍,非人力也。”

“誒,不是,你這個大璫,怎麼能這樣呢?這怎麼會有地陷這種事呢?!”于謙終於忍不住了,下棋就下棋,這已經不是黑哨了,這是強行結束!掀棋盤了。

這路子太野了,以至於,于謙都呆滯了。

他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好了,好了,不下了。”朱祁鈺示意于謙稍安勿躁,把棋盤收了起來,聊起了正事。

于謙深吸了幾口氣,總算把自己激盪的心,安穩了下來。他飲了一杯茶之後,心態終於平定了下來。

于謙又飲了一杯茶,越想越氣。

“陛下以爲,京察何物?”于謙要聊的是眼前的大事,京察。

興安坐直了身子,認真的聽着陛下和于謙論證,這是他的學習的最佳良機。

唐朝有名宦高力士,有千古第一賢宦職稱,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怠政,幾乎所有的事兒都是高力士在處理,算不上井井有條,但是的確是維持了很久。

但是隨着楊國忠的權柄越來越大,高力士也失去了權柄,這煌煌大唐就立刻敗了。

對於興安而言,他需要成長起來,倘若哪一天,陛下也開始怠政了,司禮監就必須履行其當初高力士的責任,而且要做的更好。

朱祁鈺對於京察爲何物,認真的思考片刻說道:“糾察官員是否懈怠、貪腐,乃是京察設立之初的用意,庸者下,能者上。”

于謙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其實陛下,京察不必拘泥於形式,早先陳情疏京察,京察失效,這糾察官員,是如何維護?”

“自然是各官署擅權,朋比爲奸,在燕興樓、太白樓裡京察,只不過考評的不再是勤政、廉潔、才能,而是考評誰的人脈更廣,誰的銀子更加厚重,誰的家世淵源。”

“陛下辦了官邸,那這京察之法,就得大辦特辦。”

于謙的意思很明顯,三楊輔國的時候,以正統帝幼衝,數年之內,每朝只准奏請八事,可是從皇帝這裡,弄走了不少的權力。

比如這京察的權力,就是在那個時候從皇帝手中失去的。

但是京察的手段,並沒有消失,而是散到了羣臣的手裡。

這必然滋生貪腐,必然滋生朋黨,必然導致朝堂烏煙瘴氣,想做事的人,卻什麼都做不得,只能同流合污。

“長久下去,必將國之不國。”于謙嘆了口氣,頗爲感觸。

這大明的吏治在這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就變了一個風氣,這和陛下不斷的收回權力,再一拳拳的砸下去,有很大的關係。

陛下做是始終張弛有度,不疾不徐,卻把這事,一件件,一樁樁都辦得極爲穩妥。

朱祁鈺點頭說道:“所以京察之事,定然有些人亂喊亂叫,狺狺狂吠,朕不會理會。”

于謙喝了口茶說道:“陛下,嫡皇嗣多重啊?”

“六斤六兩,足月。”朱祁鈺笑意盎然的說道。

外廷是不知道泰安宮諸事兒的,王直上次請旨移宮皇宮居住,朱祁鈺訓斥,自此以後就沒人敢問泰安宮的諸多安排了。

于謙一聽也是眼角帶着笑容說道:“六斤六兩好,很好,足月,也很好。”

他頗爲欣喜,大明皇帝只有一個孩子朱見濟,那是絕對不可以的,只有一個孩子,國本之位不穩。

陛下倆孩子,那就是讓人十分欣慰的事兒了,孩子這東西,還是多多益善,頂多鬧出點漢王朱高煦之亂之類的小亂子,不是什麼大事。

尤其是陛下正在推動諸王勳戚一體納稅。

多一個孩子,就多一分保障,朝臣們的心思就能多安定幾分。

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