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

“陛下臣是不是說錯話了啊,臣愚鈍。”李賓言愣愣的問道。

大明的新貨幣政策,遇到了瓶頸。

大明急需要銀幣發行來滿足商貿的需要,但是大明無法提供充足的貨幣來滿足需求,原因是兵仗局銀匠不夠無法擴產,那提出的讓勢要之家參與進來,難道不是解決方案嗎?

大家不都在討論,如何擴大御製銀幣的生產規模嗎?

朱祁鈺愣了許久,看着李賓言,眨了眨眼,李賓言不是蠢人,他只是依靠過往的慣例在說這件事的解決辦法。

在正統一十四年的時間裡,幾乎所有的官僚們,都習慣了一起發財的大好局面。

朱祁鈺也沒有說話,只是翻動着自己的會議記錄本,梳理着自己想說的內容。

右都御史王文嘆了口氣,這是他的人,陛下不肯訓誡,那隻能他來了。

陛下上次開鹽鐵會議的時候,已經明確表示了,大明朝廷、皇帝的權柄,不會與私鹽窩主分享,就連借債的權力,都不肯讓。

這是鑄幣權啊!

陛下怎麼可能和勢要之家分享?

他看着李賓言迷茫的模樣,無奈的說道:“李御史啊,要不,哪天漕運御史空缺了,某舉薦你,去地方上,歷練歷練?”

“啊?”李賓言眉頭緊鎖,嚇了一跳,這好好的爲什麼要出京做官呢?

王文嘆了口氣,李賓言這政治敏感度夠低的,這樣的水平,怎麼能參政議政呢?還不如去地方好好歷練歷練,說不定還有得救。

王文感慨的說道:“某也是爲你好,省的哪天說錯話了,招致災禍。”

王文真的是爲了李賓言好,這要是哪天朝議再說錯了話,大明皇帝的刀就下來了。

飯可以多吃,話不能亂說,禍從口出。

朱祁鈺伸手打斷了王文訓誡李賓言,他笑着說道:“王總憲不要再嚇唬他了,我們這是鹽鐵會議,本來就是討論,議政各抒起見。”

“說得好,說的差,都可以說,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

好人,都讓朱祁鈺給做了,壞人,都讓王文來當。

朱祁鈺繼續說道:“李御史這個問題其實很好。”

“他的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理解爲,爲什麼不能把給太倉的這一成火耗或者內承運庫的一成火耗,給勢要之家?”

李賓言點了點頭,既然太倉可以拿一成火耗、兵仗局可以拿一成火耗,陛下內承運庫拿一成火耗,那爲什麼不可以把太倉的一成火耗給勢要之家?

這樣都參與其中,可以極大的提高御製銀幣的產出,來解決問題。

朱祁鈺認真的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解釋道:“漢書言:農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屮杷土,手足胼胝。”

“已奉谷租,又出藁稅,鄉部私求,不可勝供,故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

“百姓在田野裡,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整年,既要交谷租,又要交藁稅,還要滿足鄉部私求,滿足不了,就只能棄本逐末,耕田荒廢。”

“那何爲谷租?又何爲藁稅?又何爲私求呢?”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換個問法,比如磨坊,麪粉要比麥子昂貴,那麪粉的價格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朱祁鈺讓朝臣們想了片刻,才繼續說道:“其實谷租就是實物地租,它可以是土地的農作物,可以是手工作坊的維護工具的木料,也可以是商鋪的租金。”

“藁稅又是什麼呢?是土地作物的利潤,是麪粉的利潤。”

“那何爲鄉部私求呢?就是剝盤勞動報酬了,正如一些人想的那樣,兵仗局憑什麼拿一成的火耗!”

“剝盤勞動報酬,百姓們耕種卻絲毫無所獲,自然就沒有人會種地了,耕者不能半,只是一個結果。”

“顯而易見,價格由三部分構成,谷租、利潤與勞動報酬了。”

這也是朱祁鈺的三成火耗分配的原則,朱祁鈺拿的是利潤,兵仗局拿的是勞動報酬,而太倉拿的是谷租。

朝廷是朱元璋建起來的磨坊,爲了磨坊正常運轉,自然可以給一成火耗。

朱祁鈺是繼承這個磨坊的主人,自然可以拿一成火耗。

兵仗局的工匠們是磨坊工匠,自然可以拿最後一成火耗。

一旦這三種關係失衡,必然導致磨坊的崩潰。

御製銀幣平釐七錢,撐起消失那三錢銀子的,是朝廷這個大磨坊的體統、是兵仗局的勞動,還有一成是朱祁鈺這個皇帝的個人信譽。

“所以,李御史的這個問題很好,勢要之家不是磨坊,更不是磨坊主,這一成,給不了他們。”朱祁鈺回答了李賓言的問題。

同時也講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經濟對朝政穩定的重要性。

羣臣們聽完了朱祁鈺講的話,都默不作聲。

這裡面臉色最差的則是戶部尚書金濂,他之前想不明白爲何耕者不能半,這種現象極其的普遍,但是他找不到原因。

現在他終於明白了一些。

胡濙看着陛下如此大逆不道的將朝廷比作了是磨坊,把皇帝這一神聖大位,比作了是磨坊主,就是倒吸一口冷氣!

陛下怎麼能如此爲離經叛道呢?

那要阻攔陛下的新政嗎?反正胡濙覺得腦袋待在脖子上,是正確地方,而不是應該在菜市口。

那陛下和宗族禮法起了衝突的時候,胡濙只能繼續扮演他的本職工作。

禮部爲陛下洗地了。

胡濙深吸了口氣俯首說道:“臣謹受教。”

“前元失綱,暴亂橫生,當豪傑亂起,爆兵橫作,挈家奔走,顧命之不暇,官軍近則依官軍,亂雄近則依亂雄。”

“當時之時,偶遇大難,或逢仗義之士,能釋難全生於一時,或保命於數月,亦或者幾歲,卻終日若喪家離犬,不可終日。”

“太祖高皇帝事難唯艱,其全生保命之恩,爲再生之德。”

“其保命在君,雖父母之命,非君亦不能自生,命於亂世本絕矣,自此復生,命若初生矣,所以再生父母也。”

胡濙這一場長大段的話,整的朱祁鈺一愣一愣的,胡濙把朝廷的建立之功勞,定義爲了全生保命之恩,再生之德。

生靠父母,如果活在亂世則很容易失去生命,所以皇帝是所有人的再生父母……

胡濙這段話雖然亂,但是他在從宗族禮法的角度,解讀大明朝廷、皇帝的責任和義務。

雖然依舊是宗族禮法,但總算是有點新東西冒出來了。

全生保命之恩、再生之德是爲朝綱,那爲了維護朝綱,朝廷收點維修費,陛下拿點利潤,這自然理所應當。

胡濙就是這樣,總是能夠從各種角度,爲陛下做的事,找到根腳。

洗地這種事自然要禮部來。

于謙坐直了身子,問道:“所以,陛下要所有人都要繳稅納賦,便是如此道理?”

朱祁鈺點頭,大明的親王、勳臣、外戚、明公、縉紳、富戶,其實都不納稅,或者在逃稅。

比如一些富戶就把自己的田掛靠在王公貴族以及縉紳的名下,襄王府就掛靠了五萬頃田,一年就少一百五十萬的賦稅。

不能連維護磨坊的保養費,都不交,那磨坊散架了,會壓死所有人的。

朱祁鈺還是那句話,造反可以,但必須納稅。

只要有膽子,那就扯起大旗來,大聲造反,只要有膽子,就和大明皇帝來碰一碰,但是必須繳稅納賦!

于謙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便不再說話,而是若有所思。

他這輩子最耗心神的就是日夜憂思,大明正在下坡路上一路狂奔,卻沒有人能攔得住,現在大明皇帝是個英主,攔住急轉而下的國勢。

大明得此君,甚幸。

大理寺卿薛瑄和刑部尚書俞士悅交頭接耳了一番,薛瑄便張口說道:“我們是不是應該制定條例來圈定寶源局的權責,來釐清目前有些混亂的御製貨幣的發行?”

薛瑄可不是李賓言,內帑兵仗局的事兒,他們無法做出具體的規定,但是寶源局的權責必須要出一份詳細的章程出來。

無規矩不成方圓。

朱祁鈺點頭首肯,讓大理寺與刑部及都察院,共同圈定新的寶源局的權責範圍,而吏部尚書王直開始關於寶源局是否擴大,如何擴大展開了討論。

這次的鹽鐵之議,在羣臣們告退聲中,緩緩離去,這次的鹽鐵之議,主要討論了大明的御製銀幣的發行法度,有了規矩,而不是草草上陣的草案了。

于謙又留下來和朱祁鈺下棋了,這次下的是兵推棋盤,依舊是打的京師之戰的地圖。

朱祁鈺一直想在瓦剌人的進攻下,守住大明京師,但是于謙可不像也先那樣,大搖大擺直撲到京師。

興安深看着這戰局又變得不利了起來,吸了口氣說道“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又震一聲移著西南,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瓦剌大營皆爲所焚。”

“隕石。”

“陛下勝。”

于謙呆滯的看着興安,大風、大雨、下冰雹,于謙都認了,畢竟大明天命所歸,這直接砸了隕石下來,好巧不巧,砸到了他的中軍大帳,這怎麼玩?

這直接宣佈獲勝?

朱祁鈺無奈搖頭,和于謙換旗,然後繼續插旗兵推,這次皇帝拿的瓦剌,但是大明依舊大獲全勝。

于謙料敵於先的能力,實在是太過於恐怖了。

興安這次沒有砸隕石到京師,大明京師還是要給予一定的尊重,畢竟陛下還在京師呢。

這次於謙手執大明,大獲全勝。

“陛下,南方恐怕有變。”于謙看着偌大的堪輿圖,頗爲有些擔憂的說道。

朱祁鈺認真思考了許久問道:“可是寧陽侯陳懋?”

于謙搖頭說道:“陳懋巍巍勳戚,歷事五朝,龍衣玉帶,可用可信也,陛下可知當年襄王監國之事?”

襄王是朱瞻墡,但是朱瞻墡居然做過監國?

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五百六十七章 天下最偉岸的大丈夫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十二章 吊!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