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

大明有一位修仙的嘉靖皇帝,就是被海瑞痛罵,嘉靖嘉靖,家家乾淨。

但是嘉靖皇帝剛登基的時候,可不是後來那二十年不視事,一心只求長生的君王。

嘉靖皇帝是大明朝,最後一個,試圖挽救大明腐爛不堪經濟體系和貨幣體系的君王。

嘉靖六年,嘉靖皇帝下令,重新開始鑄銅錢,儘管努力的改造鑄造工藝,增加每文錢的重量。

但是嘉靖的新貨幣政策,還是失敗了。

他打造的大錢很重,曾經一度讓銅錢的價值,再次恢復了原來的水平。

但是很快,他的新貨幣大銅錢,還沒出寶源局,就被拖走,融了重鑄,打造成薄錢。

大銅錢被誰收走打造成了薄錢?

自然是勢要之家。

這些勢要之家的家人們,聞風而動,立刻糾纏起了羣小無賴,乞兒、盜寇,脅迫商戶、百姓,必須按照大明皇帝的新敕諭,必須按照每700文銅錢兌換1兩白銀的比率,迫使百姓交出銀兩,換取不值爛錢的薄錢。

最後鬧到什麼地步?

京師商戶十門九閉,商貿不通,京師糧價一石從四錢銀飆升到七兩,路有餓殍,民不聊生。

新貨幣政策失敗了。

嘉靖大怒,嘉靖八年,頒佈了《外戚世爵裁革令》言:戚畹周親不得與汗馬餘勳爲齒,大肆革罷外戚恩蔭封爵。開始對勢要豪右之家下手。

朱祁鈺和嘉靖完全不同,他有京營,嘉靖沒有,他有于謙,嘉靖只有個嚴嵩,還有個海瑞…

可惜海瑞是個舉人爲官,這在大明官場是一個很大的硬傷。

朱祁鈺沒打算一蹴而就,爲了今天,他從收乞兒入京營,就在做準備了。

他的新貨幣政策是從銀幣開始的,而非銅錢。

這就是一把大鐮刀,收割的對象,就是豪門勢要之家。

弛用金銀之禁,卻將這金銀之禁的解釋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王炳富跪在地上顫顫巍巍的說道:“陛下容臣陳情,非臣不做事,而是臣無事可做,爐頭們天天找臣吵鬧,要開爐鑄錢,可是臣這也是有心無力啊。”

“這一沒有銅料,二沒有舊銅,天天有人登門,問有沒有銅錢可換,可是臣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知道,所以你的腦袋還在,若非如此,你現在早已經在菜市口了。”

他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兵仗局最近在打銀錢,這件事想來你也聽聞了,說說你的想法。”

王炳富跪在地上,俯首帖耳,顫顫巍巍,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也知道一旦說不好,怕是人頭落地。

他擡起頭來,眼中若是有光一樣,跟剛纔懶懶散散的模樣,完全不同。

王炳富深吸了口氣說道:“陛下,自從聽從陛下要弛用金銀之禁,臣以爲應當收天下銀貨以鑄幣,寶源局自然就有了營生,臣也琢磨了很久,有三言兩語,不知是否有理。”

朱祁鈺點頭說道:“講。”

王炳富腦門上,都是汗,但是並沒有低下頭,繼續說道:“陛下,銀本非我國之資,銀非大明之所固有,自前宋時海貿以來,白銀才慢慢多了起來。”

“太宗文皇帝武功赫赫,南下西洋,大明白銀日豐,但是歸根到底,白銀還是民間多,太倉、內承運庫少。”

到底是朝廷的銀子多,還是民間的銀子多?

自然是民間的銀子多。

王炳富所言非虛,給南京城修城牆的沈萬三,以求富爲務,在元末明初,乃是大明第一富商,家中白銀逾千萬兩,整個南京城的城牆,都是沈萬三修的。

大明的販私活動,大約要追溯到前宋時期了。

大明的銀子很多,但是並不在內帑、更不在太倉,而是在這大明的江山社稷之中,而是在勢要之家的豬圈之中深埋。

王炳富見陛下未曾言語,便繼續說道:“臣領寶源局事十七載,臣深知大明貨幣之弊,銀藏於天下,而朝廷不可得,陛下鑄銀幣,敢爲天下先,此爲上上之舉。”

“臣以爲當以寶源局爲例,收攏天下白銀,鑄錢,再推行天下。”

朱祁鈺點頭,負手逗着掛在樹上的鳥:“繼續說。”

王炳富更加大膽了起來:“百姓、商賈困銀已久,每天腰間左邊彆着個小秤砣,右邊呢,拿着鉸剪,這交易之時,多少則鉸剪稱。”

“可是陛下,這人和人的稱,又不全然相同,銀色又不相同,有雜色,更有金花,爭鬧極多,每日順天府丞,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這些個雞零狗碎。”

“若是有輪廓文章之幣,通行天下,自然受百姓商賈追捧!”

“若是准許民間,到這寶源局以碎銀換銀幣,則天下之銀,就不再是深埋地下,而是流通天下了。”

“陛下的兵仗局,這大明銀幣,就是咱大明朝的一杆秤!”

“臣斷言!陛下之策,實乃富國強民之策。”

“臣斗膽!陛下之策若無法收納天下之銀,不過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法長久。”

朱祁鈺停下了逗鳥,看着王炳富跪在地上。

這就是大明朝的官吏,即便是個寶源局清閒衙門口的主事,什麼都明白。

但是官僚們,總是什麼都不肯幹,也不肯幹好。

非要朱祁鈺天天嚴刑峻法!舉着皇明祖訓,在後面拿着刀子架着,用鷹顧狼視的眼神,盯着這羣官僚,他們才肯幹活兒。

真是咄咄怪事。

朱祁鈺從袖子裡拿出了一枚銀子,扔在了王炳富的面前說道:“此銀三兩三錢,可換幾枚銀幣?”

王炳富拿起銀錠掂了掂,左右看了看說道:“可換兩枚銀幣,這銀八成色,雜色鍊金花,火耗一錢四分,金華煉銀幣,火耗六錢。”

朱祁鈺撿起了那枚銀錠,的確如同王炳富所言,這銀錠是八成色。

他在泰安宮裡搗鼓了半天,算了不知道多久,纔算清楚火耗和換幾個銀幣,王炳富這一過手,就掂量出來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自己去北鎮撫司衙門,領三十廷杖,這差事,朕交給你了。”

“辦好了,有賞,辦不好,永寧寺就是你的歸宿。”

王炳富深吸了口氣,他猛地磕了個頭說道:“臣定當肝腦塗地,不負聖恩!”

王炳富本身是個匠戶,他爹是寶源局的爐頭,他慢慢升到了這寶源局主事的位置,領了朝廷的俸祿。

他當初也想過做了這寶源局主事,如何如何,如何讓寶源局發揮他本來的作用。

但是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知道能怎麼做。

正統一十四年,連兩平安南的大明英國公張輔,都得看王振手下的小宦官喜寧的臉色過日子,家裡有婦人被打到了墮孕身死,張輔朝天闕泣訴。

喜寧卻被寬宥,犯事兒的人,只是打了几杖,這事就了結了。

不過還好,當今陛下是個能拿主意的人,也很有主意。

就比如這採銀鑄幣法。

朱祁鈺翻身上馬,到了兵仗局,先給王炳富補了一道手續,然後叮囑興安,讓興安派去一個太監去寶源局,不幹別的,盯着他們幹活。

“寶源局乃是散發銀幣的重要場所,你切記找一個不貪錢的人去。”朱祁鈺叮囑了一番。

有不貪錢的太監嗎?

至少興安和李永昌目前還沒貪錢的跡象,只要皇帝能跟外廷文武見面,宦官就不可能徹底坐大,這些宦官多少雙眼睛盯着他們。

比如之前朱祁鈺讓興安還小金元寶的時候,拿個大一倍的金元寶,朱見深病好以後,興安立刻拿着二兩重的金元寶和小元寶,還給了太醫院院判陸子才。

本身宦官就是皇帝和朝臣們溝通的一個橋樑,當然要用,但是朱祁鈺從來不濫用。

他站直了身子,走進了大明兵仗局,兵仗局,現在已經完全變成壓功賞牌和勳章的地方,現在這兵仗局內,全都是鑄幣的傢伙什兒。

大明是極其渴望貨幣的,這一點朱祁鈺是心知肚明的。

鹽引的超發,卻被私鹽場吸收之事,就是證明大明對貨幣的渴望。

如果不是大明皇帝賞賜諸王勳戚無度,太多次濫發超發鹽引,第五琦的鹽引制度,其實可以延續到大明轟然倒下的那一刻。

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唯一尺度。

鹽引的價值,是送到邊鎮的糧草和南方鹽場的鹽,雙重勞動決定了它的價值,但是一旦朝廷超發,鹽引就失去了,送到邊鎮糧草這一價值。

那鹽引的價值自然立刻暴跌。

鹽引作爲貨幣的時候,交換價值暴跌,使用價值的漲幅,並不足以彌補交換價值的暴跌,鹽引自然是越來越不值錢。

越不值錢,朝廷就越是濫發,最後鹽引制度徹底崩壞。

大明的欠賬也就越多,崇禎看着老祖宗們欠下的兩百年的賬,只能嗚呼哀哉。

而銀兩在當下大明,是沒有使用價值,卻有極大交換價值,而且十分穩定的貨幣。更沒辦法超發。

朱祁鈺不願意讓鹽引充當貨幣,但是在未來可見的很長一段時間,鹽引和銀幣都會作爲實質上的貨幣,在市面上大肆流通。

而兵仗局的工坊,造幣的速度,就決定了大明是否可以長治久安。

寶源局是怎麼廢掉的,寶源局的主事王炳富爲何整日裡無所事事?

要是讓寶源局一年鑄30億枚銅錢,王炳富現在一定不會那麼胖,忙得他暈頭轉向!

而此時的兵仗局工坊非常的忙碌。

朱祁鈺信步走在兵仗局內,所有人都是形色匆匆,所有人都是忙忙碌碌,取銀兩稱重,熔鍊銀、銅、錫,壓成銀條,做成胎餅軋邊,再印上輪廓文章,再次稱重裝箱。

現在兵仗局接了三百五十萬兩白銀的大訂單,這三百五十萬兩白銀的大訂單,首先是陛下的兩百萬兩,然後是戶部的一百五十萬兩,共計會產生四百五十萬枚大明銀幣。

而工期爲一年。

如果要摺合的話,大約相當於90億枚銅錢,流入大明的市場。

這是何等的忙碌?

工匠三班倒日夜不休,纔有可能做得完。但是這是緩解大明貨幣壓力的最好辦法。

兵仗局有四臺個超大的萬兩天平,精度到一毫,也就是0.001兩。

兵仗局共有二十八坩堝爐,每一爐每次可熔銀、銅、錫三百斤。

而製作模具胚,最開始的圖案,是朱祁鈺親手畫的,爲陽文正字,再翻刻爲陰文原模、二次模、工作模、油土浮雕、石膏打型,最終成爲白銅型,上人力螺旋壓力機,刻白銅定型。

人力螺旋壓力機,乃是兵仗局當初製備勳章的一大利器。

而銀料和銅錫融合之後,過滾機,成爲固定厚度的銀條,隨後過鏇車切割胚餅,胚餅滾光邊,在退火之後,上壓印機銅模壓印。

壓印機同樣爲人力螺旋壓力機,不過這臺更大,而且用上了齒輪,由十六個人推動。

壓印結束之後,還有專人稱重,確定重量,合格之後,纔會放到箱子裡,一枚一枚擺好。

每十枚銀幣爲一摞,系紅繩掛所有流程工匠名號,送於太倉和內承運庫太監檢查。

朱祁鈺拿起了一枚銀幣,花紋極其精美,因爲加錫銅也足夠的堅固耐磨,正因爲嚴格的把關,朱祁鈺才放心推動自己的新貨幣政策。

貨幣不精美,等於不鑄幣。

韃清在光緒年間大肆鑄造銀幣,意圖再給韃清續幾十年,它的丁未雙龍銀幣一枚37克,九成銀,但是購買力依舊不如27克的含銀九成的西班牙鷹洋銀幣。

就是因爲西班牙銀元更加精美,假的極少。

光緒銀幣卻是銀多,但不精美,無法防僞,造假極多。

朱祁鈺的這枚銀幣之上,除了有他自己親筆題字和勾畫的麥穗之外,還有幾個小的防僞標誌,比如正面印花上的一小圈邊界。

輪廓文章,四個字,道盡了鑄幣上的學問。

只是到此,朱祁鈺依舊有些擔憂。

勢要豪強之家,他不怕,打不了大家擺開陣仗,練一練。

但是平釐七錢,價值一兩,會被百姓們認可嗎?

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898章 火併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發新書了!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