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

朱祁鈺承諾給了石亨,讓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大明皇帝做到了,所以石亨一直沒有背棄他的主公,選擇了忠勇的爲皇帝前驅先導,即便是晚年已經行動不便,石亨依舊在醉心於研究大明的泰安型火車,換了另外一種爲王前驅。

石亨走後,朱祁鈺前往忠國公府親自爲石亨送行,追封了忠安王,諡號武寧,爲金山陵園排序第二。

朱祁鈺承諾給了徐有貞,只要他仍在爲大明百姓奔波,就不會清算他在京師之戰中的罪行,大明皇帝做到了,所以徐有貞一直沒有回京。

他在大明的萬里河山奔波,他在張秋爲大明留下了不再決口的張秋引渠,使用了二十五年,依舊完好無損;

他在黃河沿岸修繕了堤壩,這條脾氣暴躁的母親河,並沒有在景泰年間,給沿岸的百姓帶去洪澇和瘟病;

他在河套修建了三百里的景泰安民渠,這個水利樞紐,將塞上變成了草原,無論是韃靼人、兀良哈人、回回人、西域人還是大明的漢民都感謝他,不用彼此搶奪就可以安穩生活,是極大的幸運;

他前往貴州疏浚了烏江,讓這條咆哮着的河流變得溫順,成爲了在硬化路面和馳道未能入貴之前,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他在長江上疏浚了四萬裡的主幹道水路,他的恩澤惠及大明九省之地,將九省之地的百貨可以順利來到長江上的各個樞紐進行交換。

他在廣西修建運河,花了大明皇帝五百五十萬銀,比預算超過了五十萬銀,修建了一條足以通船的運河,讓廣西也有了出海口,讓廣西擺脫了煙瘴流放之地的稱號,讓廣西百姓鬆了一口氣。

最後,他在漢口修建長江大橋,這個他承諾給陛下的大明奇觀,最終沒有在他手中完成,與世長辭。

如此一個人物,在史料中,處處可見大明皇帝的警惕,關於到底是皇帝過於小肚雞腸斤斤計較,還是徐有貞心裡沒數,明明不擅長朝局,非要硬參和一腳,數百年的時光裡,始終爭論不休。

景泰三十年,大明皇帝讓太子監國,再次南巡,一路南下,來到了湖廣的漢口,參加了漢口長江大橋的落成儀式,已經五十二歲的大明皇帝親筆提名“萬里長江第一橋”,而朱祁鈺見到了徐有貞的十四名學生,這是徐有貞在治水路上培養的治水人才。

朱祁鈺雖然老是覺得徐有貞故意收十四個學生,就是爲了比他的十三緹騎多一個,就是跟他在置氣!

可是徐有貞已經入了土,朱祁鈺也沒有多計較。

寬容的大明皇帝,仍然命人在大橋的橋頭,立了兩個雕像,第一個雕像是徐有貞目光深遠的望着長江,而第二個雕像是徐有貞在河套,穿着短衫麻衣,帶着斗笠,披着蓑衣,扛着一根長杆的模樣。

時年五十二歲的大明皇帝,依舊是那個喜歡湊熱鬧的皇帝,總是能夠在別人不顯眼的地方,看到一些人間的骯髒,而後用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去維護人間的公平和正義。

大明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蛻變的速度雖然緩慢,但是堅定,隨着火車的貫通,水路的疏浚,大明仍是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競發之景象。

朱祁鈺至九江府,對江西的學閥進行了第二次的打擊,讓所有人膽戰心驚的皇帝陛下,再次啓程南下,至應天府,再南下至福建,再到廣州,看過了廣州的匠城之後,乘船出海,回到了松江府。

在松江府,朱祁鈺得到了一個噩耗,三皇子他外公,大明鎮海侯、自由放蕩不羈的唐興,在一次探索東非大裂谷的行動中,不幸墜崖,已經五十四歲的今參局,那個妖婦沒有任何猶豫從懸崖一躍而下,追隨夫君而去。

在朱祁鈺前往應天府打算乘坐火車回京的時候,京師傳來了震撼的消息,朱祁鈺的八皇子,嫡次子朱見治,糾集了兩千餘人,發動了宮變,對太子朱見澄發動了偷襲,這是一場兄弟鬩牆的大戲。

宮變僅僅維持了半個時辰,太子朱見澄用半隻手就把親弟弟朱見治的叛亂,給鎮壓了下去。

這場宮變,一直在朱見澄的眼皮底子下進行,朱見澄不是坐視不理,他甚至讓自己的嫡系心腹的太監,告訴朱見治,自己已經看到了他們的糾集,讓弟弟安生一些,朱見治不是對手,羽翼再豐滿一些挑戰纔是正理。

年輕氣盛的朱見治,到底是不顧一切的發動了宮變,他認爲自己可以贏,因爲他覺得他比哥哥要狠的多。

京營大都督、成國公朱儀帶着不到五百人的京營,再加上二百緹騎的保護之下,就將朱見治等一衆生擒,而大明軍毫髮無傷。

朱祁鈺聽聞消息後,沿途沒有逗留,火速回京。

景泰三十二年,朱祁鈺回到了他忠誠的順天府,在通州下了火車,大駕玉輅自朝陽門入京。

太子朱見澄帶領文武羣臣在朝陽門內,迎接至高無上的大明皇帝回京。

“暴亂髮生在晚上子時,那時兒臣還在聚賢閣批閱奏疏,當時外面傳來吵鬧聲,緹帥朱驥率領緹騎二百鎮守,發生了交火,而後講武堂庶弁將參與到了拒敵之中,最後在成國公率領京營趕至講武堂外,將其團團圍住,逼迫了朱見治投降。”朱見澄在講武堂的御書房稟報了這次動亂的具體經過。

“朕說過很多次,批閱奏疏不要太晚,都子時了,你還在批閱奏疏。”朱祁鈺已經通過緹騎得知了宮變的整個經過,太子沒有描述他起到的作用,但是朱祁鈺知道。

太子在發生暴亂的第一時間,就穿上了甲冑,組織鎮壓宮變,朱驥是于謙的女婿,是個不知道該做什麼的老好人,但是太子告訴了朱驥該做什麼,這場宮變纔沒有以悲劇收場,整個鎮壓宮變的過程,都是朱見澄在指揮,但是他一句不提。

朱見澄不知如何回答,其實他知道,只要蓋章,大明糾錯機制會發揮作用,不批閱到很晚,也不影響大明的正常運轉,他只是想要大明變得更好,所以才事必躬親。

至於對朝政產生疲勞,他並沒有那種感覺,反而始終有一種如履薄冰之感,坐在御書房,他才知道自己的父親這三十餘年,始終如一日的勤勞,是多麼的辛苦和艱難。

權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重。

“一應逆賊流放自由城,爲首的幾位大臣,全部斬首示衆。”朱祁鈺做出了對參與叛亂之人的處罰,他頗爲鄭重的說道:“至於朱見治,待會兒你帶着他到太廟去。”

開太廟要做什麼,不言而喻,那裡死過一個稽戾王,稽戾王是一個自私自利,以自我爲中心的戰犯,朱祁鈺要手刃逆子,是他在聽聞暴亂之後,就已經做出的決定。

朱見治長歪了,這不是朱祁鈺缺少對孩子的關愛,是朱見治長大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偏差,沒有了胡濙,沒有了于謙,傳統的士大夫教育之下,朱見治成爲了一個一己之私至上的大明嫡次子。

朱祁鈺訓誡過幾次,爲此還和已經五十歲的汪皇后發生了幾次爭吵,朱見治總是極爲恭順的認錯,而後下次犯錯,更加隱秘。

“父親。”朱見澄聽到了皇命之後,第一次表現出不贊同父親決定的態度來。

“你這孩子,他篡的是你的皇位,朕回到京師,嫡子就只有他一人,即便是不給他太子位,難道朕還要老大回來?他在恆河河畔日子逍遙快活,纔不肯回來。”朱祁鈺看着朱見澄猶豫,疑惑的看着朱見澄。

朱見治對朱祁鈺沒什麼威脅,就是朱見治真的在講武堂宮變成功,殺掉了太子,朱祁鈺回京,一根手指頭都能把朱見治摁下。

朱見治其實盤算的很清楚,他是嫡次子,是皇位第二順位繼承人,是父親的小兒子。

宮變成了,他就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宮變不成,他老子還能拿他怎樣不成?

朱見治出生於景泰十二年,那時候稽戾王之事早已遠去,對於太廟殺人之事,早已成爲人們口中的談資,朱見治並不覺得自己的父親會對他如何。

朱見澄跪在了地上,頭埋的很低,低聲說道:“母親年歲大了,兒臣以爲八弟只是不懂事,兒臣懇請父親,再給八弟一個機會。”

朱祁鈺敲了敲桌子,提醒着朱見澄:“胡老師父教你的道理,你都全然忘記了。”

“兒臣沒忘。”朱見澄頗爲鄭重的說道:“小楊善人不把人當人,只是因爲當初他打了別人一拳,只需要三文錢,就能換來感恩戴德,這次饒過了他,他下次還敢犯下更大的錯誤。”

“可是母親她年事已高,哥哥殺了弟弟,母親如何能夠接受?”

朱祁鈺仍然搖頭說道:“你要爲朱見治求情,朕可以給太子一個面子,給朱見治一個體面,令他自縊。這京師城內,瓦剌人打不進來,叛軍打不進來,皇叔監國三次都未曾有任何的動盪,朕爲什麼要饒了他?逆子當誅,朕也沒說讓你殺人,朕來做就是。”

朱見澄仍然不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說道:“父親,朱見治還小,從小在寵愛中長大,雖然已經弱冠,但還是個孩子,兒臣懇請父親網開一面。”

朱祁鈺聽聞,更是一口鬱氣憋悶,厲聲說道:“孩子?二十歲的孩子是吧!濡兒這個歲數已經登船去了北大洲,至今只有零散的消息,濟兒這個歲數也去了印度,最不省心的老三浚兒,二十歲就藩前往了秘魯,爲大明開採銀礦去了。”

“孩子?二十歲的孩子?朕二十二歲就在德勝門,和於少保、大都督跟瓦剌人拼命了。”

“盧忠。”

朱見澄悲慼的說道:“父親,昨天下午,兒臣的孩子出生了,是個男丁,此時見血,並非幸事。”

“你爲了救這個逆子,連孫子都擡出來是吧。”朱祁鈺看着朱見澄就是氣不打一處來,這嫡長孫出生的恰到時候,的確,這個時候把老八殺了,確實不祥。

朱見治爲何要宮變,是因爲太子朱見澄景泰二十五年,回京之後,就舉行了大婚,二十二歲大婚,而後一直過了七年,一直沒有子嗣。

朱見治十八歲大婚,澤王朱見治次年就有了兒子,這朱見治心裡要是不打皇位的主意才奇怪。

朱見澄一直沒孩子,主要是醉心國事,大婚當年就跑去了遼東和商輅鋤大地去了,一去又是五年,要不是朱祁鈺要南巡,把朱見澄從遼東抓回來,這孩子還在東北鋤大地打狍子。

朱見澄知道自己皇位穩固,所以對子嗣並不是很着急,太子妃找皇后哭訴,找冉寧妃哭訴。

朱祁鈺南巡,把太子召回了京師,這太子纔有了孩子,這一出生就是個兒子。

大明是嫡長子繼承製,隨着太醫院醫術精進,和泰安宮——講武堂的天子出入法的應用,大明天子的壽命,肉眼可見的增長,嫡長子太早出生,於國不利,晚婚晚育優生優育,是朱見澄在大明皇帝壽命變長後的想法。

“這幾年就不要到處跑了,再生幾個。”朱祁鈺最終選擇了妥協,太子大了,他的意見權重也比較大,這是皇室內訌,事主都不追究,朱祁鈺能如何?

朱祁鈺斟酌了片刻說道:“澤王明日送往大洋洲就藩,那幾個大臣也不殺了,都送大洋洲,眼不見心不煩。”

“老八不是能耐嗎?那些個拱着讓他宮變的一堆大臣,就是他的開國大臣了。”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朱見治可以不死,但是要流放大洋洲,去跟袋鼠齜牙去,這一幫的大臣個個都是內鬼,朱見治要是真有本事,就闖出一片天地來,沒本事就死在外面。

澤王府就藩的規模,遠遜於其他皇子就藩,在路上,朱見治就把那些大臣給沉了海。

朱見治是個陰狠的人,壓根就沒讓那些大臣活着上岸給他找麻煩,還沒走到呂宋,就把所有大臣給處理乾淨了。

朱見治覺得父親和太子都優柔寡斷,他這老八都宮變了,居然還能留一條命,這不是優柔寡斷是什麼?他一貫認爲,當皇帝,就該心狠手辣,以一己之私私天下,方爲正理。

朱見治是這麼認爲的,也是這麼做的,以致於後世一直認爲,諸明之中,以澤明帝國爲道德窪地,這裡是罪犯的天堂。

在朱見治就藩之後,汪皇后憂思成疾,沒過多久,也撒手人寰,諡號孝莊,安葬金山陵園,等待皇帝合葬,生前吵吵鬧鬧,生後還是要繼續吵鬧。

所有人都以爲冉寧妃會成爲大明的新皇后,朱祁鈺去找冉思娘,結果冉思娘始終避而不見,終究是老了,容顏不在,冉思娘躲在解刳院裡,就是不肯見面。

朱祁鈺只好進了解刳院,找到了冉思娘。

冉思娘一如當初帶着一個帷帽,遮掩着已經失去了光澤的皮膚,她已經絕了經,人已經開始快速衰老了起來,她不想皇帝看見她醜的一面。她笑着和皇帝說了很久的話,仍然不肯出解刳院,不肯跟陛下回宮,更不肯做皇后。

朱祁鈺不解,美的是她,醜的就不是冉思娘了嗎?這麼些年的感情,冉思娘是如何如此果決、如此狠心的做到了斷舍離?

冉思娘是一個很獨立的人,她有自己的事業,更有自己的人格,她也有自己的想法,她已經寵冠後宮近三十年,人生最好的時光和最愛的人在一起,慢慢變老不是她想要的浪漫,將美好定格在回憶之中才是。

依舊是冉寧妃,依舊是冉院判,但冉思娘自此之後,從來沒出過解刳院的大門,窮經皓首,爲大明醫學之事,貢獻了一生。

朱祁鈺每個月都會過來看看,和冉思娘說說話,直到景泰三十七年,冉思娘在研究疫苗的過程中,發生了污染,重病離世。

朱祁鈺令禮部給諡號,禮部扭扭捏捏,最終定諡號昭惠,明德有功曰昭,柔質慈民曰惠,史稱昭寧妃。

汪皇后走後,大明皇帝再沒有立皇后,至景泰四十年,已經六十二歲朱祁鈺以老邁告太廟內禪,將皇位禪讓給了三十八歲的太子朱見澄,次年改年號成化,將國事完全託付給了太子。

幾乎所有人都一致認爲,景泰皇帝一生都未曾放權,雖然人在講武堂後院居住,但是大明皇帝朱見澄,每日都要前往後院稟報,事無鉅細。

但是朱見澄知道,他的父親在景泰四十年已經徹底放權,是朱見澄有些事兒不明白,跑去詢問父親的意思。

父親的桌子上,始終擺放着一大堆的草稿紙,上面寫寫畫畫着許多的字,桌子後一張大黑板,父親總是在上面奮筆疾書,計算着什麼,這些手稿,都是朱祁鈺退位後忙碌的事兒,他在搞發明創造,也在推動數學發展。

確切的說,晚年太上皇的生活,依舊充實。

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