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孟士的援軍

公元369年四月,桓溫親率步騎五萬,與江州刺史桓衝、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燕國,率軍攻湖陸,擒獲燕將慕容忠,進逼金鄉。

七月,燕國大將慕容垂、傅末波等人率八萬大軍前來抵抗晉軍,兩軍對峙於枋頭。桓溫命袁真進攻譙、樑,並打開石門水道。可袁真始終無法開通石門,最終晉軍軍糧耗盡。九月,桓溫焚燬戰船,退軍而去。慕容垂率八千騎軍追趕,與晉軍戰於襄邑。

是役,北伐名將桓溫大敗,死傷三萬人,慕容垂來往衝突,所當者破,桓溫深以爲恥。

十一月,燕國內訌,史詩名將慕容垂西投大秦,爲大秦天王苻堅所賞識,甚至被派作秦滅燕之戰的前導,算是信任重用有加。

然而慕容垂騙得過苻堅,又怎麼騙得過以智計著稱的另一名史詩級歷史人物王猛?數次苦諫苻堅擊殺慕容垂不成的王猛決定自己親自出手,謀劃了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反間計——“金刀計”。

論治國,王猛是王佐之才,甚至有人認爲不在諸葛亮之下;論計謀,王猛的毒計要麼不出,出手則必然成功。

在完美的“金刀計”之下,慕容垂最得意的兒子慕容令再次反叛秦國投向於燕,最後慘死於無名小卒之手;慕容垂連爭辯都不敢,倉促之間就出逃,可惜被早有準備的王猛堵在了藍田。

唯一讓王猛沒有想到的是,有十二年天命在身的慕容垂居然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沒被苻堅怪罪,反而溫言勸慰待之如初。

所謂人力有時而窮,大概就是指這種情況了。

吃過一次大虧的慕容垂再也沒有給王猛第二次機會,直到幾年后王猛病死才重新復出。

“金刀計”的成功與否在歷史上也很難給出一個評價。它雖然沒能殺死慕容垂,卻也成功坑死了慕容垂最厲害的兒子慕容令,這直接造成了慕容垂建國後嫡子只剩下了活寶“慕容寶”。慕容垂一手建立的強盛一時的燕國,就這麼二代就敗亡掉了。

這是370年的北方,此時的南方也同樣精彩。

慕容垂大破桓溫,兵敗後的桓溫惱羞成怒,將兵敗的原因歸結於“廬江太守、龍驤將軍,官至假節、西中郎將、豫州刺史”袁真,以權勢強逼晉帝司馬奕廢袁真爲庶人。

袁真出身於陳郡袁氏,家世顯赫已有數百年,當然不會束手待斃,一方面佔據壽春自立,另一方面同時交接燕帝慕容暐,秦王苻堅以爲外援。

二月,袁真死,陳郡太守朱輔立袁真之子袁瑾嗣事,爲建威將軍、豫州刺史,固守壽陽。

六月,來援的燕軍在武丘被桓溫部將竺瑤伏擊,大敗而歸。

八月,桓溫率步騎兩萬攻打壽春,並築起長圍,將城池團團圍困。

沒人認爲袁瑾會是桓溫的對手,桓溫這麼做,就是想要引誘燕軍和秦軍救援,然後一雪前恥。

事實上秦燕兩國也在交戰之中,王猛率軍滅燕的戰爭一直在持續,整個北方都處於混戰的狀態,趙高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被桓溫一紙軍令,招募到了軍中。

他隨身所帶的,還有這半年精心積攢下來的三千“農民壯丁”!

帶這麼垃圾的兵種,任誰都要低看一眼。說難聽一點,這些等階只有F的“農民壯丁”連當炮灰的資格都沒有。桓溫麾下的兵員就不說了,哪怕他部將的部將所帶的輔兵,估計也不止這個等級。

在行家眼裡,這壓根就和剛剛徵募用來做作點雜役的民夫沒有任何區別。

至於趙高“貝城縣子、貝郡太守”這種爵位官職,大概勉強也就是桓溫部將的部將水準,除了稍有一點名望,其餘的東西根本不可能在桓溫的眼裡。

當然還有“五石散”。

接風的宴席桓溫沒有出席,至少目前的趙高身份還不值得他去這麼做。

接待趙高的是桓溫的謀主,出身於高平郗氏,太尉郗鑑之孫,會稽內史郗愔之子的郗超!

A-級的歷史人物!

所謂“江東獨步王文度,盛德日新郗嘉賓”,前者講的是和謝安齊名的王坦之,後者就是一直隱藏在桓溫身後的“入幕之賓”郗超。

這個後來力諫桓溫廢黜司馬奕,改立簡文帝司馬昱以立威,政局上能和史詩級歷史人物謝安正面扳手腕而不落下風的主兒,趙高又怎麼敢有一絲一毫的小視?

如果說有他有什麼缺憾,大概就是這個時代的名士通病,自視甚高又看不起寒門出身的人罷了。

此時郗超的官職的“大司馬參軍”,桓溫對他又極其信任,軍營之中大小事務基本都要過他之手。趙高雖然帶了一支貽笑大方的民兵,可他的身份是獨立的太守,並不直接從屬於桓溫的麾下,又貴爲皇室的駙馬都尉,該有的禮遇還是要有的。

軍營,糧草,這些都需要同時兼任着“長史”的他來撥付,唯一不好安排的,就是這些“農民壯丁”到底能幹嘛。或者說,趙高帶這些搞笑的玩意兒來到底想幹嘛!

用數據化的方式來說,就是一羣單項屬性不滿十,四維屬性和不滿三十的渣渣們,在這個普通士卒單項屬性超過三十,四維屬性都在一百以上的戰爭中,到底能去做點什麼?

這個問題連以智謀著稱的郗超都一時懵逼了。

當初徵召趙高的目的,直白點說就是桓溫用了孟府版的“五石散”覺得效果好,夜御數女不費力而已。然而桓溫和王氏的關係擺在那兒,想要穩定地獲得“五石散”當然直接找正主兒比較合算,這才通過皇室直接發了徵召孟氏參戰的軍令。

可不知道孟氏是別有所圖還是真傻,居然把這個徵召令當成了正事,巴巴地帶着麾下所有的軍事力量趕了過來,這TMD就尷尬了啊。

如果待遇給得太低,讓這些軍卒去做他們本來該做的雜役,那讓其他人該怎麼想?力求獲得禪位的桓溫正是籠絡人心的時候,在這時這麼對待誠心來援的友軍,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冷別人的心麼?

可如果待遇給得太高,哪怕就和其他士卒一樣,啊呸,他們也配?就算不說這些看着就生氣的垃圾們配不配的問題,給了相同的待遇就得給出相應的任務,可這些垃圾能上正面戰場麼?擺到哪兒哪兒就是弱點吧!

最倒黴的是還不能讓這些垃圾被滅了,不然別人會這麼看這件事?友軍來援就被當炮灰用?以後還有誰敢帶兵來支援他?

這簡直就是一堆讓人甩也甩不掉,粘着又嫌髒的濃鼻涕。多了這三千人,本來就只有兩萬餘人的桓溫大軍還得分出一千人來專門保護他們,這叫什麼事兒!

得出了結論的郗超簡直就想吐血。

PS:老書友知道,本章說越多我更得越快。

第二百九十九章 勢力的分配第五六章 真假第四百七十章 規則的缺陷第七百二十九章 格局第七二章 離析第二百八十七章 團隊的需求第四百九十六章 荼毒了天下第十六章 意外第百零五章 險情第四百五十九章 失之於交臂第六百八十七章 允諾第百零一章 便宜第百五四章 掙扎第百四五章 突圍第七百五十五章 各有所慮第九章 探尋第八章 空間第六百九十二章 英雄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蟄伏的幼蛟第百零四章 硬仗第四百八十四章 往日第一名將第百一九五章 脫身的計劃第百一五章 機會第七百五十七章 從來如此,便對麼?第六百七十章 以死求生的決心第七百三十一章 覬覦者第五百三十四章 天地的變色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明的底層第五百八十一章 攻人先攻心第六章 陷阱第三百九十一章 點破的迷局第五八章 招攬第二百五十九章 血淋的教化第三百四十五章 不容許拒絕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生的生命第十二章 現實第五百五十一章 第一項內容第二百七十三章 惡化的戰局第百七一章 覺悟第百二三章 表決第百四七章 以逸第二百三十八章 運氣大爆發第二百零六章 追殺的理由第二十一章 考驗第百一七章 強擊第七百二十六章 絕對勝利第五四章 追殺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間的好意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命之所歸第二百七十四章 悲劇的進攻第五百五十九章 最終的目的第五百七十六章 慕容垂的決定第六百零三章 額外的特效第五零章 巧合第三百九十章 學者的隱語第二百零五章 猙獰的面目第四百六十二章 強大的世界第百八二章 百軍取其首第五八章 招攬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錢太多了第六百九十章 真正的麻煩第九六章 照顧第五百零一章 最後的七個第三七章 戰勝第三百章 第三種進階第七百五十五章 各有所慮第七百二十二章 最難的一環第八章 空間第三百四十六章 工布劍之威第六百零二章 一匹馬的威風第六百二十三章 莫名的危險第三百零二章 奇異的思路第七百零二章 評判人的不同標準。第百一四章 成長第三百零五章 黑科技技巧第六六章 夜襲第四百二十一章 復活的秘密第六百九十八章 五音十二律第五百一十九章 忠義與狡詐第百一六章 潛入第百九二章 孤獨地出擊第六百七十七章 頂級人物的真正能力第二百三十七章 意外的榮譽第三百七十五章 腐者的進攻第六百八十七章 允諾第六百三十六章 中立的力量第六百三十七章 文明的紛爭第五百章 神秘的兵種第百八二章 百軍取其首第七百七十章 進化的本能第四百四十六章 老八的消息第十五章 紛爭第八二章 揮霍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劍的風采第五二章 整合第六百八十二章 一個人和一羣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戰前的權衡第二百六十二章 意外的戰爭第七百五十七章 從來如此,便對麼?第六百八十一章 絕望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