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直言不諱

“士衡兄人來了就行,又何須如此客套呢。”王機身爲曾經並肩作戰過的好友,自然不能同胡逸之、盧懷慎一般對待,李悠親自將他迎進屋內說道。

“文陽即將成親,我又怎麼好空手上門呢,何況你也知道置辦這些東西對我們家來說一點也不難。”王機走到椅子邊坐下,忽然被桌上的卷軸吸引了目光,“眉坡居士的真跡?!”

“是啊,所說不如《重陽帖》那般有名,但也算是難得的上品了,文陽若是喜歡拿去就是。”李悠又不是真的胸無點墨,自然知道這件作品的價值。

“用墨丰韻、結字扁平、橫輕豎重、筆畫舒展,正是眉坡居士的筆意,孟大人的這份禮可不輕啊。”王機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指臨摹起來,渾然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是啊,他可是說價值千金呢。”李悠笑眯眯地回到座位上坐下。

“千金易得,真跡難求。”王機抻開卷軸繼續向下看,“你是怎麼回他的?”

“我說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不就是幾個字麼哪能值千金?讓他回去給我補上這千金之數。”李悠將方纔逗弄孟超然的事情說了一遍。

“哈哈,文陽兄真乃妙人也,這孟超然現在該後悔早朝上的那一本了吧?”李悠的話惹得王機哈哈大笑。

“呵,他纔不會後悔呢,料想此事過後他也該升官了,花費千金買一級官位,即使再加上眉坡居士的真跡,這筆生意也不虧啊。”李悠譏諷道。

“原來文陽早就看出他是受人指派了啊?”王機終於放下了卷軸,眼神飄忽不定,仔細留意着李悠面上的變化。

“哎,如今我遭了陛下的猜忌,而楊介夫他們又深深忌憚與我,若不借着這個機會遠離京師,恐怕連自身也難保啊。”李悠嘆了一口氣,吐出半句真言。

“如今正是非常之時,陛下還做出這般舉動來,實在是......”王機搖搖頭,不知道怎麼安慰李悠纔好了。

“也罷,京中險惡,我還是回嘉州去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吧。倒是王兄,日後還是要小心些,那楊介夫等人怕是早已視王兄爲眼中釘了。”李悠認真地囑咐道。

“小弟知道,所以我最近也在琢磨外放的事情。”王機坦然說道,“以我們琅琊王家的底蘊,只要不觸怒他們,諒他們也不敢繼續糾纏。”

“如此就祝王兄日後一帆風順了。”李悠不禁有些好奇,按道理說他不是怕事的性子,爲何會在這個時候離開京城?不過他既然不說的話,李悠也不想多問,二人聊了幾句王機就告辭離去,一切的謎底唯有等到將來再揭曉了。

今天嘉州伯府格外忙碌,王機前腳才走,錢驊後腳就走了進來,不過他並未攜帶任何禮物,一進來就直接問道,“文陽賢弟,如此緊要關頭,你卻離開京城?究竟是何道理啊?”

“子騏兄,小弟以爲京城之事亦不可爲,故而先行一步,伯父也是看清了局勢方纔沒有加以阻攔,而且我沒猜錯的話,伯父想必已經在爲子騏兄準備後路了吧?”李悠直言不諱地說道,他和錢驊相交甚篤,自然不願意錢驊留在京城。

“是啊,父親讓我隨他一起回去,想必陛下也不會挽留吧?”錢驊眼中閃過一絲黯淡,從尉州到京城,他歷盡了千辛萬苦方纔將李圭送回京中,保他重新做到了那張寶座上,誰知道寶座尚未坐熱,李圭就開始猜忌他們,這實在是讓錢驊有些心灰意冷。

“那就走吧,如今支持陛下的勢力本就弱於楊介夫一黨,陛下還如此行事,早晚必敗;我等又何必爲此送命呢?”在大唐,李悠有與睢陽共存亡的打算,那是因爲他身後有爲數百姓需要守護;而在大魏,他可沒有陪着李圭去送死的想法,他可以忠於華夏民族,卻不會終於某個帝王,而且還是李圭這種根本不合格的帝王。

“文陽,吾等世受君恩,因爲這些就拋下陛下真的好麼?”錢驊終究還是有些年輕,歷來受的又是忠君的教育,一時之間難以轉過彎來。

“伯父是怎麼勸你的?”李悠反問道。

“家父說他年紀大了,想讓我留在身邊盡兩年孝。”錢驊如實答道。

用孝道來對抗忠君之道對錢驊的影響,錢颯真是一條老狐狸啊,這個藉口簡直無懈可擊,李悠再次對這位前輩便是佩服,“伯父說的是,小弟就頗爲後悔昔日只懂得讀書習武,忘了在父母面前盡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世間最痛心的事莫過於此啊。”

李悠爲了讓錢驊心安,不惜用自身的經歷來勸說錢驊,“再說了,事情或許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楊介夫年紀畢竟大了,陛下只需靜待時日,等他走了自然會奪回朝政大權。”

好言相勸一番,錢驊總算拋下了心頭的疙瘩,嘆了一口氣道,“哎,昔日我等共守尉州,如今你我都要離去,只剩下丘兄一人留在京城,我還是不放心啊。”

“英國公府和咱們不一樣,丘兄身上的擔子比我們重。”丘尚儉是沒辦法離開京城的,因爲他們家的根基就在這裡,李悠也不好去勸,唯有日後讓京中的人手多多留意他們家,要是遇到事情了看能不能幫他們渡過難關吧。

“對了,錢兄,若是返回錢塘,還是練些團練的好,如今流民四起,朝廷兵馬又多不堪用,手上有些力量,總歸要好一些。”李悠壓低嗓音勸道,錢家父子對他照顧有加,他可不希望他們家出事。

“此事我記住了,等離開京城之前,我也去禁軍中問問,看看有沒有願意跟我返回錢塘吧。”錢驊在禁軍之中也是有些親信的。

二人一直聊到夜深方纔散去,明天就可以去禁軍之中挑選人手,還有去戶部和兵部、工部索要錢糧、兵器還有匠人器械了,這些可是他們在朝堂上答應好,決不能讓他們賴賬。

第647章 不堪一擊第459章 光復臨安第574章 戚家軍出動第819章 阻擊(感謝時空穿越旅行者的萬賞)第726章 阿魯布南下(50月票加更)第140章 射虎建功(200月票加更)第490章 血濺皇宮(250月票加更)第59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266章 快完了(月票加更)第437章 七國的紛爭第22章 千軍萬馬避白袍第197章 入城第13章 錘打虎牢關第813章 熱氣球第211章 《紀效新書》第815章 外掛第377章 鄭和船隊(450月票加更)第99章 博望侯第461章 搶劫劉家港第695章 鄭成功大軍(650月票加更)第234章 藉口(1800均定加更)第326章 大堂之上第32章 大戰之前第123章 邊患(15000收加更)第160章 全殲叛軍(25000推加更)第649章 怒海爭鋒第163章 離開(1300均定加更)第712章 誰是黃雀第125章 推演(第二更)第920章 廢八股第943章 南方水師第792章 書生造反十年不成第180章 破局(1500均定加更)第847章 建奴入關第482章 撲朔迷離的汗位繼承第272章 永和八年第185章 敵軍至(兩萬收加更)第302章 統率+10第13章 錘打虎牢關第616章 神策軍(750月票加更)第173章 龍心大悅(400月票加更)第756章 倭國現狀第578章 罵陣(封推加更)第789章 封建南海第215章 戚家軍出擊第833章 三年後第472章 火燒大都(爲我不懂文化加更)第818章 龍城陷落第777章 大阪夏之陣第877章 勾結第211章 《紀效新書》第681章 超度第474章 大都城破第394章 進退不由第109章 曲水流觴第644章 歸降?第273章 廉臺之戰第801章 河東道諸部的選擇第360章 驚訝的齊亞德第248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688章 長久之計第936章 不堪一擊第221章 張居正第398章 擴軍第111章 餘波未了第112章 春和樓上第560章 戚家軍VS金軍(二)第885章 戰後第220章 《凱歌》(800月票加更)第380章 陷入窘境的張果第868章 有用的人第443章 崖山第869章 爬科技樹第866章 重塑皇威第837章 改土歸流(感謝襲羽菲菲的萬賞)第892章 這僅僅是開始第851章 逃兵第521章 徵兵告示第199章 入宮第610章 黃龍府(感謝我降臨人間的萬賞)第922章 大明的搗毀機器運動第195章 爭分奪秒第409章 城中百態第928章 金陵第947章 戰後第185章 敵軍至(兩萬收加更)第780章 火燒大阪第320章 雲州異動第796章 天下震驚第753章 露樑海(月票加更)第232章 羣臣響應第894章 宗室第427章 皇帝和果園第93章 虜在吾目中矣第185章 敵軍至(兩萬收加更)第487章 暗潮涌動(200月票加更)第15章 亂漢者賈詡第117章 犯諱第322章 不速之客第359章 怛羅斯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