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張居正

隨着最後一波倭寇被擊潰,台州暫時恢復了寧靜,而胡宗憲告捷的奏摺已經用八百里飛騎送往京師,接下來戚繼光該連升三級獲得他應有的獎勵,而戚家軍也將隨着這一戰揚名天下;日後戚繼光還將率領他的戚家軍遠征福建、興化、仙遊,一次又一次地將這些膽敢冒犯大明疆土的倭寇擊潰,直到達成他昔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理想。

只是這些和李悠已經沒多大關係了,台州之戰結束,他的任務也順利完成,現在到了該返回的時候了,但是在臨行前他還有些事情想和戚繼光說一說。

“文陽,你這就要走了麼?”這半年多來,李悠和戚家軍一起訓練、作戰,戚繼光在潛意識裡已經把他當成了戚家軍的一員,若不是李悠阻止,他還想在請功的奏摺裡寫上李悠的名字,讓他能有個好前程;現在聽聞他要離開,戚繼光大爲驚訝。

“是啊,晚生離家日久,現在臺州的倭寇已經被戚將軍蕩平,也是該回家了。”李悠含糊的說道。

“文陽怕是要參加鄉試了吧?以文陽的文采,今科必能高中。”李悠沒有多說,戚繼光就已經爲他找到了理由,“既然如此,戚某就不再阻攔了,願文陽今科高中解元;來日若是到了南直隸,必會登門拜訪。”

科舉對於大明的文人來說,是莫大的事情,既然戚繼光這樣猜測,也省了自己再找理由解釋,不過他想在南直隸找到自己恐怕沒什麼指望了,擔心戚繼光浪費時間,李悠說道,“勿用如此,來日若是文陽中了進士,自會前來拜訪戚將軍。”

“如此甚好,來日文陽的成就未必在陽明先生之下。”縱觀大明開國至今,文武雙全的官員不知凡幾,尤其以新建伯王守仁最受崇敬,戚繼光這話雖然略顯誇張,但也是對李悠的良好祝福,也寄託了他對李悠的期盼。

“這半年來多有叨擾戚將軍,文陽心中甚覺不安,故而有一份禮物想要送給戚將軍。”李悠趕緊岔開話題,免得說多了出錯。

“文陽何必如此客套?你到我軍中來教習士兵箭術,戚某感激還來不及,又何來的叨擾?”戚繼光面露不悅,顯然認爲李悠贈送禮物是見外了。

“這樣東西不是什麼貴重之物,戚將軍不妨看了再說。”李悠命人太緊了一個大箱子,然後打開,只見裡面擺放着一個碩大的木球,上面用白漆刷了一遍,然後塗上了各種顏色以及許多七扭八拐的線條,戚繼光不算見識淺薄,但他也沒認出來這是什麼東西。

“文陽,此乃何物?戚某倒是從未見過。”看着李悠將這個大球搬出來安放妥當,戚繼光好奇的問道。

你當然沒見過啊,歷史上第一座地球儀雖然早在1492年就已經被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製作完成了,哦,那時候大概是大明弘治五年吧?在中國,雖然早在元代就有西域天文學家紮馬魯丁爲朝廷督造了類似的東西,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陸分佈狀況,但製造過於粗糙,並不能反映現實。

日後一直到三十多年後的萬曆年間,戚繼光早已去世多年的時候,才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地球儀帶到了中國。

“此乃地球儀,漢時張平子(張衡)曾曰:天地如雞子,地如蛋中黃;我們腳下的大地是一個球形,這座地球儀上繪製了天下各國及海洋的分佈,我大明在這裡,倭國在這裡,而安南又在這裡......”李悠一一指出了大明及周邊幾個國家的位置。

“我大明竟然這麼小?”向來以中央帝國自居的中原人士,見到地球儀上大明竟然只佔了這麼小一塊地方自然心裡覺得有些彆扭,於是在李悠用船隻從海平面上漸漸升起等事例解釋了幾個專業性的問題後,戚繼光問道。

“我大明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不過數千裡最多近萬里地,而整個地球周長八萬裡,相較整個地球,我大明的確小了些,不過在地球上這些國家之中我大明卻算是比較大的了。”李悠耐心的解釋道。

有回答了幾個問題滿足了戚繼光的好奇心,李悠方纔嘆道,“自唐時開始,倭國就一直窺視我中原,這次戚將軍將他們趕走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啊。”

“文陽可有何良策?”戚繼光當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大明海域遼闊,海安縣綿長萬里,倭寇隨處可以上岸,但他們只能在陸地上防禦,戰略形勢極其不利。

“當然是攻上倭國本土了。”眼下大航海時代已經開啓,而自從劉大夏焚燬了鄭和的寶船圖紙後,中國的航漢技術就漸漸落後於西方了,李悠希望能借着這個機會讓大明也參與到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來。

於是乎他給戚繼光講述了東南亞那豐富的物產、一年三熟的土地,倭國石見銀山的驚人產量,美洲遼闊的土地,海洋貿易高昂的利潤等等。

他知道以大明的體制,戚繼光即使想在這方面有所建樹也是有心無力,所以李悠最後說道,“文陽略懂命理之學,看出戚將軍將來將遇到一位權傾朝野的貴人,將來若是有機會不妨把此物和我方纔說過的話轉述與他,或許能對大明有所幫助。”

李悠說得是日後的大明首輔、堅定的推行了自己的改革而讓大明得以續命的張居正,戚繼光日後深得張居正信任,並在他的手下屢立功績。

被譽爲有明一代最出色政治家的張居正若是能開眼看世界,這大明的將來又會朝什麼方向發展下去,李悠頗爲好奇。想必以張居正的政治眼光,看到海洋所能帶來的利益之後一定會爲之動心吧?只是不知道將來大明的船隊之中會不會出現一位名叫李華梅的女船長呢?

李悠和戚繼光整整聊了三天,他將自己所知道的關於大航海時代的知識全數說給了戚繼光,然後告辭離開大明回到了大魏。

第561章 戚家軍VS金軍(三)第117章 犯諱第388章 投名狀第673章 于闐國第141章 背嵬軍威武(有琴羽凝萬賞加更)第74章 碾壓大月氏第133章 援軍何在(800均加更)第855章 迎頭痛擊第954章 黃金爲餌第866章 重塑皇威第645章 江南無罪然天下一家第656章 舉家北上第654章 逃婚第286章 無意義的勝利(爲盟主Array[]加更4/10)第201章 隱忍第796章 天下震驚第546章 靖康(150月票加更)第304章 班底(200月票加更)第300章 朱龍寶馬第734章 糧食第77章 締結盟約第163章 離開(1300均定加更)第108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第168章 弱鳥周伯符(一萬八收藏加更)第733章 裂痕第52章 瑪德智障第77章 締結盟約第355章 大食援軍第54章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7000收加更)第368章 追擊第572章 炮灰第805章 選將第18章 天命所歸(2000收加更)第775章 戰後亂局第634章思慮長遠(150月票加更)第868章 有用的人第269章 你又做了什麼?第374章 刺殺第420章 出路第5章 關勝溫酒斬華雄第857章 吊打皇太極第159章 射殺尹子奇(20000推加更)第531章 焦急的衆人(700月票加更)第496章 禍亂根源第89章 科技樹第138章 士氣大振(加更)第116章 黜落(14000收加更)第68章 人質第293章 鏖戰(爲盟主Array[]加更8/10)第837章 改土歸流(感謝襲羽菲菲的萬賞)第241章 敲竹槓第940章 再徵倭國第448章 東渡寶島第784章 搜刮第371章 再臨長安(350月票加更)第480章 驚天噩耗第807章 迎頭痛擊第224章 佈局第888章 東江鎮第416章 張果殉國第569章 雙面間諜第504章 嶺南劇變(400月票加更)第563章 射殺金兀朮第286章 無意義的勝利(爲盟主Array[]加更4/10)第651章 聯姻第406章 糧食第521章 徵兵告示第200章 早朝(加更求月票)第324章 分化第604章 告捷第457章 以長擊短第140章 射虎建功(200月票加更)第303章 大隋驍果第877章 勾結第455章 大敗蒙古第754章 進軍倭國第720章 背後捅來的刀子(過年加更)第181章 前軍覆沒(加更求月票)第131章 指揮使(感謝中原第五白的萬賞)第594章 歸路艱難第263章 迴光返照第35章 倒卷珠簾第37章 穿越者的優越第424章 作壁上觀第646章 揚帆出海(350月票加更)第154章 尹子奇的判斷(一萬七收加更)第453章 巾幗英雄許夫人第361章 密信(200月票加更)第741章 兵臨城下第558章 御駕親征(爲半天雲加更)第373章 實力暴漲(400月票加更)第390章 戰和兩派第701章 北伐(700月票加更)第1章 神秘的虎符第226章 顧將子的決定第156章 最後的底牌第421章 投奔第289章 召喚玄甲騎兵第724章 蓋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