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王的意志

陳塘關,薊國公主府。

楊帆海站在書房內凝視窗外,已經到了春末時分,只是北地寒冷,這裡的草木也是剛剛纔萌發新芽。

下着微雨,雨水在葉片上凝結,猶如露珠般一顆顆滾落,彷彿孕育着新的生機之力。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璟露公主推門而入,急切的問道:“楊帆海,大王……過世了。”

楊帆海點了點頭:“我知道!”

見楊帆海早已知情,璟露公主心神也一下安定下來,再說道:“十二將已經備好馬車在外邊了,我們現在走嗎?”

大王駕崩,各地臣子自然是要前往鄭城弔唁,哪怕此處也不例外。

“不用安排了!來人啊!”楊帆海喊了一聲,立刻有侍衛走了進來。

“吩咐下去,讓十二將軍回營,不用他們去鄭城弔唁。北地各軍服喪,不得有誤。”

“遵命!”侍衛領命退下。

“我們走吧,馬車太慢,就我們兩人過去比較快!”

與璟露公主說過一聲,用真氣將其一卷,張開雙翅已經是騰空而去。

一路往鄭城而行,俯瞰大地,一片微綠。九州結界的壓制下,楊帆海的速度已經比曾經慢了不止一星半點,但也因爲如此,反而能將這蒼茫大地看的更爲清楚。

昌意駕崩,舉國服喪,不用神識探測,楊帆海也能聽到下方民衆的哭聲。那哭聲此起彼伏,猶如一條線衝向鄭城,又是往四面八方蔓延開,佈滿了整個天下。

哭聲悲慟,如喪考妣,這讓楊帆海心中大爲觸動。

對於修行者而言,昌意不過一介螻蟻,一個沒有修爲的人,在這樣的世界又能做什麼?不僅僅是他人,就連楊帆海也在心中微微看輕。算起來,從出生到壽終正寢,昌意一共活了一百四十九歲,楊帆海見過他的次數卻是不超過二十次。

雖然在公孫軒轅退位之後,這百年時間互相書信不斷,昌意也是將楊帆海當做老師一般,若有問題就來詢問。只是楊帆海有意淡化自己在華夏的影響,所以彼此之間着實沒有多少走動。

可沒有走動,不意味着沒有注意。這麼多年來,楊帆海一直通過各地的情況來看昌意。

在修行者的世界,他不是強者,可若以君王來評判,他卻是一個強大的君王。百年時間,兢兢業業,概因知道自己壽元有限,因而不敢懈怠。

天下治理的如何,無需用國力富裕這些東西來形容,單單聽着這鋪天蓋地的哭聲,就已經知道。若論得民心,他已經超越了他的父輩。公孫少典不如他,公孫軒轅也不如他。

而這個得民心並非是做戲做出來的,昌意是個低調的人,他很少拋頭露面。若知道何處有災,也不會去哪裡大聲演講,只會暗自落淚,想辦法着人調物救災。

以前,楊帆海不覺得昌意如何,而如今要他再來評判,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偉人。

黃金百年,大地復甦,蒼生復甦,換做公孫軒轅自己來治理,恐怕都做不到這般。只能說華夏得昌意,實乃天之幸。

而昌意的不服丹藥,不延壽元,也是令楊帆海心中觸動良深。他不是聖人,卻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聖人。試問誰能擋得住不死的誘惑,楊帆海自問不能,而昌意卻做到了。

“一國之君,不應該是修行者,就應該是個普通人。壽元有限的人,才能體會到生命的可貴,纔會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越是普通人,越能體會到民間之疾苦,纔會將自己的國民當回事。”

“越是有力量的大王,越是喜歡發動戰爭。無論勝負,受苦的都是百姓。如果是一個壽元無限的修行者,也許會產生那些不該有的野心。”

“一個仁愛的大王,沒必要擁有強大的個人武力,只要懂得治理天下就行了。”

這是昌意曾說過的話,在此之前,楊帆海甚至都無法去完全理解他說過的那些話。仁愛是不錯,但這與壽元並沒有關係纔對。

可到了如今,聽着這四方哭聲,他卻是突然感覺自己好像明白了。

若是自己來治理這天下,恐怕是不急不緩,因爲自己擁有無限的壽元,除了天下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甚至還要花不少時間去修煉,去靜想。

而昌意不同,他不是修行者,沒有必要去修行。而且壽元有限,活過一天,就意味着離死亡又近了一天。

這樣的人,對於天下,對於百姓,對於整個世界有着一種修行者沒有的敬畏之心。心繫國家,因而每天都是全力以赴。百年時間,卻可以達到修行者君王千年的效果。

昌意用自己的一生爲天下詮釋了什麼叫帝王:爲蒼生,爲社稷,爲天下。

壽元有盡不要緊,只要爲國爲民的精神能一直傳承下去,那王的精神就永遠不會消亡。

一路前行,還沒到鄭城,便可見到大量百姓披麻戴孝從四面八方而來。如此陣勢,乃是昔日公孫少典王不曾享受過的。

城中太廟之處,盛載着昌意屍體的棺木拜訪在高壇之上,百官已經在那等候,乾荒亦是一身白布站在百官之首。

等到楊帆海落地之後,乾荒破開百官迎了上來,長軀躬身:“見過老師。”

“見過戰神!”百官亦是行禮。

軒轅聖皇欽封戰神,人族三大戰爭之中流砥柱,即便是楊帆海這些年刻意淡化自己在華夏的影響力,可依舊無法消除。就如這葬禮一般,戰神未來,竟是無人提議開始。

“諸位不用多禮!”楊帆海讓諸人起身,接過喪服戴上,再與乾荒問道:“力拓將軍、應龍將軍他們呢?”

“諸位將軍與巫族使者同來,應該已經快到了!”乾荒說道:“老師既然來了,那喪禮就此開始吧!老師,請!”

平日裡,師徒走在一起的時候,皆是楊帆海走在前方,此刻乾荒亦是準備如此。

只是這一次楊帆海卻是拒絕了:“乾荒,從今日起,你便是我華夏大王,但凡華夏將臣皆要聽你號令,縱然爲師也不例外,懂了嗎?”

乾荒點頭,沒有多說,着司儀喊過一聲,喪禮開始,領着羣臣朝高壇走去。

雖有士兵維持秩序,但並沒有阻止百姓過來,一時間鄭城之中又是哭聲一片,響徹天地。

喪禮進行三日,巫族使者到,楊帆海親自迎接。

不出意外,帶領巫族使團依然是身爲巫族大祭司的九鳳,與其同行乃是十三族族長。昔日巫族有十二姓,乃是貴族,而這第十三族則是之後成立的九黎族。

巫王所處之種族,若不能成爲貴族實在是說不過去。加上如今天下太平,十二姓巫族也沒有阻擾,便順應其事了。

楊帆海昔日知道此事時也是讓乾荒暗中推動,九州結界之下,巫族的實力的確是削弱的最慢的。以前同境界人族可與巫族一戰,而如今同境界一個巫族怕是可戰十個人族了。

這第十三族的成立,免不得會讓巫族內部勾心鬥角一番,即可分散他們的心思,又可能削弱他們的實力。楊帆海雖然很不喜歡這種感覺,但爲了人族,他也不得不開始扮演這種所謂的博弈者了。

“見過戰神!”九鳳領着巫族使團給楊帆海行禮。

巫族以強爲尊,公孫軒轅之後,整個華夏人族他們也只服楊帆海一人。不說阪泉之戰和逐鹿之戰,只說建木之戰一騎當先衝鋒陷陣,亞聖境界與箭神王一絕高低,之後又是單槍匹馬殺入九重天內。如此戰績,便是巫族也歎服,戰神之名,在蚩尤之後,可謂實至名歸。

“見過各位!”楊帆海亦是行禮:“大王服喪不便,便着我來迎接各位了,請。”

“請!”九鳳擡頭,一雙美目看着楊帆海,如流水一般盪漾的目光之中,可見深情。

還是不曾淡化……楊帆海心中暗自嘆息,自昔日爲乾荒給九鳳寫過一封信後,這麼多年來,他便再不曾與巫族一方聯繫,甚至拒絕了各種邀請。不僅僅是爲了淡化自己的影響,也是爲了讓九鳳徹底死心。

很多年了,九鳳也再未曾聯繫過他,楊帆海還以爲事情已經過去,但今日一見方知道沒那麼容易。

此事只能以後再想辦法了,楊帆海放下心頭之事,領着諸人往太廟一側的高壇而去。

國之喪禮,雖然按昌意生前意思,十日便已經是足夠。但一來其深得民心,二來各地將官趕來需要太多時間,這喪禮足足辦了三月方纔結束。

國喪結束,各地將官紛紛離去,楊帆海亦是告辭回陳塘關。九鳳與巫族使團邀請他前往巫族居住地,被他婉言拒絕,只說以後有機會再來。

洪荒歷一萬四千六百一十三年,乾荒繼位,帝號顓頊。

顓頊延承昌意意志,全心治國,令華夏國力更進一步。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又是一個新的黃金百年。

與昌意不同,顓頊修爲不凡,可壽元無限,更得巫族尊敬。

當所有人以爲這和平興盛將會一直下去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一場天大的鉅變正在醞釀之中。

第133章 守城(一)第358章 逐鹿之戰(一)第167章 新的任務第293章 兵鋒轉道第264章 破陣之法第380章 七千年的真相第261章 定三關第99章 回邊境第95章 賞賜第50章 發兵第336章 意第206章 九鳳第48章 不明黑影第274章 朱國人馬第161章 逼迫第109章 圍追堵截第65章 公孫蔚青第202章 九黎第4章 迷陣第247章 一夫當關第99章 回邊境第186章 狩獵比試第433章 殺道聖者第33章 真陽子第293章 兵鋒轉道第124章 天干地支陣法第201章 偷襲第319章 鬥法寶第279章 謀逆第202章 九黎第279章 謀逆第290章 戰略第296章 阪泉之戰(三)第397章 下棋第394章 勸說第46章 許帆第196章 克巫之力第35章 朱果第402章 王的意志第339章 仙族西行第130章 同樣的命運第254章 不願意第352章 誅殺夔牛第24章 登青雲第129章 破城第317章 追捕第172章 天人府第134章 守城(二)第92章 覲見第158章 鬼方部族的動向第380章 七千年的真相第38章 暴屠雷豹第436章 折服妖獸第363章 迴光返照第337章 天庭來人第58章 狂鬥第283章 誅心者第117章 爽靈之境第385章 天變第150章 誤會第205章 后羿傳人第211章 對峙第7章 出盤山第324章 昌意第40章 斬敵酋第251章 霸道之兵第281章 主辱臣死第182章 返程第27章 第一關第59章 衝破敵陣第168章 出山海關第404章 婚宴第368章 南海尋人第71章 回盤山第340章 西行降妖第260章 理論第294章 阪泉之戰(一)第386章 橫斷建木第337章 天庭來人第256章 上個紀元的人第231章 告別第249章 命中註定第101章 定城危局第339章 仙族西行第58章 狂鬥第174章 商議第209章 召回第345章 夔牛第137章 節外生枝第266章 毀名山第328章 冤魂的枷鎖第339章 仙族西行第366章 新的關係第365張 崆峒印第165章 優越第64章 綁匪第17章 前往翠微第362章 壓迫性的戰鬥第57章 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