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爲往聖繼絕學

長安城掀起了一股熱潮。

集賢書館現在成了長安最火爆的一家店。

太白詩集早就賣光,三字經和千字文再版也賣光了,預訂數額巨大。雖然一時間還沒有貨,可士子們現在依然天天來打卡,這裡距離貢院又近,加之長安的士子尤其是外地士子幾乎都居住在平康坊,所以大家現在儼然把這當成了士子聚會碰面之地了。

集賢書館後面還有一座閱覽室,可以在這裡借閱讀書,辦一張會員卡,就能夠登記借閱圖書。

環境優美,氣氛良好。

雖然規矩不少,但大家都喜歡來。

尤其是對於一些長漂士子來說,經濟比較緊張,沒錢買那麼多書,現在有機會可以借閱集賢書館裡的書,這多好的機會,只要不污損圖書,這裡甚至都不禁止他們抄書。

甚至集賢書館每天還會提供一些兼職機會,僱他們抄寫一些圖書,或是整理一些圖書。

集賢書館專設了一個敬字亭在書館門外,派人專門回收故紙舊書。

故紙便是帶字的舊紙,從古以來,百姓對於有字的紙都是很敬畏尊重的,就算沒用的紙,也不會輕易的譭棄,各地一般都會有一個回收故紙的亭臺,這些沒用的紙都是拿到那去燒掉的,以示敬字惜紙,尊重先賢文化。

秦琅派人專門在館外修了一個敬字亭,便是收集這些舊書故紙。

凡是故紙舊書,百姓都可以送過來,書館還會根據數量以及是否有價值,給予一些報酬。

就算是沒啥用的廢舊故紙,也能換上一兩張新紙,若是有些價值的舊書籍之類的,還能換不少錢,若是一些珍貴的古籍,就更能換上許多好東西。

之前就有人拿來了幾卷竹簡,看上去很殘破,但經鑑定後,發現這是漢代時的書簡,記載的內容也很珍貴,雖不是說孤本,但也很有價值,於是最後給出了十貫錢的酬謝。

這一下,大家的熱情高漲,許多人都把家裡的一些故紙舊書拿來,有些純粹就不知道是啥的舊書,甚至有個藥店的夥計,弄了一些龜甲來,上面有不少符號,他也不認的,但覺得那應當也是哪個朝代的字,於是送來試試。

結果書館沒人認識,恰好秦琅過來巡視,驚訝認出這是甲骨文,甲骨文後世被認爲是先秦時商代晚期的占卜符文,更被稱爲是中華文化的道統根基。

在後世的時候,這些地下挖掘的甲片,被人當成是龍骨做爲藥用,後來偶然才被有識之士發覺,於是纔有了甲骨文的研究。

不過在古代,其實甲骨文也一直是有研究傳承的,這是一門專門的學問,是歸類在金石之學上的,研究的人很少,更缺少系統的論證。

一般人還真沒有幾個識的這東西的。

秦琅十分重視,於是直接給了那夥計甲骨等重的黃金,告訴他這是商代時刻在龜甲上的文字。

這一下就震驚了整個長安。

有些人是驚訝於幾片龜甲居然能換等重黃金,有人則驚訝於秦琅說那些是商代的文字,要知道,唐朝離商代有近兩千年曆史,就算距離晚商也是千多年了。

史書對於商之後的周朝記載多些,對於周朝之前的商,其實留傳的記錄很少,對這段歷史是很模糊的。

最關鍵的還是缺少商代遺留下來的文字記錄。

秦琅的發現,還是引起了史學界的一番震動的。

集賢書館敬字亭因此也名動長安,每天都有許多人拿着書來,有人拿的純粹是廢棄舊字紙,也有些人拿着各種各樣的舊書來,有些書其實價值一般,存量很大,但也確實收到了許多有價值的舊書,甚至不少前人筆記,都是獨一份的資料。

秦琅拔出大筆錢財,專門建了一個研究室,請了許多人來整理研究這些書籍資料,將他們分門別類,然後加以抄錄等。

秦琅很敬重這些,也珍惜這些,對他來說,這些就是歷史,就是華夏。

古往今來,許多民族興起又衰弱,最後消亡,甚至完全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之中,最關鍵的就是沒有了這種文化傳承,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不知道自己有過什麼樣的歷史,所以也沒有這種榮耀,也不會吸取教訓,這是可悲的。

而一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化,有了自己的歷史,不尊重,就更可悲。

許多長安有名的大儒、學者,都收到了秦琅的請求,讓他們幫忙研究整理這些資料,秦琅給出了不錯的條件,也有許多在長安的士人舉子們,也收到了秦琅的兼職請求,讓他們協助那些大儒、學者們整理、抄錄等。

有些東西,在一些大儒看來,不過是些雜學,甚至是歪理邪說,可秦琅還是認爲這些第一手的資料有很珍貴的價值。

整理抄錄出來,可供後人研究借鑑。

甚至本身一些所謂的雜學歪說,其實是很重要的天文曆法地理物理數學乃至於是工程建築畜牧等諸多方面的富貴研究成果。

就算是一些前人筆記,裡面的一些志怪筆記、野史雜記等,也是有很高的文學和史家價值的。

這件事情,要貼錢,貼不少錢。

甚至得持續貼錢,還可能根本看不到什麼收益回報,但秦琅還是堅持去做了,挽救文化的事情,他願意儘自己的力量。

就如甲骨文一樣,他還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室,請這方面的學者,又各地去尋找收集甲骨,當做一門專門的學問來研究。

一開始承乾還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但後來也漸漸支持了,他還不能理解這樣做的意義,但知道秦琅不是那種做無用功的人。

於是有了皇太子的掛名牽頭,這項事情做起來就更巨影響力了。

當然,集賢書館現在依然還是很賺錢的。

除了三本書賣的脫銷,逼的印書局全力再版加印外,集賢書館本身也還賣不少其它手抄書,另外紙墨等文具用品也是重要商品。

竹紙除了印書成本低效果好,平時抄寫等當然也是不錯的,而其價格比現今的各種皮紙、麻紙、藤紙相差巨大,於是許多讀書人每天來排隊購買,大家都想多囤點便宜竹紙。

集賢書館甚至還接到了朝廷的採購大單,向他們採購大量訂單,爲此書館也是馬上向供貨的各家紙坊墨坊下單。

集賢書館現在深受讀書人的喜歡,而集賢書館因爲太子的份額在,多次出面,於是這些得了好處的讀書人,也便開始不吝惜贊聲,對太子殿下稱讚不已。

集賢書館打着太子的招牌也是有好處的,一來是沒人敢亂起心思。若是其它哪個人搞出了油墨搞出了便宜竹紙搞出了雕版印刷術,弄出了這麼便宜的書籍,只怕這店開不了三天,就會被無數舊利益集團給燒了。

或許他們根本都不用縱火燒店,隨便找幾個人,就能讓這書店老闆捲入無法翻身脫困的案子中,到死都不明不白。

但是太子開的店,這就不免要惦量惦量了。

集賢書館開張許久,越來越紅火,一直沒有出什麼事,可秦琅卻始終派人提防着。

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肯定會有人不肯的。

當第三版的太白詩集再次到貨售賣時,終於有了情況了。

“東市新開了一家天一書店,他們家也賣起印刷書籍了。”

阿黃跑來告訴秦琅。

“天一書店?真的也賣印刷書籍了?”

“我書都買來了。”

阿黃買來的也是一本線裝書,其裝禎方式跟集賢書館的印刷書一樣,甚至封面都一樣的採用了藍皮封。

書很厚實,有四十多頁,每頁排滿十三行,一行三十二字,版面比秦琅的三字經要緊湊的多,而且並沒有標點符號。

“論語!”

這是一本印刷版論語,字體是正楷。

細翻看一遍,這是一本純論語,沒有後人的註釋什麼的,這樣的一本論語,約一萬六千字左右。

老黃買了十本,秦琅對比了一下,發現都一模一樣,確實就是雕版印刷的,但是比起集賢書店的書,這本論語還是略顯粗糙的多。

他們也用的是黃色竹紙,但是用的墨水雖是油墨,可明顯沒印書局用的墨好,再一個可能是搶時間,這版書法一般,雕版的技藝也稍顯粗糙,但總的來說,沒有什麼錯別字遺漏之處,只是字體印刷出來效果不太好,深淺不一,甚至有些髒污之處。

不過確實是一本印刷本論語了。

“多少錢一本?”

“八百錢!”

近五十頁的論語,將近一萬六千字,若是原來的手抄本,市價將不低於兩千錢,若是抄書人字精美點,紙好些,可能得四五千錢,甚至更貴。

而現在這本論語才八百,看來對方也是想要走低價搶市場的路子。

“好多人排隊去買呢,三郎,咱們也得印論語,還得更便宜點才行。”

秦琅笑了笑。

看來有書商做不住了,他們終究是沒敢向皇太子名下的集賢書館動手,又不甘心,於是也搞起了雕版印書。

雕版印書其實不難,只是以前沒有人去這樣做,或者說以前還有個油墨的困難,而當集賢書館推出雕版書後,有心之人只要逆向研究,還是很容易模仿出來的,畢竟有了現成的山寨對象。

“這其實是好事,說明市場在跟着我們變了!”

“可他們搶咱生意啊。”

“這書人人都可以印,只要保證質量都是對讀書人有益的事情,我們要歡迎。”秦琅絲毫不怕這種公開公平的競爭,這是良性競爭啊,應當鼓勵的。

更何況,其實秦琅手裡還有一個其它人無法撼動的法寶,就是九經正義的編撰已經搞出一些成果來了。

東宮組織了大批名儒學士分組商討編撰九經正義,目前九個小組都已經搞出了好幾捲來,甚至有搞出十多卷的。

雖然還未完全完成,但前面幾卷的內容已經過審了,這意味着可以刊行了。這可是朝廷統一的科舉考試標準經書啊,只要參加科舉,都得讀這書。

所以這是崇賢館印書局和集賢書館的最大機會,他們做爲東宮體系,自然是能獲得率先刊行的資格。

“我等下把已經編撰、審覈好的九經前面經卷,拿去給陛下過目,只要陛下許可,我們便可正式開始寫版校字刻版印刷發行了。”

不敢說整個大唐的讀書人將來人手一份,但起碼朝廷的各級官學學生,想要參加科舉的考生,都必須要讀這些書,就算只有部份人買,那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需求。

這麼大的市場,又何必去理會別的書商山寨雕版印刷呢?

比技術,比關係,他們都比不過東宮,自己吃肉,也給別人吃喝點湯嘛。

兩儀殿。

李世民看到秦琅和承乾拿來的經書。

九經正義,已經修好了約五六十卷,速度不錯。

李世民細細翻看,不住點頭,表示很滿意。

“想不到東宮辦事效率這麼高。”

“陛下,這都是殿下禮賢下士,爲各方大儒名士做足了後勤工作,讓他們可以安心做事,無後顧之憂,所以這效率也高。”

李世民呵呵笑了笑。

九經正義畢竟只是編書,而不是寫書,所以真要說複雜也沒多複雜,其實只是在以前流傳的各種經書版本、註釋版本中,挑選一個做爲標準版,再稍修訂一下而已。

但畢竟涉及到的是學術之爭,所以各支學術派別的後人,肯定會有爭論,能夠這麼快出結果,還是說明主持者很有水平的。

“不錯,可以把這些雕版刊印發行。”

李世民原本是打算編好九經正義之後,由弘文館和崇賢館各自抄錄一份,一正一副珍藏,然後國子監也抄錄一份,以供學生們抄讀。

但是現在,秦琅的雕版印刷術的成功,卻能讓這九經正義更快的推行天下。尤其是,朝廷甚至都不需要額外的掏錢。

不但不需要掏錢,秦琅甚至提出崇賢館印書局,會拿出一成的書款做爲版費。當然,這個版費歸組織編撰的東宮。但東宮會拿這筆錢,部份發給負責編撰的大儒學者們做爲稿費酬勞,另一部份還將拿來支付給所採用的九經作者和註釋作者後人。

最後一部份是付給參與此次編撰的那些胥吏士子們酬勞,剩下的還能獻給皇帝內庫。

李世民聽的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了。

“這個版費倒是挺好,給那些參與編撰的大儒學士還有胥吏文士們吧,剩下的歸東宮所有。”

“這個價格,你們打算怎麼定?”皇帝問。

“這次東宮會全力配合朝廷編撰九經正義頒行天下的初衷,所以價格方面會打到最低,按卷刊印,一卷萬字,不到三十頁,我們只售五十錢。另外我們還將在各個集賢書店推出租書業務,租讀九經正義,一卷一天只要一文錢!”

“善!”李世民非常滿意。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是我等讀書人應當做的!”

李世民震在當場,不可思議的看着秦琅!

第932章 一時糊塗第556章 雖九死而猶未悔第1145章 太白再現第737章 房玄齡第58章 長樂郡馬第246章 任人唯親第1408章 殺氣太重第498章 緋聞第89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710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721章 殖民地第894章 爭風吃醋第460章 突厥已滅第83章 李存孝第345章 遲來一步第711章 請纓第524章 公主的復仇第477章 監國第792章 冊封越王第1469章 名門氣派第731章 死豬不怕開水燙第284章 保住承乾第1152章 遵王之義第814章 堂明國第135章 鎮軍大將軍第25章 鋪牀疊被第1112章 泰山捉婿第738章 渾水摸魚第1192章 可喜可賀第950章 另立朝廷第726章 郵遞員第682章 金狼第1117章 嶺南軍團第842章 伏虎第1068章 馬頸相交野爭鋒第133章 勤王第1381章 組閣第1161章 十年太久第287章 李靖第296章 合則兩利第42章 查抄鄭家第1338章 再封秦氏第1204章 今日始稱孤道寡第1032章 奸相第1038章君臣秘議第599章 雍尼公主第270章 陌上行第1211章 不講武德第1371章 心腹大患第24章 犁庭掃穴第422章 內訌第123章 心病第980章 祁連山下埋伏兵第1121章 投降派第1344章 捆綁第415章 好漢不提當年勇第1341章 十國盟主第390章 朕欲使子孫長久第874章 少年第6章 長安縣尉第579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102章 催命符第1181章 歃血爲盟第507章 鬆州告急第325章 千年秦家第812章 大殺器第40章 父子皆封公第1203章 八郎八尉第483章 上洛第55章 賜丹書鐵券免死牌第75章 一筆舊賬第1027章 復古第519章 得之桑隅,失之東隅第882章 始亂終棄秦三郎第452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第1053章 來襲第24章 犁庭掃穴第610章 圖窮第79章 江湖故人第721章 殖民地第716章 夫人入京第1446章 東勝香港第12章 武裝囚徒第968章 烽煙再起第1056章 父死子繼家天下第754章 鐵牛第426章 狗頭金第1195章 聖人之憂第1451章 殷商遺民第1345章 借巢第577章 放手第58章 長樂郡馬第43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645章 伊吾第318章 爲往聖繼絕學第1258章 寧遠第1439章 天寶神龍皇帝第627章 異姓兄弟第1138章 九龍破城奏凱歌第386章 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