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尚書令

秦琅看這些人驚訝的樣子,細細一品,也驚住了。

老爹秦瓊這是拜相了啊。

何謂政事堂?政事堂在隋朝時原本是設在尚書省的,是尚書中書門下三高官官一起議事之處,簡單點說,隋朝和唐初的宰相,必須得是這外三省的長官。而長官們平時在政事堂議事,其實就是決策軍國大事,稱爲堂議。堂議好了,上報天子,天子許可後再由中書省正式起草制書敕旨下發紅頭文件,然後門下省要負責審議,通過後再交給尚書省負責執行。

秦琅細細一品,這政事堂不就是常委會嘛。

原本的宰相其實就是尚書令中書令侍中三人,但因爲尚書令權柄太重,其實自隋朝楊素起,就不輕易授人了,於是實際上尚書高官期由左右僕射主持。唐初李世民當過尚書令也當過中書令,元吉也當過侍中。

但實際上李世民和元吉常統兵在外打仗,並不實際主持省務,因此李淵又以裴寂蕭瑀做僕射實際管尚書省,然後又用楊恭仁啊陳叔達啊等或兼侍中或檢校侍中中書令等方式,擴大了他的宰相班子。

不過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把裴寂踢出了宰相班子,把楊恭仁也罷相了,經過一番調整後,實際上宰相班子是尚書省以蕭瑀、封倫爲左右僕射,以陳叔達爲侍中,以宇文士及爲中書令。然後他讓房玄齡檢校中書令,讓高士廉檢校侍中,安插了自己心腹進去。

這樣一來,宰相團隊實際上就是六人,不過蕭瑀陳叔達封倫等畢竟是武德宰相,李世民還是覺得不如自己潛邸心腹用的更順手,不過要穩定朝政當然也不好一來就把老宰相全清出去。

但一直以來的傳統,政事堂那都得是宰相才能進的,李世民當然也不便把長孫無忌杜如晦等都授以宰相之職,畢竟都已經檢校了兩個了。兵部、吏部、雍州牧、御史大夫這些要職也總得自己人。

所以思來想去,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讓長孫無忌以吏部尚書這樣的本職,加個頭銜來進入政事堂,明面上是參議政事,實際上也一樣輪班知政事堂印,輪執政事筆,便等於成了事實上的宰相。

畢竟三省雖然重要,但大唐真正的權力決策機構還是政事堂,政事堂決策後纔是三省審議封駁執行的。

想到此處,秦琅真佩服李世民,還不滿三十歲,人家也是頭一回當皇帝,太子也不過剛當兩個月,結果就能想出這樣的妙招來控制朝堂的決策權。

一次性增添了七人,這樣政事堂就等於有了十三個宰相,武德老宰相雖還在,可已經不佔多數了。

不過秦琅倒也挺佩服李世民的胸襟的,新添七人裡,王珪、韋挺、魏徵那都是原太子建成心腹,現在卻全都重用,還讓他們入政事堂參議政事,了得。不過這三人身份也不簡單,王珪那是河東太原王氏人,是五姓之一。韋挺呢,雖說打小跟建成關係好,但他是關中最大的士族韋杜之一的韋氏子。

就算魏徵,那他也算是山東豪強在朝中文官中的代表了。

秦瓊代表着這支李世民倚仗建功奪位的關鍵力量的武將代表,魏徵、房玄齡做文臣代表,還能做爲是廢太子的舊部代表,全都安插進政事堂,雖說人多了,派系也複雜了,可也代表着所有的派系山頭,現在都聚攏到了李世民的麾下。

另一方面呢,秦瓊加入政事堂本職是雍州牧、左衛大將軍、涼州大都督,實權很大,但魏徵本職只是秘書監,品高而權輕,王珪和韋挺更只是諫議大夫,一個言官而已。他們在政事堂可以體現李世民的意志,增強他的控制力,但另一方面,他們本職權柄不大,就算進了政事堂也不用擔心權力的失控。

秦琅瞧瞧檢校中書令房玄齡,又瞧瞧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再看看兵部尚書杜如晦,覺得李世民應當沒這麼多花花腸子,這些應當是這幾個狗頭軍師的主意。

秦琅回京就是來替李世民掌握軍隊的,進政事堂更是安插一個絕對心腹。

果然,他們雖然好像挺驚訝的樣子,可沒一個出來反對。

而魏徵韋挺幾個倒是真驚訝,但也沒反對,看來魏徵也是俗人一個啊,在宰相權力面前,也就沒那麼講究了。

俗,真俗,俗不可耐。

一個皇帝,一個未來儲君,六個真宰相,七個假宰相,唯有秦琅有些身份尷尬的跪坐在後面。

“陛下,宰相、參政們商議朝政,臣請告退。”秦琅識趣的道。

“你是鎮撫司丞,鎮撫司有收集軍情之職,你留下來列席會議。”李世民道。

秦琅點頭,老實繼續坐着了,能夠參與這等最高級別的議事,還有點小激動呢。

不過承乾好像不太樂意坐在這聽他們聊什麼軍國大事,可又畏懼父親,不敢造次,於是便好像身上鑽了螞蟻一樣哪都不舒服,扭來扭去的。

Wшw ☢т tκa n ☢c o

這時李世民在上面突然道,“今日商議軍情之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朕思之良久,難以決定,還請諸卿各抒已見。”他頓了頓道,“原先朕爲藩王之時,兼領尚書令職事,如今即位爲君,這尚書令便空置出來了,說起來,這個擔子可不輕,諸位說該選誰來擔?”

最有資格當的自然是左右僕射了,可沒等蕭瑀封倫發話,檢校中書令房玄齡便立即出聲。

“尚書令爲朝廷首輔,總領六部百官措理朝政,權柄至重,恐非人臣所能輕議!”

“沒那麼多忌諱,諸公但議無妨!”

衆臣都低頭不語。

實際上此刻真正有資格當尚書令的也就蕭瑀一人而已,因爲在坐諸位宰相非宰相里,他地位最尊崇資歷最老,裴寂加司空銜退出朝堂後,再無人比他資歷老了。

宇文述和封德彝、陳叔達雖也是武德宰相,但資歷都不如他,況且他現在又是尚書左僕射,按說也只有他可擔這個位置。

但偏偏現在皇帝卻說這個位置不好授人,就說明這裡面有問題了。

而按正常情況下,這個職位更不可能授給不在場之人。

蕭瑀自然想當尚書令,封德彝也想讓蕭瑀當,他知道自己爭不過蕭瑀,但蕭瑀當尚書令後,他便能順勢進一步接任左僕射。

陳叔達宇文士及知道自己不夠資歷,也就不出聲。

至於房玄齡高士廉,他們更是不夠資歷。

良久。

還是戴胄出聲打破了沉默。

“陛下,臣以爲,大唐開創以來,尚書令只授過陛下一人,陛下由尚書令而儲君而皇帝,臣建議,以中山王兼領尚書令。”

李世民搖了搖頭,“承乾不過八歲娃兒,兼這尚書令又有何爲。”

魏徵很乾脆的道,“中山王若兼尚書令,但卻不能實際處理政事,只能是虛領,臣以爲有違國家制度,實爲不宜。”

一衆大臣說來說去,都說不出一個好人選來。

李世民點秦瓊名,“叔寶你覺得呢?”

“陛下,臣只是一武將,若是戰陣之事或可問臣,然則此事臣實在無法替陛下解惑。”

“懷良?”

秦琅沒想到李世民居然點了他名。

“臣在!”

“你說說你的看法?”

“陛下,這殿上諸公不是宰相,便是參知政事的重臣,臣只是列席,不敢胡言亂語。”

“你好歹也是從三品的散騎常侍,本就有備從顧問之職,現在朕問你,你說直說。”

這不是讓人爲難嗎?

秦琅心裡急忙思索起來,他考慮問題不是先去考慮這問題本身,而是先去考慮提問之人的意圖。

李世民爲何突然提起尚書令職空缺?

他是真要選尚書令人選呢,還是其它用意?

聯繫到他剛剛把魏徵秦瓊長孫無忌等授給參加政事銜舉動,秦琅覺得這事沒這麼簡單。

好在秦琅有掛可開,一時想不明白的事情,就回想下歷史上是如何走向的。

據他記憶,好像尚書令這個職務在李世民擔任過後,後來好像還真沒有人再當過了,似乎有那麼一兩位唐朝太子曾經當過,但也只是虛領。直到晚唐五代時,岐王李茂貞好像當過尚書令,但他當的時候李唐好像已經完蛋了。

嗯,有再造大唐之功的郭子儀好像當過,當時皇帝還尊他爲尚父,不過好像郭子儀拒絕了這個任命,理由好像就是李世民曾經當過,人臣不敢當。

這麼說,難道李世民真實的意圖就是要把尚書令這個權力過重的朝廷首相之職給廢除?

第688章 臂生金龍第1399章 安國齊王第1228章 玄奘、辯機和高陽第402章 忠誠必將得到獎賞第648章 倭奴第1171章 指點第137章 尚書令第170章 削封減俸渡難關第1244章 倭國公知第880章休妻讓妻爲哪般第489章 對質第799章 六萬刺客第626章 門下制曰第180章 恩寵有加第121章 鎮撫司要造反?第906章 拒不入朝第1124章 捷報頻傳第1216章 李世民拔刀自盡第173章 震驚的老王第1406章 龍港第841章 旗手第1171章 指點第529章 烽火照夜屍縱橫第387章 神仙打架,老武遭殃第289章 北地奴第673章 君臣較量第666章 代筆批紅第23章 投名狀第887章 寧缺勿濫第708章 金蓮第712章 小目標第187章 劫富濟貧第739章 亂花漸欲迷人眼第1452章 烤玉米第1章 離玄武門之變只有三天了第794章 長安天子,廣州海商第955章 離經叛道第253章 阿三哥第131章 秦家新品第706章 秦家八鐗第736章 富長良心第366章 聯姻第95章 黃雀在後第725章 進擊的封臣第257章 劫富濟貧第566章 節制第498章 緋聞第319章 混世魔王的反擊第380章 富貴病第810章 養寇第214章 捉姦捉雙第142章 潛伏第32章 共赴黃泉第661章 秦懷良爲何發笑?第1442章 史上最強外戚第22章 一丈青第1353章 操之過急第1284章 第二位異姓王第1457章 行省第547章 汝之妻兒吾養之第1200章 秦家的取捨第418章 打到服爲止第758章 密謀第660章 祥瑞現世封泰山第693章 萬能天王第1216章 李世民拔刀自盡第867章 畫餅第688章 臂生金龍第506章 渾水摸魚第1099章 長安第506章 渾水摸魚第1085章 內訌第43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1127章 金吾纛旓臨遼東第1166章 遠征崑崙第1200章 秦家的取捨第464章 以吾之名第1088章 困獸第223章第785章 臺北會盟第1039章 罪名朋黨坐罪當死第722章 久別勝重婚第933章 紫面天王第923章 海南假日第120章 福利第1313章 步步驚心第791章 太上皇的警告第1116章 秦琅第402章 忠誠必將得到獎賞第103章 負荊請罪第806章 庶子聯盟第804章 釜底抽薪之計第62章 白鹿第448章 納妾記第1008章 趁熱第965章 漸行漸遠第897章 血盾金獅秦家人第529章 烽火照夜屍縱橫第708章 金蓮第811章 海上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