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

皇上說:“這些書信從哪兒抄來,你心裡不清楚嗎?”此時又有物證,又有人證,已經無從抵賴。侯君集只好承認了所有的罪行,這個時候皇上的心理是非常複雜的。雖然已經證據確鑿,可皇上的心裡還是存着一絲僥倖,如果侯君集確實是冤枉的該有多好?可他已經承認了。衆人能夠看得出來,皇上非常的難過。侯君集把腦袋垂得很低,皇上說:“當初朕保全了黨仁弘的一條命,今天也想保住侯君集的命,你們以爲如何?”長孫無忌說:“當初李衛公帥兵攻打吐谷渾,有人不聽將令,反而誣告。皇上認爲此舉如同謀反,不念及他是秦府的舊將,執意將他流放。如今侯將軍謀反貨真價實,陛下反而想要按照龐相壽、黨仁弘的舊例,允許他們安享富貴、頤養天年嗎?”皇上說:“朕曾經說過,希望與諸位善始善終,朕不忍誅殺一人。”長孫無忌說:“善始善終不是一人之事,如果犯下謀反這種十惡不赦的大罪還能夠得以保全,請問大唐國法還有何用?”

衆人紛紛出來發言反對皇帝赦免侯君集,於是皇上嘆口氣說:“侯將軍也聽到了,朕不能不與你訣別了,以後朕再要看你,只能去凌煙閣了。”說到這裡痛哭失聲,不是上來把侯君集拖了出去。散朝之後,皇帝回到後宮。躺在龍榻之上,感覺渾身無力,這個時候長孫無忌陪在身邊。皇上說:“看來貞觀朝不能善始善終了。”長孫無忌說:“臣記得江夏王曾經在陛下的面前反覆提到過,侯君集這個人久後必爲亂,現如今他的話果然應驗了。如果陛下能夠早做防範,何至於此!”皇帝說:“現在說什麼都晚了。”不久之後,皇帝特意召見了江夏王李道宗,說:“朕記得你早就說過,侯君集這個人,久後必爲亂,言猶在耳,事情已經發生。”爲此皇上誇獎了李道宗,李道宗說:“陛下可曾記得魏徵曾經向陛下舉薦杜正倫、侯君集二人,甚至希望陛下把侯君集提拔到僕射這樣的職位,不知道陛下事後想起這件事有何感想?”

一聽這話皇上忽然覺得自己的後脖子發涼,時隔之後沒多久,褚遂良來到御前。皇上說:“你有什麼要說的嗎?”褚遂良說:“陛下,魏夫子生前,每當要上書之前,都會把上述的內容謄錄一份交給我,爲的是他的著作能夠傳之後世,只是這些奏疏大多指出了陛下身上的一些過失,如果被盡數收錄,臣擔心陛下的名聲受損,一時間拿不定主意,特意來向陛下請教。”皇上心裡想,你早不來晚不來,偏偏等到皇嗣出事之後你來了,難道說這二者之間有什麼關聯嗎?心裡雖然這麼想,嘴上卻說:“朕的過失也是過失,理應被記錄在史書裡,從而告誡以後的天子不要重蹈覆轍。”褚遂良這個時候密一切的注意皇上身上每一個細微的反應,他注意到皇帝雖然臉上已有何顏悅色,心中恐怕已經掀起了層層怒濤。

若論識人之名,魏徵並無過人之處。然而他自己卻不是這麼認爲的,建成失事之後。魏徵非常的難過,如果後來得天下的不是秦王,而是建成。魏徵或許就是尚書左僕射的不二人選。然而得天下的是秦王,位居端揆的人自然也是秦府的智囊。其實,對於房喬和杜如晦的才幹,建成和元吉都是非常認可的。特別是房喬,兼有蕭何、張良所長,是難得一見的奇才。可魏徵因爲與他師出同門,心裡總不是特別的福氣。開始輔佐皇帝之後,房喬是帝王之臣,而魏徵是帝王之師。所以魏徵認爲自己已經超過了房喬,只是在舉薦人才方面,他與房喬對朝廷的貢獻相去甚遠。如果他舉薦的人才日後能夠擔任僕射這樣的高位,即使在這一領域自己與房喬也可以做到旗鼓相當。他選中了杜正倫和侯君集,這一文一武似乎是上天賜予大唐的厚禮,可以保大唐三十年太平。

魏徵向皇帝舉薦人才,皇帝的反應第一是驚愕,第二是感動。對於杜正倫,皇帝任命他爲左庶子,說:“皇后臨終之際反覆叮囑朕,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不可以拋棄房先生。杜正倫果然是人才,所以正打算把皇嗣拜託給他。”至於侯君集,當初皇帝就直截了當的拒絕了魏徵的提議,魏徵說:“居安不可以忘危,朝中不能沒有大將,應該任命侯君集爲僕射,所有涉及軍事的事情應該讓他專門負責。”皇帝說:“侯君集常常言過其實、荒誕不經,這樣的人怎麼可以把他放在如此顯赫的位置,把關乎生死的事情拜託給他?”李道宗說:“眼下侯君集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滿意,他始於位居房喬、李靖之下。”皇上說:“朕不是捨不得把高位給他,而是提拔一個人也應遵守相應的次序。”自從侯君集事敗之後,每當皇上想起魏徵建議他把涉及軍事的事情全部委託給侯君集,就感到後怕。難道說侯君集早就有魏徵勾連在一起了?

在這個時候,褚遂良不失時機的在皇帝與魏徵本就已經出現裂痕的關係上撒了一把鹽,這更讓皇帝惱怒不已。傍晚,褚遂良進入了長孫無忌的府邸。褚遂良說:“經歷過這麼一回之後,我覺得皇帝與魏徵之間的關係再難恢復了。”長孫無忌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說:“長久以來,魏徵在皇帝面前總是擺出一副教訓人的樣子,至今揮之不去。現如今我們終於有機會洗刷他留下的影響,不過我想問你一個問題,魏徵留下的這些奏書,真的會被收錄進史書裡嗎?”褚遂良說:“這恐怕沒辦法更改了,我已經奏明瞭皇帝,要是擅自更改就是抗旨了。”長孫無忌說:“說到底魏徵還是贏了一局,人家流芳千古,我們反而成了在背後坑害他的小人。”褚遂良說:“我覺得不會,我們從頭至尾都沒有進過讒言。”

夜幕降臨,皇帝剛剛用完晚膳,魏王來到御前,這個時候皇帝的心剛剛被從前傷過,正需要人安慰之際。魏王鋪撲入了皇帝的懷中,說:“阿爺,我要是做了皇帝,有一天我死的時候,殺掉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晉王。”說這番話的時候,魏王拿出了全部的演技,皇帝大受感動。明日恰逢朝會,他當着衆臣的面把這件事說了。岑文本說:“陛下,魏王這個人不應該被立爲皇嗣。”皇帝說:“爲何?”岑文本說:“魏王不仁。”皇上說:“爲人父母有不愛兒子的嗎?可他爲了能讓兄弟繼位,不惜殺掉愛子,這是多麼感人的事?”褚遂良說:“陛下真的相信魏王在擁有天下之後會殺掉愛子傳位給晉王嗎?如果陛下真的要傳位給魏王,那就應該先把晉王殺了,這樣纔不至於讓魏王背上殺害兄弟的名聲。”

一聽這話,皇上說:“這種事朕做不來。”事發之後,魏王非常緊張。在情急之下,他來到了李治的府邸,二人坐定之後,魏王立刻做出一副憂心忡忡的表情,說:“九弟,我很爲你擔心,你與漢王關係親密,如今漢王已經反叛,你不覺得這件事會牽連到你嗎?”一聽這話,李治的心裡立刻就打起了鼓。於是皇帝每一次見到李治,就看到他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一問緣故,才知道是魏王發揮了作用。皇帝一想看來羣臣說的沒錯,魏王果然容不下自己的兄弟。於是打消了讓魏王繼位的想法,長孫無忌看準了時機,趕緊來到大內,說:“陛下,晉王非常的仁孝,他一定可以把陛下留下的基業發揚光大。”皇帝說:“晉王養在深宮之中,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我擔心他過於仁弱,無力操持天下之權柄。”長孫無忌說:“陛下多慮了,臣仔細的觀察過他,雖然看起來平淡無奇,實際上是不顯山露水,老子不是說過嗎?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經過三法司定驗,侯君集被判了斬立決。在行刑之前,皇上派使者去見他,問道:“你還有什麼要對陛下囑咐的嗎?”侯君集說:“陛下還是秦王的時候,我就開始輔佐他,風風雨雨這麼多年沒想到會如此收場,即便如此,陛下還想着保全我的性命,我非常的感激。如果陛下真的還有一念之仁,那就請陛下允許我的小兒子活在世上,傳遞我家的香火。”使者把侯君集的心願告訴了皇帝,他說:“他說的小兒子現在什麼情況?”使者說:“這個人能不能替侯將軍傳遞香火,還是個問題,據說他從小就吃人乳,從來沒有吃過其他的食物。”皇上感嘆着說:“想不到這樣,一位大將軍居然溺愛自己的兒子到這種程度。”侯君集被殺的當天,先是烈日當空。在人頭落地的那一剎那,忽然烏雲蔽日,進而雷聲隆隆,進而降下了傾盆大雨。

之後漢王被勒令自盡,其他跟隨皇嗣一起謀反的人悉數被殺。在皇嗣身邊凡是沒有及時勸誡的全部被貶爲庶人,有過勸誡的人被升官。杜正倫之前做左庶子,幾次對皇嗣進行勸解,卻始終沒有什麼效果。爲了爲了讓皇嗣感到恐懼,他竟然把皇帝說給他的話泄露給了皇嗣,皇嗣不服竟然上不了抗辯,古往今來,泄露禁中語都是大忌,杜正倫被牽到外邊擔任刺史,承乾謀反失敗之後,杜正倫又被提拔做了都督。這一天,長孫無忌又一次來到了大內,說:“皇上,皇嗣的是關乎國本,希望能早做決斷。”皇上說:“這件事有你說的那麼急嗎?”長孫無忌說:“這件事只要一日不決,有人就一日不得消停,這就好比一口寶劍懸在半空,誰也猜不到最終會傷到誰。”

皇上說:“其實這件事朕反覆的想過了,在朕所有的嫡子當中,晉王李治似乎是相對來說比較適合的人選。”長孫無忌說:“陛下,冊立晉王爲皇嗣,一來可以絕禍亂之源,二來可以保證天下安定。”皇上說:“晉王雖然還是讓朕沒辦法放心,可在朕的嫡子當中,你就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皇帝似乎話裡有話,可長孫無忌偏不拾這樣的話茬,說:“陛下,晉王非常的聰明,而且非常的好學。假以時日細心教導,最終一定會成爲一代明君。”轉眼又到了朝會的日子,議事結束之後,衆人退出,只留重臣在殿內。皇上突然拔出短刀想要自盡,嘴裡說:“朕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弟弟都反叛了,朕,爲君如此還有什麼活頭?”衆人衝上去,從他的手裡奪下短刀,褚遂良把刀交給了李治,說:“陛下已經決定把天下交給你,你還不謝過陛下。”李治趕緊叩頭謝恩。

皇上長嘆一口氣說:“你舅舅已經把皇位許給了你,好好謝謝你的舅舅吧!”李治轉而謝過長孫無忌。皇上擔心內外朝臣不服李治,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就好像之前已經商量好了一樣,所有的人都支持李治被立爲皇嗣。於是皇上正式下令,理智被冊立爲皇嗣。達到目的之後,褚遂良又一次來到了長孫無忌的府邸。褚遂良說:“現在一切都在我們的計劃之中,但我總覺得還有一件事不是很合咱們的意。”長孫無忌豎起根指頭說:“到目前爲止,皇上雖然起了疑心,卻並沒有把魏徵怎麼樣?”褚遂良說:“可能陛下覺得人都已經死了,沒有計較的必要了吧!”長孫無忌說:“這絕對不行,在他死之後,皇上把他捧得太高了,如果不把他摔下來,這偌大的朝堂就容不下我們的雄心壯志。”褚遂良說:“我們的雄心壯志固然重要,奈何皇上不那麼做,我們也沒辦法強迫。”長孫無忌說:“我們一定要想辦法破除這個迷障。”

自從薛延陀真朱可汗得了新興公主之後,沒過多久,新興公主就因爲水土不服,再加上心情抑鬱。很快就染上了重病,進而不治身亡。這樣一來,原本與大唐和緩的關係又一次緊張起來。一開始真朱可汗想要隱瞞此事,可紙總是包不住火。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實話實說。於是派了使者來到長安,他們帶來了大量的禮物,除了告訴噩耗之外,還希望皇上能夠再賜予他的一位公主。皇上以極爲隆重的禮節接待了使者,說:“朕曾經說過,爲民父母,只要能夠讓天下安定,百姓受益,朕不會偏愛一女。”使者很受鼓舞,回到漠北,告訴真朱可汗說皇帝已經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真朱可汗非常的興奮,說:“大唐的皇帝能夠如此的寬厚,實在出乎我的意料。”

話說皇上答應真朱可汗的請求,褚遂良非常的興奮,說:“經過這件事之後,相信四方蠻夷一定會被陛下的聖德所打動。”就在這個時候,褚遂良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拱手說:“陛下,反正要嫁一位公主了,爲什麼不利用這個機會對線對魏夫子的承諾呢?”皇上本來的魏徵已經有了很多的怨言,褚遂良利用這個機會點炮,皇上果然被激怒了,他瞪着雙眼說:“魏徵如此待我,還讓朕對一下婚約嗎?”竟然下旨悔婚,一時間流言四起,衆人紛紛指責皇帝言而無信。這更加激怒了皇帝,直接派人把魏徵墓前皇帝親自撰寫的了碑文的墓碑給拔了。君臣到了這種地步,是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房喬回到家中,面色蒼白,盧氏說:“你這是怎麼了?”房喬說:“皇帝和魏徵要好的時候,對魏徵言聽計從,想不到如今翻臉了,皇上連墓碑都能拔了砸毀。”盧氏說:“這事與你有何關聯?”

房喬說:“如你所說,這似乎的確與我無關,我不過是有兔死狐悲之感。”盧氏說:“不是有皇后保你嗎?你何必擔心呢?”房喬說:“皇后病逝已經多年,皇上哪裡又能那麼在意呢?”就在大家爲皇帝答應薛延陀和親請求的之後,契苾何力來到御前,說:“陛下,新興公主嫁過去這麼短的時間就已經命喪黃泉,陛下就算是不愛一女,難道倆女也不愛嗎?”皇上說:“這已經答應了薛延陀,總不能言而無信吧!”契苾何力說:“臣的意思並不是讓皇上失信於人,按照慣例,我們不應該把公主送到他們的部落,而他們卻不用迎接,即使可還不能親自來到長安迎親,讓他們在靈州迎親總不過分吧!”皇上說:“然後你覺得會發生什麼呢?”契苾何力說:“從漠北到靈州路途遙遠,據我觀察,真朱可汗這個人剛毅暴戾,他頂多再撐一年,之後他的兩個兒子就會將薛延陀一分爲二,從此不足爲慮。”

皇上說:“如果真朱可汗真的到了靈州呢?”契苾何力說:“他們所能夠獻給大唐的大多是牲畜一類,今年氣候異常,從過北到靈州,穿越沙灘隔壁,牲畜極難存活,到時候真正能獻給大唐的牲畜,數量畢竟少的可憐,我們就可以憑藉這個理由拒絕他們的求婚。”皇上說:“之前真不知道真朱可汗的身體狀況,聽你這麼一說,朕的心裡踏實多了。”於是派使者前往薛延陀,說:“之前新興公主嫁到薛延陀,不久之後就殞命沙漠,陛下每當想起新興公主嫁到薛延陀,沒有周到的禮數而感到難過,如果可汗願意親自到靈州與皇帝會盟,陛下將不會感到遺憾。”真朱可汗說:“給我三天時間,三天之後我答覆你。”使者走了之後,羣臣紛紛勸誡,說:“靈州萬萬去不得,一旦去了很可能被對方扣留。”

真朱可汗說:“這麼多年以來,皇帝一直都是很講信用的,另外,自從頡利可汗在渭水與皇帝會盟之後,皇帝已經很久沒有與我們會盟過了,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告訴世人,薛延陀與大唐是可以平起平坐的。”羣臣之中,一位白髮老者說:“可汗,還是不去比較好,雖然之前唐朝皇帝看起來很講信用,我還是覺得這次她有可能會耍詐。萬一出了什麼意外可怎麼得了呢?”真朱可汗說:“這件事不必再說了,我意已決。”他帶着大量牲畜出發了,原本以爲這一次可以大顯神威,他希望通過這一次和親,告訴周邊的部族,就算是死了一位公主,唐朝還是乖乖的再送一位過來。同時他又可以利用自己是唐朝女婿的身份可以演繹出狐假虎威的好戲。沒想到,雖然是在一步步向南走,卻發現氣候越來越乾燥,而牲畜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一路之上不斷有牲畜被渴死,真朱可汗皺着眉頭說:“但願仁慈的皇帝能夠體諒我們的苦衷。”

與此同時,皇帝也率領文武百官前往靈州。在靈州,皇帝準備以隆重的儀式接待他們。而反對這一樁婚事的契苾何力,緊跟在皇帝的身後。這讓很多大臣感到不安,等到真朱可汗終於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發現他幾乎已經變成了野人,所攜帶的牲畜也所剩無幾。真朱可汗把自己一路之上的遭遇說了,希望皇帝能夠體諒他的苦衷,仍舊把公主賜予他。皇上說:“這件事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容朕回去想一想,再作答覆。”皇帝的這個答覆讓褚遂良等人更加感到不安,夜幕降臨,褚遂良來到御前,發現他的身後站着契必合力。褚遂良說:“陛下,堂堂上國天子,一言既出,豈能食言自肥?”皇上說:“朕並沒有食言,是他們所攜帶的東西不作數。”褚遂良說:“其中的緣由,陛下想必自己清楚吧!”皇帝說:“你說這話是何意?”

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234皇后患病閒暇時光藥王進宮參詳病理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214虞世南尚書請薄葬劉德敏率兵擊叛羌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304十一月天子祀南郊丙子日太常擬大禮第五回觀音婢力齊兄弟心 李二郎奇謀定大計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第94回苗懷仁蒙主賜祭肉房玄齡卜卦問前程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255白肥兒對峙長公主田有釧拜會蕭玉蓉191棄宗弄贊遣使入貢 大唐制史前往撫之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339玄奘法師迴歸長安洺州刺史見駕行在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288鞠文泰陰謀舉大事白肥兒面君陳實情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211李大亮揚威蜀渾山侯君集揮師取柏海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第78回訪煙花意外入魔窟舞橫刀奉命除奸嗯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第十六回苗懷仁攜子歸鄉里楊文幹舉兵謀皇唐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165居士沉浸水墨世界 浪子執着宜假嗣續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83苗山幽獻計平獠亂岑文本中正品賢人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