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

上回書說到,慕容幽蘭在幽蘭居盡顯自己的威嚴,而一衆長安顯貴居然屈服在她的威嚴之下,然而在實際生活當中,慕容幽蘭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待人接物從來不失禮節,她心靈的支柱來自於她是我信仰的菩薩。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刻,她都會。把自己關在靜室之內,四面粉牆,開門之後會看到白色的屏風,繞過去就能夠看到地上放着一個蒲團。她每天都要在那兒坐一會兒,特別是在幹活之前,她一定要坐在那兒待很長一段時間。慕容幽蘭如何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施展自己的威風,既能夠震懾那些人,又不能真正傷到他們。總而言之,幽蘭居隱藏着太多的秘密。這裡任何一件事只要被外面的人知道,都會引起巨大的震動。但也因爲這個緣故,幽蘭居變成了禁區。任何試圖接近幽蘭居窺探秘密的人,都會被及時發現予以嚴懲。慕容幽蘭偶爾也會宴請這些客人,在這個時候,她不再保留女王的威風,而是以紅顏知己的身份與大家共飲。

雖然張亮把侯君集慫恿他謀反的話告訴了皇帝,皇帝也沒有因爲這件事追究侯君集,但這件事情還是在她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侯君集本是他的親近之臣,雖然曾經把侯君集投入監獄,卻並沒有覺得自己對不起侯君集相反他認爲自己有恩,本來按照律法應該將你斬首,一開始只是將你打入了監牢,不久之後又將你釋放,還恢復了你的官職。可侯君集想的是自己的待遇,爲何不如李靖。用不同的尺子去量同一件事情,往往會量出不一樣的感覺。很多父母往往感覺不到自己偏愛其中的一個孩子,而孩子對這個卻非常的敏感。最終常常因爲這樣的事情導致父子之間發生嚴重的誤會,甚至反目成仇。關內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官員曾經把兩個人舉薦給朝廷,一個人被舉薦過一次,而另外一個被舉薦過兩次。結果這位官員遭到了只被舉薦過一次的那個人不滿,竟然僱刺客把他給殺了。

侯君集的情況就是如此,這一天閻立本來到了大內,皇上說:“朕想讓你做一件事,完成起來或許比你想象的要難一些。”閻立本說:“陛下是想讓我畫什麼畫嗎?”說這話的時候,他的表情之中似乎充滿了心酸,他真正希望得到認可的是自己在處理實際事物當中的才幹,而不只是憑藉手中的畫筆,贏得皇帝的信任。皇帝說:“真打算在皇宮之中修建一座凌煙閣,然後把貞觀朝以來的功臣全部畫出來掛在裡邊,希望朕以及朕的兒孫們能夠永遠記住這些人。”一聽這話閻立本非常的感動,說:“陛下這樣想實在是太好了,不過陛下打算讓誰來負責建這一座凌煙閣呢?”皇帝說:“之前因爲別的事情處置了你的兄長閻立德,現在正打算給他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如果你們能夠聯手把這件事情做好,從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並且獲得一筆很大的封賞。”

閻立本說:“陛下放心,臣以及臣的兄長嚴立德一定會盡心盡力。”從大內出來之後,閻立本覺得非常的沮喪,回到家更是覺得失落。兒子上前說:“父親,是遇到什麼不舒心的事了嗎?”閻立本說:“我本是朝中的重臣,可宮裡的太監都只當我是個畫師,皇帝對我也是呼來喝去,我真的很後悔自己爲什麼當初學學會這個?”兒子說:“現如今市面上,只要是父親所做的畫,都價值連城,平常人如果有這樣的手藝,就足以養家餬口了。”閻立本說:“我現在是領着官員的俸祿,過着匠人的生活。”不久之後,閻立本和閻立德兩個人來到宮裡,是爲靈煙閣選址而來。他們來到一個地方,閻立德說:“這的確是一個極好的地方,但我不確定它的風水如何,不如請陛下把李淳風叫來給瞧一瞧吧!”

不久之後,李淳風奉旨來到他們選好的地址。仔細的觀察了一番,李淳風說:“建在這裡沒有什麼問題。”雖然嘴上這麼說,心中卻似乎非常的不安,他的表情引起了大家的疑慮,李淳風說:“你果然是很會挑地方的,把凌煙閣建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不過有一個問題我要說清楚,以後還給很可能搬到東北角的大明宮去住。”閻立德說:“現在大明宮遠沒有修完,所以大可以不用想這麼複雜的事。”李淳風一臉驚訝的看着他,閻立德立刻知道自己失言了,閻立本趕緊把話搶了過去,說:“今日事,今日畢,以後發生的事情,陛下自有安排,如果今天交代下來的事情都不能做好,有何談以後呢?”李淳風說:“既然如此,我也沒什麼可說了。”這個時候閻立德感到非常的不安,看着兄長不安的樣子,閻立本的心中很不是滋味。天氣一點點變得暖和了,閻立本很早就起來了。他開始想一個問題,究竟要把哪些人畫成圖呢?具體又有什麼要求呢?

想了很久,終於想明白這件事情還是要皇帝定奪的,於是來到御前說明了情況,皇上說:“以後的事朕管不了,本朝朕不會搬到北邊的大明宮去住,那裡原本是給上皇住的,他還沒有來得及去住就駕崩了,如果真住進去,想必上皇會頻繁入夢,朕還是住在這裡吧!”閻立本說 :“陛下這麼想實在讓臣感到有些意外,不過臣也覺得陛下沒有做錯。”這個時候氣氛變得尷尬起來,閻立本強打精神說:“陛下打算給哪些人畫圖呢?”皇上說:“這個先不用着急,到時候朕會給你名單。”閻立本就這樣出去了,從御門出來,他就恨得咬牙切齒。說不清具體因爲什麼,只是感覺自己的腦袋裡嗡嗡作響。轉眼已經是深夜,皇上一個人在仔細的閱讀奏表,沒看完一份都會提起硃筆,再把硃批寫下來。每批完一份奏表,太監就會順手把印打上去。

爲了擬定最終的名單,皇上特意把長孫無忌請了過去。兩個人秉燭夜談,在他們面前有一把壺正放在火上,沒過一會兒,裡邊的水就燒開了。太監立刻過來把壺從火上拿了下來,又把事先用熱水燙過的茶具再用熱水燙一燙洗一洗,然後纔將茶湯注入。因爲飲了茶兩個人看上去都非常的興奮,皇帝說:“正打算在凌煙閣懸掛功臣圖,卻沒有想好到底應該在裡邊懸掛多少人,什麼人入圍?”長孫無忌說:“我覺得應該以懸掛二十四人爲宜,至於究竟哪個入圍,似乎無需擔心。”皇上說:“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爲什麼你覺得無需擔心呢?”長孫無忌說:“其實我也非常擔心,只是想用這樣的話安慰陛下罷了!”皇帝皺着眉頭,心裡很不是滋味。

而在此時,修建凌煙閣描繪功臣圖的事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侯君集說:“以我的際遇大概不會進凌煙閣吧?”旁邊一個人說:“將軍怎麼能這麼說話呢?我覺得以將軍的功勞,一定能夠成功入圍,要是將軍真的沒有入圍,其中一定有不宜公開的緣故。”於是侯君集動用了一切關係去打聽這件事,打聽了半天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消息。幾乎是在同一天,朝中的官員都知道侯軍以及爲這件事情付出了很大的心力。不久之後,皇帝拿出了初步的方案,他從袖子裡取出一張紙放在長孫無忌的面前,笑着說:“這是我初步的想法,你可以先看看,如果還有什麼不妥之處,你儘管指出來。”長孫無忌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列到第一,心中一陣暗喜,臉上卻沒有什麼變化,沒過多一會兒他竟然說:“陛下,臣本來就是外戚,怎麼能排到第一呢?不如把別的人放在這裡吧!”皇上說:“漢朝初年排列功臣,爲什麼蕭何排到第一名呢?是因爲他是漢高帝最信任的人,你也是朕最信任的人。”長孫無忌說:“要不這樣吧!房先生位居端揆,當年與杜如晦兩個人決策天下大事,天下人至今受到他們的恩惠,臣以爲應該把房先生列爲首位。”皇上說:“房先生是當年秦府的謀主,現如今是尚書左僕射,如果再把他列爲首位,他不知道要招致多少人的怨恨。”一聽這話,長孫無忌心裡就不是滋味了,說:“陛下擔心房先生遭人怨恨,難道不擔心臣嗎?”皇帝說:“房先生久居端揆,而你一直擔任閒職,雖說也做了不少的事情,可畢竟不像他那麼扎眼。”長孫無忌說:“能否允許陳把它帶回去琢磨?”皇帝說:“你可以把他們帶回去,但我有一個條件,把這些送回來的時候,你要把你的意見附在上面。”回到家中仔細的觀察上面的名單,發現了一個現象,讓他不寒而慄。雖然他排在第一,可是緊跟着他的很多人都已經做古了,從房喬開始後面都是活人,由此可見,皇帝對房喬還是特別關愛的。

話說皇子李佑被封爲齊王,並且被派遣到齊州做都督。權萬紀奉旨輔佐齊王,這對他來說的確是一個苦差事。之前皇帝曾經抱怨權萬紀輔佐不力,聲稱要殺了他。幸虧諫官直接予以反駁,權萬紀才免於一死。話說這位齊王實在也是一個奇人,他爲人輕挑,而且極爲易怒。在他的身邊總是圍着一羣不三不四的人,皇帝非常的擔心,於是派去輔佐他的都是一些剛直之人。權萬紀在私底下說表面上看陛下的這個安排是對症下藥,實際的功用卻適得其反。因爲越是輕挑易怒的人,越不可能與剛直之人凝聚在一起。相反這二者之間極易發生衝突,權萬紀以苛刻著名,到了這個時候也十分的無奈。

因爲他只是輔佐齊王,並沒有節制齊王的權力。因爲沒辦法發揮作用,他就有些自暴自棄了。這個時候一位關鍵人物出現在了李佑的身邊,此人就是李佑的舅舅陰弘智。他向來自作聰明,而輕視其他人。這一天他來到了齊王的府上,得到了很好的款待。幾杯美酒下肚,摸着自己的肚皮打着飽嗝說:“外甥有些話不知當講不當講?”李佑說:“我也不知道當講不當講,你說這怎麼辦呢?”陰弘智說:“這件事情如果我說了,可能對皇上不忠,如果不說就對殿下不利,所以請殿下幫我拿個主意。”一聽這話齊王立刻說:“爲什麼對皇上不忠,怎麼又對我不利呢?”陰弘智說:“殿下,所以這些話當不當說,請殿下定奪。”齊王說:“你見多識廣,如果連你都不知道,我就更不知道了,不如這樣吧!你先找一個熟悉理法的人問一問,如果他覺得沒有問題,你再把這番話告訴我。”陰弘智說:“既然如此,我就告辭了。”

走了之後沒多久,府上的一位美人說:“殿下,你的舅舅想要對你進行一些忠言,爲什麼你不接受呢?”陰弘智一臉茫然,說:“都還沒有說,我怎麼就不接受呢?”那位美人說:“爲了殿下的利益,寧願對陛下不忠,這不是在向殿下宣誓忠心嗎?我在這裡特意恭喜殿下,一個王要成大事就少不了忠於他的人,現如今有一個人表示忠於殿下,還有比這個更吉利的嗎?”每人能說出這一番哄鬼的話,很顯然是因爲他收了陰弘智的錢,如此一來李佑懊悔不已,竟然派人帶着自己的儀仗去把舅舅接到了王府,然後陪着笑臉拱手說:“之前你說什麼東西對我不利,現在不妨直言。”陰弘智說:“那我就告訴你,陛下少年時忙於征戰,以至於在人到中年之際,就已經顯露了很多的病症,萬一陛下有什麼意外?殿下要如何自保呢?”李佑說:“我身爲親王難道我的安全還會有什麼問題嗎?”

陰弘智說:“如果你只是一個老百姓,就不會有什麼問題,可你是親王,是皇帝的兒子,所以你的安全就很成問題。更何況大丈夫在世總要有一番作爲才行,難道殿下真的甘心窩在這裡做一輩子齊王嗎?難道不想爲自己的兒孫掙下更大的一份家業嗎?”李佑說:“你不是想讓我謀反吧!”陰弘智說:“我並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你應該在境內選擇精壯之士,以壯大自己的衛隊,只要你的手裡有兵,只要你手裡的兵足夠強,天下就是你的。”李佑撓着頭皮說:“阿爺一生戎馬倥傯,而我生在後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就算我真的有不臣之心,難道我還能在戰場上勝過阿爺嗎?”陰弘智說:“所以說過去你的阿爺在戰場上頗有建樹,可如今他做了皇帝,呆在帷帳之內,不管它曾經多麼善於征戰,在後宮待的時間長了熟手也就變成了生手。就算他依舊善於征戰,可他是會老的,是會生病的,總有一天他會一病不起,那個時候你怎麼辦呢?”

李佑說:“舅舅把話說到了我的心裡,其實我也一直有這樣的擔憂,可我一直沒有想出應對之法,權萬紀那廝是一個非常苛刻的人,皇上讓他整天盯着我,說是擔心我做出不合適的舉動,其實就是派人在那監視我,”陰弘智說:“說句實在話,你是不是特別希望你的阿爺龍御歸天。”李佑說:“你到底想說什麼?你說話怎麼這麼嚇人?你知不知道這樣的話要是傳到長安,你的腦袋就保不住了。”陰弘智不慌不忙的說:“如果不是心裡有底,這樣的話我是不敢說的,我可以告訴你,我已經物色好了很多機警強壯的士兵,一旦他們進入了殿下的府邸,相信這世上再也沒有人能威脅殿下的安全了。”

這個時候李佑又害怕起來了,不過很快他的這種恐懼感。就被陰弘智的一陣吹捧給整的煙消雲散了。他說的一點都沒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果然有很多身體壯碩又爲人機警的人出現在了齊王府,陰弘智說:“有了這些人的保護,殿下不但可以高枕無憂,到了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率領他們逐鹿中原。”且說在其中自然少不了皇上的耳目,不久之後發生在其中的事情就傳到了皇上的耳朵裡。皇上說:“朕早就囑咐過他,一定要遠離小人,現在倒好,他不但主動親近小人,還想着要謀反。”魏王說:“陛下,齊王一定是受了歹人的挑唆纔會這樣,只要他能夠遠離這些小人,情況就會大有不同。”皇上說:“但願你說的是事實。”此時皇上的心在不停的打鼓,親生兒子真的會走上這條絕路嗎?他沒有想着要嚴厲的懲處自己的兒子,相反。他還是想利用這個機會嚴厲的處置權萬紀,結果,此舉又一次遭到朝臣的反對。

皇帝於是派制史苗山風前往齊州,一路之上,又一次是白肥兒護衛,不過因爲兩個人相處的時間長了,漸漸發現彼此原本不是一類人。主要是因爲白肥兒不願遷就了,所以這一次旅途中,兩個人沒有一句多餘的話。見到權萬紀之後,對方簡直像是遇到了親人。設下了酒宴,熱情的款待他們。夜裡,大家一邊吃水果點心一邊寒暄。權萬紀說:“貞觀初年的時候,君臣勵精圖治,所以犯罪的人越來越少。這些年犯罪的人略有增加,主要原因就是朝廷的律令太過於寬鬆。如果能夠收緊法網,處罰起罪犯來不是那樣不疼不癢,今天就不是這樣一種局面了。”苗山風說:“貞觀初年的法網越來越鬆,可治安卻越來越好,這件事怎麼解釋呢?”權萬紀說:“可如今自然又變得不像過去那麼好了,主要原因就是律法寬的過頭了。”

苗山風說:“關於這個問題如果認真討論起來,可以爭三天三夜。我所聽到的跟閣下所言稍有不同,朝廷律法如果嚴苛的就像秦律一樣,是不是天下就沒有人犯罪了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也不能說閣下所言不對,只是說我的見聞與閣下不同。比方說五百人的一個村子,其中一百人過得非常貧困或者殘疾或者關寡孤獨,有一種處理方式就是把這些人全部斬首,不但可以幫助這些人解除痛苦,還可以緩解村子裡貧富過於懸殊的問題。在更遠古的社會,人們就是這麼處理問題的。如果東西不夠吃了,首先放棄老人,如果東西還是不夠吃,那就放棄孩子,如果東西仍舊不夠吃,那就放棄其它相對弱勢的人。另一方沒有反抗之力,所以只要下決心把這些人除掉,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這個問題。但很多人可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這樣做真的好嗎?”

權萬紀說:“我覺得這樣做沒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苗山風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之所以不得不放棄一部分人,是因爲沒有足夠的東西可以吃。所以真正重要的是解決吃的問題,而不是殺人。比方說五百人的村子一年可以生產一千石粟米,如果因爲一些弱勢人羣而導致大家都感到不安,就把那些相對弱勢的人全部處理掉。不久之後他們就會發現,社會上仍然會出現相對弱勢的人。如果能夠使用更加精細的方法來工作,如果能有更加實用的工具,使得每年粟米產量增加,從而降低這些弱勢人羣活下去的成本。如果能夠適當的保全這些人的體面,還有誰會在這樣的一種村落當中去犯罪呢?”權萬紀說:“你說的東西雖然聽起來美好,在現實生活當中根本沒辦法去實行,這就是爲什麼最終統一天下的是秦而不是魯。孔子不是說過嗎?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116交涉失利無功而返 遁入深山又逢故人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47乳母進言請求換新東宮辛苦厭倦禮法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350懼風疾修繕隋廢宮聽朝議偏師伐高麗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199慕容順直言獲猜忌高甑生求利有去心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63回突利可汗來朝天子馬週上書以利主君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105聞直言下旨毀新宮 感無常奈何失皇子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第十七回魏夫子獻計宜秋宮觀音婢生子承乾殿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160福報護佑上師脫險 聖德日隆不納奸財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第38回裴特進晉升裴司空苗沙彌變成苗居士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207南路軍穿越邏真谷賊偏師大敗寺海平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119服幻藥誤入博泰谷 計無常困在深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