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回築臺求雨祈福避災反躬罪己噩夢不止

皇上說:“方纔將軍所言甚合朕意,那就勞駕你去一趟李靖的府上,把朕的意思告訴他。”尉遲恭拱手說:“遵旨。”之後飛一般出了東宮的門,一溜煙進了平康坊,遠遠的瞧見了李靖的府邸。因爲平定江南有功,李靖在平康坊擁有很大的一座宅子。李靖將軍實在是一位風流人物,當年他來到楊素的府上,結果與府上的侍女紅拂夜奔,留下了千古佳話。如今這位鴻鵠就是李靖的夫人,更加神奇的是在李靖的家裡養着一隻老虎。而這隻老虎並沒有待在籠子裡,而是大模大樣的待在李靖的書房。外面說尉遲將軍來訪,李靖立刻在客廳等候。如果就名望和爵位而言,李靖大可不必如此恭敬。之所以要把身段放得如此之低,完全是因爲尉遲恭是皇上的親信。見面之後兩個人都非常的客氣,在堂屋落座,尉遲恭直截了當的說:“現如今薛萬徹和馮立,二位將軍不知所蹤,你知道他們的下落嗎?”

李靖笑着說:“我當然知道,但我一定不會告訴你。”尉遲恭趕緊說:“不用告訴我,你自己知道就行。”說到這裡拱起雙手,笑着說:“此番來奉皇上之命,有你作爲欽差去邀請薛萬徹將軍出山。”李靖說:“馮立呢?”尉遲恭說:“皇上當然也有意延攬他爲朝廷效力。大丈夫處世豈可不立功名?”李靖說:“皇上果真有這樣的胸懷,臣願意爲皇上走一趟。”尉遲恭回去覆命了,而李靖則換上朝服來到了東宮,見了皇上立刻大禮參拜,皇上說:“尉遲將軍已經把該說的都說了吧!”李靖說:“光平臣的一張嘴沒有辦法取信於人,希望皇上能夠帶兩份委任狀給臣。”皇上立刻答應,簽了兩份委任狀交給李靖。李靖離開之後多久長孫無忌到了,皇上說:“薛萬徹、馮立二人要是真的能夠爲朝廷所用,社稷幸甚。”長孫無忌說:“皇上,李靖和李世勣這兩個人可靠嗎?”皇上說:“是不是可信不取決於他們,而取決於用他們的人。”

明日天氣晴朗、惠風和暢,李靖騎着一匹馬如同風馳電掣一般來到了終南山,來到深山之中,遠遠的看見山間聳立着一座茅屋。李靖翻身下馬打,將馬拴在一棵竹子之上,然後自己大步流星走進了那一間茅屋。傭人立刻迎上來說:“將軍來此有何貴幹?”李靖說:“我來此深山之中當然是爲了找薛萬徹將軍。”那位傭人說:“不巧的很,薛將軍剛纔已經出去了,沒個十天半月是不會回來的。”李靖笑着說:“那我就在這裡住下了,莫說是十天半月,就是半年也不妨事。”這位傭人說:“將軍何必爲難我呢?”李靖說:“我這個人飯量很大,吃別人家的東西從不臉紅,薛將軍要是不出來的話,我就在這裡常住了,直到把他等回來爲止。”話音未落,一個身影從屏風後面出來了,說:“你是來爲皇上做說客的嗎?”李靖說:“大丈夫應該有功名傳世,馮立將軍帶着手底下的人給秦府造成重創,而你卻表現平平,如果你一生的共鳴僅此而已,這就意味着你已經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薛萬徹說:“將軍還是請回吧!過去的薛萬徹已經死了,今天站在你面前的是一個新的薛萬徹,如今我不慕名利,只希望在這靈泉之中老子殘生。”李靖冷笑着挑起大拇指說:“好一個偉丈夫,你不愧是建成的舊臣,魏徵曾經屢次勸建成殺掉秦王,可如今他已經是皇上駕前的重臣,任何涉及機要之事都不迴避他,而魏徵也盡心盡力。既然魏徵都可以得到皇上的信任,你又有什麼可憂慮的呢?如果你現在的想法是對的,管仲就不可能被公子小白拜爲相國。也就不可能有齊國的霸業,忠於一人,只是小忠,終於社稷纔是大衆。”說到這裡,他從自己的袖子裡拿出一份委任狀,說:“我已經從皇上那裡要了一份委任狀只要你下定決心,即刻就可以赴任。”薛萬徹情不自禁伸手要去接那一份委任狀,李靖卻把手收了回去說:“我覺得還是皇上親自把委任狀交給你比較好。”

薛萬徹本來就在山林之中待的非常難受,對於這樣一份委任狀,當然求之不得。只是礙於情面,不敢對皇上授予的功名錶現的過於熱情罷了。相比之下,馮立更是一個急性子。聽說薛萬徹被皇帝徵召,自己的心中也像是貓爪子在撓一樣。他遲遲等不來李靖,夫人說:“你爲什麼還不去拜訪馮立將軍呢?難道你不想完成皇上賦予你的使命嗎?”李靖笑着說:“怎麼會不想呢?這是馮立將軍這個人身上的力氣很重,如果太早讓他拿到委任狀對皇上,他不會有恭敬之心。”夫人說:“爲什麼再等一段時間就會有呢?”李靖說:“要知道此人在玄武門外殺死不少秦府的人,這說明他對建成極爲忠誠,而當今的皇上是他眼中的寇仇,如果火種不滅,被風一吹,又會生出作亂之心。”

不久之後,薛萬徹入朝覲見。只見皇上端坐在龍書案後,頭戴斧頭紗帽,身上穿着一件赤黃圓領袍衫。腰中一條黑色的玉帶,腳上踩着一雙朝靴。薛萬徹大禮參拜,皇上說:“朕日夜盼望着將軍,今日與將軍再次相見,實在是三生有幸。願得將軍之力造福億兆生民。”薛萬徹頭上戴着青布方巾,身上穿着一件青布袍,腳上一雙布鞋。腰中繫着一條頸部腰帶。只見此人皮膚有黑,雙目炯炯有神,鬍鬚和眉毛都像是鐵絲兒一樣,說:“臣願爲皇上解除憂患。”皇上說:“現如今北方胡虜氣焰大不如前,此乃天助我也!”薛萬徹說:“皇上有意完成當年漢武帝一樣的事業嗎?”皇上捋着鬍鬚笑而不言,薛萬徹進一步說:“皇上如果是漢武帝的話,臣願意做衛青。”皇上說:“這話聽着提氣。”然後就把一份委任狀交給他,說:“朕給你一支軍隊駐紮在北方邊境,一旦時機到了,你可不要讓朕失望。”

馮立遲遲等不來李靖拜訪,終於忍不住自己來到了李靖的府上,見了李靖,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說:“將軍覺得我與薛萬徹誰更像是帶兵打仗的人。”李靖說:“你心裡只想着功名。忘了你曾經殺過秦的人了嗎?”馮立說:“皇上在聖旨上不是說了嗎?從前種種一律既往不咎。”李靖說:“皇上不追究,不意味着你就完全可以不用考慮這件事,正所謂水過留痕,雁過留聲。做完一件事指望不對別人造成任何影響,這是異想天開。”李靖的一些話說的馮立非常的喪氣,李靖把手搭在他的肩上說:“你一定在想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爲什麼路會越走越窄,至於到了這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段時間之後,已經來到東宮覲見,說:“馮立那邊我也已經說好了。”隔了一天之後,馮立入宮覲見。

正如李靖所預料的那樣,一看到這個馮立,皇上就熱血上涌,一下子從地上竄起來,走到馮立的身旁,說:“將軍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殺死我秦府將士那麼多人,你還打算帶人襲擊秦府?”說這話的時候,一雙眼神像是兩把刀子,射出刺骨的寒意。馮立說:“玄武門之役發生的時候,皇上當初是迫不得已,臣當初也是這樣。皇上蒙上天眷顧,被旋律爲天子,而當時的嗣君是建成,最終建成因爲衝撞了天意死於非命。如果換成皇上當時處於我那樣的位置,大概也會做類似的事情,幸虧皇上決斷及時,將他們的腦袋拿給城下將士們觀看,最終纔不至於讓我釀成大錯。”馮立已經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皇上立刻將他扶起來,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把一份委任狀塞到他手裡說:“朕已經想好了,由你來統領御林軍。”

一聽這話,馮立目瞪口呆,說:“皇上,統領御林軍非同小可,請皇上慎重。”皇上一擺手說:“你是個忠臣,當建成陷入危難的時候你仍舊能夠盡忠職守,相信你也不會讓朕失望。”不久之後,曾經在齊王帳下效力的李思行也從山東趕回了長安,此人也很不安分,並不打算就此隱匿於江湖,而要出現在朝廷爲自己掙一份功名。沒想到他很快就得到了皇上的接見,皇上說:“當初齊王麾下你可以說是佼佼者了,爲什麼想通了要來見朕呢?”李思行說:“臣聽說明主在朝,各色人等各負其用,所以臣特來拜訪陛下。”皇上說:“這樣吧!朕給你一道手令,你去找房喬,他一定會給你安排一個合適的職位。”自此當初建成和元吉的謀主都已經在爲朝廷效力了。皇上說:“人才不斷的向朝廷聚攏,這絕對是吉兆,相信不久之後百姓的生計就會較以前容易很多。”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說那一日父親帶着我離開了南山寺,回到家中,盤桓數日之後。終於又帶着我來到了南山寺,來到南山寺的第2天,智顯法師主持了我的拜師之禮,在老法師的大徒弟座下學習的那一段時間,我發現那是一個非常刻板的人,他看起來非常的嚴厲,戒尺始終不離手。每一次他開始授課之後,我就被嚇得渾身發抖,以至於根本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學習。最終我成了智顯法師徒孫當中表現最差的一個。這件事讓我的師父非常的窩火,於是更加嚴厲的對待我。而在這種情況之下,我的表現就更加的糟糕,每天都在驚慌失措當中度過。因爲每一次集中評比的時候,我都是最差的一個,終於戒律院的首座麒麟法師第1個提出要將我逐出師門,免得敗壞了南山寺的名聲。

智顯法師說:“如果此人實在是一個無用之人,我們就更不能把它丟出去了,留在南山寺,他只是禍害我們一家寺院而已,要是將他逐出師門,不知道多少人會被他禍害。”大家聽智顯法師這麼說,一開始還以爲麒麟法師的建議要被採納了,聽到最後居然是有這樣一種方式將我給留了下來。我停止了在師父那裡學習,老法師說:“你就留在我的身邊,等我給你物色好了新的師父,你再去跟他學習吧!”留在老法師身邊的那些日子,他沒有留給我任何作業,一開始我也沒有在他的身上投入太多的關注,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自己已經在關注他的飲食起居、待人接物、日常修行。甚至從他與別人談論的內容當中發現了可以裝飾自己語言的素材,我發現只要在談話的時候借用智顯法師使用過的一些詞句,我就會被那些人高看一眼。人的行爲大致如此,如果沒有一個具體的人在影響他,也會被衆人的毫無所影響。

當我在很多人看來已經變得越來越聰明的時候,智顯法師卻決定把我交給他最小的徒弟。這位和尚30多歲,法號叫做星燦,星燦法師是一個典型的遲鈍愚昧之人,他的生活完全是程式化的,好在他並不怎麼管我。因爲我在寺院的人緣比較差,所以只能跟他待在一起。每天我就在那裡清晨10分跟着他一起去撞鐘,黃昏時分跟着他一起去擊鼓。在這期間還有陪着他打掃庭院、準備膳食。在這個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寺院已經入不敷出。糧食短缺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一些僧人爲了充飢,竟然偷偷的去打獵。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報告給了星燦法師,他說:“這件事到此爲止了,你記住,人做事一定要給別人留餘地。不給別人留餘地,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自己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也沒有餘地了。”一開始我還覺得這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隨着糧食短缺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狩獵在我心中已經不算什麼事了。

星燦法師告訴我,令尊曾經在皇上駕前當差,因此有了皇家的庇佑。在這種情況下,你就不知道普通百姓家的生計是多麼艱難。去年一年,整個關中一滴雨都沒有落下,到了冬季一片雪花我沒有看到。那些佃農再交了官家的賦稅之後,還得給地主家交租子,等把這些都交完了,趕上欠收,不但口糧都沒有了,而且還欠了一大堆的賬。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把家中值錢的東西都拿出來變賣,希望可以換一點糧食餬口。趕上糧食欠收的年份,糧價就會不斷的上漲。所以這也導致在長安城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辦法餬口,於是大家紛紛外出避災,有的人選擇前往北方,有的人則往東前往洛陽。一開始各地的官府依據律令不許他們流動,最後皇上特意爲此事發了敕令,允許關中百姓外出就食。

我說:“你在寺廟裡修行,爲什麼會知道這麼多呢?”星燦法師說:“雖說來南山寺的香客不,但每天也都來個百十來號人,爲了弘法,身爲比丘一定要與他們交流。一交流就知道,外面的情形遠比想象的要嚴重的多。”我說:“除了允許百姓外出就食,皇上就沒有別的辦法嗎?”星燦法師說:“皇上曾經在宮門之外的一片空地上築起了一個高臺,皇上曾經在高臺之上整整待了三天三夜,最終中了暑。”我說:“爲什麼皇上的祈求沒有辦法得到上天的恩准呢?”星燦法師說:“雖說秦王是戰場上的英雄,可他在玄武門之役當中畢竟大德有虧。這件事沒有理由不觸怒上天,但我有一種感覺,這件事只是表面如此而已。實際上天意可能另有考慮。”我說:“兒時家父常常這樣說‘天意高深難測,不是一般人能夠領悟的。’不過像我們這樣的平頭百姓,實在沒必要爲這些事情操心。上天如果願意給我們一條活路,我們就能夠活下來,如果我們真的氣數已盡不得已要走麥城。”

隨着關中的災情越來越嚴重,甚至關外一些地方也陸續出現了災害。皇上皺着眉頭躺在龍榻之上,一邊流着眼淚一邊說:“朕以弱冠之年立下大志銳意進取,最終掃平羣雄,定鼎一統。總以爲有朝一日正如我得志,天下百姓就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我還沒有想到我卻成了禍亂的根源,難道說朕真的是隋煬帝嗎?”皇后一邊聽他絮叨着,一邊笑而不語,忽然外面有人通報說:“皇上,房先生來了。”皇上立刻從龍榻上坐了起來,他站在鏡子前面,讓宮女幫他整理了一下儀容,然後以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坐在了房喬的對面,房喬說:“皇上,臣有要緊的是稟報。”皇上說:“先不急,讓我猜一猜,是不是頡利那邊有了異動。”

房喬說:“現如今頡利已經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皇上說:“那是怎麼回事呢?”房喬一臉嚴肅的說:“杜先生,一會兒就到了,他會向皇上詳細的說明。”沒過一會兒,杜如晦果然來到了東宮,從袖子裡掏出來一份本章舉過頭頂拜倒在地,說:“皇上,羅藝反了。”一聽這話皇上笑着說:“這件事不用擔心,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夠聽到羅藝的死訊。”杜如晦點點頭說:“皇上所料固然沒錯,我與方先生商量過了,可以利用這件事情好好的測試一下,看有沒有人在這種時候心生邪念,有不軌之行爲。”而此時此刻,羅藝頭戴金盔、身披重甲,說:“皇上在玄武門之翼當中屠殺自己的兄弟侄子,此等不義之人,腆居至尊之位。原來本將軍想着反正都是要笑中大唐,無論誰做皇帝都沒有什麼區別。然而從貞觀元年以來,天不下雨、災害頻發,上天之所以降下災禍,是因爲人事不修。現如今天子無道,我們就應該行周公之事。”

按照羅藝當時的想法,自己舉起義旗,天下人肯定是雲集響應。儘管天降災禍,儘管當時因爲沒有辦法填飽肚子,爲了活下來有太多的人放棄了尊嚴,逢人就下跪,逢人就乞討。可還是應者廖廖,最終沒有等到皇上發兵,就有人砍斷了羅藝的脖子。原計劃這裡應該發生一場轟轟烈烈曠日持久的混亂,而而這樣的混亂竟然在很短的時間就銷聲匿跡。房喬捋着鬍鬚說:“韓信被列爲大將軍之後,立刻就勸諫漢王。告訴他如果漢王久拖不決,那個時候就會因爲民心思治,到那個時候再想出兵咸陽、經略四方就是不可能的了。如今這個形勢就是民心思治,沒有人願意跟着他們謀反了。”你的屍首被運回京城,與此同時運回來的還有大量的密信。皇上說:“朕知道這些書信會立刻釋放出巨大的魅力,雖然他說不清楚魅力在什麼地方。”

在這期間皇上不斷的做噩夢,甚至有一次他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夢。一日睡着之後,突然陰間的黑白無常前來勾魂,最終皇上的魂魄被勾到了森羅寶殿之前,再由牛頭馬面將皇上帶進了大殿,這個時候他驚奇的發現建成和元吉也站立在那裡。閻王一拍手裡的驚堂木,說:“堂下和人?”皇上說:“朕是大唐天子……”話音未落元吉就往地上吐了一口口水,目中射出兩道兇光,惡狠狠的說:“這不是大唐天子,而是亂成賊子、殺兄屠弟,囚禁慈父,閻王有所不知,自從他做了皇帝之後,關中的災害就沒有停止過,請你儘快下決心將他打入18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這樣可保百姓的利益安全無餘。”建成在一旁附和說:“請你務必殺了他。”在這個時候,判官崔玨突然站了出來,說:“皇上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實屬不得已。”

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03魏夫子御前陳心跡 隋烈士英魂還故鄉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第45回祖孝孫考古復雅樂蕭玉蓉抱膝嘆飄零294張玄素上疏諫皇嗣侯君集求愛君擊狂胡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第77回苗山幽拜謁樓觀臺蕭玉蓉夜遊平康坊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126利州都督請求封禪 孫氏珍妮管教英雄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348莫離支遣使獻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300王師所至不破國喪智盛詐降石如雨下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348莫離支遣使獻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333紇幹承基告發謀逆賀蘭楚石檢舉阿翁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355苗山幽朝見葉子柒惠恩善挑戰陸一蟬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128賀新春羣臣請封禪 樂平康女王開學堂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166奉祀上天以光聖道 不昧因果放棄執着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第26回太上皇深宮辭舊歲趙德言草原逞奸才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145李淳風製作渾天儀 苗山幽智救童女王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204天子孝心不斬良臣黔首心願赦免罪囚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第74回草原雄鷹落地京兆皇帝罷相震動天威337春三月皇上論名將夜子時大家答諫官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第48回盡禮數順理而正心修人事遵道而貴己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第四回新婚夫婦琴瑟和鳴 天命所致潛龍出水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62回杜如晦病聞真人語任城王怒斬楊義成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281山獠反叛殘殺刺史官軍出動擊破賊軍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