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

皇上說:“這話怎麼解呢?”李淳風說:“夢有山花風有浪,烏龜睡在沙灘上。意思是苗山幽這個人心中也只有一個夢,當人有了這個夢之後,就希望在現實當中找到他,人在追夢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很多的風浪。所謂夢有山花,是指夢中聚集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所謂風有浪,是指現實的遭遇往往不符合理想。烏龜睡在沙灘上,是指人經過歲月洗禮之後,就會變得非常的沉靜,一個衰老的人沒有夢,也見不到山花,一心想的是逃避風浪,但是風浪始終距離他不是很遠。”皇上認真的聽着,頻頻點頭。等他說完了,忍不住說:“你說的雲山霧罩,朕聽不明白,不妨直截了當的說對苗山幽的懲戒到什麼程度纔是合適的,那些求圖到底應不應該與沙門接觸。”李淳風說:“佛陀教導給人的是要把人渡出苦海,從無盡的輪迴當中得以解脫,這有什麼不好呢?”皇上說:“要是這些人都解脫了,誰還爲朝廷服徭役呢?”

李淳風說:“我是這樣想的,陛下乃是天選之人,是上天爲了護佑蒼生而專門派到人間的,假如世上的人都解脫了,陛下自然也會迴歸天界。”君臣二人一問一答,皇上看起來越來越不自在。李淳風說:“陛下臣都是據實答對不敢妄奏,寒王陛下不要見怪。”皇上說:“這並不算什麼,朕連魏徵都見識過了,與他相比,你這又算什麼呢?”他意識到不能通過請教別人得到答案,於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在房間裡盤腿而坐,雙手微微的搭在膝蓋上,挺直腰板,眼睛微閉。把呼吸調整到均勻,在一片寂靜當中呼吸若有似無。在這個時候,他的內心就像是水一樣,水是動態的,但是他動的並不劇烈,就像是一個很大的湖面,上邊微微的有一些漣漪。月光從上面落下來,水中出現了月亮的倒影。此刻他的內心是充實的,卻也是非常寂靜的。可是他要的答案又在哪裡呢?這個答案藏在一個他不知道的地方。他集中注意力努力的尋找。

這注定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爲過了很久之後,他終於得到了答案,這個答案沒有辦法,用語言把它描述出來。這就好比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後,開始了傳播佛法的過程,在這期間他使用了很多美妙的語言,講的天花亂墜,可是無論他講的佛法是多麼玄妙,多麼生動,人們都沒有辦法直接通過他說法而誤導。佛陀說法就如同修行途中的一盞明燈,你可以沿着燈光的指引到達想要去的地方,但看到燈光並不意味着你已經到達了彼岸。皇上靜靜的坐在那裡,沒一會兒太監在窗外說:“陛下,長孫司空到了。”皇上沒有搭理,太監以爲皇上沒有聽見,於是又說了一遍。皇上說:“朕已經聽見了,你退下吧!”沒有辦法,太監出去把皇上的話跟長孫無忌說了,長孫無忌笑着說:“不妨事我就在這裡等着好了。”於是他靜靜的在那裡等着,沒過多久就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不知道等了多久,皇上終於從裡面出來了,長孫無忌看到皇上轉屏風入座,趕緊上前行禮,皇上說:“有什麼要緊的事嗎?”長孫無忌說:“蕭公的奏本陛下什麼時候給出答覆?”皇上有些不耐煩的說:“如果朕可以很快就給出答覆,爲什麼要等呢?”長孫無忌一臉不知所措,皇上自知失言,趕緊說:“你說說吧!該如何應對這件事呢?”長孫無忌捋着鬍鬚說:“苗山幽這個人不尊父母之命,塵以爲此風不可長,如果不給予嚴厲的懲罰,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在意朝廷定義的規矩了。”皇上說:“既然提到了嚴懲,你覺得懲罰到什麼份上纔算嚴懲呢?”長孫無忌說:“最起碼也得斬首,不過最好還是腰斬,這樣更可以取得殺雞儆猴的效果。”

皇上說:“蕭瑀現在還沒有提到殺雞儆猴,你已經想要殺了他了,你怎麼做的比蕭瑀還要絕?”長孫無忌說:“陛下,臣這個完全是爲了江山社稷着想。”皇上說:“對於這一點朕從沒懷疑過,不過慎殺一直都是貞觀朝的主旨,所以朕不主張殺了苗山幽,維持原來的處罰就很好,讓沙門接觸囚犯,或許可以幫助這些人走上正途。”不久之後,皇上又把這個問題拋給了魏徵,魏徵說:“臣知道當年少林寺的十二棍僧救過陛下的命,雖說這件事情已經時過境遷,想必陛下一定沒有忘記。”皇上點點頭說:“你的意思是讓朕同意這些囚犯與沙門接觸?”魏徵說:“臣以爲教化百姓還是要看朝廷的教化。”一聽這話皇上頓時來了精神,說:“你說的沒錯,朕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這些觸犯刑律的人被朝廷限制在一個非常困苦的地方,這麼做除了讓他們付出該付的代價,朕想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讓他們接受朝廷的教化,杜絕邪門歪道對他們的影響,讓他們迴歸到正常人的生活當中來。”

在跟幾位重臣討論之後,皇上終於頒佈了新的旨意。旨意很快被傳到了敦煌,周敦、王輝都非常的興奮,說:“苦日子總算熬出了頭,有了陛下的旨意,相信蕭瑀老兒也不敢把我們怎麼樣。”夜空之下,繁星密佈。蕭瑀看起來非常的焦慮,在一株枯樹之下不停的轉圈兒,沒一會兒,一位手下過來說:“現在已經是午夜了,請你休息吧!明天還要辦差。”蕭瑀長長的嘆一口氣說:“本以爲開始新朝之後,我會大有一番作爲,沒想到被派出來做這種事,皇上還是會否定我的裁決,既然如此,他爲什麼要把這種差事派給我呢?”那位手下說:“何必爲這種事情煩惱呢?人就是應該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蕭瑀說:“這話說的,如果你根本不在意收穫,又何必在那裡耕耘呢?難道僅僅是因爲喜歡嗎?”

儘管這一次他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鬆懈。仍舊希望通過在繼續辦差的過程當中一點點恢復自己的威望,事情似乎正朝着對他有利的方向發展。費了很大的功夫,周敦總算是把蕭瑀送走了,雖然送走了瘟神,他的心中仍舊非常的不安,因爲他擔心蕭瑀給沙洲治理的評價太低,皇上應該不至於全盤否定蕭瑀作出的評判。這個時候王輝走了進來,看見周敦在那裡發愁,他忍不住說:“放心吧!儘管蕭瑀想找咱們的,麻煩皇上聖明燭照,即便是認可了蕭瑀作出的評判,也會酌情考慮到我們與蕭瑀之間的矛盾,從而在最後對我們有一些照顧。”周敦說:“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只可惜我們在朝中沒有什麼人。”王輝說:“我相信朝中的大臣們會給咱們一個公正的評價。”

自從恢復沙門與囚犯之間的接觸後。我的日子似乎也迎來了轉機,在一次與爲法師談話的過程當中,發現我們彼此都非常的投緣。我們聊到了非常現實的問題,他說:“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個人叫菩提達多,這個人是佛陀的堂弟,他的主張與佛陀所說的中道迥然不同,佛陀允許弟子接受施主的供養,而不穿糞掃衣。菩提達多則不同,他制定了更加苛刻的戒律,崇尚苦行。如果是你,你覺得人能夠在苦行當中悟道嗎?”我說:“其實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稱,某種程度上幾乎所有人都承認,如果你想得到別人未曾得到的東西,你就得付出比別人更高的代價。有的人之所以崇尚苦行,就是希望用極高的代價來換取極高的成就。而佛陀所說的中道,既沒有倡導在現實世界當中充分享樂,也沒有沉醉於苦行。而主張在尋常生活當中參悟宇宙之大道,在中原一些比丘說平常心是道,大概也是這麼個意思。”

我說:“你說的這種情況在我的身上也發生過,在我感到迷茫的時候,在我感到痛苦的時候,我常常試圖懲戒自己,希望可以以此減輕上天對我的懲罰。”一聽這話,對方露出了驚異的目光,這目光就彷彿是看到了怪物一樣。我說:“你覺得比丘與一般衆生在生活當中有什麼不同嗎?”對方說:“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就是戒律限制了比丘在生活上的享受。”我說:“一般衆生大多爲生計發愁,比丘也曾經爲生計發愁嗎?”對方說:“比丘能夠得到多方供養,所以大多不用爲生計發愁。但是很多人不滿足於此,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供養,這樣就可以用質地很好的布料做衣服,吃的東西也更加乾淨,在人前也就擁有了更多的體面。如果你沒有辦法得到世人的尊重,你又如何能把佛法散步到人間呢?”我說:“佛教有3000法門,而每一個法門所擁有的心中數量不一,信中多的法門門庭若市,擁有的供養也是非常多的。而有的法門,因爲少人問津而幾乎得不到供養。我們所要面對的人羣是一個固定的數目,所以不同法門之間存在彼此競爭的關係,本質上大家所爭執的不是對佛法的理解有差異,而是大家在利益方面有衝突。”

我已經說到了這個分兒上,對方終於也不掩飾了,說:“我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樣的話,若要佛法興,就得僧贊僧。這件事關乎佛法的長遠利益,無論是什麼人,人首先要考慮到的問題就是生存,信衆的多寡關係到比丘生存的狀態。”我們兩個聊的非常的深入,一開始他是想收我做徒弟,後來聊着聊着,他才發現我對佛法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不能接受一個弟子有跟師父不同的想法。

於是我們只做朋友,不做師徒。朋友之間也是會發生爭執的,有時候甚至會爭的面紅耳赤,但彼此的交情並沒有因此而受到損傷,相反卻產生了一種依賴。任何一個法門都要面對來自世人的質疑,有時候要受到競爭對手的質疑。所以有空聽一聽反對的聲音,質疑的聲音,可以讓你的思維更加的敏捷,也可以讓你在最關鍵的時候給予出最得體的迴應。當我畫佛像的時候,他總是給出很多建議。當然他的建議我大多都沒有聽,可我還是受到了他的影響。許多時候就是如此,才華不是上天贈與你的,而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慢慢磨練出來的。而想要重多的人認可你的才華存在的價值,這仍然是非常艱難的一個過程,這世上所有的人都在想着要傳播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利益,不過很多事情人都應該如此,如果你從不想成全別人,到最後也很難成全自己。如果很多人因爲你的緣故而實現了人生的價值,你的價值就一定不會被埋沒。

敦煌的佛窟從很早就開始開鑿了,那些早期開鑿出來的佛窟留下了那個年月特有的印記。許多人花費很多錢財去開鑿佛窟,與其說是爲了尋求神佛的庇佑,不如說希望有一些東西能夠保存下來,留給後世的人。時間的變化帶給人的衝擊是非常大的,但在有的地方,時間又像是靜止了一樣。敦煌的月光與別處的不同,他看起來更加的悠遠和寂靜,這裡的人能歌善舞。當你行走在街上的時候,經常能夠聽到笛聲和鼓聲。在這裡幾乎聽不到中原的雅樂,雅樂往往是這樣的,形式單一,如果你不是長期浸泡在一種文化的氛圍當中,你很難聽一遍就喜歡上它。佛法是非常活潑的,就像是西域的音樂一樣。在那月光之中,你看到明亮清澈的泉水從地上涌出來,那種清新的感覺就如同佛法一樣,經受佛法的沖洗,可以讓人變得清爽,你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不知不覺立春日就要到了,按照慣例,這一天要舉行籍田之禮。儘管朝廷的禮儀大多如此,每次舉行流程都是固定的。因爲在這些禮儀當中,稍有不慎便會觸怒神靈,所以每一次舉行相關的人員都提心吊膽,生怕出了什麼意外觸怒了天地神靈,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正所謂怕什麼來什麼,就在皇上把着犁在那裡耕地的時候,一不小心犁把從手中飛了出去,衆人目瞪口呆,皇上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種事,大家屏住呼吸,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雖然皇拾回犁把裡吧,繼續耕地,可所有人都看得出來皇上臉色慘白,目光暗淡,甚至精神都有一些恍惚。典禮結束之後,皇上匆匆離開,回到大連之後,馬上召見了李淳風,向對方詳細的介紹了在籍田禮正在舉行的時候發生的事情,李淳風認真的聽着,聽完之後說:“這當然不是什麼好兆頭。”

說這話的時候他眉頭緊鎖,聲音之中似乎帶着一些苦澀。但他安慰皇帝說:“經過了之前幾年的積累,今年就算是發生什麼事情,朝廷也是可以應付的。”皇上說:“你覺得用不用發罪己詔呢?”李淳風說:“臣以爲沒有這個必要,上天如果真的要降下什麼災禍,不是一份罪己詔就能夠解決的。”皇上卻不以爲然說:“當年漢武帝行亡秦之計,就在江山社稷搖搖欲墜之時,他忽然頒佈了輪臺罪己詔,從而讓漢朝轉危爲安。隋煬帝如果能夠效法漢武帝的話,隋朝也不至於土崩瓦解。”李淳風說 :“陛下遇到的這個困難完全不同於漢武帝和隋煬帝所面對的那些困難,臣以爲江山社稷能不能存在下去,最關鍵的不是天災而是人禍。如果陛下能夠先一步準備好應對的辦法,就算是災害發生,也很快能從危機當中走出來。”

皇上雖然最終也沒有下罪己詔,可他當着我文武百官的面說:“上天之所以降下災禍,皆因人事不修。而修人事,主要的責任是朕,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朕躬有罪,罪在一人。朕現在心裡很不好受,朕一人犯錯,卻讓所有的百姓承受。”與此同時讓房喬等人準備應對即將出現的災害,房喬說:“陛下放心,臣已經知道今年不會太平,我們已經做好了應對各種意外的準備,不管是發生什麼樣的災害,我們一定能夠遇難成祥。”聽見房喬這麼說,皇上有了信心,回到官邸房喬卻又緊張起來,因爲他不忍心皇上爲這件事情過分的焦慮,於是自己誇下了海口。在家裡盧氏不停的抱怨着,說:“你沒事瞎逞什麼能?你以爲你是誰?你是神仙嗎?萬一要是真出什麼意外,你可以不拿自己的命當成一回事,連累了我,連累了孩子們,你心裡能過得去?我知道你心裡是過得去的,因爲你從來沒有在乎過我們。”

房喬說:“你要這樣說,我也沒有辦法,陛下對我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他,我根本沒有機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如果不是他,我永遠到不了今天的高位。如果看到陛下遇到了麻煩,我卻視而不見,這不是我的爲人。”盧氏說:“在你心裡只裝着李家的江山社稷,卻從來沒有在意過房家的生死存亡。”房喬說:“你是故意這麼說的吧!”兩個人吵得越來越激烈,以往房喬總是不自主的讓着盧氏,可這一次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他選擇了硬扛到底。越是這樣盧氏越是惱火,竟然隨手拾起一個花瓶,狠狠的砸到了房喬的頭上,即便如此,仍然不能解恨,竟然伸出雙手將房喬的臉撓了個稀爛,如此一來,房喬只能選擇閉門不出,他派手底下的人到大內告假。皇上說:“房先生真的病了嗎?”這個手下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如果說房喬真的病了,皇上一定會親自去探視,如果說成是別的原因,又有欺君之嫌。

經過反覆思量,他還是選擇向皇上坦白說出了事情的真相。皇上說:“那好,這件事情就不需要麻煩房先生了。”可是如果不麻煩,他還能把這件事情拜託給誰呢?就在六神無主之際,忽然有人說:“現在也只有長孫司空可以仰仗了。”皇上點點頭說:“那就請長孫無忌進宮。”旨意傳出去沒多久,長孫無忌便來到了大內。見面之後,皇上迫不及待的說:“那些虛力就免了,震希望你能夠在危難之際多擔一些擔子。”長孫無忌說:“陛下,房先生是尚書左僕射,不是臣不願意擔擔子,只是這樣做有越俎代庖之嫌。”皇上說:“本來我也想仰仗房先生,可如今他的臉被夫人撓了個稀爛,他已經沒有辦法出來見人了……”說到這裡,黃上一臉沮喪,長孫無忌趕緊拱手說:“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所能完成這一趟差事。”

此時敦煌也出現了很多不好的兆頭,隨着浸泡在佛法之中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彷彿開了天眼。在一些尋常的跡象當中就能夠看出一些徵兆,你可以發現一些徵兆,也可以慢慢的去印證它。但有一條切記不可以打破,就是絕不能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隨意的傳播出去。若是管不好自己這一張破嘴就會惹出殺身之禍。不知道爲什麼,我越來越多的聽到一則流言,說有可能被無罪釋放。這件事讓我感到又興奮又緊張,之所以興奮,是因爲這種生活實在是太苦了,好不容易看到了結束這種痛苦的希望。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爲一旦我真的被釋放,迫於某種壓力,我可能不得不回家,我知道那裡有一座地獄在等待着我。我知道我的想法會引起很多人的質疑,在他們看來在家中等待我的不是麻煩。而是關懷和幸福,我應該爲此而感到興奮,而不是難過。

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109盼世上人能盡其用 覽山川物皆有所哀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189段志玄領兵出西域 天柱王奇計襲涼州186傳佛法因故減苦役 習道經意外開岔支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245見涼薄無分俗與道閱風華膜拜花中王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267魏夫子上疏止驕奢房玄齡請罷祀周公334誅君集不幸累魏徵詐胡虜皇上不循古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271粉色軍團支援兇邪西南之民抵禦外侮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353薛萬徹奉命擊高麗苗山風隨駕遊新宮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第34回魏夫子諫止伐嶺南太上皇率藩繁多讓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235高士廉後飲屠蘇酒孫思邈熬製雪香丸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第十二回劉文靜行年犯災星竇建德英雄至末路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第37回義安王興兵清君側李世民殺雞儆羣猴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348莫離支遣使獻二女薛延陀叛唐致家亡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125李世南開土十六州 苗山幽神交二三友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第87回李思摩爵封懷化王李衛公官拜右僕射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第47回明彰己德調和陰陽暗記恩仇蕩除塵垢第83回張玄素諫止洛陽宮李思摩拜授右侯衛第58回大漠烏雲詭譎多變可汗失意祈禱上蒼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112衆奴兒爲主報冤仇 老泰山上門見賢婿第93回袁天罡曉言人間事苗山風入幕賓王宅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