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鬩於牆而外御欺辱,這話李承乾原本以爲突厥人永遠不會明白這個道理,畢竟在弱肉強食,爾虞我詐的草原,是不可能放下廝殺多年的成見,團結在一起的。
可看過剛前方的軍情塘報後,李承乾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是有“奇蹟”的存在,真有人敢在老虎頭上拍蒼蠅,或者說麴智勝反唐原本就是圈套,其目的就是爲了引唐軍上鉤。
軍報的內容很簡單,西突厥一部突然越過長城邊境,悍然襲佔了白龍關,直接掐斷了西征軍的補給線,切斷了朝廷與西部的聯繫,其主力兵鋒直指河西十三州,企圖一舉斷掉大唐西北的國土。
截止塘報發出之日起,西突厥的主力正在十三州之間縱橫馳騁,充分發揮騎兵的優勢與當地軍府周旋,所到之處處處瓦礫,雞犬不留,十三州的百姓正在西突厥鐵騎的蹂躪下哀嚎。
敵人已經打進來了,那自然沒什麼好說的,打就是了,可偏偏又是出現了由誰來出任大軍統帥的事上鬧出了不同的意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是大朝會,暢所欲言嘛!
風險和利益是共存了,誰能幫大唐挽回西線的局勢,誰能恢復補給線,接應交合道所部二十萬唐軍,誰就是大唐的救星,在陛下和軍中都可以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
再加上皇帝沒有直接下旨點太子爲帥,所以個個都奮勇爭先,尤其是程知節、劉弘基這兩個老流氓,眼睛瞪得通紅,大有一副誰攔着,老子就與誰拼命的樣子。
武將們個個爭先是好事,國難思良將嘛,不管皇帝還是李承乾都挑不出毛病來;這不僅僅打仗那麼簡單,布這麼大個口袋是短時間能完成的嗎?沒有家賊能招來外鬼?
以朝廷現有的實力,再開闢一個戰場也不是問題,可誰又能保證,這與不又是一個分割包圍唐軍的計劃呢?沒把這個問題弄清楚,派什麼兵,打什麼仗,程知節和劉弘基這兩個老傢伙純粹是閒的蛋疼。
所以,喝斥了程知節等人兩句後,李世民就下令退朝,隨後又傳召了李承乾和房、杜、馬周等衆臣在宣政殿議事,現在看來集思廣益是不行了,這種事還得是乾綱獨斷的好。
“利弊等多餘的話就不用說了,朕讓你們來就談兩點,其一朕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搞清楚誰出賣了河西十三部的佈防,讓敵軍可以精準的掌握我軍的佈防,如入無人之境般在我領土內肆意攻擊!”
“其二,派遣軍隊北拒西突厥,保障我西征軍的補給線,我軍是否有再次被分割的風險增大,這仗要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朕今日就要議出結果來,你們可以暢所欲言!”,話畢,李世民擺手示意衆臣隨便坐。
“陛下,河西十三州是大,可老臣認爲重點還是在白龍關,西突厥軍能精準掌握其佈防要點的途徑只有兩個,一是兵部,二是當地的都督府,非此即彼,想要查清楚並不難!”
“從搶佔白龍關其切斷我西征軍補給,侵略西北的戰略目的已經達成,依臣之見現在最危險的並不是新派之軍,反而是侯君集部。他們地處大漠作戰,隨軍的補給是個致命的問題,只要一個託字,就可以把他們耗死!”
兵部這邊,杜如晦一點都不擔心,那裡的每一人都是經過他精挑細選的,且有着嚴格的程序,佈防圖在兵部絕對萬無一失,要是連這點事都辦不好,那他就白當了這麼多年主管兵務的宰相。
與皇帝擔心恰恰相反,二路唐軍背靠大唐,即便西突厥有心將其分割包圍,有了這次教訓的唐軍也不會那麼容易讓其得逞,風險是有,可杜如晦並不覺得是最大的。
而侯君集的西征軍,前有強敵,後無糧秣,僅憑手中的物資儲備,最多可以堅持二個月;常帶兵的人知道,大軍需求補給,最大的限度就是五百里的範圍,侯君集手下二十萬人,得動多少次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既然高昌人與西突厥已經沆瀣一氣,那他們一定會選擇堅壁清野,這樣一來勢必會讓交合道諸軍補給起來更加困難,所以杜如晦更傾向於擔心他們。
“克明說的沒錯,就算西突厥起傾國之兵,我軍在西線也與他們有一戰之力,想救西征軍就看能不能在最這兩個月內擊退西突厥人。擊退之後,勢必要進行穩固防線和統一協調的問題。”
“陛下是瞭解侯君集的,眼下的我朝能掛帥的人中,能讓他心服口服的,除了大將軍-李靖外,就只有太子一人,這種時候團結是第一位的,所以老臣請陛下在兩人中速做決斷。”
兩軍統一步調,在西線共同進退,勢必要以一帥爲主,可侯君集的任務在高昌,他不可能抽身回到境內指揮作戰,不管是軍情,還是時間上都不允許,所以兩軍主帥一定出在第二路唐軍中。
而他給皇帝的選擇,其實根本就不是選擇,李靖年紀大了,根本就不適合掛帥,再者說皇帝對他的懷疑就來就沒斷過,根本不可能把這麼多軍隊交到他手中。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太子就不一樣,親兒子,而且領兵作戰的經驗豐富,最主要的是能降住侯君集,那傢伙是能打,可就是太桀驁不馴了,太子不去誰能鎮得住場面。到時候即使打通了補給線,兩帥之間不用統一指揮,損失就只能是唐軍。
房玄齡跟隨皇帝大半輩子,他清楚皇帝爲什麼要把太子留在身邊處理國事,他是希望太子能收斂好戰之心,安心的治國理政,掌握好帝國的每一個環節,給國祚傳承加一份板障。想法是好的,可時勢上就不允許了,眼下這個節骨眼,不讓太子去讓給去呢?
......,待幾位重臣表完態後,李世民看向兒子沉聲問道:“高明,國家危難,百姓身在水深火熱之中掙扎,朕決定以你爲帥,統兵剪滅賊寇。”
這時候可是開不得玩笑的,皇帝鄭重其事當然是對的,所以李承乾也依着規矩行禮,拱手言道:“諾,兒臣恭領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