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馬屁精-劉洎!

《詩經·大雅·江漢》:“明明天子,令聞不已。”,自周武王定天下之後,君權神授的周天子,就成爲了人間的至尊,行使特權敕封諸侯。

隨後又歷經秦、漢、隋至今日的大唐,爲了天子的寶座,數不盡的英雄豪傑折戟沉沙,這其中也包括李承乾的長輩和兄弟。

可自從去軍工區看過鑄造好的其餘八鼎之後,不管是皇帝,還是李承乾心中都有了一種莫名的感覺,怎麼形容呢,就是心裡激動,澎湃不已。

特別是李世民,那是敢殺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且讓自己老爹地方的主兒,看到這象徵“天子權力”的九鼎,手握“祖龍”傳國玉璽的他不膨脹就怪了。

可好景不長,就在九鼎要移送太廟去,等着年節祭祀時使用的時候,李世民的主意突然就改了,特意下旨要將九鼎擺在含元殿前,讓臣子們上朝的都能瞻仰到九鼎的風采,所以才放到這麼顯眼的位置。

這不,剛剛把九鼎呈圓形擺放,象徵關中的雍州之鼎擺在中間,他就急吼吼的把李承乾、房杜等人叫來品鑑,讓重臣們看看這樣擺放是否妥當,如果誰說出更好的建議,將有意想不到的重賞。

一共就九鼎,其實無論怎麼擺都無所謂,就算誰站出來說什麼花樣來,也不過是變一個位置,除了容易被人當成阿諛奉承的弄臣外,根本不會出現其他的結果。所以自持重臣身份的大夥兒也都緘口不言,面面相覷,誰也不願意當這個出頭鳥。

李承乾是想到了怎麼能讓皇帝高興,他相信其他的重臣也都想得到,只不過當小丑太特麼丟人了,他作爲一國儲君,怎麼着也得顧着點威嚴不是!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可這世上永遠都不缺投機取巧的人,侍中-劉洎在衆人“詫異”的目光下站了出來,隨即言道:“陛下,臣以爲怎麼擺放都無所謂,陛下的天子氣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隨心所欲便是大道,臣等都無異議!”

就在大夥以爲劉洎的廢話說完的時候,這傢伙便趁着皇帝高興吊起了書袋子,聽得除了皇帝在外的所有人都無比的“汗顏”,對於劉洎的都投去了異常“讚賞”的目光。這能拍馬屁不是關鍵,關鍵是能豁得出麪皮,最起碼今在這,沒人比他更不要臉了。

九鼎爲大禹所至,其意欲是護佑華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一直都被當成祭天最重要的禮器使用;周武王立國之後,仍然繼承了夏、商的典制,以九鼎爲王權的象徵。

秦昭王在位時,遷九鼎入秦,象徵着周朝的社稷從此斷胙!除了李承乾帶回來的豫州之鼎,其餘八鼎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這是個很老套的故事,在場的諸位誰不是滿腹經綸之輩,這種連頑童都能“如數家珍”的小典故,劉洎未免就顯得有賣弄剩飯的嫌疑。

可劉洎既然能躋身宰相之列,自然不是那種只會炒剩飯那麼簡單,只見這傢伙,立刻就把話題的重點從九鼎引到了“天子”這兩個字上。

衆所周知,自武王伐紂,即天子位,成康繼之,那皆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畢公、史佚等一班賢臣輔政,真個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權,自稱其權力出於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如此一來,天子不僅成爲了人間的至尊,更是相當於給自己找了個“天”當爹。

而其副作用也是很明顯的,有的朝代因爲皇權的衰弱,還出現神權凌駕於皇權之上的事,比如那個三次出家被臣子們贖回來的梁武帝。

劉洎敢這麼說,是因爲他了解皇帝,連自己的爹都容不下,他怎麼能容易自己年年給老天這個“乾爹”心甘情願的磕頭呢!再加上太子所提出的限制佛教的政令,從這點上就能看出來皇帝對於所謂的神權多麼的深惡痛絕。

如果他能在大義上,將所謂神權和皇權合二爲一,那這功勞其實不是大大的,幾句空話就能成爲皇帝對抗神權的中流砥柱,何樂而不爲呢!

於是,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劉洎拱手言道:“商以前,對至尊的稱呼是人王或者人皇,後紂王被武王所取代,人王的稱謂從此截止,改用天子稱謂,讓原本人間的至尊,成爲了天地之子,臣以爲這個稱謂有所不妥。”

“昭王的時候,稱西帝也是想擺脫天子的稱謂的桎梏,另闢蹊徑以成帝王大道;可因爲時勢所限,不得不作罷。今,我朝國力強盛,陛下的功業遠超秦皇、漢武,那爲什麼不能即位人皇,將神權和皇權合二爲一,成爲凌駕於那些所謂神靈之上的帝王。”

話畢,馬屁精劉洎還向魏王李泰擠了擠眼睛,示意他可以站出來撈一把了;是以,心領神會的李泰趕緊把話接了過去:“父皇,兒臣以爲劉相所言甚爲有理。.......”

李泰的學問不錯,腦子也不笨,他當然知道劉洎是什麼意思;既然劉洎把頭開好了,那他自然要把話接下去,只聽他搖頭晃腦的從紂王,那個被臭了一千多年的昏君說起。

紂王在即位之初,經略東南,征討東夷,將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鞏固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可人到中年,尤其功業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難免驕傲自滿,專橫霸道起來,所以就引得了很多諸侯國的不瞞。

最終在牧野之戰,敗於爲周爲首的諸侯國,身死國滅爲天下笑。隨後周朝的史官們就在上意的關照下,將他這個被叛臣們弒殺的亡國之君記載成了千古暴君。

特意將他“不敬神”記載爲“反對神權”、“改革舊俗”,將其“任用罪人”、不重用貴族,理解爲打破諸侯國的世襲制。這樣做無非就是想在保證他們利益的前提下,掩蓋弒君犯上的事實。

爲了徹底淡化商王朝在民間的影響,更加襯托出他們的“正義之舉”,故而採用“天子”這一稱謂,利用天的名義把自己的謀逆合法化。........

第一百四十一章 謀殺親夫的鄭麗婉第五百五十二章 你愛的不是李家第五百九十一章 求情等於送死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五百四十五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六章 承慶殿定策第八百三十三章 不能白送上門!第三百四十七章 爺的錢可不好拿第八百六十章 泡茶館!第一百零二章 征服天絕之路第六百八十六章 送禮也是一門學問第二百八十三章 兒臣賭他們的腦袋第六十三章 李承乾也有媳婦了第七章 華州之亂(1)第七百零四章 你們爺倆商量好了?第九十章 含風殿議事(2)第七百五十八章 這是人情,也是體面第一百一十三章 到處都鬧幺蛾子(2)第七百章 白髮人送黑髮人第九百零七章 狄知遜織的鐵網!第一百八十章 矯枉必學過正第五百二十章 大唐運動會(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李世民的後手第八百零八章 京兆府後堂的樂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第八十七章 初遊翠微宮第三百八十五章 論補腦的重要性第五百一十八章 再聰明也不如我兒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程家雙“虎”第十三章 吃人嘴短第一百三十二章 鄭家有女名麗婉第四百八十三章 讓長孫無忌的心臟坐回過山車第九百一十六章 秋風掃落葉!第二百六十六章 爺兒還真是走眼了第二百章 武德殿中的蒙面女郎第七百六十八章 苦思之時蹦出來一個哪吒!第三百三十六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六百三十七章 鬼哭狼嚎的刑部大牢第二百三十一章 虛懷若谷的李承乾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小都得哄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謊言第五百八十五章 混的最慘的世家子弟第三百九十二章 easy模式都贏不了的突利第七百七十一章 九屍迎賓第一百一十四章 杯酒釋兵權 (1)第二百八十章 有個故事叫侍郎是狗第二十三章 大唐版舌戰羣儒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子動手不動口第一百二十三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3)第七百九十八章 不對,全都不對!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北衙的建立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子盜牛-稱心立功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上的撕逼大戰第八百八十九章 答應的非常痛快!第七百七十一章 九屍迎賓第九百五十一章 寧可站着死,絕不跪着生!第五百九十章 越老越懂事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宮版“知新錄” (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倭國使團的要求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八十一章 論糧道(1)第四十六章 滅蝗進行時(1)第三百三十七章 被說服的江夏王第八百三十四章 禽獸與禽獸不如!第二百六十六章 爺兒還真是走眼了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上的撕逼大戰第九百六十一章 我真的不瞭解你!第六百四十二章 歪打正着-狗屎運齊天第八百九十章 沒想得那麼簡單!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家都有不爭氣的孩子第七百二十章 真神計劃之刺王殺駕第八百二十二章 越來越有意思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鄭觀音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這一天!第七百五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零四章 錦衣還鄉第八百零八章 京兆府後堂的樂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真特麼回來事啊!第五百零五章 不幸又幸的人生第四百二十三章 好色,是一種遺傳第二百八十五章 就你這樣的蠢貨也想當太子第四百二十章 奇怪的官兒,奇怪的官場第五百二十三章 面子是靠自己掙的第四百三十章 他下手更狠第五百一十二章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第九百零三章 拿病當由頭!第六百七十九章 險中求富貴第三百八十五章 論補腦的重要性第二百一十四章 戰前會議第二百零六章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九百六十七章 作妖的李二!第一百零四章 最後一戰(2)第六百一十五章 爲子孫前途計第八百零八章 京兆府後堂的樂子第二百二十章 告訴伏允,老子來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歇斯底里的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