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這一天!

李承乾從來都是個言出必行的,既然答應別人,那就得辦,所以用完膳後他決定先去宣政殿,早談完早利索,拖拖拉拉的也不是他的性格。

可這膳還沒用完,筷子還沒放下,恆連就入內稟報:霍王-李元軌,攜霍王府長史求見。聽到這後,李承乾心中不由的冷笑一聲,他也知道覺出不對勁了,來東宮圓場子了。

“十四叔,早兒在宣政殿見到你的時候,孤還真是嚇了一跳!本來想着忙完了手裡的活兒,再尋十四叔拉拉家常,可沒有想到你這自己倒是先來了。”,吩咐恆連奉茶之後,李承乾淡笑言道。

唉,嘆了一口氣後,一臉愁苦說道:“太子爺,臣是有苦難言,臣這次是因爲王妃魏氏的急症,所以才急匆匆的回京的。這不,剛把公務和王府的事料理妥當了,就來東宮請安,失禮之處,還請殿下見諒。”

“哎,十四叔,都是一家人,那有那麼多講究,你與王妃伉儷情深,她有急症在身,特事特辦也是人之常情,孤甚爲贊同。這樣,明日孤差御醫去看看,所需的藥材和補品也在東宮調取,算是孤這個作晚輩的一點心意。”

對於李淵留下的這些兒子,李承乾是看不上,可在面子上,他絕對能讓所有人都過得去,派兩個御醫,用點藥材和補品才幾個錢,不能讓外人說他這個做太子的吝嗇,煎迫諸王太甚,連該有的關照都沒有。

而李元軌先是躬身謝恩,然後就向李承乾介紹跟他前來的老者,儒門名士-劉玄平,李元軌好儒學,素與其友善,以師禮待之,現在更是出任了霍王府的長史,此次隨其進京就是想去蒼文書院,與那裡的學者交流一下。

“哦,十四叔好福氣啊,有這樣明理通達的大儒出任長史,那對於你治理封地可是大有益處的。”,話間,扭頭看向劉玄平,笑着言道:“先生的大名,孤是如雷貫耳,高表仁,高老常常與孤說先生的文采斐然,當世無人能比,今日能在東宮一見,孤真是三生有幸。”

劉玄平可是不簡單的人物,那是儒門有名的隱士,早年間李承乾爲蒼文書院尋求儒者爲教的時候,他就是名單上的一個。可十分遺憾的是當時並沒有找到人,現在讓李元軌撿了便宜,要說這心裡沒點遺憾,那絕對是假的。

沒辦法,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在他劉玄平眼中,霍王府的長史要比蒼文書院的先生要適合的多。

“太子殿下,臣是個作文章的,喜好的就是與同道中人舞文弄墨,聽聞蒼文書院大家甚多,所以就厚顏請附王爺之尾翼,進京訪賢而來,唐突之處還請殿下見諒。”,劉玄平畢恭畢敬的行了一禮後,不卑不亢的說道。

“沒問題,這算是什麼事,先生是驚世的鴻儒,能駕臨蒼文書院是全院師生的福氣,而且還有高老這樣好友在那裡,孤相信先生絕對會感到賓至如歸,不枉此行的。”

“希望先生在閒暇之餘可以不吝賜教,好好的指點下那些目無餘子的小子們,讓他們知道下什麼叫學海無涯,學無止境。”,話畢,李承乾還仔細的打量了這位大儒。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劉玄平的請求已經得到了滿足,所以他也就沒比要在殿中再待下去了,隨便找了個藉口之後,知趣的退了下去,李承乾不得不高看這位大儒一眼,他可比那些讀書讀傻的傢伙強多了。

“十四叔,現在清淨了,殿內只有咱們叔侄二人,有什麼儘管說就是,只要是孤能辦到的,絕不推辭!”,看到大殿門關上了,李承乾從階上走了下來,坐到李元軌的旁邊笑着說道。

李元軌是什麼人,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主兒,他完全沒有必要爲了婆娘和長史來東宮舍這張臉,所以在劉玄平退出後,李承乾便主動將窗戶紙捅破了,有什麼啊,刺刀見紅唄!

原本以爲,李元軌是想拖延離京的時間,可李承乾萬萬沒想到,他是來主動來求“不之藩”的,這的確出乎李承乾的意料。在大唐,不之藩皇子親王只有三人,李泰、李佑、李治。

李泰、李治不用說了,他們都是皇后的嫡子,得到這樣的特許並不奇怪,也容易讓人接受,天子也是人,也有感情,總不能逼着皇帝把兒子們都弄出長安吧!

而李佑則是因爲身在東宮的原因,有了李承乾的作保,所以才能享受到嫡子的待遇與其他二兄弟一起不之藩。

可李元軌,就不一樣了,他娘不是太穆皇后所出,又不是皇子,想要不之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李承乾不想幫忙,就算他想也辦不到,因爲皇帝根本就不可能同意這種無理的請求。

還沒等李承乾委婉的拒絕,李元軌接着加碼,只要能不之藩,他願意放棄現有的官職,同時將封地和親王護軍全部交給朝廷,他身邊只留看家護院的家丁即可,與普通的臣子一樣只領些許俸祿養家。

霍王妃-魏氏是他的原配,夫妻相依多年,伉儷情深,如果還在那煙瘴之地爲官,她的命估計也不長遠了,這是李元軌所不願看到的。況且,魏氏還爲他誕下三子,他不想孩子還沒長大就沒有母親。

太子如今也爲人夫、人父了,李元軌希望他能看在叔侄之情上拉他一把,他已經把能放棄的東西都放棄了,除了宗蝶和家人外一無所有,皇帝和太子應該可以放心了吧!

聽了李元軌的話,李承乾並沒有馬上回答,先是盯着他看了一會,隨即便接着喝茶爲由沉思了起來。李家的子孫除了他以爲,個個都是風流成性,妻妾成羣,什麼時候出了這麼個情種了。

親王的封邑是小事,那些幫他種地的百姓纔是關鍵,如果能讓那些百姓成爲自由之身,只爲朝廷種糧納賦,那絕對可以說是一件好事。

“十四叔是性情中人,孤心裡真是佩服的緊,霍王妃好福氣啊!可是這事茲事體大,孤說了是不算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談談陛下口風,這成與不成就得看天心的意思了!”,好事是好事,可李承乾還是想再考慮下,再看看霍王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第七百零一章 又“送走”了一位第四章 朝堂爭鋒(1)第四百零四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賢后風範的獨孤妙音第三百一十二章 專業捉鬼三人組第七百二十二章 既要打的好,也要打的巧第四十六章 滅蝗進行時(1)第四章 朝堂爭鋒(1)第六百二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八十七章 我死之後,那管洪水滔天?第一百五十三章 你能閉嘴嗎?第六百五十一章 希望在田野上第九百八十一章 腐儒之見!第四百九十八章 抽絲剝繭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天被呲了兩泡尿的李恪第九百八十二章 推心置腹!第三百四十四章 殺人者、馬周也第十四章 將折騰進行到底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煙閣(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地也不種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極宮前上演的全武行第四章 朝堂爭鋒(1)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陽風暴之收利息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六百八十八章 你這老匹夫耍滑頭第七百八十八章 新發現與小和尚第八百四十八章 當面砍,別客氣!第六十二章 包工頭杜構第五百五十五章 長史進門是非來第八十六章 真有排面啊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將軍威武第七百四十八章 毒士-晉先生第六百五十五章 哎,算卦得給錢啊第二百五十四章 食民而肥的鴨子們第六百五十七章 龍虎山少掌教第八百零七章 《帝範》第七百九十六章 有來,纔有往!第四百六十六章 夫妻夜話第一百零六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1)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六十八章 岷州之戰(2)第九百六十五章 凌煙閣(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有些話是不能當真的第八百二十章 就是袍子的問題!第一百八十八章 決不能便宜了這個小混蛋第二百八十四章 歇斯底里的李泰第八百二十章 就是袍子的問題!第七百七十二章 丘神績帶來的消息第四百三十三章 丟人特麼丟大了第八百四十章 錯綜複雜的賀蘭山!第四百八十章 老頭兒,你太放肆了第七百五十五章 詭異的勝利與勒石燕然第七十四章 岷州終戰(1)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場血第八百八十五章 大唐豪放姐!(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虛懷若谷的李承乾第二百五十二章 看你是不是東方朔一樣的弄臣?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六百五十三章 再到洛陽第一百六十六章 長孫衝 你大爺的第二百四十九章 爺今兒賞你倆嘴巴第八十章 大唐需要水師(2)第一百七十一章 被渣男鄙視的李承乾第五百二十一章 底線再次刷新的程咬金第三百一十三章 牛鼻子,下來吹牛批行嗎?第九百零一章 老子要當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面子是靠自己掙的第二百三十五章 要幹就幹大的第三十三章 不服氣,也有招(2)第三百六十四章 都是褲腰帶惹的禍第一百四十五章 罵孃的長孫無忌第一百四十四章 帝王心術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武並治,兩手都要硬第七百零二章 路有凍死骨第三章 做客秦府第四百一十三章 鄠縣農場的小老頭第三百一十四章 趙節,貧道日你大爺第五百五十四章 上八寨的幺蛾子第五百二十九章 天誅地滅第八十四章 緊箍咒第六百二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九十二章 爭糧打井(2)第六百一十八章 因禍得福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計劃之倉皇逃竄第三百一十一章 別矯情了,喝吧第八十九章 含風殿議事(1)第七百四十八章 毒士-晉先生第五百一十五章 時不時就有驚人之舉的皇帝第五百七十七章 翻車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漁利的李恪第六百一十章 魏徵vs竇寬(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罵盡天下的皇甫德第五百七十九章 貪官多能吏第三百二十四章 寶誌,又見寶誌第四百八十四章 這世上原本沒有路第二百一十二章 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第四百一十七章 祿東贊 (2)第七百四十四章 請你牢牢地記住這一天第九百九十章兄弟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