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遲遲露面的欽差副使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這話說的是脾氣或者愛好相同的人往往最容易成爲朋友,古時候伯牙、子期就是最好的例子。劉棟雖說不是那清淨高雅的人,但也有“同病相連”的好友,在其主官糧庫有一位瘸子庫管同樣因爲韓奎的原因和他結成了刎頸之交。

說起這個瘸子和劉棟這個主事的官職還有一定的源於,在劉棟之前的那位就是因爲頂了他的職務才坐上主事的。當年,韓奎爲了讓自己的人能坐上這個位置,特意買通了地方的無賴製造了一起衝突,致其傷殘以至於不能爲官,才把他降到了一個普通的庫管。

劉棟和韓家的事在永昌官場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基本沒什麼然願意和他交往,而所以孤寂的劉棟到了糧庫主持事務之後,很快就和他成爲至交。這次揭發永昌官場的貪污腐敗之前,二人就經過一番商量,如果劉棟不頂事,那剩下的一個就要想方設法的把永昌這天給捅破了。

有了李承乾的口頭赦免的恩典,劉棟很痛快的就把二人約定的信物交給竇寬,瘸子庫管雖然沒有品級,但怎麼說也公門中人,說起話來自然要比竇寬找到的那些平頭百姓強吧!

倒不是百姓們話是假的,不足爲信,而是按照唐律以民告官者,不管有理沒理,有錯沒錯,都是要充軍流放的,把百姓們頂到前頭,那不是坑人家頂雷嘛!

整飭官場的吏治,一來是爲了朝廷,二來就是爲了百姓,回過頭來讓人家得不到好處,那這官場整不整飭也就沒必要了,本末倒置嘛!

有了瘸子庫管的證詞,爲了避免夜長夢多,再出現什麼紕漏,李承乾決定收網,以朝廷的名義召竇寬回京敘述地上吏治。同時仍授韓奎以永昌都督,主管永昌和金齒等部的一切要務,至此竇寬這位欽差專使的使命在面上也算是圓滿完工了。

雖然竇寬來永昌的時間不長,可怎麼說也是他們的上憲,這迎來送往還是比要的,所以他們又擺了一場盛大的歡送宴,竇寬也欣然與韓奎等人唱了最後一場賓主共歡的大戲。.......

送走了竇寬的當晚,在搖身一變又成爲了都督的韓奎在府衙大堂一邊摸着印信,一邊喃喃地說着:“這官當得有什麼好的,擠破了頭,最後收穫的也不過是黃白之物和身前身後的罵名罷了,唉,老夫這是何苦來哉呢,自己一家人又能吃用多少呢!”

別看韓奎的官兒不大,但在永昌這一畝三分地卻算得上一言九鼎的土皇帝,所以有些高處不勝寒的感慨也是人之常情。且不說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豪言壯語,單說他一個人揹負了整個永昌官場這麼多人的生計,想讓人人皆有所得確實不容易啊!

在官場上,要麼出身豪門顯貴,身靠大樹好乘涼,不管到那人人都要忌憚三分,辦差的時候親朋故交滿天下,到那做不好一任地方官。

再說說他們這些地方豪紳出身的官員,都是在武德年間趁着朝廷急需官員的時候,託關係,使銀子上來的,本身在官場就沒什麼根基,且處處受人掣肘,爲士大夫所不齒。

就是想爲百姓做實事,當一個青史留名的好官也是妄想,你要是頭兒出大了,人家說假清高,自己的官都不是正道來的,裝什麼正人君子啊!你要想挖門盜洞的找關係升遷,那就會有人告訴你什麼叫知足者常樂。

反正就是一句話,不管怎麼做與不做都是錯的,官場上這套是是非非,他們和寒門子弟永遠都是最容易讓人攻擊的標靶。

就在韓奎感慨萬千的時候,堂中突然傳出響起了聲音:“既然這官當得沒意思,那又何苦在這十丈紅塵中打滾呢,出家爲僧或者掛官歸隱,豈不是正好。如今造下了這麼大的孽,一家老小恐怕都要跟着遭殃,何苦來哉呢!”

“誰,是誰,出來,何人敢在都督府大堂造次,活的不耐煩了嗎?”

在韓奎的喝聲呵斥下,從不遠處的黑暗,身着便服的李承乾和竇寬氣定神閒的走了進來。對於欽差專使的去而復返,韓奎感到很奇怪,更爲讓他奇怪的是那番話,這明擺着是來和自己翻臉的,哼,什麼朝廷重臣,都是一樣的卑鄙小人。

“竇尚書,卻而復返是何用意,這位小友又是何人?下官的品級雖然不高,可您偷聽在下的說話是不是有些不道義,別忘了咱們之間可是有交易的。而且還帶着了這麼個人來,你就不怕受賄的事敗露嗎?”,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可他也不是吃閒飯的,要不然身上這身官府也穿不到今天。

韓奎心中一點都不慌,竇寬在永昌期間不僅收了自己送的女人和黃金,更是一同和他連名俱本請減三成賦稅。如今木已成舟,他不在乎竇寬是否反悔,大不了一拍兩散,大家手拉着手一起跳河去。

李承乾擡手打斷了要回話的竇寬,自顧坐下來說:“我是誰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讓你生,也能讓你死,亦或者說讓你生不如死,就看你韓都督想怎麼選了?”

李承乾的話說的很明白,打聽身分什麼的都多餘,明告訴你,老子就是有權,只要你願意認罪,且配合連根拔起整個永昌官場這一毒瘤,或許可以免去禍連全家的罪過。否則,呵呵,有多麼嚴重的後果你可以盡情的想像下。

聽到和竇寬並排坐着的青年說話如此的張狂,韓奎頗爲意外,能和竇寬這樣的重臣平起平坐、而且如此年輕,除了宗室子弟外不做他想。

李世民這位皇帝和其父以及再外前的皇帝大有不同,他特麼重視偏支宗室,像李孝恭、李道宗、李道彥這樣的宗室都得到重用,北衙那龐大的衙門,宗室將官佔了三成以上。

之所以如此的重用他們一來是人家有這個能力,二來是近支宗室忠誠度上要比異姓臣子更加靠。同時他的這種偏心也體現在監察制度上,每年派往各道的監察御史,其副手多數都是宗室,所以韓奎對於李承乾的出現纔不那麼驚訝,唯一奇怪的地方是他這麼晚才露面。........

第一百八十章 矯枉必學過正第八百五十七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九百三十一章 有認乾爹的!第三百零三章 殿下,你也整一個唄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五百零五章 不幸又幸的人生第二百八十四章 歇斯底里的李泰第五百四十七章 殿試第一百五十七章 老李綱的新工作第八百九十章 沒想得那麼簡單!第八百八十四章 長孫衝的發現!第六十七章 岷州之戰(1)第二百九十四章 結婚是改變命運的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真正正的活閻王第二百四十一章 龍有逆鱗,觸之必死第八十七章 初遊翠微宮第一百六十三章 截殺第八百四十四章 你懂我!第八章 華州之亂(2)第八百九十四章 你的舒服日子過多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掉井裡就撈出來嘛!第四百五十五章 道友請留步第七百六十四章 沒完沒了第三十九章 李恪的春天第一百九十九章 慕容順,你服不服?第四百零四章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要把那些毒婦都敢出去第三百五十三章 是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第六百九十六章 目標-陳家?第二百八十章 有個故事叫侍郎是狗第五百三十章 好久不見第二百九十三章 頹廢中的希望第九百一十三章 對不起,我無能!第七百九十八章 不對,全都不對!第四百九十八章 抽絲剝繭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棗交情第七百二十八章 陵園中的對話第九百一十九章 刑部大堂的鬧劇!(三)第七章 華州之亂(1)第七百四十章 晉陽風暴(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兒臣賭他們的腦袋第六百一十三章 做客王府第九百一十章 明德殿裡的小把戲!第八百六十三章 傷害不大,侮辱性極強!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八百五十章 疑惑從生!第二百九十五章 兩個死腦筋的老頭兒第五十六章 並省官吏(3)第三百九十二章 easy模式都贏不了的突利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四百零九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八百五十章 疑惑從生!第九百零九章 如此暴利!第八百五十九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程家雙“虎”第六百四十九章 咋的,又想跟老子要錢第五百九十章 越老越懂事第六百八十九章 誰便宜都想佔?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長安城的大搜捕第九百二十九章 其實你不必這樣!第二十三章 大唐版舌戰羣儒第九百六十二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百二十三章 好色,是一種遺傳第八百五十七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一)第七百零二章 路有凍死骨第五百二十八章 這是新年的第一場風化案第五百三十二章 相得益彰第三百六十四章 都是褲腰帶惹的禍第二百八十章 有個故事叫侍郎是狗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李綱後悔了第四百四十章 白衣報喪第六百三十九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八百七十八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三十二章 禿尾巴鵪鶉第七百四十一章 晉陽風暴之收利息第七百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第九百一十五章 來自高原的問候!第十一章 初遊終南山第九百六十六章 你放心上路!第二百零六章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第四百三十二章 瞅你那點出息第五百九十六章 遂安夫人第十九章 梟雄末路第二百六十三章 沒有同類的李承乾第三百九十一章 李績的小心思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你真是個壞慫啊第四百四十三章 禮部的官司第九百七十七章 讓他們撞樹去!第五百六十章 多餘嗎?不一定第七十六章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第一百零九章 岑文本的新目標第三百八十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六百三十章 哎呀,坐不住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戰前會議第七百八十六章 祖宗,救命!第七百六十六章 有錢,任性!第六百二十五章 從何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