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做太子也得學會站隊

自從李承乾在武德殿外以雷霆手段處置了周王李元方後,朝堂上的暗流瞬間被擊破,那些蠢蠢欲動的勢力見事不可爲,則又隱匿起來。僅僅用了五天,朝廷的局勢就如同平靜的湖面一般波瀾不驚了。

李承乾每天都要在弘文殿召集各部侍郎以上的大臣開一個碰頭會,雖然衆臣之間意見難免不一,爭議不斷,但也符合了君子合而不同的道理。

隨後又和房玄齡、杜如晦等宰相重臣在承慶殿議一議當日未決之事,力求今日事、今日畢。

下午則要去武德殿陪皇帝說說話,順便簡要的談一點朝務,最後再折返回承慶殿批閱奏摺,這就是李承乾坐朝理政一天要乾的事。......

疆土龐大而使君主煩憂,雖然不是第一次監國,但李承乾現在纔算是領教這繁瑣的國事是多有麻煩。有些事看起來雖小,可年深日久、肆意放縱的話,那也是會翻山的啊,所以在處理政務的時候不敢有一絲馬虎。

“孤昨日與孫老、御醫們碰了個頭,陛下的病情依然穩定,所以一月後的上元節要按照原有的規格準備。

房相,殿中省的本子已經遞上來,這事你多上心。今年要來的番邦使節要多過往年,此事關乎到我大唐的臉面,儘量不要出現大的紕漏。”,話畢,恆連上前接過李承乾手中的本子,交給了右下首笑眯眯的房玄齡。

“請殿下放心,此事老臣親自盯着,斷不會有所閃失。”,這樣的小事本來是不用一國之相親自盯着的,但老房願意去。

太子雖然霸道了一些,但從不傲下而欺上,禮敬功臣,且能如他父皇那般勤政,能替他分擔一二又能如何呢。

“我朝以農耕爲主,百姓們都指着地裡產出的那點東西餬口,民以食爲天嘛。是以朝廷應將春耕準備事宜大大提前,未雨綢繆嘛,總不能老是臨時抱佛腳。

岑侍郎,中書省即刻擬詔,着令各州、縣趁着時間充裕,早早的將農具、種子等物組織當地百姓置辦齊全,有什麼困難即使上報,缺口的部分朝廷負責給解決。不能因爲些許之物,耽誤一年的收成。”

李承乾用腳去想都知道下面的官吏辦事有多拖沓,人人都本着小心無大過的想法辦差,要是沒有朝廷的政令催着他們,不到火燒屁股的時候,這些人是想不起來。

說到這的時候,李承乾不由的想起了那位奇葩刺史竇寬,雖然知道有些妄想,但李承乾還是希望那些父母官都能像他那般勤政清明覆清明。

待岑文本領命之後,魏徵適時的站了出來,拱手言道:“殿下,最近幾天,朝中的大臣們都在議論,言殿下對魏、吳、週三王的處置過重。他們說從禮法和典制來說,臣子問疾於君上是沒有過錯的,可殿下卻以監國之威,或削爵圈禁,或戍衛宮門,這多少都是有些不合規矩的。

雖然人人都知道殿下之舉是爲了穩住晦暗不明的形勢,但難免有人彈劾殿下私德有虧,不孝不悌啊,臣這裡就有幾位大臣的本章。”

魏徵的話,李承乾這幾天多少都聽到一些,這些人無非是李泰和李恪一系的人,他藉着李承乾痛毆李元方爲藉口,散佈太子濫用監國之權迫害至親,讓那些整天抱着禮法如天的老夫子們義憤難平,不上書彈劾纔是奇怪的事呢。

還沒等魏徵的本章呈上去,外面侍候的李君羨跑了進來,言道大安宮管事劉義奉太上皇旨意請李承乾過去一趟。.....

“上皇讓你來宣孤前去,可是說了原由?”,李承乾這是明知故問,他敢肯定張婕妤又去哭訴過了。

不過,現在已經不是貞觀元年了,李淵真應該重新的掂量下自己的分量,看看他的影響力能不能庇護的了他那無法無天、居心叵測的兒子了。

再說他的用意和魏徵陳奏的是一回事,所幸就一起說了吧,自己可沒有那麼多時間爲了他們三個磨牙玩。

劉義是李淵身邊的老人了,見到這位監國太子竟然不領詔前去聽教,而是坐到上面問自己原因,心裡不由的替李淵有些悲哀,都說落架的鳳凰不如雞,可這落架的天子呢,連自己的孫子都指使不動了。

不過,爲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也只能躬身回話:“回殿下,上皇說了,如果殿下不去也是無妨的,那就下令放了周王殿下,並且恢復他的爵位。上皇還說了,探望病中的兄長是沒有罪的。”

呵呵呵.....輕笑了幾聲後,李承乾進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隨即言道:“上皇以退居大安宮,只管享受國朝供奉,頤養天年就是了。朝中的事務有孤和衆臣爲陛下分憂,不敢打擾上皇的清淨。

再說孤奉陛下旨意,奉旨坐朝理政,代行天子之權。李元方等人居心叵測示威於前,脅迫國母在後,削爵圈禁已經是法外容請了,所以這人肯定是放不了的。”

“按理說上皇召見,孤這做孫兒的肯定是要去的,可你也看到了,孤正在和衆臣商議國事朝務,孤身負家國重任,也只能是先公而後私了。

所以還煩請內侍回稟原由,等辦完的手中的事後,孤親自去大安宮請罪。”,話畢,對劉義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回去交差了。

此刻的承慶殿一片死寂,殿內的衆臣都一臉驚異的看着李承乾,他們都沒想到李承乾竟然如此硬氣的回絕了李淵的要求,這不更是坐實了他不孝不悌的罪名了。

當然,李承乾也不懂他們臉上的意思,能做出這樣的表情只能說明,他們還是對皇帝還是不夠了解。

有道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不管作爲太子還是兒子,李承乾的選擇只能是一個,那就是無條件的效忠皇帝,而不是朝秦暮楚的去聽李淵的教誨。

按照那老頭兒的脾氣秉性,只要李承乾進了大安宮,那明兒滿朝文武都會知道,太上皇是如何教導自己的,這要是讓病中的皇帝知道,他會怎麼想怎麼呢,這也是李承乾剛纔爲什麼笑的原因。

捧殺這一套,老李淵已經玩的爐火純青了,他會在乎李元方的生死嗎?建成死的時候,他老人家也沒有這麼積極吧。

“魏相,陛下的龍體正在恢復當中,用不了多久就會重現坐朝理政。孤的任務就是用盡一切辦法維持朝廷的穩定,不讓病中的父皇再爲國事傷神。”

“至於他們的這些本子,孤也不看了,全部駁回。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只要有利於父皇的,孤不惜一切代價。”

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東谷口第七百九十八章 不對,全都不對!第六十九章 岷州之戰(3)第六百四十八章 跟不上時代就只能被淘汰第三百三十七章 別跟老子來這套第一章 初臨貞觀第六百四十五章 忘恩負義的魏徵第三百八十七章 我死之後,那管洪水滔天?第五百六十三章 強心針第八百七十九章 雄兔腳撲朔!第二百四十一章 龍有逆鱗,觸之必死第九十四章 你算個什麼東西?第七百五十三章 夷男有個好兒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譙公之殤第三百一十二章 專業捉鬼三人組第一百零一章 大隋公主的末日第一百零四章 最後一戰(2)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第九百七十章 有這麼玩的嗎?第四百零六章 兄弟三人齊上陣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承乾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四百零八章 知錯能改的皇帝第四十章 岑文本的警告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第八百一十八章 東宮來了兩位“姑奶奶”!第九百五十六章 縱橫天山!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五百四十二章 朱門酒肉臭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只配給孤當一條狗第三百七十二章 曲江池的奇景第三百五十九章 文武並治,兩手都要硬第三百二十三章 新的疑雲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把朕放在眼裡嗎?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一百八十三章 老子就打你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睚眥必報的李承乾第一百六十章 你可要記住了!第六百四十三章 我們只是好久不見第二百四十九章 爺今兒賞你倆嘴巴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泰掃黃第一百九十九章 慕容順,你服不服?第七百零七章 老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第七百章 白髮人送黑髮人第一百五十章 瘋魔的竇奉節第一百二十七章 誰的賬也不買第三百零三章 殿下,你也整一個唄第四十章 岑文本的警告第八百九十八章 禍兮福所兮!(二)第九百八十三章 太子病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添磚加瓦第六百五十七章 龍虎山少掌教第九百一十五章 來自高原的問候!第四百一十六章 祿東贊 (1)第五百四十三章 “真香”定律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四百九十五章 添磚加瓦第二百四十九章 爺今兒賞你倆嘴巴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間王府的“家教”!第八百二十二章 越來越有意思了!第五百九十六章 遂安夫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小魚乖乖第六百八十七章 送上門的小媳婦第三百六十四章 都是褲腰帶惹的禍第五百一十五章 時不時就有驚人之舉的皇帝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宮版“知新錄” (二)第七百六十章 羈押二王第二百五十五章 殿下,這裡面的水深着呢第一百七十四章 陛下,你太過分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退守麥窪第六百七十章 我特麼是你親叔叔啊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沒有翻身的機會第六百九十六章 目標-陳家?第七百零七章 老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第三百八十一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李靖還是不放心啊第八百零四章 法師,文章不錯!第八百三十八章 這個真不行!第四百九十一章 地也不種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申州府的新年第二百零四章 大哥,請你抽打我的細嫩皮肉吧第二百六十一章 喋血鴻臚寺第九百一十二章 罪魁禍首是你們!第五百七十二章 還有商量嗎?第一百三十四章 他就是個壞種啊第八百六十二章 婚姻革命!第二百三十二章 歷史第一個房地產商第一百零五章 定襄大捷震長安第八百五十九章 東宮版“知新錄” (三)第九百三十七章 抓鬼?還是寫符?第四百零二章 《秘記》的來源第八百八十六章 大唐豪放姐!(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道友請留步第五百七十四章 知道你崔爺是混那的嗎?第四百四十二章 憶往昔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難處第五百一十六章 鄭觀音第四百零七章 禽獸不如啊第八百八十章 雌兔眼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