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征伐之策

“請陛下息雷霆之怒!”長孫無忌連忙行禮,衆臣也立刻躬身行禮,請李世民息怒。

李道宗又道:“陛下,還是請陛下先行息怒,聽一聽夏侯有何法可行!”

“夏侯提到遼東有這麼多耕地,莫不是欲以遼東之耕地,誘使百姓支持朝廷奪回遼東?”李靖到底是瞭解夏鴻升,已然猜出來了夏鴻升的意圖。

“不錯。”夏鴻升點了點頭,又對李世民說道:“陛下,土地,是百姓最爲渴求的東西,也是緩解土地兼併的最好辦法。此時,也是誘使百姓支持朝廷發動這一次戰爭的最好辦法。誰不希望多得到些土地呢?故而微臣的法子有三:其一,朝廷大可先行將這個數據公佈出去,令百姓知道,遼東有如此多的耕地,且其原本就是中國之有,卻被佔了去。其二,若能收復遼東,有願意遷戶遼東者,以其現有之地的十倍乃至於更多的倍數分田給他。其三,若要收復遼東,征伐高句麗,當以募兵取代府兵。使其志願入伍,則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徵兵給百姓帶來的影響。而募兵者,亦可以土地慕之。比方說戰爭之後,每個兵卒分地多少,其戶分地多少,戰死者其家人分地多少,等等,以激其入伍熱情。如此一來,百姓必大力支持朝廷發動這場戰爭,且全力助得朝廷打勝這場戰爭。”

夏鴻升說完,一屋子人都陷入了思考當中。

房玄齡笑了笑,說道:“呵呵,若是使用夏侯之法,亦可加上一條。百姓所得遼東之地,數年內免除稅賦,不是更能吸引人?”

夏鴻升一笑:“是極!是極!”

房玄齡又笑了笑,轉而對李世民行了一禮,說道:“假使遼東之耕地,真有夏侯所言之多,那臣以爲此策可行。此策之利有二,一可使百姓受利所驅,忘卻前隋征伐高句麗之災,支持朝廷發動征伐。百姓支持朝廷,那麼朝廷的征伐就成了順應民心,此曰人和。二可促成關中人口向遼東遷徙,開發遼東之地,並將遼東之地牢牢把握在大唐手中。”

“陛下,遼東之地,間諜已經暗中勘測了好幾年,這幾年陸陸續續報回來的種種情報,前日方纔總共覈算出來,因念及事關重大,須再仔細校對,故而還未報於陛下。”段瓚看了看夏鴻升,然後走出來說道:“微臣可證明夏侯所言非虛。遼東之地,真有那麼多!”

其實李世民已經相信夏鴻升的話,因爲夏鴻升所告訴他的,向來從沒有說錯過。

此刻聽段瓚也這麼說,心中更是篤信。

因而也更是氣惱。

“看看遼東都是什麼人在佔着?!”李世民沉聲說道:“靺鞨,契丹,室韋,奚族,高句麗……我漢家之沃土,盡成蠻夷之地!朕必奪回遼東,諸卿再議,此戰當如何來打!”

一幫武將頓時興奮,一個兩個摩拳擦掌起來。

“陛下,老臣以爲,此戰當水陸並用。高建武築長城以阻擋大唐陸上兵鋒,可先以水路攻之。聯新羅以滅百濟,之後在以百濟爲後,兵分兩路。一路自幷州而出,一路自百濟而去。先以我朝之重臣名將於幷州軍中,使高句麗以爲大唐之主力應從幷州一路攻伐,使其疏忽於百濟方向。爾後大唐水師從百濟登陸北上,直搗黃龍,兩相夾擊。高句麗勢必顧首不顧尾。而水師自百濟登陸之後,可留鐵甲船於原地遊弋,以防新羅有二心。”李靖想了一想,率先說道。

聽了李靖的話,一衆將軍們都頻頻頷首。

夏鴻升也是心裡高興——幸好征伐高句麗的時間提前了不少,李靖這個開掛般的人物還沒有那麼的老。

原本的歷史上,李世民因爲李靖太過年老,而沒有帶李靖出征。李老二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這顯然是個很大的失誤。李靖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全能型將領,國內國外、高原戰、平原戰、沙漠戰、攻城戰、守城戰、水戰……幾乎都有打過且打勝過的經驗,可謂是百戰百勝。對於攻打高句麗這樣的國家,顯然李靖能比其它將領更好的適應,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李世民到了貞觀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六四四年,纔開始征伐高句麗。當時李靖已經七十三歲,身體已經不行,走到半路不得不留下來。李世民自己,也已經四十六歲。他們二人是同一年去世的,都是貞觀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六四九年。

若是二人當中,但凡有一人能夠再身體好些,再多活幾年,那麼徹底滅掉高句麗便不會等到那麼晚。

可是現在,征伐高句麗的時間提前了整整十年!

而如今的大唐,同原本歷史上的大唐,又有諸多的不同。不拘是糧草,還是兵備,亦或是百姓的信心與支持,甚至於李世民和李靖的身體,比之原本歷史上的同一時間點,都已經有了太好的改觀。

大唐已經比原本歷史上的那個大唐更加的耀眼了。而高句麗,卻仍舊是那瑩瑩燭火的一點。

而殘燭,安能與日爭輝?

“衛國公之策,微臣附議!”李道宗聽完李靖的話,當即說道:“若征伐高句麗,此爲萬全之策。”

李靖在軍中之威望無人能及,這也是這幾年李靖深居簡出,甘願什麼都不管,留在軍校專心處理軍校事物,併爲軍校學子授課的最大緣由。李世民深知且忌憚這一點,故而這幾年裡面,不是特別重要的戰事,不會動用李靖出馬。這是李世民和李靖,君臣之間的暗中的默契。

因爲李靖懂的低調,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威望,來讓皇帝產生危機感,所以李世民對其亦善待有加。

況且,本身李靖提出來的方案,就是目前看來最好的方案了。

故而很快軍中的諸位將軍們便一一附議。

“半年。”最後,李世民一雙鷹目緩緩從殿中諸人身上掃過,然後低沉卻不容違背的說道:“朕給諸卿半年的時間,做好一應之準備。半年之後,大軍行,征伐起!”(未完待續。)】(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無廣告、無錯誤、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請關注微信公衆號wanbenheji(按住三秒複製)

第四十一章 打賭第二十九章 逸香居中顯廚藝第871章 納徵第258章 結怨第326章 長安城中流言亂第615章 神奇的涇陽書院第467章 萬國博覽會第736章 有眼力的老兵第259章 玻璃成品第1100章 故地重遊第1183章 請你吃罐頭第1009章 奇襲平壤第1085章 給皇帝寫歌第804章 膛線第173章 謝師儀式第351章 犒勞匠人第1132章 憶苦思甜第567章 初識火器 二第382章 煤場分號第832章 天雷炸城第十章 親手做道叫化雞第952章 偷食第223章 驚蛇方知藏身處第200章 刺客第1082章 多開幾場第446章 發行報紙,廣開言路第533章 也就十年第238章 戰爭之益第389章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第1122章 火車第1040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445章 賣報前夕第五十五章 囂張跋扈的突厥人第1206章 問題第562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第1192章 長樂女子學校第875章 幫你洗白第1077章 吐蕃之地的戰略意義第1090章 又是麻煩第632章 貪婪小人第495章 夏州刺史第1128章 教育體制改革第1058章 通通氣第808章 長安聞喜訊第1033章 故人歸第1106章 封公入侯之路第905章 誰養的馬好?第1079章 文藝晚會第368章 又死人了第1196章 戰事將至第779章 告狀第472章 旗鼓相當第665章 李孝恭的回信第1165章 高昌暗涌之始第730章 略顯荒誕的奇蹟第1086章 朕親自去唱第六十一章 馬掌問世第211章 天下士子之心第二十五章 徐叔叔的教導第1165章 高昌暗涌之始第340章 剿滅亂黨第882章 歸寧第559章 李泰大嘴巴第905章 誰養的馬好?第468章 渭河公園第1153章 行會相聚第1114章 全民偶像李世民第499章 趕路第551章 這不是法術第781章 又生疑慮第525章 雁過拔毛第930章 可以試行第1078章 打火機第334章 新的情報第816章 轉移登陸點第456章 朝廷和江湖第954章 被香味引來的吐谷渾斥候第896章 到底什麼意思?!第561章 送行第141章 義安王反第136章 年終獎第510章 豁出帝王顏面第233章 唐太宗吞蝗第802章 炮鋼第461章 王玄策與中亞暢想第288章 俠士者說第810章 尖端與常規第133章 長孫安業第889章 定向招聘第992章 國仇家恨第六十五章 馬蹄錚錚入宮牆第八十五章 初入弘文館第777章 漢王府來人第331章 溫情一刻第304章 報紙,輿論的引導第1092章 無心插柳第四章 雞毛與浩然之氣第265章 恰當的理由第250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452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