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如何處置?

時節纔是十一月,正值秋濃。

當正是淡淡遙山,悽悽落花,秋風蕭殺中,大概也只有殘景了,那鶯飛燕舞的日子,也在落日殘霞中飄飄而去——的時候。

不過,在帝國的國都長安之中,卻渾然不是此季蕭條之景,而好似是一番過年一般的熱鬧之象。

倭國投降的消息傳回長安,皇帝欣喜,百姓激動,纔有此番光景。

河間郡王和涇陽候二人死裡逃生,回去之後率領大唐水師,以十二艘水師戰船橫掃倭國,佔領大阪,進而又兵不血刃的佔據了倭國國都藤原京,倭國國主上書求降,而自始至終,大唐無損一兵一卒的事情,已經隨着朝臣之口,隨着報紙,隨着百姓們的口口相傳,傳遍了整個大唐域內。

倭國國主連同倭國朝廷的重臣,已經在大唐海軍陸戰隊的押解下,往長安而來。而喜報先到,皇帝大宴羣臣,開宵禁三日,百姓於是紛紛走上街頭,一同享受勝利的喜悅。

“之前,有李靖三千精騎大破定襄,而後,又有蘇定方二百人衝殺牙帳,俘虜萬人。現下,又有李孝恭和夏鴻升十二艘戰船滅倭國而竟不損一兵一卒!說來不怕諸位笑話,朕這幾日夜裡是高興的睡不着啊!”兩儀殿中,李世民對自己的心腹大臣們說道。這些人被他召集過來,一同商討下一步如何處置倭國之事。

“倭國對大唐不敬,此番爲大唐十二艘戰船所滅,正叫世人知曉,我大唐天威無人可犯,也可令周圍屬國有所警醒。”虞世南說道。

李世民笑着點了點頭,又道:“朕之所以高興若斯,並非只是因倭國戰敗投降而高興,更是爲大唐軍中之轉變而高興。想我大唐立國之中,經歷大小無數戰亂,每逢戰事,動輒萬、千之人徵調,戰場衝殺,縱馬疾馳,長兵相擊,短兵相接,即便獲勝,將士亦傷亡過半。而今,有夏鴻升在軍校以多種戰法之交融,在軍機坊做種種新式之兵器,我大唐將士作戰,會漸漸用不着那老一套的東西了。<>就像這回,滅國啊!竟然卻不損一兵一卒,倭人連同咱們大唐將士一個照面都沒有打,更別提列陣相對,就已經潰散。如今軍中不拘是所施之戰法,所用之器物,可謂日新月異。朕記得,夏鴻升的涇陽書院裡面,牆上掛有一副很是醒目顯眼的大字來,哦,還是虞少監的手筆,寫有‘苟日新,又日新,****新’之句,這軍中之新,纔是教朕之所高興,而這‘新’的都大有用處,大有好處,更是令朕喜不自勝!”

“陛下實乃開明之聖君!”諸遂良聽了李世民的話,說道:“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商湯刻於盤銘之言,若使一日有所信,當日日有所新,新之又新。《康誥》中也說,人當棄舊而圖新。《詩經》亦言:周雖舊國,然其天命維新。品德高尚之人無處不追求完善,正應了陛下之開明!”

這話從諸遂良口中說出來,聽着有些怪,因諸遂良向來有些因循守舊,相對保守。

但也聽得李世民心懷大慰,不禁大笑了幾聲。

笑過之後,方纔入了正題,又對諸人說道:“朕今日召集諸位前來,是想要問問看,諸位對之後如何處置倭國,有何看法。”

大唐處置周圍的戰敗之國,之前大多兩種辦法。一則,就是戰敗之國向大唐俯首稱臣,歲歲納貢,以人臣之禮事大唐,封皇帝爲君,己爲臣,其國主之位,須得大唐敕封。大唐多封其爲王,放歸俘虜,多加安撫,還叫他管原有之地,或建立羈縻州。此法乃懷柔之法,這種法子,向來被孔穎達、諸遂良及溫彥博等人所推崇。二則,由大唐將其與原有之國度分州置縣,遷民而入,其民混居,雖仍以其人爲官轄御其地,卻須依朝廷之政令而已。此乃佔地之法,多爲軍中將軍,及魏徵等人所推崇。

後來夏鴻升來了,就又多了一個辦法。以其俘虜爲戰犯,充作徭役,對其進行勞動改造。一邊勞動,一邊灌輸思想政治教育,時限一過,充作唐人散於各地,其國原有之地,則爲大唐新的州縣,遷入漢人,又由朝廷選派官員任用,使其民學大唐教化,逐步進行文化同化之策。<>這法子最爲軍中大佬們所喜,卻爲孔穎達等人所厭。因其太過心黑,而無聖人胸懷。就比方說之前的突厥頡利部,被滅之後分作數州之地。換做之前,要麼將俘虜返回去,再給不少賞賜進行安撫,叫頡利稱臣。要麼將其遠逐塞外,置羈縻州。而今,因爲有了夏鴻升的注意,於是那些突厥俘虜成了大唐的勞力,而突厥之地,也成了大唐治下的一個普通州縣而已,須由朝廷任命官員去管理。且不說別的長遠的了,光是那些戰犯俘虜代替百姓充作徭役,成爲勞力,就讓大唐得到了無數的好處。

所以,當下便有人說道:“陛下,臣以爲,之前處置突厥之法,好處甚多,仍可作爲處置倭國之法而行之。”

說話的人是魏徵,此話一出,便立刻得到了軍中幾個大將軍的附和。

“不妥,倭國不比突厥,當中有海阻隔,本就往來不便,若由朝廷一應管轄,那豈不是功夫全花在往來路上了!”有人支持,自然有人反對。

“的確。此番之戰,也與突厥有所不同。突厥是兵敗被俘,所以纔有那些俘虜供作勞力。而倭國是主動投降,我大唐豈能再將其國之民抓來徭役?”

“正因倭國與大唐之間來往不便,大唐才更應對其事務一應轄管。否則數年之後,倭國豈不又是倭國了?”魏徵起來反駁道。

聽幾人爭辯一番,李世民突然笑了笑,插話說道:“對了,朕已經決定,改倭國之地爲大唐東瀛道,作爲大唐的第一個殖民地,亦作爲大唐之國土。”

李世民的話令屋中的衆人都是一愣,雖然聽不明白李世民前面所說的那幾個沒聽過的詞話是何意思,可卻都聽明白了李世民那最後一句話中所蘊含的意義。(未完待續。)

第178章 肉湯裡的死人手第546章 小孔成像第1144章 千里傳信第330章 聯手第763章 祭鬼第869章 商法、稅法第555章 “水槍”噴汽油第752章 義仁商號第282章 扒房子第1096章 張榜求醫第1087章 晚會的準備工作第680章 鐵皮船的防禦力第277章 新型建築第921章 大唐水師歸來第463章 王玄策的“中亞夢”第808章 長安聞喜訊第962章 疑惑不解第1107章第489章 袁天罡登門道謝第958章 分兵兩路第497章 突厥使團的情報第352章 考試第850章 攻破占城第1164章 李老二送錢第761章 海賊據點所在第五十三章 獨家冠名權第650章 造船第744章 山頂的意外第1225章 夜襲第180章 招降使者第977章 李綱病危第1219章 形勢相易第875章 幫你洗白第十七章 路在何途第1096章 張榜求醫第523章 我跟你是一心的第832章 天雷炸城第726章 又一輪軍備競賽第1062章 一提和親就懟人第499章 趕路第679章 循環農業第709章 棉花好禦寒第916章 長街百桌宴第808章 長安聞喜訊第198章 收復朔方第269章 軍校的變化第700章 白疊子第927章 累暈了第814章 飛來的怪物第1163章 欽定教席第265章 恰當的理由第651章 伏火的東西第七十九章 徐慧要去弘文館?第349章 秋日私語第371章 語詐第523章 我跟你是一心的第907章 升官的條件第133章 長孫安業第1217章 蹊蹺第620章 取其糟粕,棄其精華第1019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五十三章 獨家冠名權第1220章 大食軍至第870章 關鍵詞第167章 這是明搶啊第六十八章 佳人相邀第1228章 歸家前第924章 年復一年第137章 跟蹤與反跟蹤第558章 道士做軍醫第440章 李義府的心眼兒第653章 試爆第473章 三粒小石子兒第931章 敢不效死力?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第605章 想辦法第426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742章 林邑國有沒有一百萬石糧食?第四十六章 出發洛陽城第741章 測試第九十八章 軍中應卯第548章 勸說墨者第1106章 封公入侯之路第746章 拷打第871章 納徵第862章 李淵召見第1159章 肉鬆第1209章 又要坑人了第1079章 文藝晚會第942章 出將入相的人物第331章 溫情一刻第749章 海軍陸戰隊,成立!第545章 固執的墨者第760章 抓了仨海賊第981章 彈劾第461章 王玄策與中亞暢想第932章 以利誘之第206章 軟禁之地第949章 猛士第948章 軍抵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