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挑撥高句麗

最近的報紙上,總是會出現關於遼東的文章。有些是據古論今,考究遼東本爲漢土的,有些是親身經歷,苦訴漢人在高句麗被虐待的,有些只是羅列了遼東的面積之大,耕地之多,土地之肥沃,物產之豐饒……

隨着遼東被越來越多的提起,人們對於遼東也越來越加了解。

“百姓反映如何?”李世民對夏鴻升問道,這已經是夏鴻升這段時間以來的第不知道多少次因爲遼東的事情而被李世民召見入宮了。

夏鴻升搖了搖頭:“還不夠,仍需進一步的引導,繼續加深民憤。”

“朝中亦有不少人仍舊在提醒朕,切不可犯與煬帝同樣之錯誤,征伐高麗,使天下再陷入動亂。”李世民對夏鴻升說道:“朕現在還缺乏足夠的理由。”

“遼東本爲漢土,舊中國之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而國土所在,寸土必爭。亦爲中國復子弟之仇。陛下的理由已經很足夠了,只是缺少一個能夠令人無從反駁的出兵藉口。”夏鴻升對李世民說道:“方纔的那些理由,是咱們大唐發動這一場戰爭的原因,但是卻不能成爲一個好的對外的,更加直接的出兵藉口。”

“不錯啊。”李世民點了點頭,嘆了口氣:“高句麗雖然陰奉陽違,然自大唐以來,其表面上卻將姿態放的極低。武德二年、四年,高句麗王高建武兩次派遣使臣向我大唐獻貢。武德五年,太上皇感念前隋因攻打高句麗,而死在高句麗的漢家兒郎,故去信約定高句麗人因故留在我大唐的,護送其歸返高句麗,唐人因故留在高句麗的,亦須使其歸唐。高建武搜尋留於高句麗漢人萬餘,以賓客之禮護其返歸大唐。武德七年,太上皇命刑部尚書沈叔安前往高句麗,冊封高建武爲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派道士帶天尊像以及道法前往,爲其講解道家經典。高建武親自帶領數千人每日自早及晚終日聽講。***曰左右言:名實之間,理須相副。高麗稱臣於隋,終拒煬帝,此亦何臣之有!朕敬於萬物,不欲驕貴,但據有土宇,務共安人,何必令其稱臣,以自尊大。即爲詔述朕此懷也。後來,多虧有侍中裴矩、中書侍郎溫彥博勸曰:遼東之地,周爲箕子之國,漢家玄菟郡耳!魏、晉已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且中國之於夷狄,猶太陽之對列星,理無降尊,俯同藩服。太上皇乃止。另外,武德九年,新羅、百濟上書唐高祖,說高建武封閉道路,使他們不能入朝覲見,而且多次侵擾他們。唐高祖詔令員外散騎侍郎朱子奢持節前往調解。那高建武倒是個懂的隱忍的,立即上表謝罪。去年蕩滅突厥,高建武又派使者前來慶賀,獻上封域圖。高句麗敵視大唐,朕心知肚明,但是高建武之作爲,卻又難以落下口實,叫朕抓住把柄。”

夏鴻升想了想,說道:“陛下可聽說過高句麗國的莫離支淵太祚?”(注:高句麗當時尚未戰敗,也未入唐,是以尚未避諱李淵,因此仍作淵姓,而非泉姓。此後唐人爲避李淵之諱,纔將其改爲泉太祚,其子淵蓋蘇文改作泉蓋蘇文。)

“此人?……”李世民看向了夏鴻升,問道。

“淵太祚乃是高句麗的莫離支,即相當於我朝執宰之位。高句麗朝堂分爲兩派,以南北而名。南方派支持高麗榮留王,即高建武,而北方,則便是以淵太祚爲代表的軍事力量。兩個派系在高句麗朝堂進行黨爭,常有互相攻訐。淵太祚一直謀劃着想要在自己身死之後,將莫離支的位置傳給他自己的長子,頗受高句麗朝臣反感,南派亦破滅其多次計劃。”夏鴻升對李世民解釋道:“陛下可從此處入手,挑撥高句麗朝堂中的兩派,使其內耗。”

“哦?”李世民眼中一亮。

“陛下,這淵太祚一家子可不是什麼善與之輩。”夏鴻升對李世民繼續說道:“此家族之人皆狠辣無情,心懷野心之徒,並尤擅軍事,又執掌高句麗軍政大權,故而對榮留王高建武威脅極大。但因其勢大,高建武亦無法徹底消滅其族,只得扶持朝中南派之勢,對抗淵氏家族。不過,淵太祚其人雖然兇狠毒辣,但是對高建武還算有些忠心,不會造反。不過,他那個長子淵蓋蘇文,卻就不會這樣了。一旦淵太祚身死,淵氏家族必遭打壓,而一旦遭受打壓,淵蓋蘇文此人必反。此人心狠手辣冷酷無情,更甚其父,若他一反,高建武不是他的對手,高句麗必定內亂。其實無論高建武和淵氏家族如何內鬥,誰強誰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之中必有一方,甚至於兩方掙錢着主動示好大唐,懇求大唐協助。到了那個時候,大唐就有了理由和藉口出兵,一路打過去,誰也說不得什麼。”

“好!”李世民一拍桌子,問道:“夏卿覺得這淵氏家族一定會反?”

“淵太祚領導下的淵氏家族不會,但淵蓋蘇文領導下的淵氏家族一定會反!就是個時間問題。”夏鴻升點了點頭,笑着對李世民說道:“那咱們爲何不幫他將這個時間……提前一些?”

李世民眼睛一眯,神色一凝,頓了頓,復又笑道:“夏卿的意思是,讓這個淵蓋蘇文,早些接管淵氏家族。”

夏鴻升笑了笑,不置可否,只是又說道:“陛下,高句麗內亂需要時間,大唐百姓的民意也需要時間去醞釀。畢竟,之前煬帝三徵高麗,給百姓造成的傷害太大了。百姓還未能從那陰影中走出來,對於再度征伐高麗,會心生懼意,也會對陛下心生懷疑。所以,陛下得再等等,等淵蓋蘇文接管家族,野心膨脹,也得等百姓自願請纓,主動請求陛下去攻打高句麗。”

“百姓主動請纓,請朕去打高句麗?!”李世民一愣:“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夏卿沒聽過這個吧。”

“當初,百姓們不也是紛紛請求朝廷能夠出兵攻打突厥麼?”夏鴻升笑了笑,對李世民說道:“陛下,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那是因爲出兵的是隋朝,兵備不行,糧草不濟,煬帝瞎指揮,亂下令,貽誤軍機戰機。那個時候,從軍去遼東,那是去送死啊!現在,不一樣了。”(未完待續。)

第250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806章 鐵範鑄炮第612章 大唐未來的糧倉第315章 請旨尋找第1180章 中藥顆粒沖劑之法第270章 留住孫神醫的辦法第739章 琉球軍港第137章 跟蹤與反跟蹤第1201章 反擊開始第369章 憤怒讓人失去理智第729章 等着吃皇糧吧第523章 我跟你是一心的第1006章 年輕俊傑……第637章 彩禮第十三章 不專業的跟蹤第463章 王玄策的“中亞夢”第七十三章 躋身大唐公務員行列第九十二章 朝聞道,夕死可矣!第208章 留下的線索第702章 好你個膽大包天的夏鴻升第1176章 努力吧少年第488章 曲水流觴第1182章 罐頭第416章 軍歌嘹亮第692章 講解原理第666章 華夏國土,縱是一寸,亦不可丟!第730章 略顯荒誕的奇蹟第449章 遇見熟人第773章 太陰險第612章 大唐未來的糧倉第720章 順藤摸瓜第519章 找幫手第1112章 精彩紛呈第950章 比試第313章 希臘火第243章 眼熟的身影第235章 來自突厥的消息第838章 用倭人來打倭人!第526章 大唐要賣東西了第四十二章 見證奇蹟的時刻第224章 找到夏鴻升第137章 跟蹤與反跟蹤第469章 文武大會第950章 比試第957章 乘勝追擊第586章 認命第1050章 互砍第125章 三十壯士上征程第944章 妻……妾?第959章 離間第1224章 乾淨的水第954章 被香味引來的吐谷渾斥候第235章 來自突厥的消息第457章 大唐版“龍組”第634章第八十一章 啓程赴長安第401章 山中野狼第1100章 故地重遊第271章 千金方第八十三章 初入朝堂第290章 從前有個人……第1188章 登門尋事第1114章 全民偶像李世民第464章 純屬杜撰第801章 跳眼法第614章 學爲人師,行爲世範第208章 留下的線索第718章 遣唐使造訪第668章 挑撥高句麗第535章 虛與委蛇第279章 接走月仙第1030章 大功告成第十八章 以貌取豬是不行滴第616章 奇人王子可第七章 遭遇挑釁第917章 吐蕃人?第691章 大唐飛天第一人袁天罡第349章 秋日私語第1027章 李世民的問題第293章 準備工作要做好第135章 不可不防第1046章 說服李世民第201章 被綁第408章 繞不過的長生第1024章 會師平壤第101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1177章 再起波瀾第596章 謫仙人第585章 老司機第690章 試飛第250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33章 唐太宗吞蝗第八十八章 野外燒烤第848章 李承乾的第一役 中第595章 將進酒第299章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第905章 誰養的馬好?第702章 好你個膽大包天的夏鴻升第853章 面聖第709章 棉花好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