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入新羅境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倭國的僧人相比大唐的僧人,似乎有些不同。

大唐的僧人致力於普度世人,感化世人,並宣揚行善積德,種善因得善果,用因果循環世世輪迴的理論號召世人虔心向善,而倭國的僧人更入世,更融於普通的百姓,他們似乎並不以宣揚佛教爲主,而是借佛教之名學習各種典籍文化,倭國的僧人看起來更像是學者,他們努力地學習着一切跟文明有關的東西,並不止於佛經。

當然,這也有很多客觀原因,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倭國孤懸海島,難與世外相通,所以天竺的佛教到了倭國便很難傳過去了,倭國的僧人雖然也念經誦佛,但是他們的佛經很缺乏,很多佛教的理念恐怕連他們僧人自己都不甚了了,這也造成了僧人們不得不入世,因爲……無經可唸了呀。

因爲入世頗深,所以道昭這些僧人看起來並不太像僧人,他們似乎對外界的一切都很好奇,什麼都要問一下究竟,任何事都要求個前因後果,他們的態度更像一個飢渴的學者在拼命汲取知識的養分,不管什麼樣的知識,他們都需要。

所以李績當着他們的面聊起行軍打仗,破城殺人等等話題時,道昭並沒有表現出僧人應該有的悲憫和厭惡之色,他反而對唐軍的戰略戰術更感興趣,於是一路上便纏着李績問個不停。

最初被拍馬屁的受用勁兒漸漸過去,李績終於發覺眼前這個倭國僧人真的……神煩。

問了一大堆問題,李績頭都痛了,偏偏還不得不堆起笑臉,努力維持大唐上國的泱泱氣度與禮數,最後儘管還是有問有答,但李績的回答明顯開始心不在焉了。

直到有將士忽然指着正前方的一片營地驚喜大喝“咱們到新羅了!”

全軍頓時歡聲如雷,李績也鬆了口氣,找了個我家正燉着湯的蹩腳藉口甩脫了道昭,匆匆往前策馬而去。

…………

新羅國的邊境上駐紮重兵。這裡是高句麗與新羅兩國的邊境,兩國向來不合,時有徵伐進犯,所以雙方都很防備,只是這一次因爲李世民的東征,泉蓋蘇文調集舉國之兵與唐軍相抗,新羅邊境上的守軍也被調去了不少。

戰爭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泉蓋蘇文調集優勢兵力追擊李世民時,因爲後方的兵力空虛,倒教新羅佔了個便宜。

早在李績攻下平壤之前便給新羅女王金德曼送了信,金德曼女王不愧是大唐的鐵桿盟友,見信後二話不說便答應了,於是當日調集國中兵馬,朝北方邊境發起突襲,一夜之間便將高句麗守軍打得抱頭鼠竄,新羅的國境線再次向北方延伸了百里,然後新羅軍隊便在新的國境線內紮下了大營,等候李績所部的大駕光臨。

大營內的瞭望臺上,新羅將士遠遠見到唐軍的龍旗,確認是唐軍無誤後,興奮地大叫起來,然後整個大營都轟動了,很快從大營內飛馳而出一小隊騎兵,騎兵未執兵器,空着手策馬跑到李績面前,行禮過後用流利的關中話詢問了李績的來路,然後馬上有人撥轉馬頭回營,沒過多久,一乘黃色的奢華車輦從營內行出,左右伴隨着百人左右的儀仗,緩緩向李績所部行來。

李績和李素迅速對視一眼,情知這乘車輦內坐着的便是著名的新羅女王金德曼了。

面對高句麗國主高藏時,舅甥二人毫無敬意,不僅將高藏晾了半天,李素還揍了他一頓,可是此刻,李績和李素交換了眼神之後,二人同時下馬,往前走了幾步,待到女王的車輦在他們面前停下時,李績和李素上前躬身行禮。

“大唐英國公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績,大唐涇陽縣公李素,拜見新羅女王殿下。”

車輦的珠簾掀開,露出了金德曼的真容,李績和李素卻不敢擡頭看她。

按大唐禮制,女王是王爵,而且是李世民親自冊封的王爵,而李績和李素都是公爵,論爵位比女王低一級,按禮制,李績和李素是必須要向女王行禮的。

其實高句麗的高藏也一樣是王爵,如果高句麗不是那麼皮,與大唐的關係比較融洽的話,李績和李素也不敢拿他不當回事。

二人行禮一直躬着身,不曾擡頭,直到聽見一道略顯蒼老的聲音傳來。

“二位上國公卿萬莫多禮,倒教本王無地自容了,快快免禮。”

李績和李素這才直起身。

李素現在纔敢打量這位新羅女王。

誠如他之前的猜測,新羅女王的年紀確實不小了,雖然精心化了一點妝,看似是個四五十歲的婦人,可李素還是從她眼角額頭的皺紋和那雙飽經滄桑的眼睛裡看得出,這位女王殿下至少六十歲以上了。

女王的穿着很隆重,看得出爲了接待兩位唐國將軍,她刻意隆重地打扮穿戴了一番,當然,沒有印象中穿着皮衣皮褲揮舞小皮鞭的形象。女王穿着一身華貴的黃色錦綢絲袍,頭戴六珠玉冕,寬大的袍服將她瘦弱的身軀完全隱藏起來,看起來威儀十足,可分明卻有殘念蒼老之相,顯然治理這個常年憂患不斷的國家,已耗盡了她的心神精血。

鳳目含威從李績和李素二人臉上掃過,女王的臉上浮起幾許笑意。

“東征戰事本王已聽說了,不得不說,二位好本事,本王佩服得很。”

李績連連謙謝。

女王笑道:“既然貴軍已到了新羅境內,便請放寬心,將士們一路跋涉辛苦,且進大營歇息,本王已遣斥候打探過了,泉蓋蘇文並未派追兵,二位上國公卿可安心在大營休養幾日,本王再將衆將士親自送去金城港,貴國張亮大將軍的水師戰船恐怕也得再過幾日才能到港。”

深深朝李績看了一眼,女王笑道:“英國公李大將軍,敢率區區兩萬輕騎破高句麗都城,如此膽氣,如此氣魄,如此風采,教天下人欽佩震撼,上國王師無敵之名,李大將軍不負也。”

一旁李素眨眨眼,這位女王殿下似乎……對舅父很欣賞呀,而且注視他的目光很深沉,難道女王……

想到兩位六七十歲的老人眉目傳情互送秋波的樣子,李素不由頭皮一麻,打了個冷戰。

噫,畫面太美……

李績倒是沒想那麼污,聞言抱拳解釋道:“女王殿下謬讚了,破高句麗都城的主意其實……”

李素搶在李績之前把話截斷:“……其實是李大將軍靈光一現,腦袋一拍想出來的,我等全軍將士亦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績扭頭愕然望着他:“…………”

李素卻很真誠地朝他拱了拱手,表示了一下欽佩之意,然後眨眨眼。

女王笑了,注視李績的目光愈發欣賞。

隨後女王上了車輦在前引路,李績和李素騎在馬上與衆將士緊隨其後,衆人一同進了新羅大營。

李績撥馬靠近李素,輕聲道:“破都城的主意是你出的,剛纔爲何讓給老夫?”

李素低聲笑道:“外甥只是想把舅父大人襯托得更英武更雄壯一些,說不定舅父大人會有一場異國豔遇呢,實在是可喜可賀……”

李績氣得馬鞭一揚便想抽他,李素急忙撥馬跑遠。

新羅國早爲兩萬唐軍將士安排好了營帳,經過兩天的策馬疾馳,唐軍將士和戰馬都累得不行,將戰馬照料好了以後,將士們連飯都未吃,鑽進營帳便睡了。

李績和李素也累壞了,幸好新羅女王是個很細心的人,看出衆人神情疲憊,沒有缺心眼安排什麼酒宴,而是讓二人沐浴後先休息。

李績二人也不客氣,道謝過後便各自鑽進營帳睡了個踏實覺。

這一覺竟睡到第二天的下午,整整睡了十個時辰,李素醒來時日頭已偏西,伸了個長長的懶腰,李素睡眼惺忪,滿足地舒了口氣。

感覺享福的日子又快回來了……

回到長安後哪裡都不去,什麼差事也不幹,就躺在院子裡發呆,活活懶死。

營帳外,聽到李素滿足的嘆息聲,方老五的聲音傳來。

“公爺,新羅女王殿下剛纔派人傳話,若公爺醒來,請往王帳一行,女王殿下設酒宴款待大將軍和公爺。”

李素起身穿衣,打着呵欠神清氣爽地走出營帳。

方老五迎了上來,給李素的肩上披了件狐裘。

李素瞥了他一眼,笑道:“進了新羅大營後,你和弟兄們沒有嘴賤吧?嘲諷新羅國君是女人什麼的。”

方老五急忙搖頭:“今日看女王殿下的威風,小人等心生敬畏,不敢有絲毫失禮之處,走路都是夾着腚的,惹不起惹不起……”

李素點頭笑道:“不錯,有此覺悟,五叔你一定會長命百歲的,記住管好你的嘴,一定不要亂說話……”

方老五古怪地擡頭看了他一眼,然後笑而不語。

李素不高興了:“你剛纔這記眼神啥意思?”

方老五小心翼翼地道:“呃,公爺,小人覺得……您纔是真正該管好嘴的人呀,您經常一開口便氣死人……”

李素哈哈大笑,使勁一推他的肩:“開什麼玩笑,你說的是鄭小樓吧,我向來謹言慎行的。”

…………

領着十幾名部曲,李素朝大營王帳走去。一路走得很謹慎。

這裡不是自家的大營,兩萬唐軍將士現在的身份是客人,所以李素很小心,生怕動作稍微激烈一點便會引來漫天箭雨,將自己活活釘死在這片異國的土地上。

一路上遇到不少巡弋的新羅將士,他們大多沒有穿鎧甲,只着布衣,手執木盾和長矛,遇到好幾撥將士後,李素慢慢得出了結論。

看來新羅很缺生鐵,看他們的兵器和穿着,很少有那種全身鎧甲,手執鐵盾長刀的打扮,他們的兵器大多是木製,而且新羅人的個頭普遍不高,李素暗暗估計了一下,若新羅軍隊的樣子都是這般,那麼若與唐軍衝突起來,自己麾下的兩萬唐軍大約兩輪來回衝鋒便可將新羅人打得潰不成軍。

雖然女王殿下很客氣,但李素還是忍不住朝最壞的可能去想,自己和兩萬將士都在別人家的大營裡,兩國再怎麼友好,畢竟還是兩個不同的國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都是有道理的。

很簡單的一個假設,若是等會兒在酒宴上,新羅女王朝李績暗送秋波,而李績巋然不動,打死也不從,或者直接來一句“你又老又醜,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什麼的,兩國的友好關係很有可能在今晚徹底翻船,然後發生流血衝突……

…………

王帳位於大營的正中,新羅國的軍隊在很多地方都效仿中原王朝,比如紮營的地點,以及營盤的佈置等等,新羅的大營也和大唐的營盤一樣,在開闊地帶呈梅花狀散開,衆多營帳將王帳如衆星拱月般拱衛在正中間。

興許事前有過招呼,李素一路通行無阻,路上遇到的新羅將士紛紛朝他行禮,神情很恭敬,有種蠻夷小國對上國的仰慕和崇敬。

到了王帳外,方老五等人很識趣地在帳外列隊等候,李素獨自一人進帳。

帳內鋪設很奢華,地上鋪着地毯,正中燒着一盆木炭,裡面暖融融的,幾名美貌侍女跪在地上,見李素進帳,侍女們紛紛恭敬行禮。

新羅女王坐在主位,李績卻早早來了,坐在賓位正與她頻頻敬酒,二人酒興正酣,氣氛很融洽。

李素眼睛眨了眨,有點猶豫此時要不要轉頭就走,生平第一次覺得自己像個電燈泡,而且瓦數不小。

可是李素剛睡醒,已經很餓了……

於是李素決定留下來,兩位老人家加起來都一百多歲了,想必不會在他這個青澀稚嫩的少年郎面前幹出什麼傷風敗俗的事吧。

朝新羅女王行了禮,李素安靜地坐在另一邊,侍女捧着酒壺,給他斟酒。

新羅的菜餚有點怪,只看模樣就覺得沒有食慾,一份黑乎乎不知道什麼材質的東西,兩個看起來像肉又像木頭的黑乎乎的東西,還有一份同樣……黑乎乎的東西。

李素舉箸遲疑半晌,終於決定冒險試一試,挾起一塊不明物體塞入嘴裡,咀嚼了幾下,然後神色怪異地抿起了嘴,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然後囫圇着吞了進去。

酸酸脆脆的口感,但味道很怪,難道是……泡菜?

畢竟新羅纔是後世正宗原味的棒子國,此國的國寶就是泡菜思密達……

嚐了一口後,李素再也不願動箸了,餓死也要有骨氣,不能委屈自己。

端杯遙敬女王,女王淺啜了一口,含笑看着他。

“剛纔聽李大將軍說了,原來破高句麗都城出於李縣公的謀劃,本王倒是看走了眼,錯失少年英雄。”

李素咧嘴笑了笑,朝李績投去一個“你很不爭氣”的眼神。

“女王殿下客氣了,我只是靈光一閃,腦袋一拍……”

李績忽然咳嗽起來,李素笑了兩聲,住嘴不語。

女王看着李素,道:“兩萬兵馬奇襲敵都,這等氣魄膽量教天下人欽佩敬畏,大唐上國英傑輩出,一代還比一代強,本王欣見上國人才濟濟,盛世可期矣。來,我等三人齊飲,爲大唐盛世賀,爲天可汗陛下聖武賀!”

李績二人急忙端杯,面朝北方恭敬飲了一杯。

擱下酒盞,女王笑道:“從新羅國的立場來說,本王也要感謝二位奇襲高句麗都城之舉,這一戰打亂了泉蓋蘇文的佈局,二位派兵在都城內誅盡朝臣,令高句麗國朝堂一空,而致國事不暢,軍心不穩,二位給高句麗造成的打擊,高句麗少說三年都緩不過氣來,我新羅國自然也得到了一個天賜的良機,說來本王更應感謝二位……”

說完女王端杯又朝二人敬了一杯酒。

李績和李素卻一愣,二人飛快交換了一下眼神。

別的話都是廢話,可她剛剛說新羅國的“天賜良機”,這話可不尋常了。

三人共飲了一杯後,李績擱下酒盞,試探問道:“女王殿下剛纔說‘天賜良機’,不知……”

女王笑道:“二位是上國公卿,新羅國向來奉大唐爲宗主,所以本王也不瞞二位,如今高句麗國中大亂,本王麾下十萬將士可北進矣。”

李績疑惑道:“我等不過只是破了都城,泉蓋蘇文若回到平壤,花費些時日必能安撫臣民,殿下何言‘大亂’?”

女王笑得愈發燦爛了:“二位與衆將士日夜兼程趕路,恐怕還不知道高句麗國內已生鉅變了吧?”

李績和李素聞言一呆,李素眼中光芒一閃,忽然道:“國主高藏起事成功了?”

女王看了他一眼,目光滿是讚許:“看來此事李縣公也參與其中了,少年英雄,果真不凡,嘆我新羅爲何沒有如李縣公這般的人才……”

搖搖頭,女王接着道:“不錯,高藏起事成功了,高句麗王宮的宮門前,高藏埋伏下的棋子一刀斬下了泉蓋蘇文的首級,羣龍無首之下,城內城外十五萬大軍紛紛向高藏宣誓效忠,如今高藏已接管了高句麗的軍政大權,正在清洗泉蓋蘇文的逆黨餘孽。”

李素睜大了眼睛,神情震撼地喃喃道:“原來真讓他成事了,我還以爲那兩千五百兩黃金多半要打水漂呢,這下我發了,不用當官了,抱着這些黃金能過一輩子了……”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八百八十一章 航海回訊第五百零七章 魔王訓子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第五百四十五章 各自亮劍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八百一十九章 天家父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風雅妙物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選秀納妃求首訂!!求月票!!第三百七十七章 孤城不孤第九百一十一章 軍心可用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七百一十八章 罷官除爵第一百九十章 暗巷廝殺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七百三十二章 以直報怨第二百一十七章 因果報應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戰餘生第七百四十三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公主盡孝第三百三十四章 死氣沉沉第三百八十七章 星夜兼程第四百二十九章 殺身成仁 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隱見妖風第三百八十九章 恩將仇報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軍入城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七百九十五章 公主夜宴 中下第三百六十章 國戰私仇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半提審第五百七十二章 徙配瓊南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四百零九章 大敵將至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親利弊第十六章 李素辭官第六十三章 無意獻策第五百九十章 最壞打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二百六十章 子夜大亂 中第四百零四章 恩怨釋懷第七百七十七章 積年恩怨第三十一章 程府夜宴第七百二十五章 舅甥相見上架感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雞血魔王第二百三十八章 選秀納妃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八十七章 絕色男姿第八百三十二章 安得雙全第七百九十五章 公主夜宴 中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三十章 志向高遠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氏獻計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坤顛倒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三百九十一章 活擒敵將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宮生變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功大過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一百八十六章 東市事發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三百三十六章 西州方略第二百六十六章 風雨過後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六百一十四章 圖窮匕見 下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九百零七章 退兵部署 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四百章 終見曙光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州來客第九百零三章 壓陣挽瀾第八百八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七百一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零二章 掖庭秘辛第五章 談談理想第六百六十九章 李家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