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

十萬將士出征,長安城外旌旗招展,城外鄉道上,大軍一字長蛇排開,浩浩蕩蕩一望無際,前鋒府兵已將至蒲州,後軍仍在長安城外未發,前後相隔數十里地。

這是大唐立國以來出兵最多的一次征戰,而且是皇帝陛下御駕親征,朝中諸多名將傾巢而出,足可見李世民對東征一戰如何重視。

大軍軍紀嚴明,雖然一路煙塵,沿途卻絕無驚擾百姓之舉,可謂秋毫無犯。從長安開拔開始,大軍一路靜默行軍,路過州府時,不時有新的軍隊加入進來。東征出兵所調動的兵力並非僅只長安屯營十萬兵馬,同時還有各地州府臨時調撥的府兵,以及突厥,羌,鮮卑等異族蕃兵,合計大軍共三十萬。

李素的準備很充分,出行前許明珠便將東陽送的鎧甲親手披掛在他身上,家中方老五鄭小樓等部曲亦全副武裝跟隨護侍。

此次出征,李素隨聖駕而行,作爲散騎常侍,他的職責……

說實話,李素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李世民給他封的官根本就是個閒散官職,並無實權,但卻必須隨時跟在李世民身邊,而且距離必須很近。假設李世民騎在馬上忽然覺得無聊,隨口叫一聲“李子正”,那麼,三個呼吸的時間內,李素必須馬上出現在李世民的視線中。

這個官職讓李素感到很鬱悶,他總覺得自己彷彿成了李世民身邊的一隻寵物,隨時隨地準備滿地打滾賣萌逗他笑。

於是出了長安城後,李素有意識地消極怠工起來,行軍路上與李世民保持不近的距離,反正李世民若覺得旅途無聊想跟他聊聊天,大抵要讓身邊的宦官花半個時辰以上才能在數十萬兵馬中找到他,如果那個時候李世民還有聊天的興致,李素也不介意陪他聊聊。

五日後,大軍行至蒲州,短暫駐紮一日,然後繼續前行。

經過最初激昂興奮的開拔誓師之後,將士們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漫長的行軍變得枯燥乏味,苦的不僅僅是風餐露宿,還有旅途上難以忍受的寂寞。

李素騎在馬上,腦袋耷拉着,有一下沒一下地打着瞌睡。前面幾日還有心情跟方老五等部曲們聊天說笑,後來話題說完,李素漸覺無聊,連鄭小樓這種悶罐子都被李素無數次沒話找話尬聊搭訕,當李素窮極無聊問到“你媽貴姓”這個話題時,泰山崩於前亦面不改色的鄭小樓終於也受不了了,撥轉馬頭離李素遠遠的,懶得搭理他。

那麼,接下來除了騎在馬上打瞌睡,李素還能做什麼?

腦袋一點一點的,李素昏昏沉沉假寐了一陣,身後忽然傳來馬蹄聲,然後李素的肩膀被人輕輕拍了拍,李素被人從睡夢中叫醒,頓時有些惱火,睜眼扭頭一看,魏王李泰那張蠢肥蠢肥的大胖臉映入眼簾。

“臣見過魏王殿下。”李素禮數周到地行禮。

李泰哈哈一笑,道:“既然你我同在軍中,便不須講究身份了,你我皆是袍澤,子正賢弟無須多禮。”

見李泰態度和煦,笑容滿面,李素不由奇怪。

按理說,他與李泰如今是仇敵關係,見了面雖不至於拿刀互砍那麼沒禮貌,至少互相朝臉上吐口水亦是應有之義,然而李泰的態度卻如此客氣友善,令李素不由感動萬分……

這死胖子要搞事?

打起十二分精神,李素腦中警鈴大作,臉上卻露出陽光般友善的微笑。

“魏王殿下不辭辛勞隨軍出征,臣佩服。”

說着李素情不自禁地瞥了瞥李泰騎的馬。

什麼品種的馬啊?居然能載得動這個三百多斤的保齡球……大胖子,回頭自己也要弄一匹去。

以李素的猜測,李泰這個體重的胖子,一匹馬應該載不動他,最好的辦法是兩匹馬之間固定一塊木板,李泰盤腿坐在上面,寶相莊嚴神情肅穆,如同祭祖時給先人上供的牲畜祭品般一路擡到遼東……

似乎看出李素的不解,李泰哂然一笑,摸了摸自己坐騎的鬃毛,笑道:“此馬乃父皇所賜,產自西域大宛,是大宛有名的汗血寶馬,耐力極長。”

李素恍然,接着心中一沉。

賜馬看似是小事,但能說明很多問題,由此看來,李世民心中的太子人選並未完全確定是李治,或許李治如今已佔了很大的贏面,但,並非十拿九穩,李泰看似失了聖眷,可畢竟是李世民的嫡子,李世民不可能不寵愛他,尤其是李泰這些年謹言慎行,唯獨只在馮渡被刺一案中犯了一次錯,作爲疼愛了他一二十年的父親,原諒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果李泰運氣好,在這次東征高句麗一戰中碰巧立了功,回到長安後,李治是不是能當上太子還真不好說了,未來充滿了太多不確定了。

三言兩語間,李素的腦中已閃過無數念頭。

李泰盯着他,微笑道:“此次隨父皇出征,聽說父皇親自點名子正賢弟隨軍,可見子正賢弟在父皇心中的分量之重,旁人未可比焉,來日沙場征戰時,還望子正賢弟不吝才思,爲父皇出謀劃策,鼎定遼東,剿平高麗賊子。”

李素點頭:“遵魏王殿下之令,臣定當盡力而爲。”

或許場面話說得無聊了,李泰左右環視一圈,撥動馬頭湊近李素,輕聲道:“子正賢弟,失鹿未死,泰仍有一逐之力,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久聞子正賢弟智冠天下,泰不自量力,倒想稱量一番。”

李素笑了,他也很討厭說場面話,不得不說,儘管眼前這個胖子是自己的敵人,他卻仍覺得這個胖子很可愛。

“臣也想稱量一下魏王殿下的儘量,殿下可莫讓臣失望噢……”

李泰臉上的笑容將眼睛擠成了兩條狹小的肉線,笑得比李素更燦爛。

“如此甚好,子正賢弟,這一次,泰不會留手了……”

李素嗤笑:“說得好像你以前留過手似的……”

李泰:“…………”

漫長的行軍不知不覺一個月,大軍行至太原,李世民下令大軍駐紮休整三日,然後領着隨軍的文臣武將們進了太原行宮。

太原是李家龍興之地,行宮內供奉着李家列祖列宗,李世民領羣臣拜祭祖先,並祈福此戰功成,隨後並非住在行宮內,而是住在了中軍帥帳中,當然,作爲皇帝兼主帥,該有的場面必不可少,比如偶爾鑽進將士們的營房,與將士們同吃同喝,順便閒話家常,力圖樹立一個愛兵如子同甘共苦的主帥形象,意料之中的是,將士們果然被感動得一塌糊塗,令冷眼旁觀的李素情不自禁感嘆這根本是一個不需要演技的時代……

三日後,大軍繼續啓程,向北而去。

李素躲來躲去,躲了一個多月,終於令李世民不爽了。於是派人將李素從遙遠的後軍中拎進了帥帳。

“躲啥?怕朕吃了你嗎?”帥帳內,李世民不滿地瞪着他。

“臣碧血丹心,默默爲陛下督運後軍糧草……”李素弱弱地解釋。

“屁話!糧草自有督運官操心,與你何干?你就是躲着朕,伴君如伴虎,你以爲朕是昏君,動輒殺臣子不成?”李世民一語道破李素的小心思。

“不敢不敢,臣絕未如此想過,陛下是千古以來最聖明的帝王……”

李世民盤腿坐了下來,哼了一聲,道:“少糊弄朕,你既已隨朕出征,理當恪守職司,隨侍朕的左右,爲朕分憂,用不着你跑到後面盯什麼糧草,那不是你該操心的事,知道嗎?”

李素連連點頭:“臣自小家境貧寒,實在是餓怕了,所以對糧草分外上心,實在是情不自禁……”

李世民敲了敲面前矮小的桌案,冷冷道:“再在朕面前裝瘋賣傻,莫怪朕軍法從事,拉出去先打二十軍棍再說。”

李素立馬閉嘴。

二十軍棍看似不多,若真捱上了,這輩子恐怕跟諸葛亮一樣被人推着輪椅走了……

帥帳不大,帳中點着一堆篝火,微微帶着溼氣的松木在火光中不時發出噼啪聲。

李世民的後方掛着一張碩大的縫製起來的羊皮地圖,地圖上畫得很簡陋,沒有海拔線,沒有山巒起伏,僅只一個又一個圓圈勾出的城池,和一條條彎彎曲曲的道路,地圖的東面,“遼東”二字尤爲顯眼。

李世民嘆了口氣,指着地圖上的圓圈,道:“行軍一個月方至太原,有點慢了,前方的幽州,薊州,再到營州,少說近千里路程,如此下去,怕是要走到明年開春才能與高麗賊子開戰啊……”

李素苦笑道:“臣知陛下之憂,可這事臣實在無法爲陛下分憂,大軍遠征,總歸要一步一個腳印,路途遙遠耗時是無法避免的……”

李世民盯着地圖,眼睛微微眯了起來,沉思片刻,忽然道:“子正可知漢將驃騎將軍霍去病乎?”

李素皺了皺眉,道:“臣知道,但臣建議陛下千萬莫效仿霍去病之舉。”

李世民笑了:“子正知朕的心思?”

李素道:“霍去病之所以能夠深入敵後,來去如風,行蹤難覓,一則是因爲所率部將人數不多,僅八百騎,所以在指揮上能做到如臂指使,得心應手,所行所止無所顧忌,二則,匈奴位處草原,所經皆爲開闊地帶,適合騎兵疾馳,故而突入與撤離皆如入無人之境,三則,匈奴人以部落爲聚,放牧爲生,部落與部落之間相隔甚遠,不可呼應,適合小股騎兵各個擊破,有了這三個條件,霍去病所部深入敵後,糧草全靠屠戮部落後劫掠自取,方能成就其千古不朽之功業……”

“……然而高句麗其國卻與漢時的匈奴完全不同,他們不分部落,與大唐一樣以城池爲聚,其國版圖甚小,高麗人驍勇好鬥,奮不顧死,牽一髮而動全身,若效霍去病之戰術,人多則指揮遲滯,人少則如飛蛾撲火,更何況我們要征服的不是平坦開闊的草原上的某個部落,而是一個個城高牆固的城池,派一支騎兵先行,唯一的優點只是速度快,到了高麗的城池下,不客氣的說,只有死路一條……”

李素說了半晌,越說越着急,李世民卻突然噗嗤一聲笑了。

李素住嘴,愕然看着他,接着露出了苦笑。

好吧,被人當猴兒耍了,想來也是,身經百戰的天可汗怎麼可能犯如此低級的軍事錯誤……

“陛下,您這是何苦……”李素苦笑道。

你這麼賤,怎麼當上皇帝的?

李世民哈哈大笑:“說來從西州之戰後,子正你也有數年未經刀兵之事了,朕擔心你丟了本事,故而試探一番,幸好子正仍是當年的子正,風采未遜半分,朕放心矣。”

李素:“…………”

除了安慰自己人賤自有天收,他還能說什麼?

“咳,陛下若無別的事,臣便告退……”

李世民叫住了他:“急什麼,入夜剛紮營,子正還未吃飯吧?來,與朕同食。”

說完李世民吩咐宦官准備膳食。

御駕親征,行軍途中皇帝的膳食並沒有想象中的山珍海味,在李素看來甚至有些寒酸,一塊風乾的鹿肉,一碗摻了幾許野菜和肉末的米粥,僅此而已,反正以李素挑食的眼光來看,這種東西只適合餵豬……

“呃,不必了,陛下,臣還是回自己的營帳吧,不敢打擾陛下用膳……”李素客氣地拒絕。

“叫你吃你就吃,囉嗦個甚!”李世民不高興了。

李素只好苦着臉應是。

拿着同樣一塊風乾的鹿肉,還有一碗內容亂七八糟毫無美感的米粥,在李世民威嚴的目光逼視下,李素悲壯地閉上眼,如同被賜自盡般使勁咬了一口鹿肉,然後……痛苦地嘔了出來。

李世民臉色愈發黑了。

這個混賬啥意思?把朕御賜的晚膳當成難以下嚥的豬食了麼?

李素淚眼婆娑地強笑了一下,道:“陛下恕罪,剛纔臣失誤了,臣絕不再犯……”

說着李素又咬了一口鹿肉,拼命咀嚼了幾下,很不幸,最後終於還是忍不住吐了出來。

李素很想哭,不是不給面子啊,是真的很難吃啊,每天吃這種東西,皇帝當着有什麼意思?

看着李素噁心得不行的模樣,李世民突然覺得自己也想吐了……

“你……把你營帳裡每日吃的東西拿過來,朕倒要看看你每天吃的什麼!快去!”李世民怒了。

李素苦着臉,回到營帳內準備片刻,然後端着一盆燒得正旺的炭火和一盤剛化了凍的新鮮羊肉以及各種調料進了帥帳。

羊肉很嫩,早被切成了薄片,用冰窖裡存的冰塊保存起來,上面甚至能看到新鮮的血絲。

小心看了看李世民的臉色,發現他臉上好奇多於憤怒,李素心下稍安,於是不慌不忙地將一面小鐵絲網平鋪在炭火上,然後將一片一片的羊肉放上去炙烤,一邊烤一邊在肉片上刷油和調料,很快羊肉被烤得焦黃,發出滋滋的聲音,差不多烤熟了,李素用一雙銀筷將羊肉片挾起來,放在一片嫩綠的青菜葉上,最後輕輕一卷,送進自己嘴裡……

看着李素滿臉享受,此樂何極的表情,李世民忽然覺得自己像一個未見過世面的土鱉,再看看自己手裡這塊跟木頭一樣的鹿肉,……不對,土鱉都不足以形容自己,簡直就是個叫花子。

“混賬!太混賬了!李子正,你欺人太甚!”李世民指着他的鼻子罵道。

李素愕然:“陛下,臣這是奉陛下的旨意,吃給您看啊……”

李世民怒道:“行軍紮營,艱苦之事,你卻如此驕奢淫逸,教將士們如何看你?”

“陛下,軍糧充足,大家都吃肉,臣也吃肉,有何不妥?”

李世民氣結。

是啊,大家都吃肉,可你吃肉的方式……

指了指李素面前的炭火盆,鐵絲網,調料盤等等,李世民怒道:“你帶這麼多器具只爲了口舌之慾,若誤了行軍……”

李素一臉天真:“不會呀,這些東西很輕便,拎起就走,擱下便用,臣從未誤過行軍呀……”

李世民語滯,半晌,使勁揮了揮手,從齒縫中迸出一個字:“……滾!”

李素如蒙大赦,急忙端起炭火盆和調料盤就走。

“慢着!”李世民忽然叫住他:“……東西給朕留下,肉少了,從你營房裡再端兩盤來,尤其是綠菜!”

“……是。”

李素很識時務,放下東西恭敬告退。

走出帥帳前,李素差點想問李世民要不要來點烈酒,大冬天的,烈酒和烤肉很配噢……

想想軍中私自帶酒的下場,李素急忙閉嘴,管住了自己的嘴賤。

…………

插曲只是插曲,事實上,行軍路上的寂寞和無聊往往佔據了所有人大部分時光。

長時間的騎馬,李素實在受不了了,別以爲騎在馬上讓馬兒代步會很輕鬆,長時間保持兩腿撇開跨坐的姿勢,那滋味一般人絕對受不了,行軍兩個月,李素的大腿內側已然被馬鞍磨得全是血泡,痛不堪言。

就在李素萌生當逃兵的念頭時,前方斥候進中軍來報,大軍已至薊州。

這裡,可以算是與高句麗之戰的前線了……

a

第四百五十一章 歸鄉路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氏獻計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六百五十五章 獻計除敵 上第九百五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七百一十八章 罷官除爵第四百三十九章 立碑傳世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四百八十章 中秋遊園 上第九百零九章 臨危受命第九章 試治天花 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二百一十五章 燒屋絕戶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四百五十章 啓程歸去第二百七十五章 有生之年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求保底月票!!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賜功臣 上第二百零二章 傲嬌公主第三百零七章 雷霆清洗第四百六十三章 魔王截路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七百六十七章 晉爵深意第八百零五章 風雲漸起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三百一十五章 單手活擒第五百七十二章 徙配瓊南第三百一十章 揣度聖意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水落石出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一百四十五章 冷靜屠夫第五百一十章 進退得失第五百六十七章 難得善意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探揣度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八百零一章 捅破窗紙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五百二十七章 禍起事變第四百六十七章 官賜土地第五百五十一章 失望寒心第五百一十六章 長安亂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真兇難辨第四百七十五章 割捨接受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三十四章 難得糊塗第七百零五章 英雄羽翼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八百零六章 利來利往第八百七十七章 收爲己用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威無常第二百五十八章 驟變前夜第五百五十四章 帝王胸襟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三百一十二章 遷調西州第六十一章 建蓋新房第七百四十九章 謀劃奪嫡 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晉陽宮前第八百二十二章 詭譎莫名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漠玉人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一百一十章 鐵蹄錚錚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二百二十四章 暗地交鋒第九百零九章 臨危受命第六百二十九章 缺口難開第七百七十一章 博取功名第八百八十四章 遼東城破第一百零八章 不甘平庸第三百三十章 民心不穩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三百九十六章 求兵乞命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對峙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危機暗伏第六百九十章 父子相殘 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二拒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