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

李素的耿直令李治呆怔許久,接着淚流滿面。

真的……沒見過這麼耿直的人,大家組隊刷怪,這是要活活把隊友坑死的節奏,更讓李治受不了的是,李素這傢伙居然還坑得一臉理直氣壯。

你是李泰派到我身邊來臥底的吧?

“子正兄……你想玩死我嗎?”李治真的哭了。

李素一臉愕然:“殿下何出此言?我在幫你破局啊……”

李治更愕然:“你殺馮渡,還故意把嫌疑指向我,令我身陷泥潭不可自拔,你管這個叫‘幫我’?”

李素點頭:“沒錯,我確實在幫你。”

李治無語望天。

二人大眼瞪小眼,陷入久久的沉默。

不知多久以後,李素有點捺不住了,眨眼看着他:“你爲什麼不扭頭就跑?一邊跑一邊捂着耳朵淚流滿面的‘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李治翻了個白眼,忽然笑了,笑容裡透着無比的豁然。

“儘管你做的這些讓我很不可理解,但我選擇相信你,我相信你不會害我。原本我心裡確實很生氣的,不過我若連解釋的理由都不聽便走,那麼我便不配當你的朋友,也不配你辛苦輔佐。”

李素也笑了。

信任,源於“朋友”二字,先是朋友,然後纔是君臣,李治沒讓他失望,當然,他也不會讓李治失望。

“在解釋理由之前,我要強調一句,……我幫你解決的這個大麻煩,最少值一萬貫,回頭待你安然度過此劫,記得把錢送我府上,恕不賒欠。”李素一本正經地道。

李治露出苦笑:“子正兄,你對錢財真是……”

李素正色道:“錢財是好東西,君子愛財有何不對?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每次聽到銅錢串在一起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你難道不覺得內心十分愉悅嗎?”

李治喉頭蠕動了一下,默默乾了這碗毒雞湯……

“好了,說正事,首先,知道我爲什麼要殺馮渡嗎?”

李治搖頭,一臉理所當然的無知。

“馮渡上疏,要求成年皇子全部離京赴任地方,這道奏疏看似正義凜然,實則暗藏禍心,它並非爲國爲君,而是意有所指,成年皇子滯留在京不願赴任,早在貞觀初年開始便有之,這些年來留在長安的皇子們只要稍微安分一點,不幹出什麼欺凌霸行的惡事,陛下和朝臣們都是睜隻眼閉隻眼,聽之任之,包括當年以正直敢言聞名的魏徵老大人,也並未對此事過多上諫,殿下有沒有想過,爲何到了貞觀十八年,這個小小的監察御史馮渡偏偏就有膽子敢冒大不韙,請求陛下逐離皇子?”

李治皺眉:“魏徵逝後,朝中清流無首,這個馮渡難不成欲藉此事樹立聲望,博取清名,成爲朝堂上第二個魏徵?”

李素冷笑:“所謂清流,不過將心裡的男盜女娼藏得比較深,外面蒙上一層名叫‘道德’的外衣而已,再說,馮渡就算要立名,也斷然不會拿皇子們開刀,但凡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清楚,此舉有百害而無一利,得罪朝臣尤可,大不了陣營對立,你來我往互鬥,得罪皇子,尤其是這麼多成年皇子,裡面還包括你這位嫡皇子,待下一任帝王登基,無論登基的是誰,這位馮渡都會被拿來開刀祭旗,以安衆兄弟之心,馮渡並不傻,這個後果他不可能想不到,之所以還敢上這道奏疏,定是受了某些人的指使……”

李治目光一凝:“指使?誰?”

李素悠悠道:“我查過馮渡此人,你知道他入朝爲官前向誰家投過行卷嗎?”

“誰?”

“蜀王府。”

李治驚訝地瞪大了眼:“蜀王?他……竟也有意東宮之位?”

李素冷笑:“借他倆膽子,蜀王是什麼貨色,難道你不知道?胸無大志,只喜遊獵漁色,非嫡非長,朝中毫無人脈,東宮之位輪到誰都不可能輪到他,馮渡當年只求進身之階,將行卷投到蜀王府上,但是,並不意味着他便一定是蜀王府的人,只要稍有腦子的人都知道,蜀王這種人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爭到東宮之位的……”

李治舔了舔發乾的嘴脣:“…………”

很明顯,他被排除在“稍有腦子的人”之外。

“那麼,馮渡所奉之主另有其人?”李治磕巴半天,終於問出一個稍有腦子的問題。

李素淡淡道:“疑團打成了死結,不妨換個角度去想,眼睛不能總盯在馮渡一個人身上,你往蜀王身上想想,雖說蜀王是個典型的紈絝皇子,可他上面還有一個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呀……”

李治恍然,腦中一道靈光閃過,失聲驚道:“我知道了!原來是吳王!馮渡當年向蜀王投行卷只是個幌子,他真正投的是吳王兄!是吳王指使馮渡上疏,將所有成年皇子驅出長安……”

李素鄙夷地瞥了他一眼,這傢伙若非投了個好胎,換在民間百姓家,也就只配跌跌撞撞活一輩子了。

李治收到李素鄙夷的目光,恍然的神情不由一滯,訕訕地摸了摸鼻子,尷尬地道:“莫非……治剛纔說錯話了?”

李素沉默良久,嘆道:“殿下,凡事不可太早下結論,任何事情的結論,下得越早越錯,子曰‘三思而行’,就是爲了告訴你,凡事只看表象便衝口而出下的結論,錯誤率往往非常高……”

李治被訓得沒脾氣,只好老老實實認錯。

“治錯了,日後定當三思而行。”

李素想了想,道:“你年紀還小,犯錯難免,不過你是皇子之尊,而且在我眼裡,你將是大唐未來的儲君,老這麼犯錯再認錯也不是個事兒,會損你威望的,不如這樣吧,咱們以後相處採用懲罰制,怎樣?”

“何謂懲罰制?”

李素眼裡閃爍着灼熱的光芒:“犯一次錯,不管是說錯了話還是做錯了事,一次罰一千貫,當然,作爲你身邊的謀士和輔臣,罰金自應交給我,一次又一次的罰下去,每犯一次錯便雙手把錢奉上,然後得一次教訓,等罰到你傾家蕩產時,你大概可以被稱爲‘聖人’了,用那些銅臭阿堵物換你一生謹言慎行,實在是划算得緊,殿下覺得我的提議如何?”

李治瞠目結舌,半晌,嘆了口氣,幽幽道:“子正兄坑人撈錢的功力又精進了,實在是可喜可賀……在你心裡我究竟有多傻,覺得我會答應如此荒謬的提議?”

被拆穿了險惡用心的李素卻毫無尷尬,只是失望地嘆了口氣,喃喃道:“居然沒上當,現在的錢真是越來越難騙了,世道艱難,人心不古,上哪兒去找個更蠢的……”

李治臉冒黑線:“…………”

“罰錢制這事兒你回去再考慮考慮,興許哪天腦子抽風給我個驚喜呢……”李素仍不死心地叮囑了一句,然後道:“接着說正事,馮渡可能是吳王的人,也可能不是,但你說是吳王指使他上疏,未免太沒腦子了,連你這種智商都能想到……算了,爲了讓你心平氣和考慮考慮罰錢制的事,我用辭就稍微客氣點……所以,晉王殿下能想到的事,別人不可能想不到,包括陛下在內,你想想,馮渡和蜀王的關係,蜀王和吳王的關係,吳王會蠢到何種地步纔會指使馮渡上疏,露出如此大的把柄讓君臣們抓住?”

李治再次恍然:“指使馮渡者另有其人!”

李素讚賞地看了他一眼:“你這次恍然大悟的表情沒用錯地方,甚善。真相往往隱藏在表象之下,所以,看似吳王的嫌疑最大,實際上他反而沒有嫌疑,判斷誰的嫌疑最大,不妨直接略過事情的過程,只看最後的結果,殿下試想,如果所有成年皇子全部離京,留在長安的皇子排除那些未成年的,那麼,還剩下何人?”

李治渾身一震,失聲道:“莫非是魏王兄?我記得魏王兄因身子不好,不堪遠行,而且勤學博聞,父皇甚喜,特旨允他不之官,他是所有成年皇子裡唯一的特例……”

李素讚許地一笑,道:“皇子們都離京了,只剩下他一個成年皇子,而且還是嫡子,是衆望所歸的太子繼任者,再加上你們這些皇子全都離京,所有的競爭對手被他趕出了長安,只剩下他一個人每日在你父皇面前扮孝子獻殷勤,名分有了,聲望有了,孝心也有了,朝夕相處日夜侍奉之下,你父皇有什麼理由不把太子的位置給他?”

李治神情震驚,喃喃道:“他……倒是好算計!”

李素嘆了口氣:“傻孩子,你又錯了,魏王確實聰明,可是這種朝爭伐異的學問,可是書本里學不到的,以他的年紀閱歷,還想不出如此妙計,魏王的背後……還有人。”

李治這次終於聰明瞭,赫然擡頭看着他:“你是說……舅父大人?”

李素微微闔眼,嘆道:“你與魏王皆是長孫皇后所出嫡子,你舅父棄你而取魏王,說到底,還是關隴門閥與山東士族之爭,這些事,等到你當上太子後我再慢慢告訴你……”

李治一臉懵懂地點頭,隨即臉色一變,面現怒色道:“說了半天還有一事沒說呢,子正兄爲何故意將殺馮渡的嫌疑指向我,陷我於不義?”

李素哦了一聲,淡淡道:“這個純屬意外,誰叫你要死不死的正好路過呢,這個鍋你不背誰背……”

李治:“…………”

“好吧,說實話,我確實是故意的,包括算準你的車鑾經過案發地點再動手,都出自我的安排。一來,我要攪亂長安城這潭水,攪得越渾越好,我們方可亂中求生,打魏王和長孫無忌一個措手不及,然後漸失方寸,二來嘛,……置之死地而後生懂不懂?”李素含笑看了他一眼:“黑的白不了,白的黑不了,真相就是真相,既然你沒做過,那麼就是沒做過,無論往你身上潑多少髒水,終有含冤昭雪的那一天,所以我主動把殺馮渡的嫌疑指向你,就是想看看什麼人會迫不及待跳出來痛打落水狗……”

李治臉頰抽搐了幾下,訥訥道:“……子正兄,你能換個好聽點的說法嗎?”

“……嗯,落井下石,這口黑鍋目前算是暫時背在你身上了,君臣,門閥,士族和百姓們的眼睛都在盯着你,但黑鍋並不是真相,更何況還有我在背後爲你謀劃,爲你保駕護航,待到水落石出還你清白的那一天,你今日所蒙的冤屈,將有十倍收穫報還給你,這筆買賣不虧。”

李治眨眨眼:“你布了一個大局?”

“不算大,小小算計了一下朝堂君臣的人心罷了……”李素嘆了口氣:“人心難測,也難算,朝局如棋,誰都是在默默算計,你身邊缺少人才,我只能盡力護你周全,落入劣勢時,不能一味防守,有時候索性橫下心衝出一條血路,天道四九遁其一,絕境亦如是,世上沒有天衣無縫的絕境,老天終歸會給世人留一條活路,或許你能抓住那僅存的一線生機。”

李治感動地看着他,深深道:“勞子正兄殫精竭慮爲我籌謀,治之罪也,多謝你。”

李素笑道:“我只是費點心神而已,這次你身臨絕境也不是完全沒好處,我敢肯定,你會收穫很多,除了人生閱歷和經驗外,還有更實際的東西……”

“還有什麼好處?”

“待到沉冤得雪那一天,你會收穫父皇和朝臣的愧疚,更深的寵愛,給世人留下榮辱不驚的成熟印象,以及不必離開長安,甚至……”李素停頓片刻,緩緩道:“甚至……離太子之位更近一步,你父皇心中的天平會漸漸朝你傾斜,你,將不再是朝臣眼中那個小孩子,而是一位真正能與魏王平等爭儲的強勁對手,這個收穫你說大不大?”

李治呆住了,強烈的喜悅令心臟狂跳起來,訥訥道:“我……離太子之位更近了?”

李素含笑看着他:“不錯,更近了,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一聲不吭忍辱負重的孩子,更容易博得世人的憐惜和補償,這,也是人心,明白嗎?”。

a

第六百零三章 晉陽生變 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太子保媒第六百零九章 鴻門烤宴第三十四章 難得糊塗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家興亡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五百五十四章 帝王胸襟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略絲路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二百六十九章 逛遊教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九十章 魔王醉酒 下第八百八十七章 拔營南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平歸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半提審求首訂!!求月票!!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四百一十九章 攻守鏖戰 上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第八百七十六章 又見名將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五百六十九章 李家貴客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七十三章 突降其禍第五百一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無畏無愧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五十五章 恩公無覓第五十四章 終脫險境第八百七十章 帥帳論策 下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五百零三章 謎團頓解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三百一十章 揣度聖意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二百六十八章 魔王告誡第七百零一章 強勢威壓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零二章 再獻妙策第九十五章 公主索酒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三章 白璧微瑕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八百四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錢多人傻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二百七十六章 蹊蹺祠堂第六百零八章 打破平衡第二百三十章 朔望朝參 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二百四十四章 太子保媒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八十八章 翁婿相會第九百四十二章 高陽孽情第三十九章 皇庭夜宴第三百八十一章 私怨暫拋第八百六十章 在外而安第九十九章 自污毀親第三百三十七章 事不可爲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論時勢第五百二十一章 另起波折第一百二十二章 進退難取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七百九十七章 公主夜宴 下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氏獻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五百七十四章 聖命差遣第五百七十五章 不信不敬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生波瀾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二百二十九章 朔望朝參 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七百九十一章 邀宴鋪路第八百三十七章 意外來客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州來客第七百三十五章 必有所欲第四十九章 脫困求生 上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五章 談談理想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心似箭第一百七十四章 家門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