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

長安城。

叛軍李安儼所部已推進至朱雀大街南端。

推進過程很順利,幾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基本屬於一路歡唱“奔跑吧兄弟”高歌猛進,原本以爲的浴血苦戰甚至十死無生全都沒生,叛軍將士們越走越興奮,彷彿看見高官厚祿在向他們遙遙招手。

唯獨主將李安儼臉色越來越凝重,太反常了,這根本不應該是長安守軍的表現,進城以後根本沒遇到大編隊的守軍抵抗,只有一些零星的數十人一火的小編隊在街口巷尾抵抗,這種詭異的情形一直持續到朱雀大街南端。

李安儼越想越覺得恐懼,心中滿滿的忐忑不安,甚至有種下令全軍撤退的衝動。若是以前正常的軍事行動,主將遇到這種明顯有陰謀的陣仗時,下令撤退絕對是明智的,這是保全兵力,避免戰敗最穩妥的方法,如同三國演義裡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一座空城時果斷撤軍一樣,無論是不是敵人的陰謀,主帥先要對自己的部將和士卒的生命負責,他纔是一個合格的主帥。

可是今晚不行,李安儼明知前面有個大坑也只能選擇一頭栽進去。

因爲他和部將已無退路,一旦退出長安城,外面不知多少萬大軍等着圍剿他們,退就是死。如果繼續往前,或許能殺出一線生機。

李安儼是個很執着的人,可以說他畢生以反李世民爲己任。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李安儼便是當時的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屬官,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李世民親手射殺,後來李世民的兵馬攻打東宮,當時仍是東宮屬官的李安儼臨危不懼,拼命死守東宮,爭奪東宮的戰況之慘烈,絲毫不遜玄武門內的血流成河,哪怕在知道太子李建成已被射殺的消息後,李安儼仍死戰不退。

鼎定大局的李世民得知東宮之戰李安儼拼死抵抗,感念李安儼對李建成的一片忠心,不僅沒有治罪,將他招降後反而任他爲中郎將。

別人眼裡看來,這是皇恩浩蕩,帝王胸襟似海,但李安儼卻從來不覺得這是皇恩,他一直對李世民懷恨在心,他認爲忠臣和烈女一樣,一生不事二主,所以這些年李安儼一直在尋找機會,一個能將李世民推下去的機會。

終於,機會來了,親兒子要造老爹的反,李家皇族的報應。李安儼抓住了這個機會,李承乾與他密謀造反之事,他幾乎毫不猶豫便答應了,從策劃到收買再到出兵進城,他表現得非常積極,弄死李世民似乎已成了他畢生爲之奮鬥的事業。

長安城今晚兵荒馬亂,百姓們躲在家中不敢出來,大街上幾乎全是府兵,一路從延興門趕赴朱雀大街,只聽得民居內大人叫,孩子哭,無數火把沿街蜿蜒,一條條長龍朝太極宮方向聚攏。

兵馬已至朱雀街口,李安儼冷冷注視着這條住滿了文臣武將和權貴的大街,嘴角隱含冷笑。

不必進屋搜查都知道,這些權貴們必然早早躲了起來,李安儼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權貴身上,他很清楚今晚的目標是李世民,只要拿住了他,這些權貴也不得不向李承乾俯稱臣。

“來人,去侯大將軍府上看看,轉告大將軍,請他莫忘了與太子殿下的約定。”李安儼騎在馬上下令。

**

長興坊的一條暗巷裡,正生着一場慘烈的廝殺。

今夜的長安城,類似的巷戰很多,基本都是以一火爲單位的小規模廝殺,從延興門至朱雀大街,橫穿而過需要經過五個坊,每個坊都遇到了這樣的零星戰鬥,叛軍遇到的敵人很雜,有的隸屬右武衛,有的隸屬龍武軍,甚至還有一些坊官武侯自組織起來的編隊。

當然,對叛軍來說,這些抵抗力量實在太弱小了,大軍結陣後一個衝刺,對方便成了被碾壓的存在。

眼前這條暗巷的戰鬥也是如此。

大約四十來人的府兵小隊被堵在巷子內,兩頭皆是叛軍,顯然一個不察被叛軍包了餃子,成了“甕中捉鱉”的那隻鱉,地上躺滿了屍,小隊活着的人只剩了二十人左右,傷亡近半。

爲的一名火長身負重傷,要命的一道傷口在腹部,此刻正汩汩地往外流血,火長一手捂着腹部不讓腸子和內臟流出體外,另一手執拗地舉着橫刀,兩眼通紅地瞪着巷口的叛軍頭領。

叛軍頭領顯然是個高級將領,三十多歲年紀,面相平凡無奇,膚色黝黑,雙目冰冷地看着生命一點一點流逝的火長。

“楊仲龍,楊將軍!才三十多歲你已是左屯衛都尉,正四品武官,陛下待你不薄,爲何犯上作亂,爲何對昔日袍澤痛下殺手?”火長悲憤吼道。

楊仲龍眼中閃過一抹遲疑,隨即硬起心腸道:“李將軍亦待我不薄,‘忠’或‘義’,你教教我如何選?”

火長冷笑:“說得冠冕堂皇,什麼‘忠’,什麼‘義’,你要的只是富貴榮華而已!我和兄弟們今晚認栽,但你以爲憑你們區區數千人便能改朝換代麼?要不要我告訴你,長安城裡有多少守軍?”

楊仲龍搖搖頭:“你不必說什麼時與勢,這些我不懂,我只知奉軍令行事。”

“楊將軍,此時迷途而返,你與全家老小尚有一線生機,待到王師剿平叛亂,你和麾下兄弟可就沒好下場了!楊將軍,請你三思!”

楊仲龍眼中閃過一抹迷茫,仰頭望向天空,天空飄着雨,每一滴雨水落到額頭和臉上都覺得冰寒刺骨。

和大多數叛軍一樣,其實楊仲龍參與這次謀反是稀裡糊塗的,真正心存反意的人畢竟只是極少數,這些極少數或矇騙或裹挾,於是大多數人便稀裡糊塗的跟着幹了,楊仲龍就是如此。

可是,已經站好了隊,回頭還來得及麼?

楊仲龍嘆了口氣,苦澀地道:“世間最痛者,莫過於向袍澤舉屠刀,這位兄弟,楊某也是不得已,黃泉路上你莫恨我,說不定我很快會跟着你去了。”

火長慘然一笑,他知道自己和兄弟們的生機已絕了。

高高揚起捲了刃的橫刀,火長便打算最後一次生死相搏,忽然巷外傳來雜亂的腳步聲,無數堵在巷口的叛軍士卒欣喜叫道:“侯大將軍來了!侯大將軍來了!”

楊仲龍一愣,眼中閃過一絲喜悅,急忙轉身走出巷口,卻見雨夜下,侯君集領着幾個隨從慢慢走來。

侯君集穿着一身灰色長衫,腰間繫了一條玉帶,髻一絲不苟挽得很整齊,一絲亂都不見,腳上傳着木屐,雪白的足衣上濺了一些泥點。

如此兵荒馬亂的長安城,處處烽煙處處殺戮的街巷,侯君集卻一身便裝,一臉雲淡風輕,仿若閒庭信步,頗具幾分魏晉名士之風範,一路聽着慘叫和殺戮,踏着滿地的鮮血,從烽煙赤地緩行而來,與周圍修羅地獄般的景象形成強烈的對比反差,像一位不沾風塵的謫仙施施然漫步於人間,俯視人間的醜惡。

楊仲龍呆愣片刻,急忙上前行禮。

“末將楊仲龍,拜見侯大將軍。”

侯君集目光閃動,含笑道:“楊仲龍,我記得你,昔年我任右武衛大將軍時,你是我麾下一名果毅都尉,後來我調職,聽說你也調去了左屯衛,約莫四五年未見你了。”

楊仲龍露出受寵若驚之色,道:“多年不見,不曾想大將軍還記得我這不爭氣的部將。”

侯君集大笑道:“當然記得,昔年蒼原一戰,你是第一個衝進敵陣的,那一戰你連斬突厥部落領十一顆級,是爲斯役功,你的名字還是我親自填進請功簿的。”

楊仲龍笑道:“末將不爭氣,除了那一戰,這些年委實乏善可陳,給大將軍丟臉了。”

侯君集微微一笑:“大丈夫活得坦蕩本分便是,功勞這東西多靠機緣,大唐征伐天下,日後立功的機會很多,不要急。”

楊仲龍臉色微變,這句話的意思似乎另有所指,卻說得太含蓄,他一時竟沒太咀嚼出味來,沉默片刻,終於忍不住試探道:“聽李將軍說,大將軍也投到太子殿下這一方了,不知確否?”

侯君集笑容一斂,忽然沉下臉道:“我剛說過的話,你轉眼便忘,難怪這些年你還只是個都尉。”

楊仲龍一呆,神情惶恐道:“請大將軍訓示。”

侯君集冷冷道:“我說過,大丈夫活得坦蕩本分便是,這句話,你一輩子都要記在心裡!”

楊仲龍愕然,吃吃地道:“不知大將軍的意思……”

侯君集瞥了他一眼,輕聲道:“你也是我多年的舊部了,你的爲人品性我很清楚,我且問你,這些年你投身軍伍,可曾遇到有功而不升賞的不公之事?”

楊仲龍搖頭:“沒有。”

“家中父母妻兒可曾被權貴惡霸欺負?可曾被官府****?”

“沒有。”

“可曾聽過今上昏聵殘暴不仁的風評?”

楊仲龍終於聽出味道了,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搖頭道:“沒有。”

侯君集嘆了口氣:“賞功公正,安居樂業,君聖臣賢,此爲盛世之象,你有大好前程,家中父母妻兒和樂融融,天下歌舞昇平,日子越過越好,今日盛世之始可謂百年不遇,君臣爲國,百姓爲家,都好好的過着自己的日子,楊仲龍,如此盛世,你爲何要反它?”

楊仲龍臉色大變,呆呆地看着侯君集,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侯君集盯着他的臉,緩緩地道:“盛世若轟然倒地,君上昏聵,民不聊生,你縱得高官厚祿,封王列公,卻能安享幾年太平?到頭來只不過是史官筆下一個叛臣逆賊,受後人千古唾罵,楊仲龍,你且問問自己,造這個反,果真值得麼?”

楊仲龍面色漸漸白,冷汗一滴滴順額而下。

侯君集的語聲很低,卻句句誅心,楊仲龍本就對謀反心存猶疑,此刻被侯君集幾句話一點撥,頓時覺得頭頂雲開霧散,一念通達。

“大將軍,末將……末將今晚已手染袍澤之血,罪無可赦,我……”楊仲龍面色苦澀地道。

侯君集朝身後瞥了一眼,輕聲道:“這些人,都是你的麾下將士?可信否?”

楊仲龍點頭:“今夜出營,末將本就不大情願,上面約莫也信不過我,沒讓我領兵,身邊的這些人都是我的親衛和心腹部將,信得過的。”

侯君集嘆道:“亡羊補牢,未爲晚也。走,隨我去一個地方。不管怎麼說,你和你父母妻小的性命能保住。”

楊仲龍本是侯君集多年前的舊部,對侯君集頗爲信服,聞言毫不猶豫地道:“是,末將聽大將軍安排。”

身後的部將士卒們也紛紛跟在楊仲龍身後,衆人一聲不吭地離開了暗巷。

暗巷內,看着迷途而返的楊仲龍越走越遠,那名被圍攻的火長垂頭看看死傷一地的袍澤兄弟,又看了看漸行漸遠的楊仲龍,仇恨,悲憤和欣慰在心中反覆交織,火長無力地扔下橫刀,面朝戰死的袍澤跪下,擡頭看着綿綿不休的雨絲,忽然厲聲嘶吼起來,吼聲漸漸低沉,最後化作撕心裂肺般的嚎啕痛哭。

…………

每一個人的命運軌跡總是隨機緣而變化的,楊仲龍若沒有恰好遇見侯君集,他的命運將會如何?沒人知道這個答案,能知道的都是已經或正在生的,遇見了,命運便變化了。

出長興坊往南,穿“永樂”“靖安”等坊,侯君集刻意帶着楊仲龍一衆人繞開了戰場的中心,一路且行且避,躲躲藏藏,圍着長安城繞了個大圈,楊仲龍越走越奇怪,直到最後侯君集停下腳步,楊仲龍凝目望去,接着大驚失色。

“這……這是太極宮西門?安福門?”

安福門是太極宮的側門,位於長安城西,原本專爲運皇宮糧食和水而出入,今夜李安儼領兵入城,主攻的卻是皇宮南面正門朱雀門和含光門,叛軍總共只有幾千人,李安儼無法顧全,更不能分兵消弱兵力,所以此刻安福門前一片寂靜,一個人影都沒有,守門的禁軍和宦官因城內謀反而進了宮,宮門緊閉,四野無人。

侯君集回頭看了楊仲龍一眼,淡淡地道:“所有人把兵刃全扔了。”

楊仲龍和衆人依言而行。

然後侯君集領着衆人朝宮門走了數十丈,快到宮門城牆下時,侯君集忽然一撩衣衫下襬,雙膝跪在滿是雨水的青磚地上,面朝宮牆揚聲道:“罪臣侯君集,向陛下請罪。”(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衣錦還鄉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第六百七十三章 卿本佳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三百九十七章 慷慨赴義第五十一章 脫困求生 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六百三十五章 不造殺孽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五百三十九章 錯情錯愛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決戰 上第七百六十六章 衆將登門 下第四十章 詩驚四座第六十九章 奏對問策 上第二百七十章 醉翁之意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五百二十章 欲靜不止 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君子交易第八百零九章 預謀發酵第五百四十四章 項莊舞劍第四百二十五章 烈火焚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九百零六章 退兵部署 上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六百五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五十八章 春日芳華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六百九十六章 慾壑難填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賜功臣 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巡邊演武第五百六十二章 晉陽公主第七百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五百一十二章 才人武氏 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善惡之念第九百零四章 亂後反擊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第九十一章 英國公府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第五百三十六章 破冰之行第一百六十七章 監正出馬第五百三十四章 了無遺憾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五百一十一章第四百七十章 刁蠻跋扈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二十三章 吹皺秋水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第五章 談談理想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第二百五十三章 李素出宮第八百四十七章 子夜良緣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第一百四十三章 錯綜關係第三百五十章 霸臨西州 上第八十八章 當街活擒第五百三十九章 錯情錯愛求首訂!!求月票!!第八百五十章 迂腐傲氣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七百九十九章 公主夜宴 下四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將相鬥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七百三十五章 必有所欲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第八百六十九章 帥帳論策 上第十四章 善因善果第七百零四章 大相辭行第五百二十二章 暗藏禍胎第六百零一章 不定取捨第七十章 奏對問策 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八百九十一章 反敗爲勝第七百五十八章 釋疑進財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七十七章 夏花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