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自亂陣腳

十足的驚喜,他鄉遇故知的感慨,特別在這個沒有安全感的地方,一位長輩率領千軍萬馬從煙塵中出現,滿身披掛佛擋殺佛的剽悍架勢,李素感動得快哭了。

李績仍是長安時的老樣子,沒見多少變化,表情有些嚴肅,身軀也不是程咬金那種標準的魁梧悍將身材,無論面貌還是身材,看起來倒像是一位學富五車風度翩翩的中年讀書人,戴上翅盔,身披鎧甲以後,更多了幾分說不出的儒雅意味,頗有幾分三國周郎的儒將神韻。

依禮拜過李治後,李績這才轉過身,看着李素笑了笑,然後說了一句令李素感動得飆淚的貼心話。

“李家的臭小子,眼裡只有你家程伯伯是吧?烈酒香水綠菜一車車的往程家送,給老夫的卻只有零星半點,多半還是程老匹夫挑剩下的,厚此薄彼至斯,當老夫死了麼?嗯,見你就想抽你!”

到底是武將,說話辦事雷厲風行,李績說完擡腳便朝李素踹去。

李素大驚,急忙往旁邊一閃,遲了,反應太慢,沒閃過,屁股仍被紮紮實實踹了一腳。

“李伯伯您息怒,息怒……”李素使勁瞪了一眼旁邊幸災樂禍竊笑的李治一眼,陪笑道:“李伯伯您真誤會小子了,每逢年節小子都依足了禮數給各位功勳長輩送了心意,每家都是一樣的,真是一樣的……哎呀,李伯伯,您不能再毆打朝廷縣侯了……”

當着小屁孩的面被踹了兩次,李素此刻只覺得面上無光,心中怨念頓生,小屁孩那麼崇拜自己,在這個年代好不容易圈了個粉絲,而且是傻白甜型的粉絲,被這兩腳一踹,估摸粉轉路人了,損失慘重。

李績踹過癮了還冷笑:“可算是出息了,還縣侯呢,啥猴兒來着?不管啥侯,在老夫面前有資格擺名號嗎?還說沒有厚此薄彼,程老匹夫隔三岔五幾大車烈酒綠菜的往家裡搬,輪到老夫了,還得每逢年節才見着孝敬,過分的是老匹夫還經常抱一罈酒來老夫家裡炫耀,喝酒就喝酒,非要在老夫家裡喝,喝完了在老夫家耍酒瘋,打打砸砸的,老夫家裡的前堂這兩年都重修過五六次了,李家小娃子,這筆帳是不是該算你頭上?”

“啊?”李素愕然,然後飛快眨着眼,心中暗自揣摩李績這番話裡的邏輯……

老流氓愛炫耀,老流氓耍酒瘋……這筆帳彎彎拐拐的怎麼就算到自己頭上了?費解啊,這位長輩的邏輯到底怎麼個路數?

“李伯伯實在冤枉小子了,小子對各位長輩都滿懷敬意,尤其對李伯伯您,更是欽佩得五體投地,只恨不能****登門恭聆伯伯教誨,怎會做出這等厚此薄彼之事?程伯伯確實經常往家裡搬酒啊綠菜啊什麼的,可是那些東西……不是小子送的啊,您老與程伯伯相識多年,程伯伯的性子想必您老……啊,呵呵。”

李素毫不猶豫地把程咬金賣了。

李績神情稍緩,點了點頭道:“看來倒確是誤會你小子了,程老匹夫是個匪類,做事不講究,那些東西多半是從你家搶去的。”

“您老英明。”

李績對李素的態度很滿意,點了點頭,順嘴又罵了幾句程咬金,溫文儒雅的名將,罵起老流氓來嘴毒得很,看來平日裡積怨不小。

以前就看出來了,大唐的幾位開國名將一個個都是剽悍的狠角色,這些年跟着李淵李世民南征北戰殺人屠城,說他們是老殺才一點沒誇張。

雖說都是老殺才,論戰功論殺人的數量,拎誰出來都不相上下,可將軍們私底下卻不是那麼和睦,湊一起就是天大的災難,罵娘打架互吐口水猴子偷桃,什麼下作招數使出來都面不改色,至於程咬金和李績的恩怨,大抵應該從當初平滅dong*突*厥開始說起,所以二人的真人pk次數不少,至少李素就親眼見過三次以上,屬於老冤家了。

說是冤家,但其實還是抱團的,平日裡爭來吵去,抄兵器互砍也有過,反正大家都清楚,李世民也不太喜歡武將之間關係太親密,於是又吵又打的,既能順了聖心,又過足了打架的癮,然而一旦朝堂裡文官叫囂了,要搞事了,武將們便非常默契地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文鬥武鬥輪番上場,還有一個完全把臉皮藏襠裡的程咬金上竄下跳,順着隊伍指着那些年邁體衰的文官要跟他們單挑,言稱必取項上人頭云云,常引得文官武將們集體鄙夷。

名將們的恩怨,卻苦了李素,見了面逢人就得叔叔伯伯的一通叫,這個叔叔那個伯伯的,橫豎都互相看不順眼,都覺得李素慢待了自己,偏心了別人,李素在夾縫中生存,這邊陪笑那頭行禮,苦不堪言,出了長安城都免不了被這些老殺才們擠兌。

調動幷州兵馬來晉陽,說來還真只能由李績率領。因爲這是李績職責範圍內的事。

衆所周知,幷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是李治,一個十二歲的小屁孩當然沒能力統領千軍萬馬,所以這位大都督至今爲止都是“遙領”,說穿了其實是個名分而已,並無直接的統兵權。幷州真正統兵的是李績,他是幷州大都督府的長史,職位看着不大,但實權不小,權力幾乎等於大都督了,當然,權力再大,兵馬是絕對不能隨意調動的,這次李治調動兵馬是因爲李世民事先便給了調兵的旨意,李績是依旨行事。

****

見了面,閒話也寒暄過了,李素指天發誓回長安後給李伯伯送兩大車烈酒,而且當着程家人的面送,李績頓覺有了面子,於是平息了怨氣,心滿意足地被李素迎進了縣衙。

坐進縣衙後院,李績的臉色嚴肅起來,這個時候要說正事了。

“說說吧,怎麼個章程,老夫剛領兵至此,兩眼一抹黑,晉陽到底出了多大的事,值得調動幷州兩萬兵馬?”

李績捋須扭頭望向李素,神情嚴肅道:“李家娃子,兵馬調動非同小可,你若小題大做,回到長安怕是罪責難逃,你可要拿出個充分的理由讓老夫信服,老夫纔好說話,若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理由動了干戈……”

李績說着陰惻惻一笑:“……不等朝堂令官發難,老夫今就把你吊城樓上抽廢了。”

李素急忙道:“小子自有理由的,李伯伯您懂小子,小子不是不知輕重的人。”

李績大馬金刀地一揮手:“細細道來!”

李素當即從晉州到晉陽這一路所見所聞詳細說了出來,由始至末,事無鉅細,包括個人對晉陽局勢的預測和擔憂,都說得非常中肯客觀。

說了整整一個時辰,李素這才把整件事交代清楚,李績的臉色卻越聽越凝重,待李素說完後,李績捋須點了點頭,道:“照你這麼說,晉陽如今已在一觸即發的邊緣,前兩日山上忽然冒出亂民屠掠村莊便是預兆,嗯,情勢危急,確實該調兵了……”

李素嘆了口氣,道:“如今晉陽全亂了,小子從晉州調來了糧草,要安撫百姓,糧草自是不缺的,至少對付三四個月不成問題,但小子這些日在晉陽,卻漸漸發覺有些東西比糧草更重要,幕後那人必然也囤積了大量的糧草,所以災民不一定非得靠官府賑濟才能活下去,官府能給他們的東西,幕後之人也給得起,甚至比官府給的更好,至少官府就不可能拿香噴噴的米飯和麪餅來賑災……”

李績哼了一聲,道:“幕後之人那是賑災麼?分明是用這些糧食換災民給他們賣命!幾頓米飯便動搖了我大唐的社稷,欲圖竊取江山,呵呵,倒是打的一肚子好主意。”

扭頭瞪着李素,李績道:“小娃子,你有什麼頭緒沒?”

李素苦笑道:“若說頭緒,小子自然有些想法的,只不過……此事重大,只消踏錯一步便可能釀成大禍,小子如今竟有些縮手縮腳,不敢施爲了。”

李績讚許地看了他一眼,道:“難得這個年紀,居然有老成謀國之心,小娃子當初在西州闖下的偌大名頭,看來不是虛妄所得。小心謹慎是對的,晉陽之亂,其禍首不在亂民,而在那幕後之人,欲平其亂,殺亂民不僅無濟於事,還會惹出更大的禍端……小娃子,老夫是領兵之人,陛下的旨意上說以晉王殿下和你爲主,眼下情勢緊急,你可拿得出章程?”

李素想了想,道:“首先,幷州兵馬雖至,但不可隨意平亂,尤其不能拿亂民開刀,免得落人口實,引人詬病,但是兵馬既至,便須做出黑雲壓城的姿態,否則不足以震懾宵小,所以,小子想請李伯伯下令,幷州兵馬向晉陽城方向繼續推進二十里,然後駐紮,並且擺出整軍備戰的態勢……”

李績饒有興致地看着他:“然後呢?”

李素笑道:“然後,我們就不必急了,等着對方先亂陣腳,幷州這兩萬兵馬是我們的重要砝碼,兩萬府兵對對方來說是個巨大的心理壓力,必然打亂了他們的某些部署,或許他們以前的謀劃是天衣無縫的,但因爲幷州的兩萬兵馬壓境,他們或許因爲慌亂,或許因爲恐懼,那些天衣無縫的部署難免出現漏洞,小子等的就是這個漏洞。”

李績點頭道:“是個法子,只不過,就算他們出了紕漏,你怎麼就能看出來呢?”

李素笑道:“眼下晉陽是這個樣子,雖說有點亂,但也不至於太亂,官府與亂民之間其實形成了一種微妙的短暫的平衡局面,如果今日之後,突然發生了某件不同尋常的事,這件事的性質足以打破這個平衡,那麼,這件事就是他們的漏洞,順着這件事往裡面挖,挖到誰就是誰,更何況,李伯伯領兵到來之前,小子心中多少已有了一點模糊的猜測,有了一個大致的方向,數日之內,這些模糊和大致的東西,大約會慢慢清晰的。”

李績大笑:“好個狡猾的小娃子,原來存了守株待兔的心思,這法子確實不錯,不殺亂民也好,免得朝中那些碎嘴子的令官羅嗦,小子倒是顧得周全。”

李素笑道:“兵法雲:‘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亂動’,就是這個道理,小子也是拾前人牙慧罷了。”

李績笑聲頓斂,皺眉道:“‘敵若動,我亂動’是哪本兵法書上寫的?簡直狗屁不通,小子你胡說八道便罷,莫扯什麼兵法,小心老夫抽你。”

李素眨眼:“或許是《孫子兵法番外篇》?小子也記不太清了。”

…………

當日晚間,幷州兩萬兵馬忽然拔營,向晉陽方向推進,推進二十里後,大軍紮下營盤,營盤扎於開闊平原地帶,同時,一支約莫五千人的兵馬奉命離營,在深沉的夜色中飛馳而去,這支兵馬去往何方,執行什麼命令,連營中將領都不清楚。

第二天,晉陽城四周彷彿一個被點爆的火藥桶,亂象愈演愈烈。四個方向皆有亂民從山上忽然冒出來,對山下的某個村莊屠掠一番,不同的是,這次屠掠過後,好幾支亂民似乎很有默契地在某個地方匯合,兩支,三支,四支亂民隊伍合爲一支,然後飛快竄入山林內不知所蹤。

很有意思的變化,李素越來越肯定自己的猜測了,果然,兩萬幷州兵馬對幕後之人形成了一定的震懾和干擾,他們已漸漸沒了安全感,於是主動調整了策略,化零爲整,將小支的亂民整合起來,擰結成一股大的勢力,用以應對幷州兵馬。

策略是沒錯的,及時的,換了李素是那幕後之人,或許他也會選擇這麼幹,可惜的是,他們猜錯了李素調兵的目的。

李素調兵不是爲了剿滅亂民,說實話,儘管明知平亂是自己的職責,可李素終究是草根出身,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對亂民動刀,亂民其實都是愚民,他們的命運是身不由己的,在這人人自危的大災之年,誰給一口吃食他們就跟誰走,盲從的人總歸是愚昧的,可愚昧並不是一個人該死的理由,該死的是那些愚昧他們的人。

調兵是爲了震懾,爲了讓對方自亂陣腳,幷州兵馬到來的第二天,就出現了各小支亂民合爲一大支的現象,對李素來說,這是對方自亂陣腳的先兆,是個不錯的兆頭。

…………

“子正兄,自從幷州兵馬來到晉陽以後,我看你臉上的笑容也多了些,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覺得踏實了,沒人敢害咱們了?”李治仍舊每天圍着李素轉,明明是王爺的高貴身份,卻偏偏有一顆小跟班的心。

李素嘆了口氣,小屁孩似乎有點悲觀啊,千里迢迢跑到晉陽來出差,腦子裡想的不是怎樣把事情辦好,而是怎樣保命,難怪後來連自己的老婆都搞不定,硬生生成就了一位女皇……

“殿下,我臉上的笑容多了些,不是因爲幷州兵馬,而是因爲……我笑起來很好看,所以應該多笑一笑,會笑的男人,運氣通常不會太差的,因爲醜男人是沒心情笑的,所以他們又醜又倒黴……殿下,你也不醜啊,來,笑一個。”

李治:“…………”

早已習慣了李素的風格後,李治還是很給面子的擠出一個笑臉,比哭還難看的那種。

“子正兄,我其實知道,你對晉陽的亂象已有了計較,對不對?那該死的幕後之人你恐怕已猜得大概差不離了吧?”

“那麼容易猜到,別人還怎麼跟你愉快玩下去?說實話,幕後之人是誰我真沒猜到,目前我唯一的結論就是,可以肯定,那個幕後之人……”

“怎樣?”李治急不可待地問道。

李素瞥了他一眼,慢吞吞地道:“可以肯定,那個幕後之人……一定是個壞人!”

李治瞠目結舌:“…………”

這輩子走過最長的路,就是這句廢話的套路……

“殿下,你說,幕後之人是壞人嗎?”

“……是。”

“所以,我的結論很正確,對不對?”

“……對。”

李素笑撫李治的狗頭,露出了欣慰之色。

這種欺負小孩子後滿滿的變態快感是腫麼回事?

接下來幾天,李素反而清靜下來了。清靜下來的他卻一反常態,沒有像往常那樣躺在院子裡曬太陽,而是鑽進了晉陽縣衙辦公的二堂,沒事翻閱起晉陽縣誌,更奇怪的是,李素居然表現出對晉陽縣誌饒有興致的樣子,厚積盈尺的縣誌一本一本的翻閱,每一本每一句話都看得很用心。

李治被李素的表現嚇壞了,這根本不是他認識的李素,這是被鬼上了身的李素!他認識的李素怎麼可能這麼勤奮。

嚇壞了的李治急忙叫來了方老五,指着書房裡認真看書的李素,然後告訴他,你們家侯爺已經連看了三天書沒挪窩了,方老五也嚇壞了,這根本不是他認識的侯爺,侯爺不應該這麼勤奮……

看書啊,多麼稀奇的事,侯爺府上內院確實有書房,書房裡確實也有書,可李家人都清楚,侯爺的書房充其量就是擺個樣子的,證明自己是個讀書人的擺設,實際上李家書房裡的書侯爺一本都沒看過,連翻一下的興趣都沒有,任由那些書擺在架子上被蟲蛀,蛀壞了再去東市買幾本繼續擺着。

如今赫然看到侯爺居然在看書,而且一看就是三天沒挪地方,方老五也嚇到了,這是被鬼上了身的侯爺啊!

就在李治猶豫要不要請大夫給李素瞧瞧時,李素終於擱下手裡的晉陽縣誌,打着呵欠伸着懶腰走出了屋子。

門口,李治而方老五一臉呆滯地看着他,李治嘴脣蠕動幾下,剛準備說話,被李素打斷。

“別說,也別問,累死我了,我先睡覺,睡到自然醒,誰叫跟誰翻臉,就醬紫。”

**

ps:五千多字大章。。。嗯嗯,就醬紫。。(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六章 管鮑之交第四百一十六章 震懾威嚇第七百六十一章 功臣何覓第二十一章 上學讀書第五百七十七章 菜泯恩仇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七百一十四章 重籌在手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第六百九十三章 疑竇難解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前路多舛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第四百三十一章 潰敵克復第三百六十四章 迫在眉睫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六百零四章 驚天秘密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八百二十八章 夫妻夜話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逆流而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親香澤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事起生變課業繁重,不堪重負,今天請假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州隱秘第六百零九章 鴻門烤宴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五百五十八章 獄中論勢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三百九十九章 迷霧挾制第五百四十一章 打理買賣第七十八章 損己利人第三百四十章 月照溝渠第四百八十七章 封官入省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雨欲來求保底月票!!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四百一十三章 共此一死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第二百零八章 君臣奏對 下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九百五十六章 倭僧求種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三十七章 合作買賣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八百二十二章 詭譎莫名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坤顛倒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九百一十三章 過客歸宿第四百三十三章 兄弟重逢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守牧一方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徙配瓊南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一百九十二章 傾軋猜疑第七百零八章 王爺所請 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四百零一章 烹茶論道第八百二十九章 清者自清第九百四十六章 父子衷腸 下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六百八十七章 援至解危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亂餘波第七百四十一章 迎刃而解第八百六十一章 臨別餞宴第七百二十七章 登門認親 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二百九十一章 順勢逆勢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三百二十七章 終至西州第九百四十五章 父子衷腸 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牢底坐穿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妄之災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第一百六十章 術業專攻第九百二十八章 君臣決戰 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月溝渠第五百六十一章 責罰甚重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八十一章 水落石出第五百六十六章 困龍入海第六百三十一章 小小衝突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三百一十章 揣度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