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

();

兵馬調動之權非同小可,而且非常敏感。

強盛如大唐者,自信心爆棚如李世民者,也不會輕易將兵權交給別人。哪怕是程咬金,李績,牛進達這些跟隨李世民打江山的老將,李世民也不大放心,所以拱衛大唐長安京畿防衛的右武衛,左武衛等十六衛屯營,也沒有常設大將軍一職,程咬金這些老將都當過某衛大將軍,但這個大將軍其實是虛銜,掛個名號而已,而且是輪流擔任,並無固定常設。他們本人並沒有直接的調兵權,若欲調動兵馬,必須有李世民臨時賜發下來的虎符和三省文書纔有效。

李世民登上皇位的過程無疑是不光彩的,當然,除了手下如雲如雨般的謀士和武將外,也跟當時秦王府兵權甚大,掌管當時皇城禁軍有關,所以當年便輕鬆之極地製造了玄武門之變。

自己成了自己的反面教材,李世民佔了大便宜,登基以後自然不會再讓別人去佔這個便宜,會要命的,於是登基後第一件事便是改革長安京畿軍制,各衛大將軍不再常設,轉以諸將輪流擔任,而且那些大將軍並無調兵權,必須由皇帝同意纔可調兵,所謂的大將軍,平日能做的無非是負責各衛操練,巡弋,守衛,以及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所以當初李素守西州時派人回長安求援,而當時身爲右武衛大將軍的程咬金有心相助,卻調不動一兵一卒,只好把自己莊子裡的一千名退役老兵調出長安,遠赴千里馳援西州,這便是大唐軍制的制約之處,想看到那種大將軍令旗一揮。萬千兵馬排山倒海景從的畫面,在目前的大唐來說,實是不大可能的。

由此可見,大唐的兵權是何等的敏感。

今日李治和李素奉旨出京,平息晉陽之亂,這件事也非常重要。關乎大唐社稷根本,所以這一次李世民很大方地放出了兵權,當然,放出兵權也是有保留的,只把它交給時年才十二歲的李治,只限調動三州兵馬,並且每次兵馬調動還要與李素商議。

有了諸多限制,李治手裡的兵權使用起來也頗爲麻煩,所以未來若要調動兵馬必須慎之又慎。

出蒲州。隊伍繼續前行,一路向北蜿蜒而去。

前面再走數百里,便已入了晉境,當初高祖皇帝起兵反隋的龍興之地,下一站便是晉州。

越往前走,路上的行人越多,可惜的是,放眼望去。基本都是成羣結隊的難民,攙扶着一家老小。拖拽着笨重的行李傢什,一路蹣跚而行。

李素一行人的隊伍在這龐大的逃難人流中躑躅逆行,迎着難民們複雜的目光,義無返顧地朝北走去。

每走一段路,李素的心情便越沉重,雖然還未入晉。可是看這些難民的神情便知,晉地的雪災恐怕不是小災小難,而是真正斷絕農戶生計的大災。

李治的表情也好不到哪裡去,坐在華麗的馬車裡愁眉苦臉,掀開車簾看看外面如黑潮般密密麻麻的難民人羣。李治臉頰一陣抽搐,心中盪漾着淡淡的不忍,以及無可奈何的心疼。

車廂的隔板被輕輕敲響,李治掀開簾,卻見李素騎在馬上,手指正輕輕敲着馬車。

“子正兄有事?”

李素點點頭,目光環視着崎嶇路上的難民潮,嘆道:“殿下,馬車裡可坐得安穩,愜意?”

李治眨眼:“不安穩,也不愜意。”

李素轉臉看着他,道:“殿下,這些百姓,都是你父皇的子民,天災已斷絕了他們一整年的希望,原本有家小,有田地,有勞作也有收穫的家庭,只因一場災難,便不得不離鄉背井,成爲如同叫花子般的難民,從此後不但衣食無着,而且他們甚至連會不會餓死他鄉亦未可知……”

李治聽他緩緩而道,不由疑惑地地道:“子正兄說的這些,治自然清楚,我們此行入晉也是爲了賑濟鄉民,助百姓度此災厄,爲何與治說這些呢?”

李素朝他一瞥,嘆了口氣,道:“殿下終究是陛下的皇子,此行入晉,也是代表陛下安撫平息晉陽之亂,身份尊貴且超然,坐在馬車裡安享旅途亦是應當應分,可是……我還是不得不向殿下勸諫幾句,車外難民如潮,蹣跚離鄉,殿下坐在馬車裡放下簾子,自成另一個富貴天地,車外一切可以不聞不問,我想問問殿下,這……合適嗎?”

李治呆怔地睜大了眼,半晌訥訥而不能言。

擡頭看看李素的臉色,竟是一片從未見過的嚴肅,甚至是……嚴厲。

李治瘦弱的身子不由一顫,心底深處對李素似乎有了新的認識。

這位年紀輕輕便爲父皇立下諸多功勞的臣子,這位才名譽滿長安,傳說似有鬼神莫測之能的才子名士,他的真實面目到底是怎生模樣?初識他時那滿不正經的嬉皮笑臉,一路上逗笑解悶似的胡說八道三國故事和人物,一臉不懷好意的坑人敲詐,將他的錢財壓榨一空……

短短十幾日的相處下來,李治對李素充滿了好感和親近,在他的心裡,李素就像鄰家大哥般隨和友善,令人忍不住想跟他多說說話,多聊聊天,往往一兩句話便被逗得哈哈大笑,心中再大的煩惱都消逝無蹤,就連敲詐他的錢財也近乎一種兄弟間玩笑的意味,敲詐與被敲詐的都從來不會計較,權當枯燥旅途裡的調劑。

可是,這……是真正的李素嗎?他難道是靠嬉皮笑臉插科打諢來博得這累累功勞和官爵,以及父皇的看重?

直到今日,直到此刻,看着李素臉上無比嚴厲和冷肅的表情,李治終於察覺到,原本他印象中的李素,並不完全是隨和友善的面目,他還有嚴肅嚴厲的一面,他的心裡,是真正記掛着百姓的,這一點上,作爲臣子的他,竟做得比他這個皇子強得多,江山是李家的江山,百姓是李家的子民,可李家的人卻安然坐在馬車內享受富麗華貴的旅途,馬車外的臣子卻眉頭緊蹙,憂國憂民……

李治才十二歲,他並不懂太多的道理,可他聽得懂道理。

在李素嚴厲的目光注視下,李治白皙的臉蛋迅速漲紅,滿臉浮現愧疚自慚之色,忽然掀開車簾,大叫道:“全軍停下!”

轟!

不愧是禁軍儀仗,所謂令行禁止,絕無違抗。

隊伍停下,李治不等烏福攙扶,徑自跳下馬車,站在大路中間,頭也沒回地揮揮手。

“來人,將這輛馬車砸了,砸得越碎越好。”李治大聲下令。

李素騎在馬上,嚴厲的目光漸漸柔和。

烏福卻一愣,不敢置信地道:“殿下欲……砸馬車?這,這是爲何?”

“本王的主意,由得你多嘴問麼?”李治朝烏福厲聲喝道。

烏福一顫,急忙招手叫過十幾名禁軍,手執大斧二話不說開始對這輛華麗的馬車又劈又砸,一炷香時辰過後,李治那輛奢華富貴的馬車已被砸成了碎片,從始至終,李治竟沒有回頭朝馬車多看一眼,臉上也不見任何心疼之色,彷彿砸的那輛馬車與他毫無關係。

待禁軍們砸完車覆命後,李治面朝李素站定,整了整自己的衣冠,然後長揖到地,直起身肅然道:“多謝子正兄點撥提醒,早年在宮學裡讀書,孔師褚師皆雲‘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治讀書時只知死背,卻不知義理,今日幸得子正兄棒喝,治終於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子正兄於治,不僅是錚友,亦是良師也,治年歲尚幼,往後必有行差踏錯之處,還望子正兄隨時不吝直言,如今日般厲言棒喝,察糾治之錯漏失當,治必以師禮執之。”

長長一席話,說得誠懇切真摯,一旁的烏福,還有付善言等將領,表情都充滿了訝異和滿滿的感動,衆人望向李素的眼神也漸漸產生了變化,尤其是付善言,雖然仍是一副不遜於鄭小樓般的冰冷酷臉,眼中卻多了幾分善意和柔和。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這一輩子遇到的朋友不少,有的屬於狐朋狗友,可共富貴卻不能共患難,安享富貴時不管幹什麼,狐朋狗友總是一味的附和贊同叫號,不分善惡,不辨是非,交到這樣的朋友,往往是人生的大不幸。

幸運的是,李素不是這樣的朋友,他可以陪李治玩,跟李治鬧,逗悶取樂樣樣都不缺,但真正遇到大是大非的事情時,他也從不曲附,從不妥協,他有他堅持的底限。

李治年歲尚幼,並不知道得此益友是多麼幸運的事,但旁邊的烏福和付善言卻是成年人,他們看得出李素嚴厲勸諫背後隱藏的莫大善意,也看得出晉王殿下得此益友後,對其成長有着多麼大的好處。

不知不覺間,烏福和付善言看李素的眼神有了些許的變化,目光裡摻雜了幾分真正的敬重之意。

看着李治誠懇認錯的臉,李素收起了嚴厲之色,漸漸綻開了笑容。

從歷史大勢來說,李治品性的好壞,比處理這場天災更重要,幸運的是,李治懂得了民貴君輕的道理。

***

ps:還有兩更。。。或者一更大章。。。(未完待續。)

();

read3();

←→

read4();

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六百四十六章 謀而後發第六百七十六章 先抑後揚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陽鬧喪 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因果圓滿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四十八章 事實俱在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三百一十四章 灞橋折柳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秋遊園 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九百三十九章 英雄遲暮第二百九十六章 迷津難解第三百三十七章 事不可爲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第十一章 活體實驗第二百七十五章 有生之年第一百一十一章 空打算盤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八百八十章 遇伏兵敗第七百六十四章 滿城風雨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九百二十九章 意外所遇第六百四十二章 真相大白第二百四十七章 驟然生變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茶道歧路第二十九章 少年意氣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遲暮第六百一十一章 門閥恩怨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六百五十五章 獻計除敵 上第十二章 上達天聽第六百零六章 幷州兵至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一百五十九章 重拿輕放第二百六十三章 聯姻作罷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第五百六十四章 兕子頑疾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出蹊蹺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八百三十八章 曉以情理第一百八十五章 勾兌利益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四百零六章 關塞馳援第八百零七章 歹計安內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造孟嘗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出蹊蹺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宮之變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五百四十四章 項莊舞劍第四百八十章 中秋遊園 上求保底月票!!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三百二十三章 夜半敵襲 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八百九十三章 用兵詭譎第七百零九章 王爺所請 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子夜大亂 上第六百四十三章 庶子直諫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五百章 市井情懷第一百四十章 再生波瀾封推感言兼求雙倍月票!!老婆要生了,請假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六百三十八章 和親利弊第八百九十四章 分兵駐隘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第六百三十七章 深宮奏對第三百四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三百二十九章 隱見妖風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三百章 後顧有憂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八百八十四章 遼東城破第三百七十五章 貶謫原由 上第八十三章 避而遠之第一百六十九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五十三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八十九章 太子失德課業繁重,不堪重負,今天請假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通關節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孫夜宴第二百三十八章 選秀納妃第八百六十七章 臥榻養虎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賜功臣 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公主盡孝第八百二十二章 詭譎莫名第三百零六章 委任發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