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欲靜不止 上

政治人物最喜歡乾的事便是由小見大,任何東西,任何微小的事物,他們都有本事把這個小東西聯想到治國平天下,並且無限放大,提升到國家和政治的高度。※%※%,

李世民現在乾的就是這件事。

其實李素的想法很簡單,百姓喜歡人間煙火氣,所以製出炒茶想必應該很接地氣,如此而已,結果沒想到李世民居然扯到孟子,社稷,心懷天下,水亦載舟,水亦覆舟……

李素心好累,不知該接什麼話,感覺自己已不太會聊天了……

李素無話可說,但李世民顯然還有一肚子話。

“二十餘年前,前隋君昏臣庸,朝廷勞民傷財,爲滿足昏君巡視天下之私慾而大興土木,建行宮,修運河,造龍船,爲一己之慾而疲天下,徵調民夫而致十室九空,民不聊生而致英雄揭竿而起,朕那時潛居晉陽,逼父皇順大勢而舉義旗,幸得八方英雄來投,盛極時麾下謀士如雨,猛將如雲,終教日月換了新天……”

隨着李世民緬懷般的語氣緩緩述說,李素低垂着頭,眼皮卻跳了跳。

這話……不對呀。

wWW •ttκǎ n •CO

順大勢舉義旗的人根本是你爹好不好?怎麼成了被你逼迫?再說……隋煬帝難道真如你口中所說的那麼不堪麼?

短暫的不解過後,李素頓時回過神了。

說來還真是無敵寂寞惹的禍,作爲一個可以稱作“東方不敗”的帝王,放眼天下再無對手,人生寂寞如雪時難免無聊,所以,無聊時乾點什麼呢?

篡改史書吧。把白的說成黑的,把配角拉上來當主角,嗯,很有挑戰性也很有意義,千百年後,物是人非。唯只剩一位無比英明睿智,幾乎找不出缺點的帝王在青史裡光芒閃耀,亮瞎後人狗眼……

看來今日這番話,李世民已有意爲來日修史而做鋪墊了,李素甚至可以想象得到,他不是第一個聽這番話的人,朝中名臣老將,諸如長孫無忌,房玄齡。程咬金他們,恐怕已聽過許多次了。

謊言重複百次,它便是真理。

李世民滔滔不絕說了半天,按慣例,每當說到此處,就算沒有雷鳴般的掌聲,至少臣子也該一片歌功頌德了,可他停頓了片刻。卻見李素仍垂着頭不吱聲。

這下李世民不由有些無趣甚至羞惱了,朕烏央烏央說了半天。你總該表示點什麼呀,當了這麼久的官,全當到狗肚子裡去了?

“子正爲何不發一語,莫非不認同朕的這番話麼?”李世民眯起了眼睛。

“認同!”李素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然後非常上道的開始歌功頌德:“陛下千秋萬載,一統天下。仙福永享,壽與天齊……”

李世民愕然:“…………”

好……清新脫俗的馬屁!

“子正你,你這張嘴……”李世民哭笑不得,指了指他,似乎想誇幾句。奈何詞窮。

李素謙遜地笑。

想篡改史書就篡改好了,對李素來說無所謂,千秋帝王功業,史書的論斷便是帝王功業之一,反正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你坐穩了江山是你有本事,史書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李素犯不着擺出正義凜然的樣子觸他的黴頭,退一萬步說,就算有忠直之臣誓死反對,也該是魏徵,孔穎達之流,怎麼也輪不到他。

總之,你是皇帝你老大,你開心就好。

顯然李素的馬屁太過清新脫俗,而且太缺少誠意,李世民也覺得無趣了,於是忿忿瞪了他一眼,果斷結束了這個令他不爽的話題。

端起金盃又淺淺啜了一口茶,李世民的眉頭漸漸舒展開,甚至點了點頭,看來又是一個重口味的。

放下杯子,李世民無意識地拈弄着青須,緩緩地道:“昨日軍報入宮,侯君集橫掃西域,揚我大唐軍威,西域三十六小國裡面,已有二十餘國對大唐伏首稱臣,此戰,可休矣。”

李素躬身道:“西域和絲綢之路已盡握大唐之手,西面再無大患,臣爲陛下賀。”

李世民笑道:“你我君臣共賀,若沒有你當初血戰死守西州的功勞,我大唐王師欲平西域尚須多耗費五到十年,多虧了子正啊。”

“皆託陛下鴻福,臣不敢當。”

李世民皺了皺眉:“是你的功勞,當仁不讓領受便是,朕看得出,西州這三年裡,你的性子打磨了不少,但你畢竟還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爲何朕在你身上只見暮氣,而不見年輕人該有的鋒芒?跟誰學的這般圓滑世故了?”

李素垂頭道:“臣以爲,還是圓滑一點的好,圓滑……至少不惹禍,不必蹲大理寺。”

李世民嘆了口氣,有種矯枉過正的無奈感。

“朕接到軍報,侯君集所部截留大半,駐於安西都護府,餘者由侯君集統領,半年前橫穿大漠,再過幾日便可回到長安城了……”

李世民說着忽然頓住,神情露出猶豫躊躇之色,良久,長長一嘆,喃喃道:“對侯君集,朕該如何處置?是賞是罰?賞,寒了西域諸國的心,剛剛臣服的西域諸國難免心懷怨恚,西域又會動盪不安,畢竟……那是屠城,歸降之後的屠城啊!自古殺降不吉,殺降盡喪人心……罰,又寒了將士們的心,明明是開疆闢土的大功,班師回朝卻要受罰,將來朕若再發王師伐不臣,誰再肯爲朕賣命?再說,侯君集亦是當年的從龍舊臣,是朕多年袍澤手足,朕若罰他,其他的將軍們如何看朕?朕那時該如何自處?”

李世民語氣低沉,述盡糾結愁腸,皺着眉頭道:“世人皆雲帝王如何意氣,如何殺伐果決,然而,誰知帝王亦有爲難躊躇之時,亦有欲斷而不能斷之事,每一個決定。人情世故當須面面相顧,還不能傷了老臣之心,更不能動搖社稷之本……”

長長一嘆,李世民看着李素,道:“侯君集此戰,皆因西州而起。子正最瞭解當時的景況,如今朕左右爲難,不知子正可有良諫,爲朕解憂?”

李素沉默。

李世民把糾結爲難的問題丟給他,他該如何選擇?

大義上來說,侯君集被砍頭都不冤,大唐王師兵臨城下,高昌滅國在即,城內王室臣子開門歸降。無奈卻又明智,這是保命之道,任何人做出這個決定都無可厚非,只是他們看錯了大唐主帥的人品,城門打開,迎來的不是安撫和囚禁,而是雪亮的鋼刀。

屠城三天三夜,近萬條性命在侯君集的一念之間永遠消逝於人世。面對毫無抵抗的高昌臣民,唐軍的刀劍劈下沒有半點猶豫。亡國臣民的性命,成爲勝利者眼中的芻狗,屠殺殆盡,無所顧忌,不知天怒人怨,不知因果報應。

可是大義這種事是有疆界的。它的疆界便是國界,在西域諸國的眼裡,侯君集是殺人如麻的劊子手,屠夫,可是在大唐臣民眼裡。何嘗不是揚我國威,開疆闢土的功臣?

“彼之仇寇,我之英雄”,一句古話道盡“大義”的侷限。

如此“大義”,可信服的地方在哪裡?

既然大義不可信,那麼,只能看利弊了。

實話說,處罰侯君集最符合李世民如今的民族政策,符合大唐當下的國情,因爲西域諸國使節仍在長安怒容張目,等着天可汗陛下的表態,等着看大唐這個泱泱文明國度的處置,事情的結果,直接決定着西域對大唐是從此歸心還是再次反叛。

大唐佔領了一個地方,就要花費時間慢慢消化,同化,這不是單靠刀與劍能辦到的事,要真正的令它歸心,令它融合成大唐的一部分,要走的路還很漫長,這個時候更重要的是對佔領地區的政治外交,以及適當的妥協。

李素沉默良久,嘆了口氣。

他已明白,李世民已有了決定,問他,只不過是例行的形式。

“陛下恕罪,臣愚鈍,無諫可進。”李素低聲道。

李世民定定注視着他,許久,展顏一笑,露出欣慰之色。

“西州三年,子正果然成才了,好,你且退下吧。”

“臣告退。”

李素躬身行禮,一步步退出甘露殿。

正要跨過門檻時,李世民忽然叫住了他,緩緩地道:“朕任你爲尚書省都事已兩月之久,朕聽房相說,你至今仍未上任?子正,懶也不能懶得太過分啊。”

“這個……是,臣明日便去尚書省應差。”

****

待李素離開甘露殿,李世民仍端坐不動,眉頭緊擰,不知想着什麼。

良久,李世民忽然面朝空蕩蕩的大殿道:“常塗……”

空無一人的大殿裡,貼身內侍常塗的身影如鬼魅般出現,一言不發在李世民面前躬着身。

“這個李素,相比以前的輕狂率直,如今似乎變得圓滑了,此非朕所願也,此子最近爲何變成了這樣?”

常塗面無表情,卻向前走了兩步,輕聲道:“回陛下,涇陽縣侯最近言行甚少,李家中秋辦過一次遊園會後,便再無動作,涇陽縣侯亦無言行……只不過,老奴的手下打聽到了一件事,與涇陽縣侯有關。”

李世民眉梢一挑:“何事?”

“關於齊王的事……”

*****

ps:還有一更。。。

感謝諸兄擡舉,求一下月票果然暴漲,大家好厲害。。。嗯,繼續求保底月票!!(未完待續。)u

</br>

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二十八章 鏖戰對峙第八百二十一章 回心轉意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三百三十八章 魑魅魍魎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九十三章 官媒上門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起變故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下衝突第一百五十五章 程府訓斥 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天翻地覆第六百七十九章 奇襲血戰第四百零一章 烹茶論道第四百三十五章 西域動盪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防奪權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七百三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七百五十四章 程府論勢第二百零九章 國士報之第八百七十章 帥帳論策 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二百八十六章 動搖國本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第六百六十一章 酒後真言第八十五章 開鍋釀酒第七百七十章 夫妻同路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二百七十五章 有生之年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家秘聞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八百九十七章 勁敵難敵今天請假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一百七十八章 馨香滿院第九百五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代交好第三百四十六章 稱量英雄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十九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七章 微服訪賢 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招商引資第五十九章 父女面談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形的刀第六百四十八章 雷霆罰過第五章 談談理想第四百四十三章 債務歸屬第二百七十七章 行冠加弁 上第十三章 藥王問道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五十七章 恩情折現第六百五十二章 一日定情第六百零四章 驚天秘密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七百九十八章 公主夜宴 下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五百五十四章 帝王胸襟第一百三十八章 懶散監正第八百八十四章 遼東城破第四百一十七章 是非黑白第四百零九章 大敵將至第一百五十章 泯嫌消仇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五百一十章 進退得失第六百八十八章 哭訴衷腸第八百三十四章 自請圈禁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第二百四十九章 雷霆震怒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佈公 下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四百二十四章 艱難惡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勇氣擔當第八百四十六章 故人遠來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七百零三章 大相登門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一百二十一章 封爵召回第五百四十九章 善後清理第二百八十九章 錙銖必較第七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第九百三十一章 入新羅境第三百三十三章 戍邊苦楚第八百八十四章 遼東城破求首訂!!求月票!!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六百一十七章 回程還鄉第七百七十七章 積年恩怨第二章 盛世民風第四百六十九章 公主道姑第七百一十一章 突生事端第八百七十一章 良諫難納第四百四十八章 聖旨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