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潤物無聲

熱門推薦:、 、 、 、 、 、 、

發展繁榮一座城池要下多少功夫,當過官的人最清楚,那焉這種身份特殊的商人也清楚。

說來很矛盾,歷朝歷代的商人都是被歧視的,哪怕賺再多的錢,有再多的家產,在當官的人眼裡,商人都帶着濃濃的銅臭味,雖然滿身綺羅綢緞,可看商人的眼神就彷彿剛從茅坑裡撈出來似的,充滿了各種嫌惡。

可是,商人卻是歷朝歷代必不可少的人,不論哪個朝代缺了商人,都會有亡國的危險,糧食,桑織,瓷器,這些東西通過商人在國內各個城池之間互相流通有無,一座城池纔會慢慢繁榮起來。

矛盾的地方在於,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很明白商業繁榮社稷的道理,可是他們又深深鄙視商人,認爲商人逐利而忘義,與儒家仁義之道相悖,君子不與之交也,所以商人的地位尷尬了上千年,唯一出過一位有出息的名叫呂不韋的商人,結果還不爭氣,跟秦始皇的母親鬧出了緋聞,下場悽慘無比。

幸好李素不鄙視商人,事實上他自己也是商人,在長安時買賣做得風生水起哼哼哈兮,而且非常固執的認爲有錢就是大爺,所以撈錢的手段層出不窮,直到現在,李素也覺得有錢就是大爺,前提是別招惹皇帝。

繁榮一座城池很複雜,農桑,工坊,物產面~ 面俱到,城裡官府廉潔,百姓富足,商賈暢行,還有要合適的地理位置,以及不能太惡劣的氣候等等,種種條件都達到了,一座城池纔會繁榮,而西州,卻只是一片貧瘠的土地。論氣候和地理位置,簡直是大唐所有城池裡的渣渣。

這樣一座城池,竟在李素漫不經心的謀劃下,短短數月之期便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樣子,那焉不能不吃驚。

他越來越感到,這位脾氣溫和又愛佔小便宜。而且絲毫不顧忌所謂名士風範的少年郎,能在十多歲的年紀便被大唐的皇帝陛下封官賜爵,一定有着超乎凡人的本事,從他來到西州殺人立威開始,再到如今悄無聲息將這座城池繁榮起來,李素的每一個動作,那焉都看在眼裡,而西州每一天的變化,他也看在眼裡。越看越震驚。

不簡單啊,大唐皇帝陛下將這位十多歲的少年調任西州,絕非長安所風傳的寫文章得罪了皇帝而遭貶謫,看李素一個接一個的動作,殺人時看似是少年血性,衝動冒然而爲,而繁榮西州,只不過漫不經心叫來了幾個商人。甚至從表面上看,他關心自己的新房子都比繁榮西州更上心。西州如今繁華的現狀只不過是他蓋自己新宅無聊時順手而爲的結果……

然而,西州終究被他親手繁榮起來了,商人雖不多,城內賭檔風月之地也分外簡陋,東西兩市商人之間交易的貨物種類也少得可憐,可是相比數月前貧瘠冷清如一座死城般的西州。再看看現在街道上的人來人往,無異於天壤之別,看在那焉這種有心人的眼裡,他還敢說這是李素無意偶得的結果?

回過頭再仔細看看李素來到西州後所做的一系列動作,那焉頓時覺得他走的每一步都意有所指。目的明確。

那焉不是純粹的商人,他的身份很複雜,所以他看待事物的思路也很複雜,看明白了李素的動作後,那焉第一個反應是震驚,第二個反應,則是……更震驚。

不管繁榮西州是李素的意思還是大唐君臣的意思,總之,西州這座荒涼的孤城已不再是大唐曾經視爲雞肋的地方,它已經,或者說將要以光芒萬丈的姿態,正式進入大唐朝堂君臣的視線內,當西州越來越繁榮,也就意味着它的地理位置將會越來越重要,那時大唐朝堂會有何反應?不管怎麼說,進駐更多的兵馬必是應有之義,那麼,他的堂叔,龜茲國相那利慾圖西州的想法……

凡事不經推敲,推敲起來那焉頓覺心涼了大半截。

李素在用自己的方式,喚起大唐朝堂的注意,當大唐的君臣一齊將目光投在這座大漠孤城上時,西域諸國誰還敢覬覦?

想明白了這些,那焉忽然很想出城會龜茲國,他想跟自己的堂叔好好談一談人生和理想。

人生可以有很多理想,高尚的,齷齪的,可是,這些理想裡最好把“攻打西州”這一項刪去,那焉越來越發覺,西州不是西域諸國能惹得起的,先不說大唐的反應,僅是西州城裡那位少年郎就不是能輕易招惹的角色。

想法歸想法,可那焉還是不敢邁出西州城一步,只能老老實實待在城裡,他很清楚,李素對他的監視一直沒斷過,他更清楚如今他與李素朋友相稱,勾肩搭背兄弟長兄弟短的,關係好得彷彿連錢都可以不分彼此的共用,當然,主要是用他的……可是一旦那焉流露出想離開西州的想法,他敢肯定,李素第一反應就是對他動刀子,而且是毫不猶豫的那種。

友誼,太脆弱了啊……

那焉現在有種苦澀的感覺,他覺得自己果真交了一個狐朋狗友,花了這麼多錢給他蓋房子,結果仍是肉包子打狗,毋庸置疑,他就是那隻皮薄肉厚的大肉包子……

那焉的震驚還沒結束,沒過幾天,李素又有了大動作。

不知他怎生說服了刺史曹餘,然後西州刺史府出了一道政令,政令很簡單,只有一句話,西州城方圓百里內所轄的六個縣鄉,包括交河縣,蒲昌縣,柳中縣等,所居的唐人百姓遷移一半入西州城,而西州城中的突厥,龜茲和高昌等國百姓,則盡數劃歸城西居住。

這個動靜鬧得很大,引來無數官員和百姓的不滿,西州所轄六縣的縣令頓時急了,不約而同來到城外騎營駐地求見李素,請求李素收回成命,而李素卻不爲所動,首先對縣令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解釋遷移唐人百姓入城居住的必要性。

縣令們當然聽不進去,遷移轄下百姓,無異於挖他們的牆角,先不說百姓們多少負擔着每年轄內的賦稅,就單說百姓少了一半,對轄下會產生多少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雙方爭執許久,而李素呢,本來就不是什麼太有耐心的人,吵着吵着,終於不耐煩了,悍然下令將六位縣令棍棒驅逐出營,於是,騎營校場上塵土飛揚,哀嚎陣陣,六位縣令捂頭撫腚,在騎營將士的棍棒飛舞下抱頭鼠竄,一直攆出騎營轅門外,六位縣令又驚又怒,想指着騎營轅門交代幾句諸如“你給我等着”之類的場面話,算是挽回一下丟得不能再丟的面子。然而轉念一想,騎營裡面這位可是真敢殺朝廷官員的狠角色,萬一場面話沒交代完,裡面便忽然衝出五百刀斧手把他們剁了……

六位縣令站在轅門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希望對方先開口放狠話,結果這年頭誰都不傻,沉默半天,誰不肯當那個敢爲人先的花樣作死第一人,尷尬的僵持過後,大家終於失望,暗恨同僚無節操的同事,拖着傷痕累累的身軀,一聲不吭地騎上駱駝悻悻回去了。

ps:還有一更……求月票提神醒腦補腎壯陽……(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三章 佳人難得第二百九十七章 夫妻如戲第七百六十二章 萬家生佛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一百九十三章 君臣論詩第三百八十五章 走留之爭第八百九十二章 前憂後患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謀殺第八百二十三章 突起變故第一百三十二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四十五章 冷靜屠夫第二百九十七章 夫妻如戲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七百五十五章 解決麻煩第七百三十七章 豁然開朗第五百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背道長第六百三十二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八十六章 拂曉捷報第四百四十六章 玄奘法師第一百八十四章 香滿長安第四百五十七章 所謂聖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誠信買賣第四百九十四章 綢繆先機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復原職第三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蕭然景象第八百零三章 無藥可救第九百五十九章 紫微星落 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賞功罰過第五百二十三章 侯爺滅佛 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圈地建宅第八百五十一章 登閣無緣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誅恕之爭第二百四十章 衆人皆醉第七百六十九章 傳統美德第三百五十九章 忠君之事第九百五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四十章 九曲穿線第七十二章 東陽傷情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宮生變第三百七十七章 孤城不孤第五百三十八章 入獄問罪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月溝渠第八百六十三章 艱苦行軍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暖玉生香第九百三十三章 平高麗策第二百六十八章 魔王告誡第四百五十六章 君臣敘舊第三百五十四章 進退維谷第八百九十八章 借兵交易第五百零五章 斯文打劫第三十三章 美人如畫第八百五十五章 不平之論第二百二十七章 魏王亮劍第九百三十七章 歸鄉團聚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地交易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九十六章 酒入天聽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六百五十四章 不共戴天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第八百四十五章 責問訓斥第七百八十七章 苦心勸諫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 下第九百零二章 大營遇襲第九百零四章 亂後反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風雲變色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八百四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八百零七章 歹計安內第二百九十八章 詭異暗流第九百四十八章 未雨綢繆求本月保底月票!!第一百六十四章 提點兇險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災年百姓第一百一十九章 收復鬆州 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世處世第三百九十五章 玉人入關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二百零五章 留下狗命請個假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九百五十七章 設計埋雷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期而遇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第二百五十章 高陽闖府第三百八十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法師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