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君臣奏對 上

殿內李世民說得眉飛色舞,彷彿薛延陀是一盤散沙,大唐君臣什麼都沒做,便眼見它忽然崩塌下來了。↗,

李素卻聽出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小心擡眼看了看李世民的表情……嗯,表情很微妙。

李素腦中靈光一閃,忽然想通了。

大唐立國以來,北邊的薛延陀,西邊的吐蕃,兩國向來是大唐的心腹大患,讓一個強大的鄰國忽然崩塌,不是李素一個小小的計謀能管用的。

推恩策只是一劑藥引,真正起作用的,怕是李世民和一衆文臣武將在背後搞的名堂。

真珠可汗大小王子野心滋長,一前一後秘密派人與大唐使節接觸,幾個月裡各部落頻頻起兵叛亂,部落權貴紛紛站隊搞風搞雨,整個國家從可汗到牧民,亂得一塌糊塗,這些結果,恐怕不是區區一個推恩策能辦到的。

回憶當初李世民和房喬微服尋訪時與他的奏對,李素當即明白了。

看看眼下薛延陀處處火起。顧頭不顧腚的現狀,明顯是用間的效果,看來李世民還是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了,不僅聽進去了,而且還照辦了,難怪李素總覺得薛延陀國內發生的一切有些耳熟,顯然是大唐派出了間諜,煽動,收買,結盟,合縱連橫,大唐的間諜在薛延陀玩得不亦樂乎。

壞人!用了我的知識產權也不說賞幾十貫錢表揚一下,不講究……

…………

李素站在殿內聽李世民說完,眼睛眨個不停。

意思呢,當然聽懂了,而且也明白了今日太極宮內君臣爲何齊聚一堂,大唐君臣當然不會是笑看熱鬧這麼簡單。眼前這羣人裡任拎一個出來都是老奸巨滑的老狐狸,謀國謀人謀財,謀得一塌糊塗,薛延陀出了這麼大的事,大唐君臣若只是看看熱鬧,未免太天真了。天賜良機,不謀算一下老鄰居,老天都不會饒過自己的。

典型的趁你病,要你命。

李素只覺得自己不小心掉進狼窩了,身邊充斥着狼羣的嚎叫聲,一雙雙閃爍着幽幽綠光的飢渴眼睛瞪着一隻不小心崴了腿的小兔兔……

毋庸置疑,那隻可憐的小兔兔就是薛延陀。

明白是明白了,可是李素還是不懂……你們謀你們的,把我召來幹嘛?

“天賜良機啊!”李世民哈哈大笑。

殿內衆臣也紛紛笑了起來。其中就數程咬金,李績這些武將們笑得最大聲,連老僧入定的李靖嘴角也勾起一抹飽含深意的微笑。

確實是天賜良機,薛延陀內亂,作爲友好鄰邦的大唐,一定要爲薛延陀局勢的和平穩定做點什麼。

如今的大唐雖是國力兵力蓬勃發展時期,內聖外王成了基本國策,唐軍初露鋒芒。將一衆鄰國震懾得畏畏縮縮,然而這並不代表大唐高枕無憂了。北面的西突厥。薛延陀,室韋,靺鞨,東面的高句麗,西面的吐蕃等等,對大唐來說。這些鄰居都不是易與之國,大家維持表面和平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摩擦,大凡有七成以上的把握,唐軍早就殺過去拾掇他們了。

如今鄰國出事。大唐君臣表示喜聞樂見,而且同時達成了共識,咱們不能光看熱鬧,要有一顆給鄰居添堵同時自己也得佔點便宜的上進心。

今日君臣商議的主要議題,便是如何給這位正在倒黴的鄰居添堵。

李素高興極了,民族自豪感瞬間爆棚,自己也不知道胡激動什麼,反正就是高興,明明乾的是落井下石的事,一羣老沒節操的和一個小沒節操的都笑得很開心。

“李素,當初多虧你給朕獻上推恩之策,我大唐今日方得漁利之機,謀國之成者,半因人爲,半因天賜,天予不取,反受其疚,今薛延陀內亂,朕安能不取之?諸卿以爲若何?”李世民站起身,散發出凜然的帝王霸氣。

衆臣紛紛道:“甚善。”

無論當世名將還是道德君子,沒有人反對李世民的決定。

道德和慈悲,只對本國的百姓,對於異邦鄰國,大唐需要的是令其王化,只有將鄰國的土地和人口全部收納於自己彀中,那些受苦受難的番邦百姓們才能脫離苦海,飛昇大唐極樂世界……

李世民定下了基調,滿殿君臣開始討論,討論的問題很多,包括唐軍出兵的名義,是直接征服薛延陀,在薛延陀國土上建立大唐的都護府,還是扶持傀儡,間接掌控操縱薛延陀,若是直接征服,該遣何人爲帥,若是扶持傀儡,應該選擇可汗家族父子三人中的哪一個,或者乾脆在其國部落權貴中另選一人……

殿內一片吵鬧喧囂,文臣們紛紛交頭接耳,武將們拍着胸脯爭先恐後請戰,程咬金大殿之內動武,一腳將李績和牛進達踹得一趔趄,面紅耳赤跳到大殿中間聲嘶力竭叫嚷着要李世民馬上給他掛帥印,不然一頭撞死他面前。

很熱烈的場面,殿內充斥着濃郁的君臣大躍進氣氛,人人奮勇爭先,國之朝氣,窺知全豹。

然而人多主意也多,亂七八糟的吵鬧根本吵不出結果,武將那頭因爲爭行軍總管,程咬金大發神威,已連揍了好幾個人,殿內火藥味越來越濃。

滿心高興的李世民不由深深皺起了眉頭。

氣氛有點變味了,這樣下去不行,再說這是事關國運的一次抉擇,不可能貿然而定。

“諸卿肅靜,不可失儀!”李世民放聲大喝。

殿內頓時一靜,文臣們紛紛住嘴,而程咬金也悻悻收回了插在某位武將鼻孔裡的手指,狼狽恢復了正襟危坐。

李世民站起身,冷冷掃視一圈,然後道:“諸卿退下,薛延陀之事諸卿若有高論,不妨寫進奏疏呈上,李素,你留下。”

衆臣紛紛行禮告退,程咬金走前朝他擠眉弄眼,不知傳達怎樣的訊息,算了,只當沒看到……

殿內只剩李世民和李素二人,李素又開始發呆了。

趕出去了這麼多人,偏將他一個小孩子留下來做什麼?

甘露殿內很安靜,李世民眉頭深蹙,似乎在出兵與扶持之間猶豫掙扎,李世民不說話,李素自然也不敢說話,於是老老實實跪坐着,坐了一會兒,覺得不大舒服,小腿又痛又麻,有抽筋的徵兆,小心看了看陷入沉思的李世民,李素悄然改變了一下姿勢,由跪坐改爲盤腿,這下舒服多了。

不說話沒關係,發呆是李素的強項。於是李素開始發呆。

李世民確實很猶豫,事關國運,不得不謹慎,他是大唐帝國的靈魂,決定千萬黎民和江山社稷的命運,往左或往右,一個決定稍有不慎,便會將整個帝國帶入深淵和衰亡。

出兵有出兵的好處,最大的好處是,直接通過戰爭將薛延陀的國土掌握在手中,正式成爲大唐的版圖,從地理位置上看,佔領了薛延陀,唐軍可對西突厥和室韋,靺鞨等鄰國形成戰略鉗制,南北成犄角之勢對這幾個鄰國虎視眈眈,對未來大唐的戰略佈局來說是一件有利的事。

就在李素髮呆快睡着的時候,李世民忽然開口打破了沉默。

“李素……”

“小子在。”

“火器局所產震天雷,可爲一場大戰之所用否?”

李素撓撓頭:“要看陛下所說的一場大戰有多大,支撐一兩年或許可以……”

李世民眉頭微擡:“若是五六年呢?”

“肯定不夠。”李素斷然道。

李世民嘆了口氣,神情似乎有些失望。

不得不說,李素造的震天雷助長了君臣的氣焰,對自己的戰力有了把握,李世民纔有商議出兵與否的底氣,若世間沒有震天雷這個東西,李世民或許根本不會考慮出兵。

見李世民露出失望的神情,李素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說幾句逆耳忠言。

“陛下,其實……震天雷不是萬能的,此物看似霸道,可爲攻城拔寨平原作戰之利器,可是它的侷限也很大,比如雨雪天裡火藥容易受潮,與敵交戰時根本無法點燃引線,運輸和儲存的危險性也很大,它只能作爲一種輔助作戰的工具,卻不能真的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李世民神情愈發陰鬱,嘆道:“朕知道,凡事有所長,則必有所短,世間萬物沒有完美的,但是有了此物,無疑會增加我王師的勝率,薛延陀之亂對朕對大唐來說,恰是千載難逢的良機,錯過此時,來日若欲再圖,不知何年何月,或許朕這一生都等不到了。”

李素垂頭不語。

李世民說的是實話,錯過這個千載良機,以後或許真的沒機會了。

李世民看着他,嘴角忽然勾起一抹笑意。

“說來薛延陀能有今日之亂,全託你李素獻策之功,說,大唐是應該出兵直擊薛延陀,將其納入囊中,還是扶持真珠可汗的王子,使大唐對其遙相掌控?”

這話不好答,跟這位李二陛下本來不太熟,不知其心性,選對了是李二慧眼識才,善納良諫之功,選錯便是被奸臣所誤,毋庸置疑,那個奸臣姓李,名素。

*****

ps:還有一更。。。儘量不超過12點。。。如果超過了,請用月票砸死我,以示懲罰。。。(未完待續。。)u

第八百九十九章 親自上陣第四百四十四章 兵臨高昌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賜功臣 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第九百四十三章 官升右丞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二百一十三章 巡邊演武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第四章 暫過難關第七百五十一章 謀劃奪嫡 下第八百一十二章 途窮問計 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八百零四章 姐弟親情第六百零五章 烽煙突起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 上第六百一十八章 盛裝赴約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第二百五十四章 相逢隔世第八百四十三章 武氏問情第三百六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七百三十六章 虛情意妄第二百六十一章 子夜大亂 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經略絲路第七百五十二章 開花結果第七百七十九章 漸生去意第五百二十四章 侯爺滅佛 下第四百六十章 故地重逢第九百二十七章 君臣決戰 上第七百七十五章 姓李名素第二百九十二章 聖駕微服第二百六十二章 高家報應第九百一十四章 突然攤牌第八百零六章 利來利往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州立威 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塵封往事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四百五十四章 三賜功臣 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六百四十三章 庶子直諫第四十七章 遭遇挾持第二百七十五章 有生之年第七百九十六章 公主夜宴 下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形的刀第六百四十一章 魏王邀宴第九十七章 李素問策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四百七十一章 稱心歸屬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六百四十五章 扳倒東宮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今天請假第六百四十九章 仁心善念第五百四十八章 欲靜不止第六百三十三章 武氏獻計請個假求首訂!!求月票!!第八百八十九章 佈局設套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始善終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第九十四章 婚姻大事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九百三十四章 踏上歸途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九百五十三章 武氏試探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六百三十九章 息事寧人第九百五十五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動靜第二百七十八章 行冠加弁 下第二十四章 財路與詩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釋恩怨第二十七章 初入長安第四百一十八章 受僱於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借糧度厄第三百零五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七十三章 渡河之戰 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羣魔亂舞第九百四十四章 設宴遊園第二百八十一章 帝心欲糜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三百九十五章 玉人入關第九百零五章 大敗之後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一百四十四章 忍無可忍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脫囹圄第二百五十五章 破釜沉舟第七百八十四章 深陷泥沼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棚綠菜第三十五章 憨直權貴第九百二十六章 撤軍離城第五百零一章 意圖不明第五百九十一章 安排善後第八百一十一章 局中局外第七百八十章 佈局脫罪第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