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連灣

皮島軍民五六萬人,靠着海船前往旅順非一次運輸就能做到。以王業泰手中掌握的海船,一次性也就能運送數千人,要把島上的軍民大部分撤到旅順地區,最少也需要數次往返運輸。

王業泰並沒有打算今年便把所有皮島百姓全部撤到旅順,因爲條件根本不允許。

旅順不比遠離的海岸的皮島,直接面臨着建奴的攻擊,沒有任何準備便把數萬百姓遷來純屬找死。

別看現在建奴沒有攻打旅順的意圖,但一旦遷來數萬百姓之後,建奴絕不會再無動於衷,若是其發大兵攻來,狹小的旅順城可無法容納數萬人,到時等待百姓們的只有滅亡一途。

所以,王業泰只是先把軍隊從皮島調往旅順,用數個月的時間完成準備,等到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才正是遷徙百姓之時。而現在這段時間要做的是修築城堡,加強防禦,給來年做好準備。

給周遇吉留下一營老兵一營新兵共三千人守衛皮島,王業泰把其他的軍隊全部帶回了旅順,一營老兵三營新兵共六千人,分乘近百艘船隻從皮島返回旅順。船隊從皮島向西,然後再一路南下,經鹿島、石城島、大小長山島海域一路向南,沿途卻並未停留。

船隊過了廣鹿島海域再往南數百里便可到達半島南端旅順,然而在距離旅順還有近二百里的海程時,卻並未再繼續南下,而是向西駛入了一片遼闊的海灣,便是後世的大連灣。

南北皆有陸地伸展直入大海,如同雙臂一般懷抱着寬闊的海域,遮擋住海上的風浪,十幾座離島如同編貝一般散落在洋麪上,這片港灣如此遼闊如此安靜。海灣寬闊水深,能停泊無數大海船,更難的是這裡終年不凍,根本不懼船隻在冬天有冰封之虞。和狹小的旅順口相比,這裡更適於發展水軍,更適合作爲水師船隊的母港。

當然,現在這裡還不叫大連,而是叫做青泥浦口,以海邊一個叫做青泥浦的漁村爲名。當然,歷經浩劫之後,青泥浦村已然不復存在,但海邊修築的用以停泊漁船的簡陋碼頭還在,使得海船能夠輕易靠近海岸。

“村子裡找不到一個人,房屋也大多數倒塌不能入住。”王猛向王業泰稟告道。

李彥直道:“當年老奴下令撤光沿海所有百姓,不肯撤走的都慘被殺戮,只有少部分人乘着漁船逃入大海加入東江軍才逃過一劫。不僅是這裡,整個遼南恐怕都是這種景象。”

王業泰點點頭:“傳令下去,軍隊在此上岸!”

隨着王業泰的命令,一艘艘海船靠向海岸,士兵們陸續上岸,在各自軍官的帶領下在青泥浦村紮下營地。

青泥浦村三面丘陵環繞,一條十多丈寬的河流從丘陵上奔騰而下注入大海,在丘陵和大海間有數裡方圓的平地,丘陵間有條小路向西通往金州,向北只有沿着海岸纔有路行走。

王業泰決定在青泥浦修築一座城堡,以此掌控整個大連灣。

從青泥浦向西,翻越數座丘陵行走十餘便會再次看到寬闊的大海,這十多裡的距離便是遼南半島最狹窄之處,金州衛城位於丘陵以西的要道上。金州旅順所在大部分都是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中間高兩側低,平原零碎分佈在河流入海處和山谷之間。從北向南只有兩處道路可通,一處便是金州衛所在的西側要道,這條道路連接着金州復州蓋州海州,向西直通遼西寧錦,向北直通遼瀋。另一處道路則是東側海岸邊,沿着海岸一線的平地,有曲折崎嶇的道路向東北直通鎮江堡。

東側的道路崎嶇,和遼陽瀋陽所在的遼河套平原之間有着羣山相隔,故建奴若是攻打金州旅順都是從西側道路進攻,而金州衛城便處在西側道路上。只要重新建造金州城,便能牢牢卡住建奴南下之路,而東側海邊的青泥浦又能卡住建奴從鎮江東線的進攻,故只要修築金州、青泥浦兩處堡壘,便能把以南將近兩百里的旅順半島隔開,形成一個面積近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便是後世的大連市大部分區域。

雖然這近萬平方公里大部分都是山脈丘陵,但幾十條河流入海處的平原、丘陵間的平地,開發出來也能開墾出數百萬畝的土地,用來養活幾萬人乃是數十萬人都毫無壓力。而海邊灘塗可以用來海水養殖,只要有漁船便能出海打漁,海水可以曬鹽,山上可以種植果樹。更難的的是這片山區有銅有鐵,雖然礦脈含量較少,但用以滿足數萬軍民的武器農具毫無壓力,以前的金州衛每年能鍊鐵二十多萬斤,每年打製刀槍武器數千,箭矢數萬支,鎧甲一兩千套。

相對於荒蕪資源貧乏的皮島,金州旅順所在的半島區域纔是最適合種田發展,最適合作爲自己的根據地。

當然,前提是要能夠抵擋住建奴的進攻才成!

結合着腦中的記憶,又經過實際考察之後,王業泰終於拿定主意,決定重新修築金州城,把金州以南的廣闊區域控制在自己手中。

留下了一營士兵在青泥浦修建港城,王業泰親自帶着三營近五千士兵翻越十多裡丘陵來到金州,而此時的金州城早已是斷壁殘垣。

站在金州城舊址,看着生滿野草的道路蜿蜒向北,道路東側是起伏的丘陵山脈,道路以西則能看到驚濤拍岸。

“重新修築金州城,再在金州兩側周圍修築數處子堡,一直延伸到山脈海邊,便能牢牢卡住南下之路,金州以南兩百里將重回大明懷抱。”看着眼前的情形,王業泰滿懷豪情壯志的道。

“大帥所言不差,但是,修築城堡並非易事,咱們這裡動靜如此之大,必然會驚動建奴,他們不會輕易讓咱們做成此事。”李彥直卻潑了一盆冷水,“而且按照大帥所說,建城的工程量將會很大,上萬人一起動手最起碼也得半年時間,屬下恐怕建奴不會給咱們那麼多時間。”

第165章 李邦華的要求第175章 監察司和鎮撫司(第一更)第154章 募兵和封侯第79章 定東江第177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31章 想欠老子的賭債門都沒有!第171章 彈劾王業泰第19章 各路勤王軍第104章 這個冬天有些忙第149章 莽古爾泰的決定第69章 李彥直入幕第83章 大連灣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182章 三年第95章 大明第一戰將第65章 勝局第156章第15章 李邦華的肯定第54章 建制第141章 徹底肅清第151章 日子過得難啊第155章 大封賞第68章 嫌隙第107章 遼民迴歸第4章 王業泰的退兵之策第84章 水泥(第一更)第73章 劉興治佔據皮島第60章 攻防(求收藏求推薦)第5章 情債第157章 入京第40章 忠心追隨的屬下們第10章 賺大了第25章 漢陽造步槍初展威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75章 使其內亂(第一更)第68章 嫌隙第30章 崇禎跌宕起伏的一日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32章 囂張跋扈第42章 行軍即是訓練第70章 捷報傳京城第71章 鑄炮和陰謀第14章 選拔第102章 背鍋俠毛承祿第90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62章 各懷心思第132章 謹慎的戰鬥第110章 皇太極的野望第60章 攻防(求收藏求推薦)第120章 戰爭是最發財的生意(第三更)第68章 嫌隙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134章 血戰大淩河(六千多字更新)第44章 登州李彥直第170章 平定登萊第174章 吏考(第二章)第174章 吏考(第二章)第80章 東江商隊第137章 絕望的鏖戰第40章 忠心追隨的屬下們第28章 救出滿桂第59章 鼓舞士氣(新書求收藏)第58章 兵臨城下第38章 王先通回家第117章 諜戰第92章 圍殺第113章 祖大壽的憂慮(第三更)第79章 定東江第51章 平定叛亂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176章,戰前(第二更)第47章 旅順第25章 漢陽造步槍初展威第67章 巨大的收穫第165章 李邦華的要求第155章 大封賞第14章 選拔第65章 勝局第143章 歷史的慣性第77章 皮島上的女真人第11章 一百家丁第38章 王先通回家第28章 救出滿桂第139章 爽第35章 朝堂上第1章 小爺生來愛折騰第37章 請鎮東江第114章 朝廷議增援第11章 一百家丁第18章 好的裝備纔有強大戰鬥力第178章 王業泰很不爽(第二更)第111章 兵臨城下(第一更)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第8章 坑人第23章 王業泰好樣的第119章 攻打鎮江堡第160章 封你爲冠軍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