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 戰馬2

553,戰馬(2)

鄭飛一聽造船軍匠皆已尋回,他心中靈機一動,再一看地圖上京東路旁的杭,只覺頓時豁然開朗!暗道自己真是傻了,靠着這麼一大片海卻不用?既然無法從遼國通過大宋的陸路買馬,那我何不走海路?越過大宋的陸地,通過海路直達遼地去買馬?!

而如何讓遼國同意賣馬,鄭飛亦有了主意,他已知如今大金已經建國,並攻佔了遼東地區,遼國在金國的攻擊下毫無還手之力,節節敗退。

在當前的形勢下,想必大宋的“聯金滅遼”趁機奪取燕雲的計劃已經,或者即將開始實施了,只是大宋如今還想象不到在他們眼中無比強大的遼國僅僅只需再過五六年就將被金國所滅,所以出於小心和謹慎,他們與金國的接觸和談判必將在極其隱秘下進行。

但無論怎樣,對於如今已被金國打的焦頭爛額的大遼來說,“百年盟友”大宋與“死敵”金國無論採取那種方式進行密談,結盟計劃共同對付自己,都是一個簡直糟糕到極點的消息!連一個金國都快對付不了了,再加上一個強大的大宋,遼國簡直想不被滅國都難了!

而放眼天下,知道這件“秘密”的除了大宋和金國,就只有鄭飛了,於是鄭飛又不禁想到了一個大膽的計劃,那就是既然你大宋秘密接觸金國要對付遼國,我何不也秘密接觸遼國,對他說可以幫他牽制大宋?

等自己將這個秘密告訴了遼國,遼國必然大驚,他們爲了避免使自己在大宋與金國的兩面夾擊下陷入腹背受敵的可怕局面,只要他們不傻,他們必然會同意自己的要求,賣給自己戰馬,讓自己能在大宋腹地牽制住大宋!

而鄭飛此舉雖然出賣了大宋,但鄭飛知道,就算自己不這樣做,五六年之後,當金國將遼國滅掉後,金國就將轉過頭來朝大宋下手,到時候大宋不但保不住剛剛得手的燕京,還將被金軍**攻破東京,虜獲徽宗、欽宗二帝,繼而高宗南逃,北方大片土地盡失,直至北宋被亡國!

所以,與其那樣,不如讓自己這個歷史的意外因素再發揮一次作用,利用起當前所能利用的一切,在金兵大舉南下之前壯大自己,到時候也纔有力量跟金軍決一死戰,保護華夏大地!

鄭飛打定主意,立刻開始行動起來,他先是帶領衆將去見了那些造船軍匠,在去的路上鄭飛已聽幾路人馬的負責人詳細彙報了將他們“綁架”來的詳細過程,

先說被宗澤帶走的原登州港軍匠,宗澤完全沒有料到天道軍會這麼鍥而不捨,會對他使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手段,他在率軍來到新的駐地後因爲忙於處理政務軍務,結果百密一疏,並未派人將這些軍匠嚴加保護起來,這就被天道軍派去的人鑽了空子,天道軍衆人在找尋到合適的時機後,冒充宋軍以奉宗澤命令的名義就將這百十來名軍匠給盡數帶走了。待宗澤三天後得到消息時,這些軍匠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宗澤後悔不已,卻已爲時已晚。

除了登州港軍匠,剩下的基本都來自大宋南部諸軍港,綁架他們的行動就更簡單了,南部諸軍港誰能想到會有人對那些卑賤的造船軍匠下手?這一批的人數也不少,也有近百人。

這些軍匠直到被稀裡糊塗的帶到京東路,直到看到那些自稱爲“長官”的人脫下宋軍的軍服,轉而換上一身黑色的軍服後才明白情況似乎很不對勁,可現在做什麼也晚了,他們只能在天道軍的押送下被帶來濰州城,各個都是被嚇得心驚膽戰,魂不附體,不知自己接下來將在“梁山賊寇”的手中遭受什麼“磨難”,

鄭飛一到,兩百多名軍匠都呼啦啦跪倒了一片,不停的磕頭求饒,鄭飛笑着讓衆人起身,接着一聲令下,“來啊,賞!”

話音剛落,就有幾十名軍士各端着一個堆滿銅錢的大鐵盤走向衆軍匠,然後就開始不由分說的往每個造船軍匠手裡塞了十貫錢,

衆軍匠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掂量着手中沉甸甸的十貫錢,各個都看傻了眼,

“諸位師傅,”鄭飛朝着衆人抱了抱拳,“我乃大宋京東路經略安撫使仲風,之所以冒昧把諸位師傅請來,是有一件事要麻煩諸位師傅,我想請諸位師傅幫我造船,造你們所能造出的最好的合大船♀十貫錢是鄭某人給諸位師傅的見面禮,只要大家能造出好船來,以後的獎賞還會更多!”

衆軍匠這才明白過來,都暗暗鬆了一口氣,獎賞啥的暫且不說,別是要命就行了,

“當然了,人各有志,諸位若不願爲我們天道軍效力也沒關係,”鄭飛笑容滿面,給人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想走的儘管說出來,我立刻就命人護送着回去,這十貫錢也不用還了,權當壓驚費,好了,誰想走現在就說吧,趁着天色尚早,我好安排送想走的上路。”

衆軍匠聽了這話又不由都倒吸了一口冷氣,送……送上路?上哪的路?黃泉路?衆人全都連連擺手表示不願走,

鄭飛滿意的點點頭,目光一掃衆人,卻發現在衆人的最後面,正有一個人偷偷的看着自己,待發現自己看到了他,那人居然一下子低下了頭去,鬼鬼祟祟的好不奇怪,

咦,這人怎麼這麼眼熟?鄭飛正疑惑間,裴宣上前小聲道,“統帥,那人就是孟康。”

哦……,鄭飛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看他眼熟,原來是孟康啊,

孟康祖籍定州,因長得人高馬大,又極白淨,人稱“玉幡竿”。孟康善於造大小船隻,因在給朝廷製造大船時被提調官欺辱,一氣之下殺了提調官,棄家行走江湖,因與裴宣相熟,便追隨裴宣落草少華山,後跟着一起去了岐山。但他上岐山時鄭飛已下山去雲遊去了,所以鄭飛並沒有怎麼接觸過他,只是在被逼走那天曾看過他一眼,這纔有點印象,

“去把他叫過來吧。”鄭飛指着孟康藏身的地方說道,

孟康很快就被帶到了鄭飛等人身前,只見他滿臉羞愧的直接跪倒在鄭飛身前,“孟康拜見大頭領。”然後又特意給裴宣磕了一個頭,“小弟拜見大哥。”鄭飛知道,孟康與裴宣是結義兄弟,故有此一拜。

磕完頭,孟康把頭一低,再不敢看鄭飛與裴宣一眼,當初鄭飛被朱武逼走,雖然結義大哥裴宣也追隨了鄭飛,但孟康還是留在了岐山選擇效忠朱武,所以他對鄭飛和裴宣心中有愧,故一直藏在最後面不敢現身,

“孟康,擡起頭來吧。”鄭飛道,“剛剛我的話你可聽清楚了?”

孟康這才擡起頭來,“是,小弟都聽清楚了。”

鄭飛道,“那你願不願意爲我效力?”

孟康趕緊用力的點點頭,“小弟願意!”

鄭飛一笑,“真心話?”

孟康無比肯定的說道,“是真心話,小弟自從……,小弟不說虛話,相比大頭領您,小弟覺得最對不起的還是裴大哥。”

孟康轉頭看向裴宣,“當初裴大哥收留我,處處照顧我,與我結成兄弟,拿我當親弟弟看,可我卻……,我不是人!”孟康說着說着眼圈就泛了紅,“自從大頭領與裴大哥離開岐山,小弟沒有一天不是活在愧疚之中,小弟早就來想投靠天道軍,但又無顏面對裴大哥,便一直拖在現在……,這次當小弟知道是天道軍將我綁來此地後,小弟還鬆了口氣,以爲終於有機會可以以死謝罪了,但既然大頭領您還用得着小弟,小弟必竭盡所能報效您,爭取將功補過!”

鄭飛很滿意的點了點頭,從孟康的話裡可以聽出這也是個實心漢子,而裴宣那萬年不變的鐵青臉上也難得的露出了一絲笑意,

“很好,起來吧,過去的事既往不咎,”鄭飛道,“這些造船師傅我都交給你,三個月內,我要見到至少十艘大船,能不能做到?!”

孟康一拍胸膛,“做得到!做不到我以死謝罪!”

鄭飛接下來又對孟康等人宣佈了一件事,他讓衆人寫下自己的家眷所在地,答應他們一定會盡早將他們的家眷都帶來京東路,讓他們全家早日團聚。

衆軍匠們自然是感激不盡,隨後,孟康和兩百多名造船軍匠就趕去了登州,天道軍的造船大業也終於得以實施了!

013 此情只待成追憶臨別一箭是永別554 戰馬3079 吐真言朱武怒斥忙醒轉計定梁山266 人間煉獄沙門島世外桃源梁山泊1463 三夫人駕到4680 可惡的周侗644 塞外揚威14129 濟世坊再見馬植回龍街暗護林家下713 大名府之戰29480 大戰在即4662 聯姻風波7587 平定西京1054 鄭屠戶出口成章李易安出言感激339 梁山泊大戰曾頭市6675 天翻地覆5361 梁山泊大戰曾頭市18693 大名府之戰9419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4678 誰登基227 741 第一次慘敗477 557 戰馬6396 新的戰鬥8567 軒然大波4459 398 新的戰鬥10747 076 主僕四人終再聚狂喜且收恩公牌095 兩兄弟義結金蘭厲天閏獻計岐山上068 已深夜小廝來召見狗洞方知被騙639 塞外揚威9474 鄭飛的煩惱7160 170 姚夫人忠君不變鄭屠夫無賴應對下158 劉老大背信棄義石將軍逞威賭坊下030 除夕夜借宿人家卻是那百勝韓滔114 歙州城遍地傳單羣激憤大鬧欽差596 平定西京10102 放豪言再立寨規嚴法紀從嚴治軍上369 610 大戰京東13323 梁山泊再收七星及時雨無奈殺人3168 姚夫人忠君不變鄭屠夫無賴應對上547 069 猛驚醒已出蔡府神秘人燕雲兄妹252 金錢豹湯隆獻寶梁山泊組建新軍4509 反擊1074 心生計將錯就錯爲馬植點明失策中217 鐵臂俠逐客鄭飛姐妹倆不爲所動281 098 誅叛徒終入山寨生死前元覺落淚179 鄭屠夫瀟灑離去大名府主僕捉姦上206 633 塞外揚威3489 生死五日8081 暴醜女自稱鳳姐盡小心依舊着道326 梁山泊再收七星及時雨無奈殺人6089 歙州城分頭買糧鄧元覺身陷牢籠上490 生死五日9449 734 205 魯智深威震柴府兩兄弟把淚重逢下494 704 大名府之戰20020 少華山終有回信鄭屠卻再生一計111 失糧草羣賊發瘋厲天佑巧騙來人上246 鄭屠夫擁軍優屬梁山泊人心齊聚上333 宋黑郎逃難天下借其手齊聚羣星5673 天翻地覆3426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11313 492 512 反擊4729 710 大名府之戰26661 聯姻風波6245 044 花小姐紅顏一怒龐萬春兩相爲難510 反擊2422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7682 679 趙桓的選擇382 童貫的自信255 766 061 熟讀唐詩三百首高歌一首震羣才上397 新的戰鬥9037 兩惡賊輪番上陣衆旅客深陷虎口159 075 心生計將錯就錯爲馬植點明失策下303 615 大戰京東18416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1382 童貫的自信488 生死五日7674 天翻地覆4107 糧草告急衆紛擾天佑獻策怪糧隊600 大戰京東3022 龐萬春三箭奇襲少華山大破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