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370【糟心】(爲企鵝大佬加更)

第372章 370【糟心】(爲企鵝大佬加更)

張獻忠雖然死傷近萬,但大部分屬於炮灰,也就是強行徵來的民夫。

這些民夫很慘,本來好端端在家種地,莫名其妙就被拉來運輸輜重。搞運輸也就不說了,攻城的時候還得做炮灰,不去攻城就會被督戰隊給砍死。

李自成在流竄時打仗,情況也差不多。

《明史》說李自成的戰術是“三堵牆”,但實際情況是“五重陣地”。最前方全是裹挾來的流民,第二道、第三道軍陣是步兵,第四道軍陣是馬隊,第五道軍陣是驍騎。

明顯是一種違反軍事常識的戰法,前面的流民要是潰了,豈不要衝垮步兵大陣?

然而,實際影響不大。

因爲步兵早就習慣了流民潰散,從心理和士氣上不會跟着潰。流民也不會往回潰逃,因爲他們知道李自成的兵要殺人,密密麻麻的槍陣誰敢衝?崩潰時都是朝着兩邊逃散。

用流民大陣消耗官兵的體力,等流民潰散了,再讓步兵殺上去,驍騎和馬隊趁機繞向側翼。

如果流民真把己方步兵衝潰,李自成就會帶着驍騎和馬隊立即開溜。

反正,流民是消耗品,張獻忠的民夫也是消耗品。

張獻忠的十萬大軍,攻城半個月,只死傷千餘人,全是被萬人敵炸死炸傷的。

夜間,石永恩無法入睡。

他是徐穎派到湖北的細作,投奔親戚做了染坊學徒——真親戚,真學徒。

三個月前,石永恩跟着親戚出城,到城郊給親戚的老母親祝壽。正好遇到強徵民夫,他稀裡糊塗就被抓走,一路賣命給張獻忠運送輜重。

十萬大軍,二十萬民夫,混在民夫裡的細作,絕對不止石永恩一個。

由於石永恩相對健壯,還被編入攻城營,前後兩次參與攻城。他每次攻城都慫得很,躲在雲梯的防箭木板後面,不顧督戰隊的呵斥,磨磨蹭蹭纔去爬梯子,然後迅速潰逃。逃回去一半,遇到督戰隊,又立馬衝向城牆。

這樣做的民夫很多,只要不徹底潰散,督戰隊也懶得管。反正也沒打算讓民夫攻上城樓,能消耗守城物資便行了。

即便如此,石永恩的手臂也被熱油燙傷,部分傷口已經開始化膿了。

石永恩並不怨恨徐穎,把他送到張獻忠的地盤當細作。因爲石永恩全家已經分田,兄長得到特殊安排,直接被提拔爲縣衙吏員,如今已經做到了工科科長。還有姐姐,嫁給一個知縣做續絃,今後肯定能過好日子。

要是自己也能活着回去就好了。

“曹叔,睡了沒?”石永恩低聲問道。

曹叔是個四十多歲的農民,唉聲嘆氣道:“哪睡得着?明天再攻城,怕是要死在城下。”

民夫沒法逃,被分成好幾股,特別安排在大營靠中央的位置,四面八方全是張獻忠的正規軍。

石永恩說道:“今晚估計要打仗,傍晚時分就在做準備了。要是當兵的都去攻城,咱們就趁機逃走,多喊上一些民夫,亂子鬧大了肯定抓不過來。”

“這……被抓到了要殺頭的!”曹叔驚恐道。

石永恩問道:“今晚不逃,明天攻城也是死,怎樣死了更划算?”

曹叔回答:“都不划算。”

石永恩說道:“逃走還有活命的機會,繼續攻城必死無疑。你選哪個?”

曹叔認真思考,咬牙點頭:“那就逃!”

“逃跑時帶上我。”旁邊一個叫曾阿陽的攻城營炮灰突然出聲。

“好,一起逃,越多人越好。”

石永恩又悄悄往外爬,爬出幾步低聲說:“老李,你怕死不?再去攻城必死無疑……”

……

廣濟守城主將叫王徽,原是瀏陽縣地主家的傻兒子。

書香門第不好好讀書,連秀才都沒考上,從小攆雞追狗瞎胡鬧。少年時開始耍刀弄棒,還把家裡的驢子當馬兒騎,說是要練習騎射本事。

幾年前,江西賊寇越界劫掠。

王徽在知縣馮祖望的帶領下,募集鄉勇進行拼死抵抗,他親手陣斬賊首“飛上天”。

接着大同軍殺來,好雄壯的軍威,王徽立即帶着鄉勇降了。

家裡的田產被分走無所謂,王徽樂顛顛的被徵爲農兵。由於表現優異,而且有過實戰經驗,趙瀚第三次擴軍的時候,王徽不但被編入大同正兵,而且直接擔任哨長職務。

在洞庭湖一系列戰鬥時,王徽接連立下大功。

而且,他還識字,能寫會算,越級提拔爲營長。江淮戰役時,再次立功升遷,火速提拔爲團長。

還是因爲識字,並且能寫會算,打仗不但悍勇,還慣能用腦子,王徽以團長身份,被選爲廣濟縣守城主將。

事實上,除了王徽自身的原因,他之所以提拔如此快,也是趙瀚在刻意偏向外省籍士兵。江西籍軍官太多了,不管是否承認,肯定存在拉幫結派的現象。

必須偏向其他省份一些,但又不能做得太明顯,否則會寒了江西將士的心。

夜間。

王徽照常巡視城牆,安撫慰問士卒,然後下意識的朝城外看去。

他知道張獻忠在挖地道,千里鏡早就看見了。各個方向,一共十多條地道,每天都在從洞口運土出來。

只要細心觀察,張獻忠隱藏得再好也能發現。

用地道運送火藥炸塌城牆,並非太平天國發明的。明末就有了,官兵用過這種計策,張獻忠用過,李自成也用過。

如此戰法,對南京、北京這種堅城很難奏效,因爲地基打得太堅固、太深了。

硬要強行爆破的話,需要海量火藥才行。

就拿南京來說,太平天國炸開南京,火藥不知用了多少,反正是“大量”。後來湘軍炸開南京城,中國這邊說用了6000個麻袋的火藥,《紐約時報》說用了30噸火藥——數據有點離譜,但也側面反映,用幾口棺材裝火藥炸不開南京城。

王徽坐在城樓上,目送勇士們懸索出城。

有人握着鐵釺插於地面,有人掄起大錘猛砸鐵釺,還有人用竹筒罩地面側耳傾聽聲響。

每天晚上都會這麼幹,比對着敵軍挖地道的位置,在城下各處用鐵釺打入土中試探。

“當!”

不知敲擊多久,又是一錘子掄下,某處的鐵釺迅速下墜,已然插進了敵軍的地道中。

“水!”

城上迅速吊下來水桶,守城士卒拔出鐵釺,通過小孔往下面灌水。

地道里的敵軍正在安放火藥,眼見有水灌入,連忙用泥巴來堵住洞口。

附近的鐵釺全部拿過來,十多根鐵釺就在那一片往下砸。有幾根拔出來還帶血,顯然刺傷了地道里的敵人。

不斷打洞,不斷灌水,這個地道廢了。

張獻忠氣得破口大罵,下令繼續挖地道。並不直着挖過去,而是斜着往前挖,讓守軍無法確定地道的大概位置。

於此同時,繼續讓炮灰攻城,呂公車也增加到七輛。

呂公車有好幾層,最上層比城牆還高,可以居高臨下往城上放箭。

守城農兵和百姓,舉着盾牌或者鍋蓋,阻擋敵軍的箭雨。盾牌之後,有健壯者拋擲萬人敵,大部分落到地上爆炸,只有極少數能成功砸進呂公車,因爲這玩意兒每層都有擋板。

激戰許久,前後三輛呂公車停止前進。

但還是有兩輛開到城牆處,有個農兵投擲萬人敵時,不慎被箭矢射中手腕,萬人敵直接落在守城隊伍當中。

“轟!”

城上爆炸。

呂公車裡的精銳,趁機跳上城牆,迅速佔領一小片區域。

“守住,結陣守住!”

王徽得知消息,連忙讓人打出旗令,自己迅速帶隊過去支援。

張獻忠的精銳,源源不斷從這輛呂公車爬上來,守城農兵和百姓被殺死三百多人。

王徽終於帶着精銳農兵預備隊趕到,狼筅、藤牌、長槍三件套,從兩面進行夾擊。一番浴血奮戰,再次付出上百人代價,總算把攻上城頭的敵軍給殺潰。

就在張獻忠扼腕嘆息之際,忽然有騎兵奔來:“大王,我家將軍被敵軍騎兵纏住了!”

“敵方騎兵有多少?”張獻忠問。

那個老回回的部下回答說:“約有兩三千,大部分都不穿甲,只用一杆火銃跑遠了放銃。但有好幾百騎兵,那些戰馬又高又壯,人着重甲,戰馬的要害處也披甲。”

張獻忠問道:“那些戰馬能有多高?”

那人說道:“比大王的坐騎還高得多。”

“幾百匹戰馬,都有那麼高?”張獻忠驚訝道。

那人說道:“不僅又高又壯,衝起來也快得很。他們還有步卒,騎騾子行軍,專門堵截我家將軍的去路,不讓我家將軍帶着騎兵回來匯合。”

張獻忠疑惑道:“就算步卒騎騾子,也不該追上老回回的騎兵啊。”

那人說道:“敵軍到處佈置了哨騎,這些哨騎每隊只有兩人,什麼兵器都不帶,輕裝行軍跑得很快。他們也不敢接戰,遇到我軍就逃,然後奔往附近的集鎮點燃狼煙傳信。那些鎮子外面都挖了壕溝,裡面守着許多農兵和百姓,我們的騎兵攻不進去。”

說着,那人焦急道:“我軍全部是騎兵,帶的糧草不多,沿途又搶不到糧食,兩天前就已經斷糧了。”

張獻忠默然。

孫可望急道:“父親,十萬精銳、二十萬民夫,全部圍在這裡攻城也不是辦法。不如孩兒分兵東進……”

“東進哪裡?前面三個縣,都跟這裡一樣,野外根本沒有百姓,你分兵過去強行攻城嗎?”張獻忠反問。

孫可望說:“探子回報,說野外還有許多集鎮。咱們不打城池,專去打這些集鎮。”

張獻忠嘆息道:“敵軍主力一直沒現身,恐怕就是在誘我分兵。一旦你帶兵出去,極有可能被包圍,到時候想回都回不來。”

孫可望仔細思索,感覺確實如此。

這仗打得太憋屈了,廣濟縣城必須拔掉,如此才能保住糧道安全。就算不管糧道問題,這也是他們的撤軍通道,不拿下廣濟城的話,一旦戰敗都沒法撤軍。

可打尼瑪半個多月,對方正規軍都沒見着,縣城還安安穩穩在那兒立着。

當天傍晚,老回回帶着騎兵回來,狼狽不堪道:“我是繞路回來的,趙瀚的騎兵太噁心人,騎騾子的步卒配合大量哨騎也噁心人。老子的騎兵沒了兩百多,根本就不是戰死的,而是斷糧餓得沒力氣了!快快下令造飯,我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

張獻忠下令火頭軍造飯,先拿來一些餅子充飢,問道:“敵方究竟有多少騎兵?”

“最初只有兩千多,後來又多了一千,還有好幾百重甲驍騎。”老回回說道。

張獻忠問道:“全都比我的坐騎高得多?”

老回回說道:“何止是高,跟那些戰馬比起來,咱們的戰馬就像是騾子!這仗沒法打了,野外見不到人,也搶不到糧。敵軍除了騎兵,根本就不出來打仗,只等着咱們去攻城。這廣濟城拿不下,你敢分兵去攻別的地方?”

孫可望說:“父親,恐怕北邊的情況差不多,定國也只能這樣強行攻城。”

北邊堅壁清野更簡單,那破地方旱災嚴重,今年擺明了顆粒無收,老百姓撤離時沒有絲毫留戀。

老回回說道:“等咱們攻城疲憊了,士氣下降了,敵軍主力也該出來了。而且敵軍控制長江,隨時可能運送主力在我們後方,到時候想撤都撤不了。這仗沒法打,趕緊全軍撤回去!”

現在就撤兵,豈不鬧出個大笑話?

三路大軍共計二十萬,民夫動用了將近四十萬。一座城沒打下來,一粒米沒搶過來,就這樣灰溜溜回去?

該死的左良玉,怎麼還不南下幫忙?

還有那羅汝才,約好了一起南下的!

左良玉正在山東面對瘟疫,他不敢動,一動後方就炸,而且士卒多染病,根本就沒法作戰。

羅汝才其實出兵了,下來逛了一圈。連跑兩個縣,發現沒糧可搶,也不敢太過深入,乾脆又帶着騎兵滾回河南腹地。

“這姓趙的真是無恥!”張獻忠大恨。

南方北方,堅壁清野六七個縣,消耗的糧食足以打一場大仗了!

趙瀚就是不打仗,就是要浪費糧食保住百姓,把敵人拖得疲憊了再去打。

張獻忠長驅直入也無所謂,最好能一直衝到沒有堅壁清野的州縣。到時候遠離地盤,戰線拉長,可以尋找無數機會將其擊敗。

張獻忠咬牙切齒道:“再攻三天,打不下來就撤軍,讓那些礦工加快挖地道。只要攻破廣濟城,定然能夠獲得無數糧草!”

(求月票。)

(本章完)

第1005章 1001【故國他鄉】第627章 624【人口增漲和稅制改革】第987章 983【印刷革命】第540章 537【故人小聚】第975章 971【外敵入侵】第819章 816【持節使者都是狠人】第237章 235【孽畜】第599章 596【社會狀況】第433章 431【揚州瘦馬,從此消失】第526章 523【曹賊】第144章 142【大同分田論】第593章 590【安南侵土】第89章 087【送來個婢女】第338章 336【盧象升】第654章 651【我滅你國,你得謝恩】第808章 805【中國鄉土工業發展模式】第241章 239【團練】第625章 622【皇帝要納妃】第1021章 1017【祖國是中國】第226章 224【趙瀚升官】第760章 757【造反寶典】第306章 304【又見狂生】第958章 954【猛虎歸山】第677章 674【掉腦袋的案子】第189章 187【歡聚】(爲盟主“cry瘋子”加第407章 405【大戰爆發】第817章 814【商人的需求】第325章 323【官匪一起降】第64章 063【朱子】第526章 523【曹賊】第904章 900【島上生活】第948章 944【君臣跑路】第553章 550【鳳凰城】第869章 865【弟殺兄】第153章 151【誅心】第817章 814【商人的需求】第307章 305【同姓異遷】第955章 951【聰明人】第1037章 1033【長州藩與住友家】第1027章 1023【闊孜少年和巴彥美人】第1014章 1010【又有人給皇帝送妹子】第522章 519【滿清智將】第9章 009【獻計】第953章 949【北緯38.65度線】第225章 223【一千包圍兩萬】第196章 194【南下贛州】第146章 144【抓到個科學家】第442章 440【金陵大學與神童】第29章 029【嚴師高徒】第1008章 1004【連鎖反應】第91章 089【一起磕頭】(爲企鵝大佬加更)第148章 146【夜間迂迴】(爲盟主“搖身一變第363章 361【風起雲涌】第898章 894【遠航美洲】第822章 819【節旄】第471章 469【王子復國記——趙瀚的歐洲形象第1015章 1011【伏爾加河與頓河大起義】第657章 654【四不像的鄉試】第407章 405【大戰爆發】第643章 640【窮兵黷武與因噎廢食】第775章 772【東宮官】第259章 257【軍票?紙幣?】第1062章 1508【憶往昔】第931章 927【賞罰】第180章 178【圍魏救趙】第547章 544【黃河血戰】第545章 542【壯士】第641章 638【介錯很重要】第183章 181【熟人好多】(爲盟主“99玖玖久第1054章 1050【實地調查才靠譜】第379章 377【李定國的土工作業】第1080章 【番外十】第950章 946【大同細作在搞事兒】第905章 901【日落帝國】第806章 803【體察聖意】第880章 876【孫傳庭出手】第814章 811【大同律和付梓法】第807章 804【已閱:狗屁不通】第40章 039【老相好】第364章 362【還是那顆歪脖子樹】第867章 863【運輸大隊長】第826章 823【計劃一變再變】第541章 538【天津大戰】第247章 245【商賈獻城】第354章 352【復社首領臨陣倒戈】(爲企鵝大第303章 301【砸爛孔子像,救出孔夫子】第570章 567【追擊】第287章 285【集體去江西】(爲企鵝大佬加更第298章 296【家有賢妻】(爲企鵝大佬加更)第263章 261【斷糧就能收回澳門】(爲企鵝大第557章 554【滿清貴族的一百種死法之摔死】第252章 250【廣東戰局】第465章 463【福安教亂】第523章 520【空心陣和山地游擊戰】(爲企鵝第877章 873【善男信女趙皇帝】第1000章 996【一鼓作氣】第32章 032【失心瘋】第1055章 1051【大宛,大宛!】第270章 268【澳門政變】第540章 537【故人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