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火鳳印

桓子澄的話音落下,啞奴斂眉頜首,神情鄭重,眸中的疑慮卻仍在。

行刺大陳諸皇子,此等行徑雖說大膽,到底還是在自己的國度裡,以桓氏之能,未必算是什麼大事。

再者說,此事郎主桓道非亦是默許了的。

爲了桓氏一族今後的起復,以此雷霆手段激一激中元帝,令他早日下旨赦免桓氏,實可謂四兩撥千金之舉,初聞此計時,桓道非便已贊過“大妙”。

然而,遠赴大唐行事,卻又是另一回事了。

人在他國,諸事不便,縱然桓子澄將接下來的每一步籌劃得極細,卻終是叫人心中不安。

且,此事亦是瞞着桓道非的。

這一點,尤其令啞奴憂心。

可是,桓家內部如今的情勢,卻又令他不得不緊隨桓子澄左右,不敢有片刻鬆懈。

說到底,桓道非對自己的長子桓子澄,並無多少喜愛。在桓道非的心裡,唯有幼子桓子瑜,纔是他心之所繫。

啞奴的眉頭一點點皺了起來,目中憂慮更甚。

阿爺愛小兒,在大族中,這樣的事情並不鮮見。而桓子澄縱然再是出衆,卻因了母族羸弱,在野心勃勃的桓道非眼中,便不如母族爲范陽盧氏的幼子有價值了。

子強而母弱,這樣的桓子澄,於冠族桓氏而言,確實不是最理想的下任郎主人選。十餘年的流放生活,令桓氏急需外力襄助,而桓子瑜顯然比桓子澄更具備這樣的能力。

再者說,桓子瑜本身也不差,容貌清俊、清雅溫和,比之冰冷的桓子澄,更多了一份溫潤。

此外,桓子澄的年紀也大了一些,這也是他的短處。

桓道非如今正值壯年,還能再管上二、三十年的事甚至更久,到得那時,桓子澄也有些老了。

在桓道非看來,自己的長子目今的作用便只剩下了一個聯姻,爲幼子桓子瑜拉攏住一方勢力。

而桓子瑜卻勝在正當年少,且母族勢強,再有一衆族老的幫助以及桓道非本人耳提面命,他有足夠的時間慢慢成長,待桓道非去後,桓子瑜便能以盛年之齡,接下新一任郎主的位置了。

啞奴無聲地嘆了口氣,看向桓子澄的眸光裡,含了一絲疼愛。

桓子澄並不知曉身邊忠僕的感慨。

此刻的他,正凝眉思忖着什麼,沉默良久,方纔輕聲語道:“父親……一定有事情瞞着我,而我……卻不能多問。我自知,此舉極冒險,然,桓氏之局,唯此可解。”

他仍在說派人赴大唐之事。

此舉可解桓氏之局,卻也只是暫解而已,桓氏最難破解之局,仍在大都。

桓子澄的眉峰往下壓了壓,冰冷的眸子裡,全無一絲表情。

寶藏、墨三,還有對墨氏諸事的知悉,這一切,不過是託了死過一次的福罷了。

前世呂時行叛逃趙國時,中元帝曾很隱晦地提及過墨氏,以及墨氏在趙國的那個神秘組織。這幾者之間,似是有一種微妙的聯繫。

這些事,桓子澄也是在後來桓家入猜獄之後,方纔看明白的。

不過,桓氏最大的、亦是幾乎無解的危機,即便是死過了一次,他卻仍舊無法徹底看清。

前世時,那個告發桓氏的人究竟是誰,他始終不知。

他唯一知曉的是,出首告發桓氏之人,來自於桓氏家族的內部,而這個人在告密時出示的重要證物,便是一枚形制奇特的火鳳印。

那枚印章,桓子澄在臨刑前曾看過一眼。

一眼,即是永訣。

他從未想過,他還有翻回頭重來的機會,令這枚火鳳印,提前面世。

桓子澄冰一般的眼眸裡,劃過了一絲淡淡的茫然。

火鳳之印,到底代表了什麼?

前世時,事情發生得實在太快,他只知道桓家的覆滅,是因勾結他人而犯下了謀逆大罪,而最主要的鐵證,便是從桓家搜出來的各樣信件與信物。

說起來,這些證物之中的相當一部分,的確就是事實。

當年桓氏重返大都的前因,便是因爲中元十五年夏,陳趙兩國於邊境交鋒,陳國損了數萬最精銳的兵馬。

此一役,正是桓氏與趙國大將聯手合謀所致。

中元帝憂心趙**力之強盛,於是重於動了將最擅詭戰的桓氏召回大都的念頭。

可以說,桓氏是以一場陰謀得來的戰敗,換得了重返大都的機會。

只是,誰都沒想到,這一計最後害的,卻是他們桓氏一力扶持的太子殿下。

李樹堂的冒死進諫,直接便將太子殿下與桓氏之間的關係,擺在了中元帝的面前。

中元帝如何不忌諱?

他還沒死了,他的兒子就謀劃着要把自己背後的靠山請回來了,且還是如此地迫不急待。

正因爲出了個李樹堂,桓氏的謀劃幾乎半數落空,亦令中元帝在桓家尚未返京之前,便提前布了後手,這後手便是閬中江氏、襄垣杜氏與沔陽周氏。

三姓聯合抗桓,分去了本該屬於桓家的大塊兵權,再加上旁觀的薛氏與衛氏,前世的桓家返京之初,便已顯露敗局。

一念及此,桓子澄冷寂的面容上,便劃過了一絲諷意。

可惜他醒來得太遲,三個月的時間,僅夠他尋找寶藏、聯絡墨三、說動桓郡公,並派出桓家高手與墨家死士,將李樹堂誅殺於城外,先期解去太子之危,而別的事,桓子澄幾乎無暇顧及。

在有限的時間裡,他必須、也只能以決然一擊,破去桓家最初的敗局。

李樹堂,至爲關鍵!

此人身爲太子府詹事丞,小小的七品官,他哪來的膽子,居然敢貿然覲見中元帝,呈上了蕭家的那封請罪表書,且獻書之後立即失蹤?

這絕對是陰謀。

前世時,桓家也曾派人追殺過李樹堂,只是他那時失蹤已久,難以尋訪,直到桓氏闔族覆滅,此人依舊行蹤成謎。

所以,重生之後,桓子澄第一個要對付的人,便是李樹堂。

此人必須死!

再者說,太子殿下身邊的人,也該好生換一批了。桓子澄情願由中元帝親自擢拔些人手過去,也強過當今留在太子身邊的那些所謂舊臣。

索性殺他個乾淨!

放火燒車之舉,自是爲了毀去那封信。

而其實,事到如今,蕭家以及蕭家的那封信,已經不重要了。

蕭家犯下的本就是死罪,即便沒有“十可殺”一案,蕭家也仍舊逃不了滅頂之災。

桓子澄無聲地嘆了口氣。

這一世,他並不介意放蕭家一馬。

總歸他們難逃一死,死在別人的手上,還能讓桓家的名聲乾淨幾分。

第561章 心疾忌第636章 永壽殿第696章 說正事第824章 知稼穡第254章 剔燭淚第716章 身後人第738章 莫大監第729章 任光祿第586章 夜語時第578章 如潑婦第993章 歌九霄第264章 灰衫人第837章 從容語第369章 金四局第687章 八仙湯第702章 僧歸遠第478章 互爲證第760章 與同舟第944章 終計成第591章 知情否第927章 受苦了第698章 老劉來第027章 前塵事第775章 拎小雞第314章 印青箋第457章 東陵詐第970章 風瑟瑟(柳仲嚴盟主加更)第787章 棋子落第470章 郎君返第235章 雲天下(元旦加更)第104章 暗香逐第1044章 又不醜第459章 居偏舍第807章 因情深第507章 同心結第404章 雅投壺第436章 寮中變第834章 且着棋第996章 猛虎來第998章 謝相助第1049章 別亂碰第867章 天子獵第988章 連珠駑第514章 素白履第928章 覽河山第628章 不入陳第351章 相對飲第425章 卷青氈第100章 茜羅裙第536章 拂殘局第929章 鎖清秋第945章 飄細雪第736章 我保了第422章 灰衣女第898章 雨成勢第006章 青梅嗅第690章 往而深(100月票加更)第356章 入轂中第794章 撒花露第944章 終計成第272章 染青箋第054章 釋《孝經》第506章 吾先上第289章 渡生機第155章 東風嫋第022章 桃花訊第339章 百歲楓第432章 名有刀第487章 庶冒士第778章 忽有變第872章 鎏金鐲第732章 曲水流(400月票加更)第724章 牽風園第683章 中奇毒?第743章 驚聲語第490章 女管家第088章 錦簾春第379章 景獨好第609章 悲聲咽第746章 靜容華(600月票加更)第768章 出花窗第172章 壺關城第682章 憶青衿第436章 寮中變第868章 漢宮秋第210章 桃李年第825章 白衣郎第436章 寮中變第367章 號凝微第050章 暗自驚第547章 犬無牙第989章 鐵騎出第766章 有後招第424章 足如雪第088章 錦簾春第701章 問寂明第955章 端雅度第102章 直須看第685章 問蘭草(不要胡說八道和氏璧加更)第856章 望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