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五大內閣成員

大內皇宮內,文德殿中。

馮雲山看着面前的五位內閣大臣,都是些熟悉的面孔,心中有些感嘆。

李鴻章雖然與之見過的次數不多,但因爲此人在歷史上的名聲太盛,馮雲山對其很是瞭解,不過更多的卻是那日後的李中堂,而對眼下的李鴻章,還只能通過特務司收集的信息來判斷。不過,從出任江蘇巡撫的這些年來看,其執政已然是一把老手,且思路開闊,手段老辣,也正因爲如此,馮雲山纔將其提爲內閣排名第一的委員。

而對於羅澤南,其實也與李鴻章差不多,馮雲山也是先聞其歷史名聲,而後才用他。不過從浙江省的發展來看,羅澤南治理得也還不錯,尤其是教育和農業方面,竟然讓人口不多的浙江變成了科舉大省,不但在浙江建起了十餘個高等學堂,還讓浙江的衆多學子紛紛考上帝國各地的知名高等學堂。除此之外,羅澤南治理浙江的農業也是很有一套,他不但招募鄉民興修溝渠水利,圍堰造田,開辦聖肥等工廠在浙江大量擴展運用聖肥,讓農業連年豐收;還在嘉興、寧波、溫州等沿海一帶建設海塘,既防治了颱風和海潮等災害的同時,又在海塘處開起了海產養殖,甚至承包了大內皇宮的海鮮供應,每天一早通過火車運送至聖京.......

至於另外三人,伍崇耀、劉長佑、周勝坤,這些可謂是馮雲山的嫡系了,更是一個比一個更爲熟悉,而對方也是一個比一個對馮雲山忠心。

伍崇耀本是廣州十三行的領頭人,但馮雲山率領太平聖軍攻克廣州城之後,他便識時務歸順了馮雲山,還將家中的所有財產全部獻出,雖然是算買命錢爲了自保,但無論如何,也算是忠心了。而後,伍崇耀成爲聖國的外務部負責人,負責整個聖國的商務和外交等事宜,在馮雲山最初的發展過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伍崇耀還兼南洋公司的總經理,幫助太平聖國經歷了最初的發展和壯大,特別是從西洋國家購買各種新式火器,購買各種機器設備,幾乎都是依靠伍崇耀從中牽橋搭線,功勞巨大。

而劉長佑,更是比伍崇耀更早地便歸順馮雲山。他還是早在馮雲山剛剛穿越到這個世界不久,率領太平天國的後軍隊伍剛剛攻下道州城的時候,便使計讓劉長佑歸順於他。從那時起,便成爲主要的幕僚,一路追隨,攻克整個湘南、兩廣,直至滅亡整個滿清,建立中華帝國,劉長佑一直在馮雲山旁邊鞍前馬後地參謀,功勞不小。而後,劉長佑又出任內閣農業部長,幫助帝國分田地進行土地改革,又推廣聖肥,將帝國的農場進一步發展,勞苦功高。

至於周勝坤,則是兄弟二人都是馮雲山的廣西老兄弟了,早在金田團營前便是馮雲山的忠實信徒,一路追隨,忠心程度,更是毋庸置疑。周勝坤作爲原本的太平聖軍的總聖庫,而後又稱爲太平聖國和中華帝國的財稅部部長,乃是馮雲山的錢糧總管,這樣的人,更是心腹中的心腹。

因此,馮雲山對於這五人搭配組成的內閣,還是極爲樂意的。

李鴻章他是作爲新內閣的首輔大臣的,這是馮雲山早就定好的,其他人雖然比他更忠心,比他資歷更老,甚至羅澤南比他學問更高,但卻沒人比他更懂得處理繁雜的政務和對外國務的處理,尤其是大規模發展工業和交通經濟方面,沒人比李鴻章更爲大膽。劉長佑本來是個很好的人選,但還是有些眼界不夠開闊,受儒學太深,對洋人有些成見。

羅澤南則是馮雲山看重的用來側重教育的,畢竟此人在歷史上能創立自己的學說,如今在中西混雜的巨大社會變革時代,就算不能創立新的學說,至少也可以總結提煉適應這社會變革的理論,形成一套系統的理論,對於正在摸索中強大的中華帝國來說,十分的重要。而羅澤南在內閣的地位,便如同理論智囊一般,更何況,這羅澤南便猶如明代的王陽明一樣,知行合一,完美地將自己的理氣之學用於施政之中,而他治理的軍隊,更是嚴於律己,軍紀嚴明,各部下猶如打了雞血一般每日勤練不休,令行禁止全軍如一,以至於馮雲山曾有將他調往總參謀部或國防部的想法,後來想想有些浪費才作罷。

伍崇耀和劉長佑、周勝坤不必說,乃是馮雲山的三頭六臂。整個內閣的重心雖然放在李鴻章身上,由其發動,大肆發展殖產興業,開辦工廠生產貨品,而這出售的重任,則交給伍崇耀來把關。劉長佑是穩定農業大局的角度,這是帝國的根基,不必多言,而周勝坤則是帝國的錢袋子。這些總的便構成馮雲山心目中的五人內閣。

“五位愛卿,今日朕召見,無他,也非正式朝會,只是閒聊,與衆愛卿交交心。”馮雲山打開話匣子:“前任內閣總理曾觀瀾前日已經離開聖京,前往加爾各答。李愛卿,都交接好了麼?”

李鴻章連忙回稟道:“回稟陛下,曾總理都細心給微臣講解過了,所有內閣批文、賬目都已移交。”

馮雲山點點頭道:“那就好!衆卿可知,朕爲何同意曾愛卿辭去內閣總理一職,改由愛卿5人組成內閣?須知曾愛卿也算勤政勞勉之人,從未懈怠?”

皇帝的這句問話,5人均不好回答,都不肯做聲,無奈之下,李鴻章自知自己是爲首之人,只得出頭回答道:“陛下,微臣大膽猜測,是爲帝國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計!”

“不錯!”馮雲山雙手一拍,站了起來,走到大殿的一側將一面牆上的幕布一揭開,露出後面的一張巨大的世界地圖來,指着上面的中華帝國龐大的疆域,道:“衆愛卿請看,如今帝國的疆域何等龐大,而人口更是整個世界人數最多,佔到整個世界的三分之一。因此,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機,是我們中華帝國站在世界最頂峰、華族百姓過上最好的日子,讓後世子孫徹底擁有最好的生存繁衍之地的好時機。而這一切,都是帝國的進一步強大!

唯一的途徑,便是帝國再度革新!而這帝國的革新,從帝國建立開始,雖然便已經開始並一直推進,但經歷了數年之後,朕發現,力度便慢了,懈怠了,推不動了。因此,必須重新進一步推動起來,而這最根本的,便是朝廷的內閣。必須重新啓用新內閣,進行大改制!”

1005章 瓜分債務的金融巨頭第二十四章 聖軍整編(下)第179章 圍困與反圍困(週五中午上架,泣血求支持!)第1255章 李鴻章的激動第449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中)第670章 沙皇的更替第562章 滿清昏招自毀長城第437章 俘獲“密西西比”號巡洋艦832章 瓊州府臨高縣馬嫋鎮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第1083章 這樣的回答你是否滿意第181章 差點酒後亂性(求支持,求訂閱打賞)第177章 聖王會照顧你家老小(中)第158章 布爾布隆透露的消息第341章 北伐軍援兵第701 章 繅絲廠開工(下)第130章 《博物新編》第115章 廠東天地會起義(三)第六十八章 硫酸工場(下)927章 威遠炮臺第1183章 勇悍的高加索軍團也抵擋不住了第139章 再見“周彗敏”第七十六章攻略韶州府(一)第1293章 杜邦火藥公司碰到的麻煩第六十七章 硫酸工場(上)第168章 義軍的分崩離析(下)第1330章 拿破崙三世投降第1300章 擊敗巴西930章 取地圖來第347章 佔金州爲王第408 章 建立大明國第四十六章 坑蒙拐騙的人回來了第十七章 佔領道州(上)第475章 江上巧遇1237章 引起歐洲顫慄的黃禍第448章 榮維善和席寶田參軍(上)792章 炮臺羣第143章 程嶺南下嶺南第一章 成了太平天國的南王?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949章 毛瑟步槍和銅殼子彈的面世885章 高杉晉作的盤算第四十二章 俘虜透露的重要消息(上)855章 喀什噶爾的血戰第152章 南洋公司開業(求支持、收藏)第355章 馮大頭和馮小頭第365章 進軍芸南(諸神太客氣了!)第538章 曾國藩之死第466章 昆明清軍全部歸降第716章 小小廣南地主,竟敢稱帝?第699 章 昌隆繅絲廠第682章 秦日綱稱帝第348章 大清亂如麻第152章 南洋公司開業(求支持、收藏)1018章 不能讓美利堅成長爲第二個中華帝國第1247章 兩個沙俄政府爭相談判1001章 林肯之死(PS林肯:不給月票不嚥氣)第247章 澳門是本王的第1342章 帝國的成就722 章 完善徵兵制度(上)第1112章 世界上最大戰艦勇士號的悲劇887章 京都城破(感謝諸神兄的打賞!祝大家新年快樂!)854章 宣戰第460章 咸豐氣病了第1138章 普魯士國王的請求第七十六章攻略韶州府(一)808章 劉阿生之死第137章 成立南洋公司(下)第1210章 新的內閣總理人選第668章 卡爾.麥喀士的救星第1203章 前所未有的時代 (謝無敵大燈泡賞)第1286章 拒絕合作第505章 獻城蘇州第338章 設立琉球府三縣第1164章 英國人也要插一槓子第1026章 下議院竟似要與愛爾蘭妥協第1107章 打了大勝仗都還沒反應過來第1349章 經濟爆發引起的錢荒第1272章 曾玉珩帶回的好消息第267章 洋人送鍾給東王第1139章 俾斯麥和郭嵩燾的談判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1264章 設立內閣的初衷第119章 攻奪廣州城(二)857章 阿古柏之死第1183章 勇悍的高加索軍團也抵擋不住了第491章 你來我往開始內訌822章 和談828章 竟然有戰列艦第485章 一心做得利漁翁的洪秀全第614章 得知北京消息的咸豐最後一次噴血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233章 程嶺南進城第454章 蟬變黃雀第626 章 袁甲三和李鴻章第654章 對付叛徒的新處決方式第七十章 火藥和水泥(推薦票!)第1139章 俾斯麥和郭嵩燾的談判867章 兩個總統727 章 帝國兵力和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