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和麪!
三個人,三個盆。裡面各自勺了一大碗麪粉,然後開始倒水。現在這氣候,還有點熱,室溫在24度左右,因此這個天氣是不錯,直接採用自來水就行。
當然,李清明嚴格一點,用了涼下來的開水。這個水溫,倒是剛剛好。
“倒入溫水,不要太多,加一點,至於加多少,根據麪粉的多少來,保證麪粉揉搓起來的乾溼度剛剛好,不要太溼,也不要太乾!”李清明介紹說,“還有,不要直接倒在麪粉上,而是倒在這盆壁上,慢慢的倒下。”
孫正義和向大叔跟着其有模學樣,水倒的差不多了,就開始揉搓。
“這揉搓的越細膩越好,這樣才能保證最後出來的麪糰足夠細膩。至於如何細膩,你們各自想辦法!”李清明一邊揉搓一邊說。
這個是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手法的,純看個人習慣。你怎麼揉搓怎麼好,只要你喜歡就行。
一番揉搓之後,中途又各自加了一次水之後,一個麪糰形成了。當然,現在的麪糰,並不光澤,而且表面也並不光滑。
不過到此時,李清明停了下來。
“這和麪,到了這個地步,感覺這麪糰似乎無法再變得更加均勻,更加光澤時,就可以停下來。現在要做的就是醒面!”李清明說。
醒面?倆人又是一愣。這個可是新鮮,這是什麼意思?
醒面,也叫做餳(xing二聲)面。是指將和好的面,在進一步加工或烹飪前靜置一段時間,這個過程就叫作餳面。餳面的過程,使得和好的面更易加工,做出的麪點更加地筋道(有嚼勁,抗剪性能較好)、柔軟,口感也更加的細膩和順滑。
至於原因,在和麪的過程中,麪粉與水充分混合後,蛋白質吸水膨脹形成麪筋,經數道壓延後,麪筋相互粘連,並在面片中以細密均勻的網絡包絡着鬆散的澱粉,最終使之成爲具有可塑性和彈性的溼麪糰。但此時由於和麪或是揉制過程中的外力作用,麪筋中的蛋白質大分子處於一種糾纏狀態,分子結構中存在着較大的內應力,且由於這種分子結構的糾纏狀態,使得蛋白質分子在空間上產生收縮,會使得麪糰的口感粗糙,筋度降低,適口性差。
餳面的作用就是讓和麪或塑形後,麪糰內的蛋白質分子有鬆弛和重構的時間,(蛋白質分子可以通過重構恢復其空間構形是蛋白質分子的一個特性),是一個消除應力和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重構的過程。通過餳面過程,麪糰中在外力作用下被扭曲及破壞的網狀結構得到了重塑,麪糰中的蛋白質重新恢復了應有的空間構形,得到了很好的舒展,餳過面會更加地筋道(有嚼勁)、柔軟,口感也更加的細膩和順滑。
麪粉中蛋白質骨架結構從開始餳面,到達到鬆弛和重構穩定,有一個相對較爲固定的時間,餳面的時間一般地不少於這個麪糰穩定時間。在麪粉質量評價中,麪糰穩定時間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向大叔和孫正義睜着睡眼惺忪的雙眼,差點沒睡着。
他們這到底是來做飯的,還是上課的?這也太誇張了吧!
李清明卻是一笑。
“就這樣,什麼都不要做,就放在這就好。”李清明指着兩眼惺忪的二人,笑呵呵說。
“呃,就這樣?這就是醒面?”大叔愕然。
“這也太簡單了吧!”孫正義驚呼。
“就是這麼簡單,什麼都不要做,只要放置在這就行。”李清明聳聳肩,“所以,我纔給你們介紹這些,打發一下時間。不過有很多人,在醒面過程當中好,有個誤區!”
誤區?倆人詫異。
李清明點點頭。
“很多人會將餳面時的蓋膜保水,誤認爲是餳面的必要組成部分,或是認爲餳面是一個無氧過程,需要隔絕空氣,這些其實都是錯誤的觀點。餳面的過程就是一個簡單的靜置過程,不需要太多的多餘動作。至於餳面時在麪糰上蓋個膜或是在面盆上加個蓋子,那純粹是爲了防止靜置時麪糰中的水分被蒸發或風乾,根據氣候條件,在空氣溼度較大的夏天,餳面時完全沒有蓋膜或是在面盆上加個蓋子的必要。”李清明說。
倆人看看四周,現在雖然不再是夏天,不過江城氣候卻依然很溼熱,所以倒是沒必要蓋個蓋子什麼的。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氣溫較低的時候進行餳面時,對於發麪一定要進行保溫,否則由於溫度脹縮作用,會使得發麪團出現塌縮現象,從而降低發酵的效果,並降低餳面的效果(發酵時產生的麪糰內應力,已經因爲麪糰孔洞內氣體的收縮而產生的麪糰塌縮,而抵消了),甚至會使得餳面對發麪製作產生不利影響(當由於麪糰的塌縮作用太過強烈,而使得已初步發酵膨脹的麪糰內,出現了反向內應力的時候,餳面反而會使得二次發酵更難進行)。”李清明提醒說。
“師傅,這個能說簡單點麼!”孫正義已經暈了。
這些理論知識,聽起來太深奧了。
向大叔一旁點頭,深表贊同。
“其實吧,簡單來說,就是醒面的時候,要注意溫度的差異,太冷,就要對其保溫,就要加蓋。太熱,就無所謂。當然,如果太乾燥的話,也就要注意保溼。總之,這世界,沒有什麼是千篇一律的,一切都需要在於天時地利人和。”李清明說。
“師傅,你這天時地利我們能理解,可是我們還需要注意什麼人麼?”孫正義大腦轉不過彎來問。
“徒弟,這和麪的是誰?不就是人麼!這可不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麼!”李清明指點說。
呃!這麼一聽,還真是如此。
關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典故,李清明和他們之前就說過。他們也明白。只是沒想到,弄一個拉麪,也有這麼多講究,這個,可真是讓人有點瞠目結舌的。
“所以說,我們華夏料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是沒有道理的。這祖先們,研究出這一道道美食,不是沒有講究的。絕不是說,突然一下子,意外不小心的給弄出一道菜來,然後就成了。這一切,都是有理論研究的。華夏最講究起源。”李清明自豪說。
作爲一名華夏人,的確是非常值得驕傲自豪的一件事。很多人,總覺得那些洋人高貴,自己卑微。這種思想,簡直就是荒唐。
這洋人,可以這樣說,他們連自己怎麼來的,都沒有弄清楚。到現在,都在探討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
可華夏呢,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早有描述。
我是誰?這《道德經》裡就說了:道生於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爲和。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就是那個一。然後有了二,再有三,最終因爲我們的一切行爲,而導致這個世界有了聯繫。
萬物生長!
至於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兒去。這莊周夢蝶,究竟是蝶化莊周,還是莊周化蝶。也另一方面闡述了。
爲何這依然是西方哲學的問題,而一直號稱無人解決。其實吧,這就是西方人至今不肯承認華夏文化的偉大。因爲他們都是蠻夷,好不容易在近代史上,靠着兩次工業革命,追了上來,超越我們,這內心深處是驕傲的。這就如同以前的奴隸,各種機緣巧合下,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了,自然希望能夠耀武揚威一番。那怎麼會承認自己不如原先需要仰望的存在。
“好了,這醒面差不多了,我們可以開始繼續和麪了!”李清明看看時間,差不多了,開始繼續和麪。
“這個麪糰如果覺得溼了點,就弄點麪粉在案面上,如果覺得太乾了,就再加點水。這個就略微加一點就好了,不要加多了!”李清明吩咐。
倆人連忙點頭。
這樣約莫,又揉了差不多10多分鐘,三人的麪糰已經足夠光滑,明亮,富有彈性後,李清明停了下來。
“如何判斷我們的麪糰是否和到位了,很簡單!”李清明伸出一根手指來,然後按了下去。
“看,這按下去後,麪糰會有一個小坑,然後我們立刻抽離手指,它如果彈回來,那麼就好了!”李清明說。
倆人望去,果然如此。倆人再嘗試着對比自己的,一個略微硬了點,一個略微軟了點。顯然,還需要再和一下。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插進去!這個更爲直接一點!”李清明一根手指直接插了進去。
倆人順目望去。
這時,李清明將手指抽了出來,一個手指粗細的小洞,出現在光滑的麪糰中間。
這個小洞並不會縮小,但是當李清明手指輕按後,麪糰上凹陷的小坑會慢慢恢復原狀,很快又變成了一個光滑,彈性的麪糰。
向大叔和孫正義嘗試了幾次之後,倆人的麪糰和李清明這個也差不多了。
“這第一步,算是正式完成了!麪糰算是做好了!”李清明笑說。
孫正義和向大叔長吁一口氣。這可真不簡單啊!不過真的很有意思啊。這做菜,也能學習到那麼多知識啊!
“然後嘛,我們就開始拉麪了!”這時,李清明也神情微微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