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梁祝》再奏,如泣如訴

大禮堂舞臺的幕布已經拉上。

主持人站在幕布前講串場詞,而幕布後面,工作人員正緊鑼密鼓的佈置舞臺。

今晚校慶晚會的每個表演節目都是根據需求安排好的。

主持人的串場詞要講多少句,也是一開始就設計好的。

因爲串場詞就是用來創造時間,來佈置舞臺。

交響樂相關的節目,所需要的準備時間是最久的。

因爲有一百多件樂器需要安排,其中最難搞的就是鋼琴。

鋼琴的搬運要求很高,任何的撞擊都有可能導致鋼琴音階失準,所以搬運的時候要非常小心。

東音畢竟是國內頂級音樂學府,在搬運、調校樂器方面,自然是專業的。

主持人的串場詞已經講到最後兩句。

負責現場指揮的老師,打着手勢,示意交響樂團加快速度。

等說完原本設計好的最後一句串場詞之後,主持人側頭看了舞臺一角的老師。

老師打了個手勢,示意交響樂團還沒有準備好。

主持人保持着微笑,臨場發揮,繼續接話。

即便一開始設計好了串場詞,但有時候時間對得不準,這個時候就需要主持人的發揮了。

這也是播音主持專業的基本功,在任何情況下,只要需要就要把串場詞接下去。

“這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取材自民間傳說,如泣如訴、婉約纏綿的曲調,總能讓人沉醉在那優美的旋律裡……”

主持人自由發揮,講了一段關於《梁祝》的背景,等到老師打手勢示意交響樂團準備好了。

他纔將最後一句串場詞說出來:“現在就讓我們來聆聽這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說完這句,他轉身走向舞臺一側。

幕布也隨着他的腳步,從中間想兩邊分開。

幕布拉開,露出了後面的東音第一交響樂團。

一百多位交響樂團的樂手,已經就位。

兩組小提琴,兩組中提琴,還有大提琴,大號、小號、長笛,都是東音第一交響樂團的頂配。

不過,還有幾個位置的首席樂手還沒有上場。

這幾位首席,基本都是東音的教授。

還有陸湘兒這位小提琴首席,以及負責彈鋼琴的方醒。

幕布拉開之後,各組樂器的首席才從舞臺一側上場,來到他們的位置上,拿起樂器做好準備。

方醒、陸湘兒和指揮何兆林一起上場。

方醒坐到鋼琴前,略微調整了一下凳子的距離。

何兆林站到指揮台上,拿起指揮棒,伸手將樂譜夾正。

陸湘兒則是站到指揮台旁邊,和何兆林交換一個眼神,表示已經準備好。

何兆林點了點頭,陸湘兒便將小提琴架到肩膀上,準備就緒。

交響樂團全部就位。

大禮堂裡有上千名學生,但整個大禮堂卻安靜得落針可聞。

這種情況很少見。

通常這種校慶晚會的觀衆,都是從大一、大二里抓學生過來看。

晚會演出通常會有點無聊,所以大禮堂多少都會有點吵鬧。

可是,《梁祝》這個節目的意義完全不一樣。

能坐在這裡的學生,每一個都是通過藝考脫穎而出,而且文化課成績也要很好才行。

能考進東音的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水平都不會太差。

越是專業的人,就越明白《梁祝》代表着什麼。

即便有個別學生比較懶散,開口說話,也會被旁邊的同學制止。

今晚的《梁祝》,是花錢都看不到的現場演奏。

對音樂有嚮往的學生,清楚其中的意義,都帶着虔誠的心態安靜的聆聽。

……

舞臺上。

何兆林高高舉起指揮棒,向下一劃,

首先是定音鼓和低音提琴的聲音響起,第一段是弱奏,微弱的琴聲緩緩傳出,如同大地般沉穩厚重。

緊接着,豎琴輕輕撥弄,彈撥出由中到高的五個音階,琴聲由沉穩厚重,走向清脆高遠,彷彿要將聽衆的思緒從大地帶向天空。

悠揚的琴聲從舞臺上傳出,通過舞臺的特殊擴音設計,在大禮堂上方迴盪。

現場很多學生都不由自主的微微張嘴,讚歎這美妙的琴聲,同時也是本能的想要聽得更真切一些。

雖然人的聽覺靠的是耳朵,但張開嘴的時候,可以讓耳蝸聽的聲音更清晰,更響亮。

因此,人在專注聽一個聲音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張開嘴。

曲子繼續演奏,突然,一陣清脆活潑的笛聲傳出,就像是天空突然傳來了鳥兒的啼鳴。

這是長笛的高音區演奏。

而長笛組的首席,是東音長笛專業的博導倪月生。

因此,這段長笛一出,頓時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大師級的演奏,笛聲一出,就非同凡響。

臺下的大一新生,只覺得震撼,覺得這場演奏水準超過了他們的認知。

雖然在場的大部分學生,都聽過《梁祝》的音頻,但聽音頻和現場交響樂團的演奏,完全是兩個概念。

因此,現場聽到長笛博導倪月生的笛聲,怎麼能讓人不心生讚歎。

大一的新生只是覺得讚歎,知道這場演奏好,但不知道到底有多好。

在場還有很多讀研的學生,樂理知識更完善,音樂素養更高,聽到倪月生的長笛啼鳴,紛紛搖晃着腦袋讚歎不已。

對他們來說,這就是最頂級的享受,一場器樂演奏領域的盛宴。

隨後,雙簧管、單簧管等樂器陸續進入。

不同樂器的音色交疊在一起,讓曲調層層遞進,創造出靈動的音符,在空間中迴盪,勾勒出了一幅鳥語花香、風和日麗的優美畫卷。

而且,每一組樂器的首席,都是東音的教授,有些甚至是博導。

水準之高,已然是國內天花板。

緊接着。

一直閉目聽着音樂的陸湘兒,將琴弓緩緩搭在琴絃上,開始加入演奏。

這曲《梁祝》是小提琴協奏曲。

這就意味着,其他樂器都是爲了輔助小提琴,而且是輔助陸湘兒這一把小提琴。

如果只看年紀,陸湘兒幾乎是整個交響樂團裡最年輕的。

卻有這麼多的教授,爲她協奏。

然而,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因爲她值得。

彷彿這首曲子,就是爲她而生。

又或者她就是爲這首曲子而生。

陸湘兒奏出旋律,小提琴的琴聲高低婉轉,靈動跳脫。

彷彿是一個青蔥少女,情竇初開,遇到了一位心上人,讓人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小提琴在訴說情竇初開的心事,甜蜜又緊張,百轉千回,欲說還休。

隨後,鋼琴的琴聲傳出,彷彿是在與小提琴在對話。

如果說小提琴是在傾訴少女的心事,那麼鋼琴的琴聲就是心上人的真摯迴應。

鋼琴和小提琴一唱一和,婉轉纏綿、又難捨難分。

這溫柔甜蜜的愛情,讓人心馳神往,讓人如癡如醉,讓人羨慕,讓人感慨。

配合着其他樂器,幾節的樂器對答,講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整個交響樂團以恢宏的旋律,共同演奏出愛情。

讓臺下的聽衆,彷彿能從曲調中,聽懂其中男女心意。

恢宏的旋律,彷彿一下子天地都豁然開朗,萬物都在爲這份真摯的愛情祝福。

……

曲子演奏到這裡,在場的校領導、教授,還有學生,都深深陷入了這讓人如癡如醉的曲調裡,心嚮往之。

誰不想要得到這樣一份真摯、唯美的愛情。

但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愛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力量。

臺下的學生,聽着這悠揚的旋律,心中有很多話想說,但又不敢說,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音符。

曲子演奏到這裡,交響樂團的演奏慢慢停下,轉換成了小提琴的獨奏。

這一段小提琴獨奏,是這首曲子最關鍵的一段。

這場演出是否精彩,就要看獨奏的小提琴,是否能演繹好這一段。

陸湘兒閉上了眼睛,縱情的拉着琴弓。

在她的心底,這首曲子就是爲她而作的,她就是曲調裡的祝英臺。

每當夜晚,思念心上人的時候,她就會一個人站在陽臺上,拉奏這首曲子,向世間的音符傾訴心中的情愫。

自從第一次在奧運會開幕式的舞臺上公開演奏這首曲子之後,她不知道獨自演奏過多少次。

彷彿曲子的每一個音符,都融入了她的血液裡,融入她的腦海裡,融入她的靈魂裡。

她不需要樂譜,不需要指揮,只需要將心中的情感通過琴聲宣泄出來。

在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融入骨髓的演奏節奏下,這段小提琴獨奏,彷彿已經和她融爲一體。

在她的腦海裡,彷彿浮現出了兩個人同窗讀書的歡樂時光。

那本應該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同窗故事,但她卻看到了一個人的臉。

只不過,在這一段華彩樂段裡,卻有一絲絲遺憾。

這一絲隱藏在琴聲裡的遺憾,十分難察覺。

現場上千學生,沒有誰能夠聽出來。

不過,臺上的幾位博導,別特是倪月生、何兆林,都聽出了這段小提琴獨奏的特殊之處。

明明是講述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書院同窗讀書的歡樂樂章。

曲調裡,卻藏着一縷遺憾。

如果只論《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背景故事,這一段樂章,表達的應該是歡樂的讀書時光,不應該有這一絲遺憾。

然而,人的演奏,和CD音頻,和電腦合成音頻的區別是什麼?

那就是人的演奏,有情緒的表達,在細微處,有不一樣的變化。

這纔是藝術的真諦。

音樂的藝術,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永遠在變。

一成不變的演奏,那和一臺機器有什麼區別。

對小提琴演奏家來說,情緒的表達纔是技巧之上所追求的東西。

一千個人對《梁祝》,有一千種不同的理解。

藝術的真諦,就是用演奏去感染人。

而陸湘兒的演奏裡,透出了不一樣的情愫,讓臺上的幾位波動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

只不過,幾位博導聽不出這一絲遺憾,到底是因爲什麼。

陸湘兒之所以表達出了這一縷帶着遺憾的情愫,其實是心裡對梁山伯和祝英臺,產生了一絲羨慕。

梁山伯和祝英臺曾經同窗一起讀書。

她和方醒也曾經在同一所學校,卻沒有一起上課的經歷。

她那一份少女心,忽然覺得缺少了一點什麼。

那一刻,她心中在想,要是能夠早點認識該多好。

那樣,或許就能像曲子裡講述的故事一樣,一起上課,一起佔位子,一起談笑,一起抱着課本,走過學校的草坪。

只可惜沒有在早的時候認識你……

小提琴的獨奏結束之後,方醒的鋼琴聲響起,彷彿是在迴應小提琴的傾訴。

方醒聽懂了陸湘兒琴聲中的那一絲遺憾。

仔細說起來,方醒又何嘗不是這麼想的?

不過,能夠遇見就已經是最大的幸運。

能夠牽着手一直走下去,或許真的要前世修行千年才能攢下這份情緣。

前世的時候,方醒也曾有一份從校園走向社會的戀情,但最終還是敗在了現實裡。

或許是愛得不夠深,又或許是有緣無分。

方醒的鋼琴聲,在迴應小提琴的傾訴,但沒有去訴說這份遺憾,而是用琴聲去告訴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陸湘兒聽懂了這份迴應,遺憾的情緒收了起來,換上了靈動跳脫的曲調,和方醒的鋼琴聲相呼應。

這一段曲子裡,沒有長笛的樂段。

所以長笛博導倪月生,放下的長笛,認真的聆聽着音樂。

他聽到了小提琴和鋼琴的對答,彷彿是兩個有情人在月下立的誓言。

剛開始的時候,女子情緒有幾分低落,男子的溫聲軟語很快就讓她開心起來。

倪月生不由得緩緩搖頭讚歎。

分明是參演了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卻彷彿親眼看到了一對相互傾慕的有情人,在相互訴說情意。

這是怎樣一種感受?

倪月生心中大爲讚歎,這不就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嗎?

甚至是很多演奏家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境界。

或許,這兩個人的技巧,不是最好的,但表達的情感已經到了極致。

更何況,說他們的演奏技巧不是最好的,那是和屈指可數的那幾位演奏家相比,事實上他們的技巧也早已登堂入室。

第31章 《天下有情人》登頂,羨慕嫉妒恨的衆第132章 古城遊玩第514章 海外發行行情,賠錢賺吆喝第614章 《古相思曲》出圈第55章 挑戰上位區隊伍,吳俊晨的選擇(求票第61章 潮音文化的反應第485章 飛鷹獎結束,《中國好聲音》第二季第366章 花腔和男中音的完美結合《霧裡》第669章 特效公司的競爭,衛視春晚錄製第441章 湘江衛視的購片計劃第285章 《開端》開機第165章 幫唱嘉賓第639章 《知否》看片會,黏人的小公主第384章 20億項目審批通過,寧雲區的格局第380章 決賽最後一輪,《天下無雙》第286章 《開端》殺青,定檔七月第554章 擴大商業版圖第709章 三體引發的討論,《流浪地球2》發佈第580章 選角,輝煌娛樂的想法第710章 主題曲爆火,春節檔票房大戰拉開序第191章 拿獎拿到人麻了第138章 《年少有爲》真實的讓人難受第597章 《山海情》敲定播出平臺,五家衛視第650章 《無間道》選角第513章 上星遇冷,是滑鐵盧?還是戰場升維第538章 熱歌榜霸榜,國內音樂會計劃第172章 冠軍之戰《等待》第98章 藝術級的配樂第154章 競演開始《故鄉的雲》第649章 新電影開始籌備,誰是男主角?第439章 《琅琊榜》殺青第346章 《僞裝者》名場面,收視率爆發第434章 老藝術家的演技第206章 《武林外傳》開機第164章 商談三國開年大戲的主題曲第11章 節目播出,觀衆反應第119章 競演音綜《歌聲》的邀約第431章 收購花火傳媒第365章 花腔試金石《夜後詠歎調》第543章 兩國聯誼會,《貝加爾湖畔》征服觀第116章 陸鳴的故事第107章 戰嗎?戰啊!(求首訂)第374章 暴漲的廣告價格,對比慘烈第1章 魚塘局選秀第594章 《山海情》後期完成,遭遇哄搶第373章 《左手指月》出圈,收視破四第392章 從表白到分手,安欣在堅持什麼?第648章 特效團隊第195章 春晚大聯排,媒體報道第422章 《梁祝》再奏,如泣如訴第463章 《琅琊榜》收官第369章 直播陪看活動,透露終極考覈信息第33章 準備了一輩子的歌第236章 經紀公司成立,隊友的羨慕目光第166章 備戰,決賽之夜開啓第541章 《貝加爾湖畔》入選藝術團第169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701章 旅遊風波,《流浪地球2》項目啓動第520章 金駿眉獎提名,誰是最大贏家?第51章 彩排與備採第338章 《僞裝者》殺青,競爭對手衆多第424章 人設崩塌第358章 《中國好聲音》即將開播,新仇舊恨第473章 長風汽車品牌推廣曲《Speeding》第444章 兩位臺長的較量第98章 藝術級的配樂第528章 採訪第413章 崩塌邊緣的資本公司,主動求和解第658章 影評人的點評,引發熱議第292章 盤活公司,陸父痛哭第579章 實地考察,確定新劇第378章 導師學員合唱《沒離開過》第99章 八首王炸都砸出去了,還只是第二?第314章 麥林唱片的宣傳計劃第68章 我改主意了,改賽制(求追讀!)第91章 B5超高音第53章 強混聲C5(求票)第362章 樂評人對兩個節目的評價第155章 《七子之歌》第75章 成團夜分組第556章 對賭協議,迷霧劇場起航第54章 導師點評,分出勝負(求票求追讀)第629章 首映禮,點映票房出爐第11章 節目播出,觀衆反應第358章 《中國好聲音》即將開播,新仇舊恨第159章 有點甜第153章 第五期播出,《青花瓷》驚豔全網第493章 敲定演員第619章 《燈火裡的中國》開啓屠榜模式第199章 春晚上的年夜飯第166章 備戰,決賽之夜開啓第134章 選曲和大牌代言第300章 稅務師事務所,投資計劃書第670章 衛視春晚,邀請天后就是這麼簡單第113章 《畫心》(兩更萬字求票求訂閱)第629章 首映禮,點映票房出爐第190章 金鶯音樂盛典,最佳編曲獎第702章 《流浪地球2》選角第557章 兩部新劇同時啓動,《暗黑者》系列第550章 載譽歸來,記者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