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學校比武,拼音傳播

華夏的教育是在原始社會誕生的,最初是漁獵和農耕等勞動技術的傳授。

傳說中的燧人氏教民鑽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結網捕魚,神農氏教民制耒耕作,就是一種證明。

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擴大,教育與生產勞動走向分離,成爲一種專門的活動,需要在專門的場所進行,這就出現了學校。

文字記載顯示,約在公元前十七世紀以前的夏代已經出現了學校,如《孟子?滕文公上》說,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不同名稱的學校,可能擔負着不同的教育任務。

大體說來,西周時期的學校分爲國學和鄉學兩種。

國學是設在周王朝都城和諸侯國都城的學校,供大貴族子弟就讀。

鄉學是各地設立的地方學校,供普通貴族子弟就讀。按照學習的程度,又分爲大學和小學兩類。

小學是啓蒙教育,除了識文斷字以外,還要學習禮節儀式、音樂舞蹈、騎馬射箭、書寫計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大學則在小學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本領,以便日後參與國家治理。

這些學校,都由國家控制,培養貴族子弟,一般庶民和奴隸都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官學。

隨着周王朝的統治逐漸衰微,各地的諸侯國逐漸強大,社會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制度也隨之變化。

國家對官學的控制力逐漸喪失,許多典籍開始流落到民間,一些通曉詩書的知識階層開始在社會生活中活躍起來,這就是我們習慣上所說的士。

這些士憑藉自己掌握的知識,聚衆講學,發表政見,力圖爲社會改造和發展指明一條路徑,產生了許多思想流派,私學就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

孔子就是這種私學的創建者和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潁川書院和燕趙書院,也是私學,前者有族學發展起來的,後者直接面對整個社會。畢竟趙家想參與權力遊戲,文化人的培養必不可少。

像趙雲現在除了在鴻都門學帶了一部分學子外,因爲燕趙書院去年纔剛剛開學,目前真還提供不了人才上崗,除非是先生們。

但是每一個博士,又是書院的火種,到交州來得不償失,還不如等到第一批學子學成,再擇一批優秀的上任,畢竟天下的目光都盯着這裡。

太學原本指周代設立在天子都城的學校,也稱辟雍。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在長安設立了國家最高學府,取名太學,以五經博士爲教授,置博士弟子五十。

歷經發展,到王莽掌政時期,太學弟子已多達一萬餘人,到公元二世紀的東漢中期,設立在雒陽的太學,就讀學生竟多達三萬人,現在也就這個規模。

西漢景帝時文翁在蜀郡設學宮,漢武帝對文翁設學宮甚爲讚許,詔令天下郡國皆設學宮。

從此以後,有些郡開設學宮,至漢平帝元年始建立了地方學制度。

按制度規定,郡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鄉曰庠,聚曰序,學校名稱由此而來。

東漢初期出現了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的局面,現在世家實力過大,私學林立,地方官學衰廢,空有建學之名,而無弘道之實。

如今的雒陽,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教育集中地,除了太學以外,還有專科學校專門學習書法、繪畫的鴻都門學,如今算學成了其招牌之一。

後世人對這兩所學校十分熟悉,其實在這方面還有一所學校更加有名氣。

順帝十七,京師雒陽除了面向全國的太學以外,還設立了一所外戚及大臣子弟讀書的太學——四姓小侯學。

四姓小侯學創設於漢明帝永平九年,《後漢書?明帝紀》載,明帝崇尚儒學,自皇太子、諸王侯及功臣子弟,莫不受經。

又爲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諸子弟立學,號“四姓小侯”,置五經師。

由於當時外戚四姓不是列侯,故曰小侯。

《後漢書?儒林傳》又云:顯宗(即明帝)復爲功臣子孫,四姓末族,別立學舍,搜選高能,以授其業,自期門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學。

四姓小侯學是雒陽的貴族學校,初期可入學的,只有四姓子弟。後來,功臣子孫皆可入學。

該學校在聘選教師等方面超過一般太學,因之聲名日彰,流傳到國外,引起外人的羨慕,而有匈奴遣派子弟來漢留學之舉,可以說四姓小侯學是中國最早接受外國留學生的大學。

趙雲在接任鎮南將軍、朱崖洲都督的時候,身上的鴻都門學博士並沒有人要他辭去。

靈帝不說話,博士祭酒樂鬆不可能去觸這個黴頭,如日中天的南征軍,裡面囊括了四姓小侯學、太學和鴻都門學的學子,連他自己也塞了家族子弟在軍隊裡,希望分一杯羹。

趙雲在交州興起的拼音和四個聲調的劃分,很快就傳到了雒陽。

四姓小侯學、太學和鴻都門學,這次居然出奇的一致,把反對的聲音壓下去。

開什麼玩笑,當代大儒馬日磾、荀爽和蔡邕聯手推動,誰敢質疑?

要說他們還代表士子的話,鴻都門學則是大喜過望,趙博士剛剛爲學校增添了算學,連今後啓蒙的經典拼音也將由他們來負責。

誰不知道,該學校的後臺老闆就是靈帝劉宏?他授意成立的學校,宦官集團自然不可能去反對。

四姓小侯學與太學坐不住了,我們的主業確實是五經,教授《詩》、《書》、《禮》、《易》、《春秋》,可我們的任務就是傳播知識,你們門學算啥?

趙雲發明的又怎麼了?他確實是鴻都門學的博士,可他的知識是如何來的?還不是靠着族學、潁川書院累積學習來的。

所有這些學校,不也是太學、四姓小侯學出去的士子傳播的嗎,當他進學校學習的時候,門學都還沒有影子。

讀書人要爭的就是一個臉面,人家趙雲確實大公無私,直截了當一個漢語拼音,沒有冠上任何標記,不像他的雲體。

一時之間,兩所學校聯合起來,共同針對鴻都門學。

靈帝也直撓頭,最後乾脆和稀泥,每所學校都有傳播的權利。

趙雲的聲勢,一時無兩,讓劉宏氣得直翻白眼,都把你弄交州去了,咋影響反而更大?(。)

第14章 賈詡的選擇第7章 路漫漫其修遠兮第60章 遼東公孫第113章 沒有啥老子帶你們去搶第128章 征服東瀛踏出第一步第17章 進擊的靈帝第228章 火攻偷雞蝕把米第102章 糾結蔡昭姬第163章 天空散花?第125章 邪馬臺來歷第203章 正兵輔兵退伍兵第174章 打死那些龜孫兒第210章 詰屈聱牙盡腐儒第119章 祭祖宗爲先第108章 組建班底第113章 攻入慕容山城第37章 知秘辛吸鯤鵬先天終成第57章 第三類人的悲慘處境第5章 舅父丁原第135章 襲糧道烏滸中計第80章 袁家有女第44章 目標--根赤部落第32章 太史慈到來第164章 趙孟的實力:一刀砍跪第69章 根赤之戰第200章 惠乘離刺史丁宮第112章 趙雲的對策第92章 秘密武器的威力第228章 火攻偷雞蝕把米第77章 袁紹的野望第221章 十萬大軍進三苗第178章 鐘有悔之謀第86章 夏巴族的新生第60章 姑臧城外,休屠之澤第81章 趙袁結親第15章 山谷立志第126章 戰西涼三將打擂第132章 拳打張翼德第50章 幫手第25章 趙雲要當駙馬都尉?第146章 真定侯要來雒陽第112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16章 滅隱門如日中天第27章 二次廷議第85章 臨洮董仲穎第7章 立威廖立,校場上的宣言和震懾第38章 義子黃旭第178章 大婚第40章 珍貴聘禮第146章 兵過大遼河第129章 風起漠北第126章 爲夏侯蘭做媒第219章 對付瘴氣如霧霾第48章 收泰山賊第64章 四面楚歌第19章 鬼谷子出山問罪第167章 常山黃巾道在行動第57章 大遼河邊第一勇士第152章 道門應該走出去第169章 戰而勝之第35章 揮毫寫就拂衣去第69章 輕取番禺第207章 蟒口脫身出山谷第110章 尷尬關雲長第235章 招招向敵雲爭先第10章 秦彩虹的堅持,孩子命運的拐點第81章 趙袁結親第110章 尷尬關雲長第60章 交鋒太學,厚臉皮神功第143章 鮮卑人的條件第126章 去見小女王第84章 甲字乙號,又是下馬威第75章 行蹤暴露第145章 晉升異象,劍指佛門第15章 呂奉先京城喊冤第127章 陳叔侄漠北遇險第93章 殺奔山頂第28章 賈文和高原進兵第141章 第三次廷議第136章 驅逐何如兼併第176章 家書抵萬金第23章 大搜捕順藤摸瓜第72章 勇趙龍連俘六將第40章 私晤荀公達第12章 汝南陳到第146章 真定侯要來雒陽第72章 勇趙龍連俘六將第92章 秘密武器的威力第75章 鴻都門學的辣雞第191章 十面埋伏誅頭人第74章 可憐的萬年第130章 臭賣肉的第2章 斬董卓從容第129章 風起漠北第192章 袁軍軍議第7章 黑手端倪第121章 跨南海進軍日南第96章 降周泰收蔣欽第136章 驅逐何如兼併第105章 真定武夷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