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

趙英送走趙君和君夫人回到屋內,見父親已經脫下胡服,問道:“父親怎麼將胡服脫了。”

公子成指着胡服,毫不在乎地回道:“你喜歡就拿去。”

趙英忙道:“這是君上賞賜的,孩兒消受不起。”

“我竟然會穿上了胡服。”公子成仰天長嘆道:“真是可笑啊!”

“孩兒以爲父親爲了堅持心中的信義,在胡服這件事情上,會與君上起爭執。孩兒怎麼也沒有想到,父親不但沒有和君上起衝突,還穿上胡服。一個時辰前,我不敢想象這件事情會是真的。”趙英好奇地問道:“父親爲何改變主意,接受胡服。”

“是啊!我怎會穿上了胡服。這件事情我也不敢想象。”

公子成走出屋內,擡頭注視着天邊的雲彩,看着隨風變化的雲層,“父親老了,沸騰的血液也冷了。但聽到簡襄之烈、先君被困之恥,我的血液又燃燒起來。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啊!簡襄之烈,這四個字是多麼令人熱血沸騰、鬥志昂揚啊!”

簡襄之烈激勵着趙氏一代又一代人,從危局之中挺了過來。

邯鄲之難,趙成侯鬱鬱而終。趙肅侯爲了國仇家恨,又在簡襄之烈的鼓舞下,登上趙國君位,征戰諸侯。

簡襄之烈,趙國家喻戶曉。趙英見父親說起這四個字,眼神雪亮,充滿鬥志。趙英此刻才明白,自己一點也不瞭解自己的父親。

“我是趙氏族人,更是嬴姓子孫。我曾想披甲上陣、征戰諸侯、爲趙氏子孫開疆拓土,建立赫赫功名。”公子成熱血上涌,“君上爲了趙國,爲了族人能夠在亂世之中存活下去。我也要做點什麼。”

“父親不怕留下罵名。”

“君上爲了不辜負嬴姓這個古老的部族。爲了實現先祖的遺志,血洗先君鄗城被困之恥。他不惜揹負罵名,不在意世俗的眼光,也要穿胡服,習騎射。我豈能用世俗之見,忽略胡服騎射之功。君上尚且不怕留下罵名,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趙英被公子成的神情感染,也道:“我國東有河、薄洛,與齊、中山共有之。君上說得不錯,沒有舟,如何才能守住河、薄洛之水。”

公子成嘆道:“他說行胡服,習騎射,就是爲了捍衛國土,防守燕、三胡、秦、齊、魏之邊。也是完成簡、襄遺志。一血鄗城被困之恥。他真的能守衛疆土?”

趙英答道:“趙國處於四戰之地,沒有一支令諸侯威風喪膽的鐵騎,我國就危矣。君上是爲了趙國,爲了趙氏,賭上了一切。”

公子成點了點頭,心緒難平,“先祖遺志、先君之恥。這八個字傳入我的耳裡,我豈能無動於衷。君上不計身後之名。我又豈能輸給他。”

趙英見父親散發出灼熱的眼神,已然明白父親說的這些話都是發自內心。

語言是一個很美的東西,他可以感染一個人,也可以改變一個人。先前的父親和現在的父親,果真是判若兩人。

趙英用力地吸了一口氣,喜道:“父親能夠和君上和睦相處,君夫人功勞居功甚偉。”

公子成問道:“你覺得君夫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趙英答道:“君夫人冰雪聰慧、賢良淑德、心思單純又活潑可愛。君上遇見她實乃一大幸事。”

公子成沉默了很久,方纔答道:“你啊!還是太嫩了。”

趙英問道:“父親,孩兒說的不對?”

公子成指着眼前的東西,問道:“這是什麼。”

趙英順着對方手指的方向看去,答道:“這是君上親自送來的藥。”

公子成搖了搖頭道:“君上的性格我還不瞭解。以送藥爲名來看我,這個主意定是出自於她。”

“君夫人聽說父親病了,與君上一同前來送藥這是好事啊!足以見得父親在君上和君夫人心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趙英見公子成眉宇緊蹙,改口問道:“父親,孩兒又說錯了嗎?”

“你啊!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公子成注視着送來的藥,“這是君夫人給我的暗示。”

趙英不解地問道:“君夫人暗示父親什麼。”

“君夫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公子成頓了頓,語調蒼涼,“它,可以是治癒百病的良藥,也可以是毒藥。我順從君上之意,支持胡服騎射,就是良藥。我若反對,這藥就會是毒藥。君夫人是想用藥讓我識時務,不要做糊塗之人。”

趙英想了想,囁嚅道:“父親多心了。”

“這個女人沒有一點手段,她豈能獨寵後宮。豈能讓君上對她不離不棄。”公子成佩服道:“一個女子想要憑藉自己的容顏,降服君心,那是最愚蠢的。再美的女人,也總會有一天老去。這個女人,不僅擁有美貌,還有智慧。假以時日,不簡單啊!”

“父親之言,孩兒不敢認同。”趙英又道:“君夫人心思單純、活波機靈,纔會深得君上寵愛。君夫人能夠獨寵後宮,正說明了君上和君夫人伉儷情深。他們是一對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後宮是一個什麼樣的對方。我不說,你也聽過後宮之事。後宮就像一個大染缸,任何人進去了都會變色。久而久之,就會失去本心。最終變成一個自己都不認識自己的人。”

“父親……”

公子成見他想要辯駁,淡淡又道:“秦國看上去是諸公子之亂。實則不是,秦惠後和羋八子之間的較量。女人,溫柔的時候是一隻綿羊。一旦,女人不溫柔就會變得可怕。女人的可怕和恐怖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孩兒不懂。”

“等你懂的時候,一切都晚了。”公子成見一臉木訥的兒子,也沒心思談論這個問題,嘆道:“女人啊!既可以是紅顏,也可是禍水。多少豪傑、多少英雄,最終都栽倒了女人的手裡。”

趙英問道:“父親的意思是說君上也有可能栽倒在君夫人的手上。”

“也許吧!是我多心了。”公子成又一次注視着天邊的雲彩,“君上雖然說服了我。但阻攔他推行胡服的人還有很多。胡服騎射這條路,他能夠走多遠,就要看他的決心和意志。如果胡服騎射沒有讓趙國強大起來,短時間內沒有看到胡服騎射的功效。君上離危險也就不遠啦!”

……

推行胡服牽扯的因素太多,要考慮的事情也很多。雖然有了肥義等人的支持,但沒有華夏大臣的支持。趙國也許就因爲胡服一事,陷入內鬥,導致國家分裂。

趙雍推行胡服騎射的本意是爲了讓國家強盛,如果出現分裂,自弱國力。這個結果自然不是他想看到的。趙雍有說完公子成,趁勢讓擁護華服和支持胡服的大臣,在大殿之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兩方爭論激烈,互不退讓。

每一方舉出例證,另一方就會用犀利的語言反駁。

宦者令韓忠見朝堂局勢不可控制,上前低聲道:“君上,形勢繼續發展下去,大臣們就該大打出手了。臣,建議終止這場辯論。”

“這件事情早晚會發生,就讓他們爭辯吧!爭辯不一定是壞事。”趙雍看着大殿上的場面有些混亂,也沒把握能夠控制住局勢,“你去告訴司馬望族和屠都尉,喊他們給寡人維持好秩序,不能讓大臣血濺朝堂。”

趙雍想了想又補充道:“去把太醫令也叫過來,以備突發的狀況。”

“喏。”韓忠拜別,領命而去。

胡服之爭,從日出一直爭論到日落,雙方都精疲力竭。然,肥義等人擁護胡服逐漸佔據上風。不出意外,一個時辰之內,便會分出勝負。

就在這時,一人高呼道:“太傅到。”

太傅費遊通是趙國有名的大儒,也是趙君的老師。費遊通在趙國藏書閣專研學問、修史編撰。十幾年,也不見費遊通踏出藏經閣一步,也不見他和任何朝臣交好。

此人雖然年過八旬,白髮蒼蒼。但這個老人精氣神仍在,健步如飛。

費遊通突然來到大殿,足以說明是有人將胡服騎射這個消息泄露給他。是何人泄露,又是何人請他來的。這些疑惑,已經不重要。

重要的是費遊通的身份和他滿腹才學,上了朝堂任何人都要禮遇有加,包括趙君。如果費遊通反對胡服,這場辯論的結果就會不言而喻。

趙君想要推行胡服,也就多了幾分阻力。

趙文、趙炤等宗室之人見了,露出了詭譎地微笑。

肥義等人見了,也是憂心忡忡。

趙雍深知這位老師崇尚禮,崇尚華夏文化。一時間,他心底深處涌現出隱隱不安。千算萬算,最終還是忽略了這位老人。

且不說肥義等人有沒有實力說服這位老人。若是這位老人因爲辯論之事,一時間想不開,氣急攻心,死在了大殿之上。趙君想要推行胡服騎射就會遇到更大的阻力,也會面對更加強大的壓力。

趙雍見費遊通踏步而來,起身行禮道:“太傅,一切可好。”

費遊通回禮道:“臣,一切安好。”

“來人。”趙雍喊道:“給太傅賜坐。”

“君上,不用這麼麻煩。”費遊通制止道:“臣說幾句話就走。”

趙雍皺眉道:“太傅想說什麼。”

費遊通撫摸長鬚,直接問道:“我聽說君上打算推行胡服騎射,不知這個消息是否屬實。”

“是。”趙雍簡潔地答道:“太傅是特意來勸阻我?”

“非也。”費遊通拜道:“我是來支持你的。”

費遊通是個大儒,恪守禮制,孑然一身傲骨。胡服代表着什麼,他豈能不懂。費遊通竟然也贊成推行胡服騎射,向野蠻人學習。這個回答,不僅令趙雍感到很意外。也令在場所有人感到意外。

費遊通沒有在意旁人送來的詫異神色,也不理會那些叱罵他的人,續道:“我的一生,沒有什麼作爲。我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爲君上的太傅。感謝先君,讓君上成爲我的學生。君上身份高貴,什麼也不缺。我就贈送幾句話給君上。”

趙雍聞言,五味雜陳,太傅還是偏愛自己啊!

趙雍收拾好心境,拜道:“太傅請說。”

“想要看到無限美好的風光,就要勇於攀登險峻的高峰;想要以觀滄海,就要東臨碣石。君上欲建曠世之功者,必爲俗人之所累。胡服騎射,利國利民,非愚者所能明白。君上推行胡服騎射,必將造就萬世之功。”費遊通說完,拱手行禮,轉身瀟灑離去。

趙雍眸色明亮,厲聲道:“恭送太傅。”

衆人也行禮相送。

費遊通高唱道:“萬世之功兮,俗人所累兮。聖賢教萬物兮,必被庸人所怨。若爲天下先兮,豈怕天下人笑。”

費遊通離開後,整個大殿陷入一片沉默。

趙雲舒挺身而出道:“臣贊成胡服騎射。”

趙歇高喝道:“臣,贊成胡服騎射。”

趙固朗聲道:“臣,贊成胡服騎射。”

趙雲舒、趙歇、趙固,這三個人的聲音,代表晉陽郡、上黨郡和代郡的聲音。有了這三個人的擁護,局勢也朝着向趙雍預期那樣發展。頓時間,很多人也表態,擁護胡服騎射。

這時,一名將士急色來到大殿,送上來一份緊急軍情。趙雍看了看,拔出佩劍,一劍將案几劈成兩半。衆人皆不明白其意,也不敢發問。

趙雍胸膛急劇起伏,語調悲涼,“中山國攻破鄗城,公孫璞等多位將軍爲國戰死。”

衆人聞言,大驚失色。

趙雍終於下定決心,發出強硬地詔令,“胡服騎射,寡人勢在必行。誰敢違背詔令,拒絕不穿胡服入殿者,休怪寡人手中的長劍無情。”

第二百五十八章 亡我中山者,嬴也第三百三十章 寡人爲刀俎,楚王爲魚肉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第三百一十六章 想我靖郭君,竟會如此落魄第一百九十八章 秦惠後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最終章 滄海桑田英雄盡,是非功過任人說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二百二十五章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第六十九章 張儀仕魏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九十四章 成親大典(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趙國鐵騎和林胡勇士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山王姿亡齊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二百二十八章 南北分治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三百四十三章 天無二日,國豈可有二君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章請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一百一十章 張儀離間燕國第六十一章 五國相王第九十五章 成親大典(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羋八子爭奪王位第二百八十三章 中山國無罪,爲何攻我第三百六十九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上)第十四章 三晉相會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世之君?禍亂之君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遊大陵第六十二章 九王並立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一百九十四章 九州神鼎第八十八章 新鄭第二十七章 卸劍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有異象第四十五章 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中原大戰(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三百六十章 先定北疆,再取咸陽第二百八十八章 趙破扶柳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山王姿迎戰第八十三章 韓後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兩百零一章 越王無疆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一百零三章 公孫衍歸國,張儀離魏第三百六十八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章 魏國謀第二十三章 九里居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七十六章 趙五伐中山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二百九十八章 塞北四郡 (下)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二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七十章 秦、楚同盟攻伐中原諸侯第二百九十一章 趙擊北胡第五十七章 合縱諸侯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一百八十章 樂毅獻策第七十八章 殷憂啓明, 多難興邦第九十八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助我歸秦,我助你歸齊第二百八十四章 垂沙之戰(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蕩滅中山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三百四十二章 兵發函谷攻秦之時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十三章 宮廷比試第二百五十四章 秦國不是趙國的對手第兩百零六章 司馬喜被罷相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二百七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大戰(上)第七十六章 上黨郡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太子倉歸國第二百零二章 楚國爲何沒有朋友